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6368U -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 Google Patents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6368U
CN207266368U CN201721105529.5U CN201721105529U CN207266368U CN 207266368 U CN207266368 U CN 207266368U CN 201721105529 U CN201721105529 U CN 201721105529U CN 207266368 U CN207266368 U CN 207266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cb board
conductive contact
shell
contact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55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ngji High Tech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ing J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ing J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ing J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55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6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6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6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该线缆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与连接器连接的信号线。连接器包括PCB板、套设在PCB板上的外壳、及安装在外壳上的弹片;PCB板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PCB板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PCB板在第一导电触片区内设有发送引脚对,PCB板在第二导电触片区内接收引脚对;PCB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边槽;PCB板在第一导电触片区、第二导电触片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第一导电触片区内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发送负差分引脚、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通过多个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在线缆组件上的高传输,优化了线缆组件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的应用,对数据通信中心的通信速率,容量等都提出更快,更高的要求。数据通信中心因数据传输的需要,使用了大量的线缆组件。因此,线缆组件的性能对数据通信中心的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
线缆组件一般由连接器及信号线构成,连接器中设置有电气线路。由于现有连接器中的电气线路的设计问题,导致线缆组件的传输速率受限,不能满足数据通信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的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板,所述PCB板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PCB 板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发送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接收正差分引脚TX+、接收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所述发送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发送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发送引脚对;一所述接收正差分引脚TX+ 与一所述接收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接收引脚对。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组件通过在PCB板上设置多个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在线缆组件上的高传输,优化了线缆组件的工作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发送引脚对与一所述接收引脚对对应,且相对分布在所述PCB板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板的第一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B1-B37;所述PCB板的第二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 A1-A3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B2与引脚B3、所述引脚B5与引脚B6、所述引脚B8与引脚B9、所述引脚B11与引脚B12、所述引脚B14与引脚B15、所述引脚B17与引脚B18、所述引脚B20与引脚B21、所述引脚B23与引脚B24、所述引脚B26与引脚B27、所述引脚B29与引脚B30、所述引脚B32与引脚B32、所述引脚B35与引脚B36分别组成所述发送引脚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A2与引脚A3、所述引脚A5与引脚A6、所述引脚A8与引脚A9、所述引脚A11与引脚A12、所述引脚A14与引脚A15、所述引脚A17与引脚A18、所述引脚A20与引脚A21、所述引脚A23与引脚 A24、所述引脚A26与引脚A27、所述引脚A29与引脚A30、所述引脚A32与引脚A32、所述引脚A35与引脚A36分别组成所述接收引脚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B10、引脚B28、引脚A10、引脚A28为所述第一接地引脚;所述引脚B1、引脚B4、引脚B7、引脚B13、引脚B16、引脚B19、引脚B22、引脚B25、引脚B31、引脚B34、及引脚B37为所述第二接地引脚;所述引脚A1、引脚A4、引脚A7、引脚A13、引脚A16、引脚A19、引脚A22、引脚A25、引脚A31、引脚A34、及引脚A37为所述第二接地引脚;属于所述第一接地引脚的不同引脚间相互连通;属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的不同引脚间相互连通。
一种连接器,包括PCB板、及套设在所述PCB板上的外壳;所述PCB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边槽;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加强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安装部、及自所述安装部延伸的按压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相对设置的钩形块;所述弹片的安装部卡设在外壳的二所述钩状部之间。
一种线缆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信号线;所述PCB的表面设有焊盘;所述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PCB板上的焊盘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板处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所述信号线处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线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A为图3中的PCB板的俯视图;
图4B为图3中的PCB板的仰视图;
图5A为图3中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5B为图5A中的外壳的侧视图;
图5C为图5B中的外壳在AA方向下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PCB板与信号线的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线缆组件100,用于在 SAS标注下进行通信设备间的信号传输。该线缆组件100包括连接器10、及与连接器10连接的信号线20。连接器10包括PCB板30、套设在PCB板30上的外壳40、及安装在外壳40上的弹片50;PCB板30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31;PCB板30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32;PCB板30在第一导电触片区31内设有发送引脚对,PCB板30在第二导电触片区32内接收引脚对;通过多个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在线缆组件100上的高传输,优化了线缆组件100的工作性能。
请参阅图4A及图4B,PCB板3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边槽33;PCB板30 两表面的后侧分别设有若干焊盘34;PCB板30在第一导电触片区31、第二导电触片区32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具体地,PCB板30在第一导电触片区31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标记为B1-B37;第一导电触片区31内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发送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发送正差分引脚TX+与一发送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发送引脚对。
引脚B1-B37的类型如表一所示,具体地,引脚B2与引脚B3、引脚B5与引脚B6、引脚B8与引脚B9、引脚B11与引脚B12、引脚B14与引脚B15、引脚B17与引脚B18、引脚B20与引脚B21、引脚B23与引脚B24、引脚B26与引脚B27、引脚B29与引脚B30、引脚B32与引脚B32、引脚B35与引脚B36 分别为同一发送引脚对中的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及发送负差分引脚TX-。
PCB板30在第二导电触片区32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标记为A1-A37;第二导电触片区32内的引脚的类型包括接收正差分引脚TX+、接收负差分引脚 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接收正差分引脚TX+与一接收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接收引脚对。
引脚A1-A37的类型如表一所示,具体地,引脚A2与引脚A3、引脚A5与引脚A6、引脚A8与引脚A9、引脚A11与引脚A12、引脚A14与引脚A15、引脚A17与引脚A18、引脚A20与引脚A21、引脚A23与引脚A24、引脚A26 与引脚A27、引脚A29与引脚A30、引脚A32与引脚A32、引脚A35与引脚 A36分别为同一接收引脚对中的接收正差分引脚RX+及接收负差分引脚RX-。
一发送引脚对与一接收引脚对对应,且相对分布在PCB板30的两侧。
通过设置多对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的快速传输,引脚B10、B28、A10、及A28单独接地,令PCB板30可符合SAS标准的要求,保证了PCB板及线缆组件的通用性。
引脚 类型 引脚 类型
B1 第一接地引脚 A1 第一接地引脚
B2 TX0+ A2 RX0+
B3 TX0- A3 RX0-
B4 第一接地引脚 A4 第一接地引脚
B5 TX1+ A5 RX1+
B6 TX1- A6 RX1-
B7 第一接地引脚 A7 第一接地引脚
B8 TX2+ A8 RX2+
B9 TX2- A9 RX2-
B10 第二接地引脚 A10 第二接地引脚
B11 TX3+ A11 RX3+
B12 TX3- A12 RX3-
B13 第一接地引脚 A13 第一接地引脚
B14 TX4+ A14 RX4+
B15 TX4- A15 RX4-
B16 第一接地引脚 A16 第一接地引脚
B17 TX5+ A17 RX5+
B18 TX5- A18 RX5-
B19 第一接地引脚 A19 第一接地引脚
B20 TX6+ A20 RX6+
B21 TX6- A21 RX6-
B22 第一接地引脚 A22 第一接地引脚
B23 TX7+ A23 RX7+
B24 TX7- A24 RX7-
B25 第一接地引脚 A25 第一接地引脚
B26 TX8+ A26 RX8+
B27 TX8- A27 RX8-
B28 第二接地引脚 A28 第二接地引脚
B29 TX9+ A29 RX9+
B30 TX9- A30 RX9-
B31 第一接地引脚 A31 第一接地引脚
B32 TX10+ A32 RX10+
B33 TX10- A33 RX10-
B34 第一接地引脚 A34 第一接地引脚
B35 TX11+ A35 RX11+
B36 TX11- A36 RX11-
B37 第一接地引脚 A37 第一接地引脚
表一
请参阅图5A、图5B、及图5C,外壳40设有内腔,用于容纳PCB板30;外壳40前侧两端设有退位槽41;外壳40的两侧设有加强筋42;外壳40的上表面设有相对设置的钩形块43。
请参阅图2及图3,弹片50包括安装部51、及自安装部51延伸的按压部 52;在本实施例中,弹片50为金属材质。
弹片50的安装部51卡设在外壳40的二钩状部之间;弹片50用于在线缆组件100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时,起扣合作用。
请参阅图6,信号线20的一端与PCB板30上的焊盘34连接。
在进行加工时,退位槽41可增加外部夹具对PCB板30的固定面积,避免 PCB板30出现滑动;外壳40两侧的加强筋42保证外壳40的强度,避免外壳 40两侧边缘因厚度控制而影响耐用性,同时,能确保满足机械强度检验的要求。
通过在PCB板30上设置边槽33,可加强外壳40对PCB板30的限位作用,避免PCB板30在外壳40内出现松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线缆组件100的机械强度,外壳40为注塑成型,即在信号线20与PCB板30上的焊盘34连接完成后,通过将PCB夹持在模具中,通过向模具内注入填充料,使外壳40成型,因此,PCB板30处于外壳40内的部分与外壳40的内壁贴合,同时,信号线20处于外壳40内的部分与外壳40 的内壁贴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PCB板30上设置多个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在线缆组件100上的高传输,优化了线缆组件100的工作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发送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接收正差分引脚TX+、接收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所述发送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发送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发送引脚对;一所述接收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接收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接收引脚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发送引脚对与一所述接收引脚对对应,且相对分布在所述PCB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第一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B1-B37;所述PCB板的第二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A1-A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B2与引脚B3、所述引脚B5与引脚B6、所述引脚B8与引脚B9、所述引脚B11与引脚B12、所述引脚B14与引脚B15、所述引脚B17与引脚B18、所述引脚B20与引脚B21、所述引脚B23与引脚B24、所述引脚B26与引脚B27、所述引脚B29与引脚B30、所述引脚B32与引脚B32、所述引脚B35与引脚B36分别组成所述发送引脚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A2与引脚A3、所述引脚A5与引脚A6、所述引脚A8与引脚A9、所述引脚A11与引脚A12、所述引脚A14与引脚A15、所述引脚A17与引脚A18、所述引脚A20与引脚A21、所述引脚A23与引脚A24、所述引脚A26与引脚A27、所述引脚A29与引脚A30、所述引脚A32与引脚A32、所述引脚A35与引脚A36分别组成所述接收引脚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B10、引脚B28、引脚A10、引脚A28为所述第一接地引脚;所述引脚B1、引脚B4、引脚B7、引脚B13、引脚B16、引脚B19、引脚B22、引脚B25、引脚B31、引脚B34、及引脚B37为所述第二接地引脚;所述引脚A1、引脚A4、引脚A7、引脚A13、引脚A16、引脚A19、引脚A22、引脚A25、引脚A31、引脚A34、及引脚A37为所述第二接地引脚;属于所述第一接地引脚的不同引脚间相互连通;属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的不同引脚间相互连通。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PCB板、及套设在所述PCB板上的外壳;所述PCB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边槽;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安装部、及自所述安装部延伸的按压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相对设置的钩形块;所述弹片的安装部卡设在所述外壳的二所述钩形块之间。
9.一种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信号线;所述PCB的表面设有焊盘;所述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PCB板上的焊盘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处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所述信号线处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
CN201721105529.5U 2017-08-30 2017-08-30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Active CN207266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5529.5U CN207266368U (zh) 2017-08-30 2017-08-30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5529.5U CN207266368U (zh) 2017-08-30 2017-08-30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6368U true CN207266368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22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5529.5U Active CN207266368U (zh) 2017-08-30 2017-08-30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63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8277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线路板和电连接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8277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线路板和电连接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1421B (zh) Usb接口转接装置
US20140057495A1 (en) Retractable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and retractable connector
CN207266368U (zh)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WO2014031233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docking with wireless connector
CN104682143B (zh) 一种穿戴式数字终端
CN203942059U (zh) Usb连接器
CN204045896U (zh) 一种电子设备接口测试连接器
CN204668678U (zh) 一种多功能USB C-Type接口数据线
CN204927628U (zh) 一种usb母座
EP3467951A1 (en) Power interface, mobile terminal and power adapter
CN203242887U (zh) 一种多接口的数据连接线
TWM460427U (zh) 連接器插頭結構
CN204706680U (zh) 通用序列汇流排装置及其连接器
EP3483986B1 (en) Power interface, mobile terminal and power adapter
US9812832B2 (en) Connector hold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or holder
CN206479918U (zh) 一种无风扇工业主机
CN203850514U (zh) 一体式usb插座
CN205335569U (zh) 复合式连接器
CN205319383U (zh) 改进式连接器
CN204103194U (zh) 一种一拖四数据线
CN207337353U (zh) 一种带多种接口及充电功能的计算机键盘
CN207320377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398475U (zh) Usb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5509060U (zh) 复合式连接器
CN103945679A (zh) 一种新型泡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No. 88, Pingshan Industrial Road,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ingji High Tech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728, No. 188 Industrial Road, Pingshan Industrial Zone, Tangxia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93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Ming J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