CN207315303U -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5303U
CN207315303U CN201721162264.2U CN201721162264U CN207315303U CN 207315303 U CN207315303 U CN 207315303U CN 201721162264 U CN201721162264 U CN 201721162264U CN 207315303 U CN207315303 U CN 207315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pipe
seat
reacting cycle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22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野
赵平
赵旭亮
陈鹏
国临煜
刘洋
高艳云
胡燕
黄小钊
高春阳
江雪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622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5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5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5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所述反循环单流阀包括: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具有上流道和下流道;所述内管组件的壁上设有将所述上流道与管外相通的第一通孔以及将所述下流道与管外相通的第二通孔;外管组件;所述外管组件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能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环空相连通;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使所述内管组件通过上下移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内管组件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内管组件外阻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通;所述内管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环空相连通。实现了反循环单流阀在开启和关闭之间重复切换,实现反复操作。

Description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井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砾石充填完井防砂作业的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油管压裂技术具有改造层数不受限、可带压拖动作业及压裂后井筒保持大通径等常规压裂不可比拟的优势。受到连续油管尺寸的限制,目前各大油气田通常使用连续油管水力喷砂射孔、环空压裂的改造工艺。该工艺可以采取填砂分层和机械封隔器分层两方式。由于机械封隔器分层的井下工具复杂,存在较大卡钻风险,所以通常使用填砂分层方式,采用连续油管射孔、油套环空压裂和层间加砂封隔工艺,再通过正反冲砂方式一次性砂体冲出井筒。
在常规砾石充填防砂工艺的井下工具串中,在充填工具的下端依次装有扶正块、反循环单流阀和丝堵,其中,反循环单流阀作为一种油田开发中的防砂工具,通过上提、下放管柱实现打开和关闭反循环单流阀,进而控制管柱的流道,实现反洗、充填等工艺。
现有的砾石充填管柱使用的反循环单流阀仅能开闭一次,使用成本太高。另外,现有的反循环单流阀容易产生误操作,导致整个管柱的作业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以能够至少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之一。
一种反循环单流阀,包括:
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密封间隔开的上流道和下流道;所述内管组件的壁上设有将所述上流道与管外相通的第一通孔以及将所述下流道与管外相通的第二通孔;
套设于所述内管组件的外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能相对于所述外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外管组件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能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环空相连通;
设置于所述内管组件和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使所述内管组件通过上下移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内管组件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内管组件外阻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通;所述内管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环空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可相对移动的轨迹钉以及轨迹管;所述轨迹管的壁上设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包括沿周向设有多个循环排布的长轨迹槽和短轨迹槽;所述内管组件能带动所述轨迹钉和所述轨迹管之一移动;所述轨迹钉位于所述短轨迹槽的端部时,所述内管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轨迹钉位于所述长轨迹槽的端部时所述内管组件位于第二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轨迹槽还包括位于所述长轨迹槽和所述短轨迹槽的下方的切换槽;所述轨迹钉通过所述切换槽从所述长轨迹槽与所述短轨迹槽之间切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轨迹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组件外且随所述内管组件一同移动;所述轨迹钉设置于套设于所述轨迹管外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可围绕所述轨迹管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轨迹管设有顶抵台阶;所述转动管与所述顶抵台阶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为压缩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管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接头管、下管段;所述切换组件套设于所述上接头管外;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下管段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管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爪簧、外管、外套管;所述密封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的密封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轨迹管具有变径处;所述变径处的外壁形成所述顶抵台阶;所述变径处的内壁形成限位台阶;所述下管段的上端套设于所述上接头管的下端外且通过剪切销钉连接所述轨迹管;所述变径台阶能与所述下管段的上端面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爪簧的上端被所述上接头管的第一外壁台阶限位以凸出所述外管组件的外表面;所述爪簧在所述剪切销钉被剪断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不被所述第一外壁台阶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转动管夹设于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弹簧之间。
一种反循环装置,包括:外管柱、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所述外管柱的内壁设有位于所述反循环单流阀的外管组件上方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将所述外管组件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外管组件的爪簧相配合,将所述外管组件限位。
有益效果:
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反循环单流阀通过设有切换组件,使得内管组件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同时,内管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进行切换可以实现反循环单流阀的在开启和关闭之间重复切换,实现反复操作。
另外,该实用新型设置有剪切销钉以及与其配合的弹簧、爪簧,在将剪切销钉剪断时可以通过地面上的悬重判断反循环单流阀的在井下的状态,减少误操作,提高水平井砾石充填管柱的成功率。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反循环单流阀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处于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处于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轨迹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循环单流阀100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反循环单流阀100包括:内管组件1;所述内管组件1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密封间隔开的上流道13和下流道14;所述内管组件1的壁上设有将所述上流道13与管外相通的第一通孔15以及将所述下流道14与管外相通的第二通孔16;套设于所述内管组件1的外管组件2;所述内管组件1能相对于所述外管组件2上下移动;所述外管组件2设有密封件7;所述第一通孔15和所述第二通孔16能通过所述内管组件1与所述外管组件2之间的环空10相连通;设置于所述内管组件1和所述外管组件2之间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使所述内管组件1通过上下移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内管组件1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件7在所述内管组件1外阻断所述第一通孔15与所述第二通孔16的连通;所述内管组件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15和所述第二通孔16通过所述内管组件1与所述外管组件2之间的环空10相连通。
在使用该反循环单流阀100时,将该反循环单流阀100下入到井中的预定位置。如图4所示,反循环单流阀100的初始状态(下入状态)为开启状态,即,内管组件1位于第二位置,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井外连通,根据工艺要求需要关闭反循环单流阀100,此时,井外可以上提管柱以提升内管组件1,内管组件1上行(向上移动)时,外管组件2固定于当前位置。在切换组件的切换作用下,内管组件1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从而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内管组件1的上流道13和下流道14失去连通,反循环单流阀100关闭,如图3所示。
当需要重新打开反循环单流阀100时,重复上述动作,上提内管柱,在切换组件的切换作用下,内管组件1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从而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之间的重新实现管外连通,内管组件1的上流道13和下流道14形成连通,反循环单流阀100如图4所示开启。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管组件1可以为一圆管,也可以为多个管段串接形成。内管组件1可以与提拉机构串接,从而方便井外提拉以将内管组件1提升。与内管组件1相似,外管组件2也可以为一圆管,也可以为多个管段串接形成。外管组件2可以串接在油管上,并可拆卸地固定于预设位置,以方便将整个反循环单流阀100提出到地面,方便其他措施的实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组件可以使得内管组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内管组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进行切换可以实现反循环单流阀100的在开启和关闭之间重复切换,实现反复操作。
具体的,切换组件可以包括可相对移动的轨迹钉6以及轨迹管3。所述轨迹管3的壁上设有轨迹槽17。轨迹槽17可以设置于轨迹管3的外侧面上。所述轨迹槽17包括沿周向设有多个循环排布的长轨迹槽18和短轨迹槽19。其中,长轨迹槽18和短轨迹槽19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且均平行于内管组件1(及外管组件2)的长度方向。长轨迹槽18和短轨迹槽19沿一完整圆圈循环排布,形成每两个长轨迹槽18中间均有一短轨迹槽19,每两个短轨迹槽19之间均有一长轨迹槽18。
所述内管组件1能带动所述轨迹钉6和所述轨迹管3之一移动。其中,内管组件1可以与轨迹管3相连接,也可以与轨迹钉6相连接。优选的,为便于实施组装且考虑到轨迹管3套设于内管组件1外,内管组件1可以与轨迹管3相连接以带动所述轨迹管3移动。
所述轨迹钉6位于所述短轨迹槽19的端部时,所述内管组件1位于第一位置;所述轨迹钉6位于所述长轨迹槽18的端部时所述内管组件1位于第二位置。如图5所述,短轨迹槽19和长轨迹槽18通过上端对轨迹钉6的限位,实现内管组件1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轨迹管3,轨迹钉6的上下位置(或高度位置)不变。考虑到长轨迹槽18和短轨迹槽19沿周向360°循环排布,相邻两个长轨迹槽18和短轨迹槽19之间沿周向间隔一定距离,在上提内管组件1时轨迹管3和轨迹钉6之一可以同步沿周向转动与所述间隔距离相匹配的角度。具体的,所述轨迹管3套设于所述内管组件1外且随所述内管组件1一同移动;所述轨迹钉6设置于套设于所述轨迹管3外的转动管4;所述转动管4可围绕所述轨迹管3转动。
为使轨迹钉6沿周向切换至长轨迹槽18或短轨迹槽19,所述轨迹槽还包括位于所述长轨迹槽18和所述短轨迹槽19的下方的切换槽20。所述轨迹钉6通过所述切换槽20从所述长轨迹槽18与所述短轨迹槽19之间切换。
在反循环单流阀100由关闭转为开启时,内管组件1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轨迹钉6从短轨迹槽19切换至长轨迹槽18。实施时,通过井外提拉工具提拉内管组件1,内管组件1带动轨迹管3上行,根据相对运动,轨迹钉6从短轨迹槽19向下移动至切换槽20,直至切换槽20底部,轨迹钉6在切换槽20移动时,顺着轨迹槽的槽边沿周向移动一定距离,进而与长轨迹槽18的槽边相对。然后在井外释放内管组件1,内管组件1及其连接的其他组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内管组件1带动轨迹管3向下移动,根据相对运动,轨迹钉6向上运动至长轨迹槽18的槽边,直至长轨迹槽18的上端被限位,完成内管组件1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反循环单流阀100由关闭转为开启的操作过程。相应的,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内管组件1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反循环单流阀100由开启转为关闭的操作过程。
为保证轨迹钉6顺利从切换槽20进入长轨迹槽18或短轨迹槽19,避免位置切换失败,在内管组件1的重力下降基础上,所述轨迹管3设有顶抵台阶8;所述转动管4与所述顶抵台阶8之间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为压缩状态。
其中,弹簧5夹设于顶抵台阶8和转动管4之间。顶抵台阶8位于轨迹管3的外壁上并位于弹簧5下方,其将弹簧5的下方限位,转动管4的下端被弹簧5顶抵。轨迹管3随内管组件1上行时将弹簧5压缩,弹簧5提供的作用力逐步增大,相应的,内管组件1的提升力也越来越大,使得地面显示的悬重增加,从而可以通过悬重的增加判断井下反循环单流阀100正在处于关闭或开启过程。当内管组件1上升至轨迹钉6位于切换槽20的底端(下端)时井外释放内管组件1,此时弹簧5由于此前收缩蓄力向轨迹管3的顶抵台阶8施加的顶抵力很大,促使轨迹管3及内管组件1的向下移动,保证内管组件1工作位置的顺利切换。
承接上文描述,内管组件1可以为多个管段串接形成。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内管组件1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接头管11、下管段12;所述切换组件套设于所述上接头管11外;所述第一通孔15及所述第二通孔16设置于所述下管段12上。所述外管组件2包括顺次连接的爪簧21、外管22、外套管23。所述密封件7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套管23的内壁上的密封环。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9;所述转动管4夹设于所述限位台阶9与所述弹簧5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轨迹管3具有变径处;所述变径处的外壁形成所述顶抵台阶8。所述变径处的内壁形成限位台阶9;所述下管段12的上端套设于所述上接头管11的下端外且通过剪切销钉11连接所述轨迹管3。
所述变径台阶能与所述下管段12的上端面接触。其中,剪切销钉11未剪断时,下管段12的端面与变径台阶之间相隔预定距离。当剪切销钉11被剪断时,轨迹管3失去内管组件1的支撑,从而轨迹管3的顶抵台阶8失去对弹簧5的顶抵支撑,相应的,爪簧21经连接管的限位台阶9及转动管4同样失去弹簧5的支撑,进而爪簧21在被外管柱200的限位下可以向下移动。
为方便该反循环单流阀100在使用后可被提出井外,所述爪簧21的上端被所述上接头管11的第一外壁台阶24限位以凸出所述外管组件2的外表面。所述爪簧21在所述剪切销钉11被剪断时在所述弹簧5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不被所述第一外壁台阶24限位。具体的,爪簧21的上端在第一外壁台阶24的扩张作用下可一直处于扩张状态,从而被外管柱200的限位凸起201限位,同时,由于轨迹管3与内管组件1被剪切销钉11(未剪断)连接,外管组件2被弹簧5支撑从而爪簧21保持在被第一外壁台阶24扩张的位置。
在第一外壁台阶24的下方,上接头管11的外壁设有缩径台阶25。在剪切销钉11被剪断后,爪簧21失去支撑,随着井外上提,爪簧21相对于内管组件1向下移动至缩径台阶25,从而爪簧21收缩,外管柱200内壁上的限位凸起201无法对爪簧21的上端限位,外管组件2可以随内管组件1一同上行直至提出井外。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反循环装置,该反循环装置包括:外管柱200、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100;所述外管柱200的内壁设有位于所述反循环单流阀100的外管组件2上方的限位凸起201;所述限位凸起201将所述外管组件2限位。所述限位凸起201与所述外管组件2的爪簧21相配合,将所述外管组件2限位。
在使用时,将该反循环装置下入预定位置。然后,根据工艺要求关闭反循环单流阀100,其中,反循环单流阀100的初始状态为开启状态,内管组件1位于第二位置。
此时上提内管柱(就是反循环单流阀100连接的管柱),爪簧21上端的凸台顶到外管柱200的限位凸起201(也为一台阶)处,无法上行。内管组件1通过剪切销钉11带动轨迹管3压缩弹簧5,其中,剪切销钉11的剪断力设置为10t,当剪切力小于10t时剪切销钉11未被剪断,但随着弹簧5的逐渐压缩,地面上的悬重(提升力)可以显示增加,从而可以通过悬重的增加判断井下反循环单流阀100正处在关闭过程。
上提一段距离后,由于弹簧5、轨迹钉6和轨迹管3的存在,轨迹钉6可以完成换轨,此时滑轨钉处于短轨迹槽19位置(默认状态在长轨迹槽18位置),内管组件1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反循环单流阀100处于关闭状态,如图3、图4所示。重复上述动作,可以将轨迹钉6有长轨迹槽18换到短轨迹槽19,即将反循环单流阀100打开。可以反复操作,前提是控制好悬重,不能剪断剪切销钉11。
在完成砾石充填的作业工艺后,需要将反循环单流阀100提出,此时增加悬重(提升力),剪断剪切销钉11,继续上提,爪簧21的外径可以收缩到比外管柱200的内径小,这样就可以将反循环单流阀100提出到地面。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2)

1.一种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密封间隔开的上流道和下流道;所述内管组件的壁上设有将所述上流道与管外相通的第一通孔以及将所述下流道与管外相通的第二通孔;
套设于所述内管组件的外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能相对于所述外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外管组件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能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环空相连通;
设置于所述内管组件和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使所述内管组件通过上下移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内管组件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内管组件外阻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通;所述内管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环空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可相对移动的轨迹钉以及轨迹管;所述轨迹管的壁上设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包括沿周向设有多个循环排布的长轨迹槽和短轨迹槽;所述内管组件能带动所述轨迹钉和所述轨迹管之一移动;所述轨迹钉位于所述短轨迹槽的端部时,所述内管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轨迹钉位于所述长轨迹槽的端部时所述内管组件位于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槽还包括位于所述长轨迹槽和所述短轨迹槽的下方的切换槽;所述轨迹钉通过所述切换槽从所述长轨迹槽与所述短轨迹槽之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组件外且随所述内管组件一同移动;所述轨迹钉设置于套设于所述轨迹管外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可围绕所述轨迹管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管设有顶抵台阶;所述转动管与所述顶抵台阶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为压缩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接头管、下管段;所述切换组件套设于所述上接头管外;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下管段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爪簧、外管、外套管;所述密封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的密封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管具有变径处;所述变径处的外壁形成所述顶抵台阶;所述变径处的内壁形成限位台阶;所述下管段的上端套设于所述上接头管的下端外且通过剪切销钉连接所述轨迹管;所述变径台阶能与所述下管段的上端面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爪簧的上端被所述上接头管的第一外壁台阶限位以凸出所述外管组件的外表面;所述爪簧在所述剪切销钉被剪断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不被所述第一外壁台阶限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转动管夹设于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弹簧之间。
11.一种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柱、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反循环单流阀;所述外管柱的内壁设有位于所述反循环单流阀的外管组件上方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将所述外管组件限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外管组件的爪簧相配合,将所述外管组件限位。
CN201721162264.2U 2017-09-11 2017-09-11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Active CN207315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2264.2U CN207315303U (zh) 2017-09-11 2017-09-11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2264.2U CN207315303U (zh) 2017-09-11 2017-09-11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5303U true CN207315303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8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2264.2U Active CN207315303U (zh) 2017-09-11 2017-09-11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53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62046A1 (en) * 2017-11-29 2019-05-30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Diverter Valve for a Bottom Hole Assembly
CN111706296A (zh) * 2020-07-01 2020-09-25 杨国 一种可控制开关的反循环单流阀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62046A1 (en) * 2017-11-29 2019-05-30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Diverter Valve for a Bottom Hole Assembly
GB2570209A (en) * 2017-11-29 2019-07-17 Baker Hughes A Ge Co Llc Diverter valve for a bottom hole assembly
US10563479B2 (en) * 2017-11-29 2020-02-18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Diverter valve for a bottom hole assembly
GB2570209B (en) * 2017-11-29 2020-04-08 Baker Hughes A Ge Co Llc Diverter valve for a bottom hole assembly
CN111706296A (zh) * 2020-07-01 2020-09-25 杨国 一种可控制开关的反循环单流阀
CN111706296B (zh) * 2020-07-01 2022-03-25 杨国 一种可控制开关的反循环单流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15303U (zh) 反循环单流阀及反循环装置
CN105003226B (zh) 电液双控储能式压裂完井开关及开关控制方法
CN105909202B (zh) 一种基于液压卡取岩心的取心钻具
CN106194112B (zh) 一种油井刮管冲砂一体化装置及刮管冲砂方法
CN111271036B (zh) 液氮压裂工艺方法
CN107829778B (zh) 一种整体式分层充填装置
CN103306634A (zh) 一种滑套式井下防喷器及其应用
CN108625830A (zh) 投球式分层防砂工艺管柱及其方法
CN205532477U (zh) 不压井控制阀及其耐高温丢手防砂管柱
CN208073426U (zh) 井下控制滑阀及多油层采油系统
CN202391379U (zh) 用于分段开采的热敏伞式封隔器
CN202560155U (zh) 连续油管压裂封隔器
CN201318151Y (zh) 井下开关器及井下开关器开关管与开关控制器
CN206071531U (zh) 火驱用桥塞
CN207177812U (zh) 一种带泄压平衡通道的机械式封隔器
CN202417411U (zh) 智能化产出井堵水增产装置
CN202914060U (zh) 一种稠油热采井井下蒸汽封控装置
CN207063947U (zh) 桥塞坐封试压一体化可控封隔器
CN202954785U (zh) 液控式双向控制开关
CN107916918A (zh) 储层分层改造工具管柱及压裂酸化方法
CN210918984U (zh) 一种井下节流测试阀
CN206554871U (zh) 热采封隔器
CN209654008U (zh) 封隔器
CN207048755U (zh) 一种液压可开关式固井滑套
CN204492757U (zh) 小通径滑套用开关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