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7488U -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 Google Patents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47488U CN207247488U CN201721251546.XU CN201721251546U CN207247488U CN 207247488 U CN207247488 U CN 207247488U CN 201721251546 U CN201721251546 U CN 201721251546U CN 207247488 U CN207247488 U CN 2072474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exchange core
- heat exchanger
- core body
- bod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包括:由K×M×N个换热器单元组成的换热芯体模组,其中,K为换热芯体模组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为换热芯体模组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为换热芯体模组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向换热芯体模组淋水的喷淋装置,换热芯体模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与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内气体通道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与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外气体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风路。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进行设计,整个换热模块由多个小的换热器单元组成,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灵活的网格式拼装,解决了大换热芯体应用过程中的加工、运输、施工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化拼装的间接蒸发换热芯体。
背景技术
节能与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各个行业都在想法设法节能。在空气调节领域,干空气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新风直接或者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在节能性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喷淋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更是适用于西北干燥的地区。
但现有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一般为整体式设计,不能根据需求实现灵活拼装,工程施工难度大,机组中的换热芯体体积大,不仅不便于加工及运输及安装,也不能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灵活调整;而且在后期的维护中,整体式设计的间接蒸发冷却换热芯体清洗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拼装的间接蒸发换热芯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包括:换热芯体模组,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由K×M×N个换热器单元组成,其中,K为换热芯体模组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K≥1,M为换热芯体模组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1,N为换热芯体模组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1,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向所述换热芯体模组淋水的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内气体通道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外气体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风路。
可选的,所述内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内风机,所述外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外风机。
可选的,所述喷淋装置通过循环水管道与集水槽相连,通过水泵将集水槽中的水输送至喷淋装置。
可选的,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上方,或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侧板支架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由叠放在一起的若干换热板组成;所述侧板支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四个角位置,所述换热板沿侧板支架的长度方向叠放,所述第一护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护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通过侧板支架相连。
可选的,所述侧板支架的截面形状为角形。
可选的,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为内风路串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或内风路并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或内风路串联外风路并联的气流组合方式。
可选的,所述换热板的一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凸肋,换热板的四周具有从其边缘向上弯折的折边和向下弯折的折边,换热板上相邻折边的弯折方向相反;换热板叠放时,一片换热板的折边和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上弯折方向相反的折边匹配支撑,使相邻两片换热板间形成流通空气的通道。
可选的,所述换热板为正方形,叠放时一片换热板相对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在水平面上旋转90°。
可选的,所述换热板上相邻凸肋间设置有凸台或凹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凸肋的高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结合了间接蒸发冷却和模块化拼装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制冷量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间接换热芯体由多个小的换热器单元组成,可采用内并外串、内串外并、内串外串多种气流组合方式根据实际工程应用中风阻分布情况以及安装空间等应用需求进行网格式拼装,便于扩展,解决了大换热芯体应用过程中的加工、运输、施工问题。而且在后续的芯体维护过程中可以方便的抽出换热器单元进行清洗、更换,大大方便了间接换热芯体后续的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换热芯体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换热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箭头A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沿图4中箭头B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换热板旋转90°后的示意图;
图9为换热板叠放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0为换热板叠放在一起的侧视图;
图11为另一种形式的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间接换热芯体包括换热芯体模组1、室内风机2、室外风机3、集水槽4、水泵5和喷淋装置6。其中,室内风机2设置于与换热芯体模组1连通的内循环风路上,室外风机3设置于与换热芯体模组1连通的外循环风路上,室外冷空气经由外循环风路进入换热芯体模组1的室外气体通道内,室内热空气经由内循环风路进入换热芯体模组1的室内气体通道内,换热芯体模组内的室内气体通道和室外气体通道相互隔离,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分别流经换热芯体模组1的室内气体通道和室外气体通道时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室内空气经内循环风路再进入室内,热交换后的室外空气向外排出。
喷淋装置6通过循环水管道与集水槽4相连,水泵5将集水槽4中的水输送至喷淋装置6,由喷淋装置6将水喷洒到换热芯体模组1上,本实施例喷淋装置6设置于换热芯体模组1的上方,但喷头也可以设置于换热芯体模组的四周或侧面。集水槽4设置于换热芯体模组1的下方。喷淋装置6可对室外空气进行等焓加湿降温,增大室外空气的换热能力,实现蒸发冷却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芯体模组1由多个换热器单元7拼装组成,换热芯体模组1的高度方向(K)包含2层换热器单元7,长度方向(M)包含3层换热器单元7,宽度方向(N)包括2层换热器单元7。即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K≥1,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1,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1。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1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
图3为换热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换热器单元7包括第一护板71、第二护板72及侧板支架73和换热器74,换热器74由叠放在一起的若干换热板组成,换热板内形成有流通气体的通道。第一护板71、第二护板72及侧板支架73组成安装换热器74的外部框架,侧板支架73分别设置于换热器74的四个角位置,第一护板71设置于换热器74的顶部,第二护板72设置于换热器74的底部,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通过侧板支架73相连,第一护板71、第二护板72及侧板支架73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组装在一起,与换热器74组成小的换热器单元。侧板支架73的截面形状为角形,侧板支架73设置于换热器74的四个角处,不仅可以起到加强固定换热器74的作用,同时可将换热器74内形成的一次侧流体通道、二次侧流体通道(室内气体通道、室外气体通道)进行分隔,使冷空气和热空气分别从一次侧流体通道和二次侧流体通道流过进行间接交叉换热。换热器单元采用叠加拼装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换热芯体通道的强度,组装时,只需将相邻换热器单元的外部框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即可,简化了加工流程。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74包括叠放在一起的换热板75,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换热板75的一侧表面上成型有凸肋75a,凸肋75a突出于换热板75的表面,且间隔设置于换热板75的表面上,本实施例的凸肋75a为相互平行的肋条。换热板75的四周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75b和向下弯折的折边75b,折边75b与换热板75一体成型,从换热板75的边缘向上或向下翻,形成折边75b,其中,一块换热板75上相邻的折边75b的弯折方向相反,相对设置的折边75b弯折方向相同。本实施例的换热板75为正方形,与凸肋75a平行的两条折边向上翻,换热板75的另外两条折边则向下翻。
将多张换热板75叠放在一起组成板式换热器74,叠放时,一片换热板75相对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75在水平面上旋转90°。例如,将图4所示的换热板75旋转90度后,换热板75的状态如图8所示,将图8所示的换热板叠放在图4所示的换热板上,叠放在一起的换热板的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相邻叠放的换热板75的折边75b相互支撑,即一片换热板的向下弯折的折边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片换热板的向上弯折的折边匹配支撑,使得相邻两片换热板间形成流通空气的通道,而且在通道中,一片换热板的凸肋还会支撑起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可以避免换热板两侧的压强差异,防止换热板变形,本实施例的一片换热板上凸肋的延伸方向与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上凸肋的延伸方向垂直。按照此方式将多片换热板叠加到所需的高度,组成板式换热器。进一步的,换热板上凸肋的高度h可变,如图7所示,凸肋的高度h与宽度L的比值为0.5~5,以降低换热器的风阻。
此外,为了提高换热效率,还可以在换热板75上相邻凸肋75a形成的通道之间设置用于扰流的凸台或凹台,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换热板75上设置了凸台75c,凸台75c的高度小于凸肋75a的高度,凸台75c可为圆柱形、棱柱形、锥台形、圆台形等。
此外,换热器还可以采用专利号为2016208187858中的换热器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换热芯体模组1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都设置有2个并排布置的换热器单元7,使得换热芯体模组1内的室内循环风路(室内气体通道)串联,室外循环风路(室外气体通道)也串联,采用室内、室外循环风路都串联的配置,可以增大间接换热芯体的整体换热能力,保证室内侧热空气得到充分冷却,同时也有效的利用了高度、长度、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喷淋装置6根据环境温度开启或关闭。如,当环境温度不高、换热芯体模组1的换热能力足够时,可以关闭喷淋装置6,仅开启室内风机2和室外风机3,采用干态间接换热提供冷量;当环境温度较高、换热芯体模组1的换热能力不足以提供足够冷量时,开启喷淋装置6,室外新风在流经换热芯体模组1时,蒸发吸热降温,其效果相当于室外新风的温度降低,从而改善换热芯体模组1的换热能力。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换热芯体模组1在宽度方向上只设置了一层换热器单元7,在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设置了至少2层换热器单元7,使换热芯体模组1构成室内循环风路并联、室外循环风路串联的组装形式,可以在减小内循环风路风阻的同时,方便的对换热芯体进行扩展。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地方在于:换热芯体模组1在高度方向上只设置了一层换热器单元7,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设置了至少2层换热器单元7,使换热芯体模组1构成室内循环风路串联、室外循环风路并联的组装形式,可以减小外循环风路侧的风阻,同样的风机配置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的外侧循环风量,进而提升换热芯体模组1的整体换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间接换热芯体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在工程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进行扩展,而且在对换热芯体维护时,可以分单元的抽出小换热芯体进行清洗,极大方便了换热芯体的维护工作。同时通过组成不同的气流组合方式,具有不用的应用优势:内风路串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可以在工程的设计前期根据内外循环风路的风阻对换热芯体的串联个数进行定量设计,同时也可以增加间接换热模块整体的换热能力,使得室内热空气得到更充分的冷却;内风路并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可以减小内循环风路侧的阻力,同时可利用建筑高度上空置的空间布置换热芯体,充分的利用高度上的空间;内风路串联外风路并联的气流组合方式,可以减小外循环风路侧的阻力,此外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方案布置实现高度上空置空间的利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并不只是实施例所公开的形式,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10)
1.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芯体模组,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由K×M×N个换热器单元组成,其中,K为换热芯体模组高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K≥1,M为换热芯体模组长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M≥1,N为换热芯体模组宽度方向上换热器单元的数量,N≥1,换热芯体模组至少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换热器单元;
向所述换热芯体模组淋水的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
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内气体通道连通的内循环风路;
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室外气体通道连通的外循环风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内风机,所述外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室外风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通过循环水管道与集水槽相连,通过水泵将集水槽中的水输送至喷淋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上方,或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侧板支架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由叠放在一起的若干换热板组成;
所述侧板支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四个角位置,所述换热板沿侧板支架的长度方向叠放,所述第一护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护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通过侧板支架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支架的截面形状为角形。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模组为内风路串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或内风路并联外风路串联的气流组合方式或内风路串联外风路并联的气流组合方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的一侧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凸肋,换热板的四周具有从其边缘向上弯折的折边和向下弯折的折边,换热板上相邻折边的弯折方向相反;
换热板叠放时,一片换热板的折边和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上弯折方向相反的折边匹配支撑,使相邻两片换热板间形成流通空气的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为正方形,叠放时一片换热板相对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换热板在水平面上旋转90°。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上相邻凸肋间设置有凸台或凹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凸肋的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51546.XU CN207247488U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51546.XU CN207247488U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47488U true CN207247488U (zh) | 2018-04-17 |
Family
ID=61887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51546.XU Active CN207247488U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4748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62929A (zh) * | 2018-07-10 | 2018-10-16 | 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板式换热器 |
CN109945732A (zh) * | 2019-03-15 | 2019-06-28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组合式换热器及其温控方法 |
CN112097353A (zh) * | 2020-09-16 | 2020-12-18 | 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
-
2017
- 2017-09-27 CN CN201721251546.XU patent/CN2072474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62929A (zh) * | 2018-07-10 | 2018-10-16 | 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板式换热器 |
CN109945732A (zh) * | 2019-03-15 | 2019-06-28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组合式换热器及其温控方法 |
CN112097353A (zh) * | 2020-09-16 | 2020-12-18 | 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84984U (zh) | 一种复合式节能空调 | |
CN104534603B (zh) | 内置分流结构的逆流板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及通道隔板 | |
US7266970B2 (en) | Water cooling system with full heat recovery | |
CN102425822A (zh) | 新风空调 | |
CN205065912U (zh) | 适用于数据中心的热管-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207247488U (zh) | 模块组合式间接换热芯体 | |
Mohammed et al. |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for buildings: A comprehensive patents review | |
CN105135572A (zh) | 数据中心用热管复合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102353112B (zh) | 填料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209165653U (zh) | 一种热通道封闭的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210089065U (zh) | 复合蒸发冷却和喷淋技术的热管式新风换气机 | |
CN106322607A (zh) | 三通道间接蒸发冷却器 | |
CN113776180A (zh) | 一种箱式换热装置 | |
KR20100056915A (ko) | 재생증발식 냉방기, 냉방 시스템 및 그의 코어 모듈 | |
CN112923754A (zh) | 一种基于露点间接蒸发预冷的空冷塔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1592385A (zh) | 纯逆流板翅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 | |
CN204460556U (zh) | 内置分流结构的逆流板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及通道隔板 | |
KR101055668B1 (ko) | 재생증발식 냉방기의 코어 모듈 및 그의 제작방법 | |
CN201003825Y (zh) | 复合蒸发冷却环保节能空调器 | |
CN100498090C (zh) | 具有温湿度双重交换的通风装置 | |
CN215809198U (zh) | 一种箱式换热装置 | |
CN108826539A (zh) | 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 | |
CN214038741U (zh) | 自然冷空调系统 | |
CN204678572U (zh) | 基于蒸发冷却与热管、热泵联合的空调机组 | |
CN101922772B (zh) | 多级逆流换热蒸发制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