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0318U -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0318U
CN207260318U CN201720963072.5U CN201720963072U CN207260318U CN 207260318 U CN207260318 U CN 207260318U CN 201720963072 U CN201720963072 U CN 201720963072U CN 207260318 U CN207260318 U CN 207260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window
orientation
balcony
sunshade
south ori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630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求波
刘煜
王晋
赵园馨
赵娟
余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9630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0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0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0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针对现有城市集合住宅最常见的南向封闭阳台形式,要点是,其南侧为透光构件;东西两侧中,一侧为透光构件、另一侧为实体隔墙。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包括建筑外墙本体、蓄热墙本体、楼板本体、南向透光构件,西向隔墙、东向透光构件、封闭阳台区域和室内区域,在所述的南向透光构件上设置较大面积可开启三层玻璃窗,在所述的南向透光构件上部设置外遮阳百叶,在所述的南向透光构件下部设置降温部件,在所述的东向透光构件内部设置内遮阳卷帘。封闭阳台能针对室内舒适度对气候变化的不同需求进行控制调节,提高室内舒适度并实现节能减排。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背景技术
封闭阳台常见于北方地区,具有扩大与其连通房间的使用范围、保持阳台卫生和加强房间安全系数的优点,封闭阳台在在城市集合住宅中得到普遍使用。但是,目前的封闭阳台也存在以下缺点:
1、夏季因为太阳辐射强度大,封闭阳台内部热量聚集导致封闭阳台内部温度较高,热量通过墙体和门大量传入室内,同时造成室内温度升高,室内热舒适度降低且增加夏季制冷能耗。
2、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封闭阳台保温性能差,在阳光不足的天气中封闭阳台的热量通过玻璃散发到室外,同时室内热量也通过封闭阳台大量流失,造成室内冬季采暖能耗增加。
3、封闭阳台室内温度昼夜温差大,在白天,封闭阳台内部受热温度急剧上升,夜间封闭阳台热量流失,温度快速下降,这就导致人在封闭阳台内部活动的舒适度因为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受到显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解决现有封闭阳台的上述问题,实现节能减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所述阳台朝向为南向,阳台通过推拉窗进行封闭;南向推拉窗外墙体上设有遮阳组件,东向推拉窗内部设有卷帘组件;阳台的下楼板本体向外延伸,使得延伸出的一部分能够放置降温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遮阳组件包括传动槽和外遮阳百叶;外遮阳百叶各叶片之间的间距均匀,各叶片的角度通过传动槽调节,外遮阳百叶通过传动槽控制其展开或者收缩,当收缩时,最终收缩至传动槽内;展开外遮阳百叶时,能够全部遮挡南向推拉窗,实现遮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卷帘组件包括控制轴和内遮阳卷帘;内遮阳卷帘周相缠绕在控制槽的转轴上,通过手动转动转轴,使得内遮阳卷帘展开或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阳台和卧室之间的墙体为蓄热墙,且阳台和卧室之间设有双层玻璃推拉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东向推拉窗包括东向上部推拉窗、东向中部推拉窗和东向下部推拉窗,且东向上部推拉窗、东向中部推拉窗和东向下部推拉窗能够独立进行推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南向推拉窗包括南向上部推拉窗、南向中部推拉窗和南向下部推拉窗,且南向上部推拉窗、南向中部推拉窗和南向下部推拉窗能够独立进行推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南向下部推拉窗和东向下部推拉窗内分别设有纱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降温部件为空调外挂机或植被。
发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性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传统封闭阳台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封闭阳台南向透光构件外部设置外遮阳百叶,东向透光构件内部设置内遮阳卷帘,能够有效减少夏季阳光辐射对建筑的影响,降低建筑夏季制冷能耗。
(2)本实用新型南向透光构件设置为三层可开启玻璃窗,夏季白天,开启上、下玻璃推拉窗,利用热压通风原理,形成室内与室外的空气环流,能加速室内空气与外界的交换速率,改善室内风环境。
(3)本实用新型南向透光构件下部设置降温部件,夏季白天,当封闭阳台与室外进行热压通风时,外部空气经过降温部件进入封闭阳台,降温部件会对经过的空气进行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
(4)本实用新型的南向透光构件三层玻璃窗的可开启区域与通往室内推拉门的可开启区域正对,能够加强室内通风效果。
(5)本实用新型蓄热墙体上设置双层玻璃保温推拉门,能够加强建筑保温,减少冬季制冷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闭阳台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南立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2
图中标记:1为传动槽,2为外遮阳百叶,3为南向上部推拉窗,4为南向中部推拉窗,5为南向下部推拉窗,6为外遮阳百叶固定卡槽,7为蓄热墙本体,8为双层玻璃推拉门,9为室内区域,10为封闭阳台区域,11为安全纱窗,12为外墙本体,13为下楼板本体,14为上楼板本体,15为手动控制槽,16为内遮阳卷帘,17为降温部件,18为东向上部固定窗,19为东向中部推拉窗,20为东向下部固定窗,21为西向墙体,22为东向透光构件、23为南向透光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是对普通封闭阳台的改进设计,针对现有城市集合住宅最常见的南向封闭阳台形式,要点是,其南侧为透光构件;东西两侧中,一侧为透光构件、另一侧为实体隔墙。其特点在于南向透光构件设置三层可开启玻璃窗,在南向透光构件上设置外遮阳百叶,外遮阳百叶选用耐久性较好的材料,外遮阳百叶应能够为南向透光构件中部推拉窗以上区域提供遮阳,传动槽能控制外遮阳百叶的上升和下降以及叶片旋转角度,并能够将外遮阳百叶收缩至传动槽内,传动槽的控制部件设置在人容易触摸的区域。本实用新型以东侧为透光构件,西侧为隔墙进行讨论。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在南向透光构件下部设置降温部件,降温部件可为通过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
东向透光构件的三层玻璃窗,其中部可开启,上下部固定。
东向透光构件内部设置内遮阳卷帘,主要用于遮挡东向较强的阳光,它由控制槽进行上下调节。
南向透光构件三层玻璃窗的可开启区域与蓄热墙本体上的双层玻璃推拉门可开启区域正对,且开启区域居中正对为最佳。
南向透光构件的下部推拉窗顶部设置卡槽,用于固定外遮阳百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如图2所示,在南向透光构件23设置面积较大的可开启三层玻璃窗,在蓄热墙本体7上设置双层玻璃推拉门8,使南向透光构件23玻璃窗可开启区域与双层玻璃门可开启区域正对。如图1所示,将南向透光构件23设置上部推拉窗3、中部推拉窗4和下部推拉窗5,在南向透光构件23以上设置外遮阳百叶2,外遮阳百叶2能够提供南向透光构件23的中部推拉窗4以上部分的遮阳,且外遮阳百叶由传动槽1控制其上升和下降,传动槽1能够调节外遮阳百叶2的叶片角度,也能将其收缩至传动槽1内,传动槽1的控制部件设置在人容易触摸的区域。在南向透光构件23的下部推拉窗5上部设置外遮阳百叶2的固定卡槽6,能固定下降至最低点的遮阳百叶,使其不至于晃动。在南向下部推拉窗5以下设置降温部件18,降温部件18能够对经过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在南向下部推拉窗5内部设置安全纱窗11,防止人员掉落。如图4所示,将东向透光构件设置为上部固定窗18、中部推拉窗19和下部固定窗20,在东向透光构件22内部设置内遮阳卷帘16及内遮阳卷帘的控制槽1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冬季白天,将外遮阳百叶和内遮阳卷帘收起,南向透光构件和东向透光构件的玻璃窗关闭,阳光直射进入阳台和室内,让太阳光加热室内空气和蓄热墙体,冬季夜间,其余不变,关闭蓄热墙的门,蓄热墙体向室内释放热量,减少室内热量损失。夏季白天,将南向外遮阳百叶和东向内遮阳卷帘放下,遮挡外部阳光,同时开启南向透光构件的上部推拉窗和下部推拉窗,蓄热墙的门打开。促进室内、封闭阳台与外部的空气对流,同时在风通过南向下部推拉窗吹入封闭阳台时,能够得到种降温部件的有效降温,从而较好的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夏季夜间,其余不变,将南侧外遮阳百叶和东侧内遮阳卷帘收起,开启东向透光构件和南向透光构件的所有玻璃窗,促进室内通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台朝向为南向,阳台通过推拉窗进行封闭;南向推拉窗外墙体上设有遮阳组件,东向推拉窗内部设有卷帘组件;阳台的下楼板本体向外延伸,使得延伸出的一部分能够放置降温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组件包括传动槽和外遮阳百叶;外遮阳百叶各叶片之间的间距均匀,各叶片的角度通过传动槽调节,外遮阳百叶通过传动槽控制其展开或者收缩,当收缩时,最终收缩至传动槽内;展开外遮阳百叶时,能够全部遮挡南向推拉窗,实现遮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组件包括控制轴和内遮阳卷帘;内遮阳卷帘周相缠绕在控制槽的转轴上,通过手动转动转轴,使得内遮阳卷帘展开或收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台和卧室之间的墙体为蓄热墙,且阳台和卧室之间设有双层玻璃推拉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推拉窗包括东向上部推拉窗、东向中部推拉窗和东向下部推拉窗,且东向上部推拉窗、东向中部推拉窗和东向下部推拉窗能够独立进行推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向推拉窗包括南向上部推拉窗、南向中部推拉窗和南向下部推拉窗,且南向上部推拉窗、南向中部推拉窗和南向下部推拉窗能够独立进行推拉。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向下部推拉窗和东向下部推拉窗内分别设有纱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件为空调外挂机或植被。
CN201720963072.5U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Active CN207260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3072.5U CN2072603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3072.5U CN2072603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0318U true CN207260318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28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63072.5U Active CN207260318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0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0071A (zh) * 2019-12-18 2020-03-31 梁雪芽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0071A (zh) * 2019-12-18 2020-03-31 梁雪芽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4165B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百叶遮阳系统
TWI591249B (zh) Double windows, dual window inner windows, and dual window formation methods
CN201507055U (zh) 一种空气外循环式双层幕墙
CN114232853B (zh) 一种新型十字百叶式呼吸幕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39836A (zh) 一种百叶式可翻转吸热板芯空气集热窗系统
ES2337238T3 (es)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l nivel de aportacion de alumbrado natural y/o de energia calorifica a traves de accesos y/o de la calidad del aire.
CN203947704U (zh) 户外多功能遮阳窗帘
CN110761695A (zh) 动态可调高性能窗户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09353511U (zh) 一种集热、保温、遮阳一体化建筑南墙结构
CN207260318U (zh) 一种带有外遮阳百叶装置的封闭阳台
CN109972859A (zh) 适用于严寒地区太阳能被动式利用农宅
KR100655086B1 (ko) 자연환기를 위한 기능성 이중외피구조
CN203905231U (zh) 双层幕墙空气循环手动开闭一体化系统
US20110277386A1 (en) Tri-vent awning window
CN205822520U (zh) 一种双层玻璃幕墙系统
KR20100081452A (ko) 발코니부 설치형 이중외피 시스템 및 실내 환경 제어방법
CN209053551U (zh) 一种亮子可开启的调控式集热通风窗
CN109944534A (zh) 一种亮子可开启的调控式集热通风窗
CN211623099U (zh) 一种性能参数可调的节能外窗系统
CN101713276B (zh) 一种可调节的外遮阳装置
CN207131294U (zh) 一种玻璃幕墙的智能通风窗
CN209556833U (zh) 一种温度可控式太阳能窗户
CN209469284U (zh) 一种玻璃组件及应用该玻璃组件的门窗或玻璃幕墙
CN110566089A (zh) 一种性能参数可调的节能外窗系统
EP0922829A2 (en) Reversible ventilated glaz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