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51180U - 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51180U CN207251180U CN201721154977.4U CN201721154977U CN207251180U CN 207251180 U CN207251180 U CN 207251180U CN 201721154977 U CN201721154977 U CN 201721154977U CN 207251180 U CN207251180 U CN 2072511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hysteresis
- power supply
- module
- switch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101100100146 Candida albicans NT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包括: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供电端、滞回比较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的供电温度的温度检测模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的电源开关模块;所述滞回比较模块包括比较输入端、基准电压输入端和比较输出端;所述供电端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供电输入端和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温检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避免了电源在开机与关机之间短时间内不断切换,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保护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源过温保护电路中,通过设置一个过温保护温度点对电源进行过温保护,但是,在现有的电源过温保护电路中,当电源温度达到过温保护温度点时,电源断电,而温度稍微降低即马上通电,电源温度稍微升高至过温保护温度点,使得电源再次断电;因此使得电源在短时间内多次切换开关机状态,从而导致容易损坏电源且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其能够对电源进行过温保护的同时避免电源在开机与关机之间短时间内不断切换,延长电源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包括: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供电端、滞回比较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的供电温度的温度检测模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的电源开关模块;
所述滞回比较模块包括比较输入端、基准电压输入端和比较输出端;
所述供电端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供电输入端和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温检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源的供电温度,并通过所述滞回比较模块比较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而所述滞回比较模块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所对应的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之间存在压差,使得所述电源无需在短时间内多次切换开关机状态,从而延长所述电源的使用寿命且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滞回比较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电压比较器比较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以设置所述电压比较器的上门限电压和下门限电压,以设置所述电源的温度保护点和温度恢复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包括磁感线圈和切换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地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磁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磁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为其供电的电路。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以控制所述磁感线圈通电或断电,从而控制所述切换开关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所述第三电阻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一开关管,从而提高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热敏电阻器和第五电阻;
所述热敏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串联所述热敏电阻器和所述第五电阻并将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输出到所述滞回比较模块,且通过比较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输出,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由于NPN型三极管具有导通或截止状态,因此采用NPN型三极管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双向可控硅、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电容和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包括磁感线圈和切换开关;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且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通过所述磁感线圈与地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为其供电的电路。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以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导通或截止,使得所述磁感线圈通电或断电,从而控制所述切换开关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此外,所述电容用于蓄能,当所述双向可控硅截止时,所述电容对所述第三放电,以保持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第六电阻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二开关管,从而提高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所述第七电阻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双向可控硅,从而提高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所述第八电阻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三开关管,从而提高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还包括可回弹按钮;所述可回弹按钮包括按钮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当所述按钮键处于被按下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当所述按钮键处于被松开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断开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断开连接。通过所述回弹按钮为所述双向可控硅提供触发电压,以使得所述双向可控硅导通,从而使得所述继电器通电,进而使所述电源通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还包括二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
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具体为: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具体为: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通过所述二极管阻止所述电容向所述双向可控硅充电,从而保证所述电容只通过所述第八电阻对所述第三开关管放电,从而确保所述电容有足够的电能保持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九电阻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二开关管,从而提高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所述第十电阻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下拉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从而提高所述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热敏电阻器和第五电阻;
所述热敏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串联所述热敏电阻器和所述第五电阻并将所述热敏电阻器的电压输出到所述滞回比较模块,且通过比较所述热敏电阻器的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输出,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均为 NPN型三极管;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为 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基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为 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由于NPN型三极管具有导通或截止状态,因此采用NPN型三极管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或截止,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切换开关的任一端可设置有第一电源 AC-DC模块。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源AC-DC模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从而实现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对所述直流电源的过温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源的供电温度,并通过所述滞回比较模块比较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而所述滞回比较模块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所对应的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之间存在压差,使得所述电源无需在短时间内多次切换开关机状态,从而延长所述电源的使用寿命且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包括: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供电端201、滞回比较模块203、用于检测电源的供电温度的温度检测模块202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的电源开关模块204;
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包括比较输入端、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 和比较输出端;
所述供电端201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的供电输入端和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的温检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比较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比较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控制端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通过设置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上门限电压UH和下门限电压 UL以设置所述电源的温度保护点和所述电源的温度恢复点,并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检测所述电源的供电温度,且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通过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电压至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比较输入端,并通过所述比较输入端的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 的电压进行比较,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输出。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检测到所述电源的供电温度大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由于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的改变,使得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输出改变,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断电;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检测到所述电源的供电温度降低至所述温度恢复点时,由于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电压的改变,使得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输出改变,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闭合,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
本实用新型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检测所述电源的供电温度,并通过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比较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而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所对应的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之间存在压差,从而避免所述电源在开机与关机之间短时间内不断切换,延长所述电源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至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滞回比较模块 203包括电压比较器U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比较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 U1的同相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比较输出端连接。此外,为了使电路结构更简单,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电源正极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端VCC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电源负极输入端接地。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电压比较器U1比较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的电压,以控制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阻 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以设置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上门限电压UH和下门限电压UL,从而设置所述电源Vin的温度保护点和温度恢复点。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继电器J1 开关;所述继电器J1开关包括磁感线圈和切换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与地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磁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磁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为了结构合理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Vin,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源输出端Vout,所述电源Vin通过所述电源输出端Vout连接为其供电的电路。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以控制所述磁感线圈通电或断电,从而控制所述切换开关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所述第三电阻R3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一开关管Q1,从而提高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包括热敏电阻器NTC1和第五电阻R5;
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串联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和所述第五电阻R5并将所述第五电阻R5的电压输出到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且通过比较所述第五电阻R5的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 Vref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输出,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
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为 NPN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 的集电极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由于NPN型三极管具有导通或截止状态,因此采用NPN型三极管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
参见图2所示,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上门限电压UH的计算公式为:
UH=[R1/(R1+R2)]*VCC+[R2/(R1+R2)]*Vref;
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下门限电压UL的计算公式为:
UL=-[R1/(R1+R2)]*VCC+[R2/(R1+R2)]*Vref;
因此能够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来设置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上门限电压UH和下门限电压UL。
当所述电源Vin正常工作时,由于此时所述电源Vin的供电温度较低,因此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阻较大,使得所述热敏电阻器 NTC1电压较高,因此与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串联的所述第五电阻 R5因分压使得电压较低,与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的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端的电压,即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下门限电压UL,使得所述电压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至所述第一开关管Q1 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达到开启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磁感线圈通电,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闭合,进而使得所述电源Vin通电。
当所述电源Vin的供电温度大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阻变小,使得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压降低,因此与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串联的所述第五电阻R5因分压使得电压升高,即与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的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升高至大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端的电压,即所述电压比较器 U1的反相端的电压大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上门限电压UH,使得所述电压比较器U1输出低电平至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未达到开启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关管Q1截止,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磁感线圈断电,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断开,进而使得所述电源Vin断电。
当所述电源Vin的供电温度降低至所述温度恢复点时,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阻变大,使得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压升高,因此与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串联的所述第五电阻R5因分压使得电压降低,即与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的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降低至小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端的电压,即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下门限电压UL,使得所述电压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至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达到开启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磁感线圈通电,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闭合,进而使得所述电源Vin通电。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检测所述电源Vin的供电温度,并通过所述电压比较器U1比较所述第五电阻 R5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的电压,以控制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以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而所述电压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所对应的所述第五电阻R5的电压之间存在压差,从而避免电源Vin 在开机与关机之间短时间内不断切换,延长所述电源Vin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双向可控硅V1、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电容C1和继电器J1开关;所述继电器J1开关包括磁感线圈和切换开关;
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与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二阳极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且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二阳极通过所述磁感线圈与地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R8与所述电容C1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发射极与地连接;
为了结构合理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Vin,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源输出端Vout,所述电源Vin通过所述电源输出端Vout连接为其供电的电路。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Q2和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导通或截止,以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V1导通或截止,使得所述磁感线圈通电或断电,从而控制所述切换开关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所述第六电阻R6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二开关管Q2,从而提高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所述第七电阻R7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双向可控硅V1,从而提高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所述第八电阻R8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三开关管Q3,从而提高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用于蓄能,当所述双向可控硅V1截止时,所述电容C1对所述第三放电,以保持所述第三开关管Q3导通,因此所述电容C1优选为电容值较大的电解电容,所述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二阳极,所述电容C1的阴极接地。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还包括可回弹按钮S1;所述可回弹按钮S1包括按钮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当所述按钮键处于被按下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
当所述按钮键处于被松开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断开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断开连接。通过所述回弹按钮S1为所述双向可控硅V1提供触发电压,以使得所述双向可控硅V1导通,从而使所述继电器J1 通电,进而使所述电源Vin通电。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还包括所述二极管D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
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二阳极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具体为: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二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控制端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R9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供电输入端连接,具体为: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通过所述二极管D1阻止所述电容C1向所述双向可控硅V1充电,从而保证所述电容C1只通过所述第八电阻R8对所述第三开关管Q3 放电,从而确保所述电容C1有足够的电能保持所述第三开关管Q3 导通;所述第九电阻R9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二开关管Q2,从而提高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所述第十电阻R10为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下拉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R11起限流作用,以保护所述第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 J1,从而提高所述可控硅和所述继电器J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包括热敏电阻器NTC1和第五电阻R5;
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串联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和所述第五电阻R5并将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电压输出到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且通过比较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输出,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
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管Q2和所述第三开关管Q3均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 的集电极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基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发射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开关管Q3 的集电极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由于NPN型三极管具有导通或截止状态,因此采用NPN型三极管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4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
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的任一端可设置有第一电源AC-DC模块ACDC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源 AC-DC模块ACDC1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从而实现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对所述直流电源的过温保护。
参见图3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本实施例的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源AC-DC模块ACDC2,所述电源Vin通过所述第二电源AC-DC模块ACDC2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输入到所述供电端VCC,为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提供供电电源。
参见图3所示,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上门限电压UH的计算公式为:
UH=[R1/(R1+R2)]*VCC+[R2/(R1+R2)]*Vref;
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下门限电压UL的计算公式为:
UL=-[R1/(R1+R2)]*VCC+[R2/(R1+R2)]*Vref;
因此能够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来设置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上门限电压UH和下门限电压UL。
当所述电源Vin正常工作时,按一下所述回弹按钮S1的按钮键,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对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控制极为正向压降,使得所述双向可控硅V1导通,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磁感线圈通电,从而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闭合,进而使得所述电源Vin通电;同时,所述二极管D1导通,所述电容C1充电,所述第三开关管Q3由于达到开启电压而导通,此时,松开所述回弹按钮 S1的按钮键,由于所述第三开关管Q3拉低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控制极的电压,使得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对所述双向可控硅 V1的控制极仍为正向压降,从而使得所述双向可控硅V1仍然导通,因此所述继电器J1的磁感线圈通电,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闭合,从而使得所述电源Vin保持通电。
当所述电源Vin的供电温度大于所述温度保护点时,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阻变小,使得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压降低,即与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连接的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降低至小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端的电压,即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下门限电压UL,使得所述电压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至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由于所述第二开关管Q2达到开启电压,因此所述第二开关管Q2导通,拉低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的电位,此时,由于所述第三开关管 Q3仍导通,即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控制极为低电位,使得所述双向可控硅V1截止,从而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磁感线圈断电,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断开,进而使得所述电源Vin断电。
当所述电源Vin的供电温度降低至所述温度恢复点时,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电阻变大,使得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电压升高,即与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连接的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升高至大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端的电压,即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端的电压大于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上门限电压UH,使得所述电压比较器U1输出低电平至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由于所述第二开关管Q2未达到开启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开关管Q2 截止,此时,由于所述电容C1对所述第三开关管Q3放电,所述第三开关管Q3达到开启电压,因此所述第三开关管Q3仍然导通,此时,由于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第一阳极对所述双向可控硅V1的控制极为正向压降,从而使得所述双向可控硅V1导通,因此所述继电器J1的磁感线圈通电,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闭合,从而使得所述电源Vin通电。
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检测所述电源Vin的供电温度,并通过所述电压比较器U1比较所述热敏电阻器NTC1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的电压,以控制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Q1 的导通或截止,以使得所述继电器J1的切换开关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Vin通电或断电,而所述电压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所对应的热敏电阻器NTC1的电压之间存在压差,从而避免所述电源Vin在开机与关机之间短时间内不断切换,延长所述电源Vin 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02检测所述电源的供电温度,并通过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比较所述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的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 204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而所述滞回比较模块203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所对应的温检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之间存在压差,从而避免所述电源在开机与关机之间短时间内不断切换,延长所述电源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滞回过温保护电路的供电端、滞回比较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的供电温度的温度检测模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源通电或断电的电源开关模块;
所述滞回比较模块包括比较输入端、基准电压输入端和比较输出端;
所述供电端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供电输入端和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温检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模块的比较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包括磁感线圈和切换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地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磁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磁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的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热敏电阻器和第五电阻;
所述热敏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双向可控硅、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电容和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包括磁感线圈和切换开关;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且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通过所述磁感线圈与地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为其供电的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还包括可回弹按钮;所述可回弹按钮包括按钮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当所述按钮键处于被按下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当所述按钮键处于被松开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断开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断开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还包括二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
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具体为: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具体为: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热敏电阻器和第五电阻;
所述热敏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温检输出端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滞回过温保护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54977.4U CN207251180U (zh) | 2017-09-08 | 2017-09-08 | 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54977.4U CN207251180U (zh) | 2017-09-08 | 2017-09-08 | 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51180U true CN207251180U (zh) | 2018-04-17 |
Family
ID=6188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54977.4U Active CN207251180U (zh) | 2017-09-08 | 2017-09-08 | 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51180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67817A (zh) * | 2018-05-24 | 2018-11-06 | 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故障报警装置 |
CN109526069A (zh) * | 2018-11-14 | 2019-03-26 |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超温保护电路及现场快速检验仪器 |
CN110658404A (zh) * | 2019-09-30 | 2020-01-0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测试装置和方法 |
CN111432541A (zh) * | 2019-10-31 | 2020-07-17 |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一种等离子体体征参数检测电路及可插拔模块 |
CN112601327A (zh) * | 2020-12-21 | 2021-04-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电路和发光装置 |
CN114019373A (zh) * | 2021-11-01 | 2022-02-08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高效的伺服电机自动化测试系统 |
CN115954835A (zh) * | 2022-12-28 | 2023-04-11 |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温度检测的电池保护电路 |
-
2017
- 2017-09-08 CN CN201721154977.4U patent/CN2072511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67817A (zh) * | 2018-05-24 | 2018-11-06 | 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故障报警装置 |
CN109526069A (zh) * | 2018-11-14 | 2019-03-26 |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超温保护电路及现场快速检验仪器 |
CN110658404A (zh) * | 2019-09-30 | 2020-01-0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测试装置和方法 |
CN111432541A (zh) * | 2019-10-31 | 2020-07-17 |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一种等离子体体征参数检测电路及可插拔模块 |
CN112601327A (zh) * | 2020-12-21 | 2021-04-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温控电路和发光装置 |
CN114019373A (zh) * | 2021-11-01 | 2022-02-08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高效的伺服电机自动化测试系统 |
CN114019373B (zh) * | 2021-11-01 | 2022-06-07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高效的伺服电机自动化测试系统 |
CN115954835A (zh) * | 2022-12-28 | 2023-04-11 |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温度检测的电池保护电路 |
CN115954835B (zh) * | 2022-12-28 | 2024-03-12 | 广州通则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温度检测的电池保护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51180U (zh) | 一种滞回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06041466U (zh) | 一种带过温保护的开关电源电路 | |
CN108134273B (zh) | 低压检测控制的电源安全插座电路 | |
CN206471805U (zh) | 一种pos机打印机过热保护装置 | |
CN102377165A (zh) | 一种具有温度保护的漏电保护装置 | |
WO2023232005A1 (zh) | 一种电池包的充电器以及充电方法 | |
CN204626593U (zh) | 一种电子坐便器的出水防烫保护装置 | |
CN208299684U (zh) | 大功率开关电源防浪涌电路 | |
CN208738139U (zh) |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继电器控制装置 | |
CN101697410B (zh) | 一种电池充电器电路中采用的短路保护电路 | |
CN104779577A (zh) |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 |
CN102681570A (zh) | 饮水机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6253375A (zh) | 一种电子终端充电保护电路及电子终端 | |
CN202333745U (zh) | 一种具有温度保护的漏电保护装置 | |
CN215646173U (zh) | 一种防触电电路、电子设备以及空调器 | |
CN214044999U (zh) |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保护控制电路 | |
CN106160107A (zh) | 一种电子终端充电保护电路及电子终端 | |
CN219181177U (zh) | 一种保护电路 | |
CN205725691U (zh) | 一种豆浆机用掉电记忆电路 | |
CN212258776U (zh) | 一种软启动保护电路 | |
CN208835728U (zh) | 短路保护电路及非标poe供电器 | |
CN220139445U (zh) | 一种电器控制电路 | |
CN219843422U (zh) | 一种漏电保护控制装置 | |
CN217643814U (zh) | 独立保护电路 | |
CN218830666U (zh) | 一种用于电热地毯的安全保护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