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3308U -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3308U
CN207263308U CN201721125524.9U CN201721125524U CN207263308U CN 207263308 U CN207263308 U CN 207263308U CN 201721125524 U CN201721125524 U CN 201721125524U CN 207263308 U CN207263308 U CN 207263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image
type multifunctional
refrigeration type
multifunctional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55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劲松
刘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g Ying Ori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g Ying Ori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g Ying Ori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g Ying Ori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1255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3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3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3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进行图像采集,可在观测视野中轻松识别中远距离的目标(人、车辆等);在不采用大镜头的前提下,通过背景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提高对目标的分辨能力,不增加设备体积与重量;具有被动测距功能,不对外发射红外激光即可对目标距离进行估算。

Description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背景技术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
红外热像仪自身无红外光源,只依赖目标与背景间、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的热辐射成像,因而不受周围环境的自然照明条件影响,用它可透过雾、雨、雪观察目标甚至能透过稀疏的丛林进行观察;红外热像仪可透过伪装,探测出隐蔽的车辆和火炮的位置,甚至能辨认机场上刚起飞不久的飞机留下的“热痕”轮廓;观测时无需对外发射光谱信号,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不易被敌方发现和干扰,使用安全可靠;此外,红外夜视仪亦不会由于炮口焰、炸弹爆炸等产生致盲效应;对坦克发动机和刚发射过的枪管、炮管等具有较强热辐射源的目标,其观测的视距会大大增加。
红外夜视设备有着广泛而实际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此类设备的诸多问题,例如手持式双目红外热像仪在实际应用当中,测距是一项重要功能,而现有的红外夜视仪多采用激光测距的方式,对外发射激光很容易被对方侦查设备探测到,暴露目标。激光测距需要具备激光发射和激光接收装置,由发射和接收的激光的时差或相位差来计算被测量目标的距离,激光波长多为905nm、1310nm或1550nm。虽然此方式测量精度高,但由于发射的激光可以被对方的专用设备检测到,实战反侦察能力较差。而且,结合了激光测距的红外热成像仪体积和重量增加很多,不便于携带。
另外作为一种常规的随身携带型设备,就需要设备做到小巧、轻便。而现有双目手持式设备大多体积大,重量大,设计复杂,维护周期长,维护成本高,作战使用时,给使用者造成诸多不便,无法保证复杂的战场环境需求。由于各厂家的不同设计,视频格式、电池不兼容、接口不兼容等问题也在实际应用中比较突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可靠性越来越高,尺寸也可以越来越灵活,据媒体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集成电路方面,客户和设备供应商面临的工艺和整合方面的挑战日益严峻。新的元件结构和材料上的变革都将对客户的发展战略起到决定作用。在晶圆代工产业,14nm/16nm的FinFET器件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拥有较低泄漏率和更高速度的低功率晶体管备受瞩目。3DNAND使平面NAND降到20nm以下,创造出外形更小巧、位密度更高的产品。”另外,随着我国光学设计水平的提高,热成像镜头小型化、高透射率设计能力不断提升。为手持热成像仪小型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测距技术发展也较为迅速,主要分为主动测距技术和被动测距技术,主动测距技术是通过发射激光或微波等探测信号,接收反射信号,通过运算处理得出被探测目标的距离;被动测距技术是通过一定的几何和物理定律,通过对被测目标的某种可用信息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目标距离的一种测距方法。
被动测距技术中基于图像处理的技术可以对已知尺寸的目标迅速测距,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测距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测距精度高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有研究提出了单目摄像机和带有标尺的自动标注测距方案。该方案省去了图像测距中经常用到的标定、图像校正等一系列复杂步骤,操作实施简单,通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成功实现了精确测距的目标。
采用被动测距技术能够在不增加红外热成像仪的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隐蔽地对目标进行测距,可以提高设备的战场适应性。
热成像技术在军事方面应用广泛,但是由于现有产品存在的诸多问题,使部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不便,影响了实战效果。在部队强化夜战能力的大背景下,红外热成像产品需求将更加旺盛,推出一款小型化、集成化、高清化的手持夜视仪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针对现有主流产品使用激光测距容易暴露的问题,本发明计划采用被动测距技术,利用软件编程和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在不增加设备体积的情况下,不发射激光也能对目标准确测距,可以实现对人、建筑等目标的测距,使用距离50-3000m;
针对现有产品体积大,重量大的问题,本发明计划采用小型化集成设计,将50mm手持热成像的体积缩小至<200L*130W*68H,同时使设备满足抗震、防水、高低温工作的要求;
针对现有产品续航能力不足、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计划设计一款长续航能力的单兵夜视仪,同时集成测距、录像、拍照及本地回放等功能,增强实用性;
针对现有产品的其他技术缺陷,本发明拟开发一款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成像原理的小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双目手持红外夜视设备。设备采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进行图像采集,可在观测视野中轻松识别中远距离的目标(人、车辆等);在不采用大镜头的前提下,通过背景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提高对目标的分辨能力,不增加设备体积与重量;具有被动测距功能,不对外发射红外激光即可对目标距离进行估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以实现上述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主要包括:
光学镜头和红外热成像组件;所述红外光学镜头,用于收集红外物体辐射,将红外辐射会聚到探测器灵敏面上,并对红外物体进行成像和和图像显示,具体包括前端物镜、调焦镜片和双目镜,
所述红外成像组件包括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和录像模块,所述红外探测器提高图像质量和探测目标,具体为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处理,包括A/D转换模块和视频信号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将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视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目标的被动测距;
所述双目显示器包括视频显示模块,对视频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成像计算,最终实现图像输出显示;所述视频显示模块包括OLED显示模块;
所述双目镜边缘包括眼罩,与人眼进行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光学镜头为定焦红外光学系统,每片透镜镀有高效增透膜,具体为碳膜;所述红外镜头片由密封胶灌注。
进一步地,所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响应7μm-14μm长波。
进一步地,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包括存储芯片和存储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处理单元对视频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H.264数据压缩,而后将压缩后的数据由存储芯片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还包括锂电池模块,对系统供电。
进一步地,测试仪的外壳为铝合金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热成像组件还包括录像板,在信号处理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录像。
进一步地,观测仪还包括RS485接口,远程控制装置通过该接口实现对观测仪的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进行图像采集,可在观测视野中轻松识别中远距离的目标(人、车辆等);在不采用大镜头的前提下,通过背景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提高对目标的分辨能力,不增加设备体积与重量;具有被动测距功能,不对外发射红外激光即可对目标距离进行估算。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的结构图;
图2为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的工艺设计流程图;
图3为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的前端物镜组装配工艺流程图;
图4为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的双目显示器装配工艺流程图;
图5为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的水平视场角;
图6为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视频采集模块:
1)红外镜头
红外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收集辐射,将辐射会聚到探测器灵敏面上。光学系统的使用可大大提高灵敏面上的照度,提高仪器信噪比,增大系统探测能力。本产品采用定焦红外光学系统,保证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作用距离远,可实现观测、调焦、温度补偿等功能。同时系统选用非球面,具有成像质量好、结构简单、重量轻等优点。以光学传递函数为依据,根据高分辨率、低畸变的设计理念选择计算参数值,在设计软件中实现对镜头的设计和检测,镜头设计时采取温度补偿措施,确保在高低温环境下依然成像清晰,每片透镜镀有高效增透膜,红外镜头头片镀碳膜对镜片进行保护。镜片采用具有良好弹性和高低温适应性能的密封胶灌注,具有良好的抗振、抗冲击和抗热应力变化的能力。最终设计出的镜头具有透过波段合适、透光率高;镜面设计均匀化;镜头设计无热化;镜面超硬度保护;镜头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镜头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该镜头在功能上能最大限度捕捉所需要的光热信号,最少发出干扰信号,在生产上成本可控,可以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能大批量生产。
2)红外探测器
本产品采用384×288分辨率的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产品性能稳定,成本低,可批量供应,是目前国际技术上最成熟、运用最广泛的探测器。其焦平面采用非晶硅材料制成,具有长波(7μm~14μm)红外响应,探测率高,在工作光谱波段具有极佳性能,工作温度范围宽。通过开发先进的盲元检测补偿技术、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和图像增强算法,提高图像质量和探测目标的能力。
盲元检测补偿技术:盲元是指IRFPA中的响应过高或过低的像素。盲元的数量及其分布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很大,盲元包括死像素和过热像素。死像素指响应率小于平均响应率1/10的像素;而过热像素指响应率大于平均响应率10倍的像素。采用均匀辐射的黑体照射IRFPA,得到一组响应数据,由于死像素和过热像素是随机的,其统计平均响应值应接近为零,总的响应平均值与剔除盲元后的响应平均值基本相同,首先是总的响应平均值与各个像素的响应平均值相比较,确定盲元的位置。再根据相邻像素或前后帧图像的响应相关性对盲元位置的信息进行替代。由于根据图像信息理论,其相邻两点或两帧之间的图像数据具有极高的相关性,根据插值理论,对于连续变化的函数,可采用某一点的前后两点或多点对该点数值进行插值。本项目采用相邻行列间8像素进行线性插值,行列间的线性插值理论上是效果最好的。
非均匀性校正技术:在红外系统中存在探测器自身的非均匀性、探测器与读出电路耦合的非均匀性以及由探测器工作状态或光学系统带来的非均匀性,影响到红外系统的成像质量。因此在系统中需要进行非均匀性校正,而简单的两点校正很难满足系统需求。为保证图像质量,在两点校正的基础上,采用了分区间进行多点校正的方法。首先选择合理的定标点,根据定标点对像元的实际响应曲线做直线、折线或者曲线近似,从而保持相应的精度。然后在系统的全动态范围内,将定标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在每个区间内按照两点校正方法进行校正,也就是在每个区间都采用线性近似的方法,最终逼近实际的响应曲线。由于探测器响应值受积分时间的影响,因此将分段线性插值方法与积分时间相结合。根据动态范围的划分积分时间,充分利用探测器的性能,在每一积分时间内探测器的响应均在其线性区内。缩短定标区间并降低响应值与真实值的差距,每个积分时间段对应一定的动态范围,在积分时间段内再使用分段线性插值法进行非均匀校正。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的方法分为时间域处理、空间域处理和变换域处理三大类。时间域处理增强包括对时间延迟积分、帧间比较等方法;空间域增强分为点处理和邻域处理,前者包括对比度拉伸、直方图处理等方法,后者常用的有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方法;变换域增强是在离散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图像变换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滤波,最终达到增强的目的。鉴于直方图均衡虽然增大了图像的对比度,但往往处理后的图像视觉效果生硬、不够柔和,甚至会造成图像质量的恶化,且均衡化的噪声比处理前明显等的局限,本产品采用离散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小波分解、图像增强、小波重构三个步骤。小波分解采用离散的小波变换,按照Mallat快速算法,对二维图像分解出低频成分、高频的水平边缘分量、垂直边缘分量、对焦边缘分量,仅对低频分量进行进一步分解,图像经N次分解后,可以得到3N+1个子图像,其中一个低频分量,3N个高频分量。分解后的图像,其主要轮廓信息由低频部分来表征,而其细节部分则由高频部分表征,因此通过对低频分解系数进行增强处理,对高频分解系数进行衰减处理,即可起到图像增强的效果。
视频处理模块
图像处理部分,通过对退化算法、图象增强算法、自适应算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出合适的背景自适用图像增强算法,能过滤气候等环境因素带来的干扰,增强适用的波段信号,自动分辨突发光源、热源的极强干扰。进而提高产品对细节的呈现以及客户体验。图像处理部分由A/D变换、视频信号处理等部分组成。A/D变换将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视频信号处理部分是全系统的核心,它实现全系统的控制及非均匀性校正、直方图均衡等图像处理算法。
经过修正之后的图像数据再经过分辨率重修正、字符叠加等视频处理子系统之后采用H.264数据压缩技术进行压缩处理,实现视频的本地存储。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H264能提供连续、流畅的高质量图像。提供了解决在不稳定网络环境下容易发生的丢包等错误的必要工具,提供了网络抽象层(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使得H.264的文件能容易地在不同网络上传输(例如互联网,CDMA,GPRS,WCDMA,CDMA2000等)。
低码率(Low Bit Rate)对H.264的高的压缩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MPEG-2和MPEG-4ASP等压缩技术相比,H.264压缩技术将大大节省用户的下载时间和数据流量收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H.264在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还拥有高质量流畅的图像,正因为如此,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带宽更少,也更加经济。
图像处理器利用视场角、目标物体的高度等信息,经过复杂高速的数据分析运算,计算出目标距离观测者的距离,同时采用字符叠加算法将不同高度的物体的距离在画面上进行标定,实现了目标的被动测距。
存储部分采用32G内置TF卡进行存储,可存储大量红外视频与图像信息,便于信息查看与导出。
视频显示:
使用先进的成像算法与自定制软件系统实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输出显示。图像采集器采集到的图像分辨率只有384*288,画质模糊,细节较少。使用了先进的成像算法处理后可以显示1024*768的图像,大大提高产品对细节的呈现以及客户体验。
图像显示系统采用1024×768高分辨率0.5寸OLED微显示屏,并配以高清晰度的双目镜进行图像实时显示,根据人眼瞳距设计双目镜之间的距离,具有较舒适的视觉体验。
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目镜边缘配以柔软的眼罩,与人的眼部能够完美的贴合,减轻观测时对人眼部的压力,同时也避免了漏光情况的发生,即使在太阳光下观测也不会受到影响。
光学镜头的装配由光学组负责完成。双目观测仪的光学部件为:前端物镜组、调焦镜片组,双目显示器三部分。图3为前端物镜组装配工艺,图4为双目显示器装配工艺图。
1.规范性原则
本系统是一个严谨的综合性系统,在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并遵从各项技术规定,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各配套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稳定可靠,所有的器材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同时,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先进性原则
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在系统设计上尽可能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既要考虑到技术和业务发展的趋势,选用符合趋势的便携穿戴式单兵夜视系统,并确保未来数年内不能落后,以满足提供更高单兵作战水平及业务增值拓展的需求,又不能华而不实,片面追求技术的超前性,甚至造成投资过大,使系统偏离实际需要。采用的先进技术包括全天候实时成像、观察图像实时拍照和回放、模块组装、快速拆卸、灵活调焦、视频显示眼镜输出等。同时在视频算法处理、设备配备方面适度超前,保持技术先进性,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单兵夜视作战系统的需求。
3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可靠性原则应贯穿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使用的全过程。由于单兵夜视系统的特殊使用环境,因此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在性能指标中可靠性放在首位,要求数据不丢失、系统可靠连续运行。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4兼容性原则
系统设计可根据配套产品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兼容性设计,匹配现用器件搭配使用,大大降低用户成本。
5易用性原则
系统在设计时能充分考虑系统的行业特点和管理人员的操作习惯,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人工操作易学易用。能做到开机即可工作,通电即可运行的程度。保证系统先进性的同时,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注重实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系统的操作具有灵活简便,人机界面友好,易于掌握的特点,操作人员能够方便物进行使用及维护,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得以最大实现。
6易维护性原则
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是极为重要的,本系统采用全中文、图形化观测界面。可自动检测系统中任一的运行状态,并示出详细参数,以辅佐单兵使用人员及时准确地判断和解决问题。采用稳定易用的硬件和显示方式,完全不需借助任何专用维护工具,既降低了对使用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费用,又节省了日常频繁地维护费用。
光学性能
a、探测以及识别目标
试验条件:自然温度,天气晴朗,相对湿度不高于65%,大气能见度23.5km;相对湿度≤90%RH,目标与背景温差大于10度的环境条件下。
试验方法及要求:
(1)目标为1名正常身高1.7m,宽为0.5米的无伪装人员,2.3m×2.3m的小型车辆,3m×3m的中型卡车。目标到观察位置之间的地域应能通视。
(2)5名观察人员分别手持该热像仪搜索并观察以上三个目标活动区域,分别观察以上三个移动目标(人为直立移动),分别在距离为≥1400m,≥2500m,≥3000m时,有三个人及以上的可以发现目标活动,即为合格。另外,作为目标的人在≥500m处区域活动(直立活动)时,5名观察者分别手持该热像仪观察目标人,能判断出目标为人形时,即为识别目标。
b、视场角7.55°×5.66°(±5%)
将整机放置于高于地面1米的位置,水平放置。将米尺水平伸直,保持与成像镜头中心水平重合,将米尺水平高度不变,与镜头距离保持为L的位置(L=10m)。在L位置处,水平方向设定间距AB两点间距,观测AB两点。通过下面公式进行水平视场角度的计算可知:AB两点视场角为7.55。如图5所示。
(1)基于第五代小型化探测技术,超小型设计,降低了整机体积与成本,便于携带和使用;
(2)整机采用超强铝合金外壳,抗震性强,IP65防护,防淋雨,防灰尘;
(3)探测灵敏度(NETD)可达60mk,比常规产品更高的灵敏度,获得更细腻画面质量,受雾霾雨雪天气影响小;
(4)独特的AS光学设计和高精度光机设计,优异的成像质量;
(5)优异的非均匀图像矫正技术,无需TEC恒温控制,具有良好的图像均匀性和动态范围;
(6)DDE图像细节增强技术,图像平滑无噪声,热黑热白极性图像格式可选、适应性强、易发现低对比隐藏目标;
(7)人体工学结构设计、结构紧凑、握持舒适,操作简单;
(8)IP65防水防尘性能,经久耐用,抗震和抗干扰,可以在全天候环境。
非制冷式多功能多种功能、多用途手持红外侦测设备是采用多种先进的传感器、处理电路和光学部件而组成的系统,在白天和全黑夜、雾霾天和烟火里均能对目标进行全天候搜索、观察和侦测。该产品配备高规格长波非制冷型的探测器,可提供优质高分辨红外图像。可选的高性能低照度CCD可见光探测器,可以独立或配合红外探测器使用,帮助用户发现和识别隐蔽的目标。
非制冷式多功能多种功能、多用途手持红外侦测设备还集成了长距离激光测距、GPS和数字电子罗盘,帮助用户定位观测位置和目标坐标及方位等地理信息,从而迅速发现和处置目标;同时采用了先进图像压缩算法记录图像,可帮助用户进行同步采样取证。
非制冷式多功能多种功能、多用途手持红外侦测设备可满足不同类型用户需求,显著减少和减轻使用者携带侦察仪器设备的数量和重量,并提高及时综合处理多种信息数据能力、缩短反应时间。
YXDF-F800系列非制冷式多功能多种功能、多用途手持红外侦测设备可满足不同类型用户需求,显著减少和减轻使用者携带侦察仪器设备的数量和重量,并提高及时综合处理多种信息数据能力、缩短反应时间。(形状类似于望远镜如图6)。
1、先进的读出电路设计
采用高精度转换芯片,自主研发探测器读出电路,充分利用前端探测器采集到的能量,精确控制信号的读出精度,实现对微弱电流信号的高精度读出。通过相关双采样电路抑制固定模式噪声,采用失调校正技术减小相关双采样电路引入的失调,从而减小噪声对电路的影响,提高读出电路的精度。
2、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
公司着眼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整体性能,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相关处理算法。从算法角度对图像进行自适应增强处理,重点突出了感兴趣区域,保留了细节信息;在硬件采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非均匀校正的准确性上也开展了细致的工作,有效控制了温漂、盲元等对探测器成像以及测温功能的影响,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3、先进的被动测距技术
热成像本身属于被动成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集成被动测距技术,丰富其实用性的同时依然保持较好的隐蔽性,在军用领域更能发挥较强的作用。被动测距技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空间极坐标系下的测距模型,并融合了高效的滤波算法。此测距技术操作方便快捷,为估算目标距离提供有力的支持。
4、完善的设计生产制造能力
公司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团队,现代化的车间环境,优良的制造的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提供先进技术的同时,保证了生产加工的专业性,有力的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中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光学镜头和红外热成像组件;所述红外光学镜头,用于收集红外物体辐射,将红外辐射会聚到探测器灵敏面上,并对红外物体进行成像和图像显示,具体包括前端物镜、调焦镜片和双目镜,
所述红外成像组件包括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和录像模块,所述红外探测器提高图像质量和探测目标,具体为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处理,包括A/D转换模块和视频信号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将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视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目标的被动测距;
所述双目镜包括视频显示模块,对视频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成像计算,最终实现图像输出显示;所述视频显示模块包括OLED显示模块;
所述双目镜边缘包括眼罩,与人眼进行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学镜头为定焦红外光学系统,每片透镜镀有高效增透膜,具体为碳膜;所述红外镜头片由密封胶灌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响应7μm-14μm长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包括存储芯片和存储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处理单元对视频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H.264数据压缩,而后将压缩后的数据由存储芯片进行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锂电池模块,对系统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测试仪的外壳为铝合金外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成像组件还包括录像板,在信号处理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录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其特征在于,观测仪还包括RS485接口,远程控制装置通过该接口实现对观测仪的远程控制。
CN201721125524.9U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Active CN207263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5524.9U CN207263308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5524.9U CN207263308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3308U true CN207263308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23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5524.9U Active CN207263308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3308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5342A (zh) * 2018-08-01 2019-01-0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一种便携式手持式红外检测仪
CN110392218A (zh) * 2019-08-15 2019-10-29 利卓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成像识别一体化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10519537A (zh) * 2019-07-30 2019-11-29 北京安酷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感器阵列及其温漂补偿方法
CN110579282A (zh) * 2019-04-01 2019-12-17 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多功能非制冷型手持红外观测仪和观测方法
CN111024236A (zh) * 2019-11-28 2020-04-17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制冷型手持多功能观测仪
CN111537075A (zh) * 2020-04-14 2020-08-14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提取方法、装置、机器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12666542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山东神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像仪的被动测距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5342A (zh) * 2018-08-01 2019-01-0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一种便携式手持式红外检测仪
CN110579282A (zh) * 2019-04-01 2019-12-17 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多功能非制冷型手持红外观测仪和观测方法
CN110519537A (zh) * 2019-07-30 2019-11-29 北京安酷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感器阵列及其温漂补偿方法
CN110392218A (zh) * 2019-08-15 2019-10-29 利卓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成像识别一体化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11024236A (zh) * 2019-11-28 2020-04-17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制冷型手持多功能观测仪
CN111537075A (zh) * 2020-04-14 2020-08-14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提取方法、装置、机器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12666542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山东神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像仪的被动测距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63308U (zh) 一种非制冷式多功能手持红外观测仪
CN106595869B (zh) 一种高分辨率制冷型红外热像仪
CN207636187U (zh) 一种单兵头盔式夜视系统
CN103278927B (zh) 双波段共口径共光路共变焦成像光学系统
WO2021254302A1 (zh) 一种基于折射面共线的星光大气折射测量校正方法
CN206348502U (zh) 光学系统
CN103390281A (zh) 一种双光谱夜视仪车载系统及双光谱融合设计方法
CN106651951B (zh) 一种大气偏振模式检测及航向解算系统及方法
CN104251738B (zh) 一种头盔式红外测温仪及其方法
CN104243959A (zh) 基于偏振定向和组合定位的智能复合眼镜
CN106125273B (zh) 一种变焦镜头
CN105282492A (zh) 临近空间机载对地实时成像系统
US11972596B2 (en) Intelligent smog-penetrating optical imaging detection device and use method thereof
CN207148422U (zh) 一种微光夜视和长波红外夜视图像融合光学系统
CN108152973A (zh) 一种可见光与中波红外共口径复合光学系统
CN104486562B (zh) 基于固定积分时间的嵌入式红外图像超帧处理方法
CN201594861U (zh) 多波段图象融合红外成像系统
CN105070204A (zh) 一种微型amoled光学显示器
CN103808414A (zh) 一种超远距离热源探测器
CN114894312B (zh) 基于四通道全天空偏振成像的云像探测系统及其探测方法
CN115685521A (zh) 手持融合望远镜以及图像融合方法
CN205958118U (zh) 一种红外夜视瞄准装置
CN113049503A (zh) 一种高分辨率大幅宽多光谱夜光遥感系统
CN110595624B (zh) 一种“十”字型四孔径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系统
CN110673313B (zh) 一种变焦鱼眼镜头系统及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