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8474U - 一种竹质组合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竹质组合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8474U
CN207228474U CN201720719138.6U CN201720719138U CN207228474U CN 207228474 U CN207228474 U CN 207228474U CN 201720719138 U CN201720719138 U CN 201720719138U CN 207228474 U CN207228474 U CN 207228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layer
combination beam
steel band
matter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191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卓舒
李登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Zhuoda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uoda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uoda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uoda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191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8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8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8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竹质组合梁包括若干层竹子层;每层所述竹子层按照次序依次叠放在前一层的竹子层上方,形成组合梁主体;所述竹子层由若干根竹子排列组成;以及若干个钢带;所述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所述组合梁主体进行捆绑扎接。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组合梁主体进行捆绑扎接,从而形成组合梁。该组合梁结构稳固并且轻便。

Description

一种竹质组合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质组合梁。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大多仍是传统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不论从资源与能源的耗费、土地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角度来考虑,均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建材产品。
竹子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以竹子为主体的建筑物具有多种优点,是建筑构件发展的趋势。例如,以竹子为材质的梁备受建筑领域关注。
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未很好的将竹子材质或者竹子很好的与当前建筑的各个构件中,无法实现两者的整合。例如,现有竹质梁存在着竹子之间的结构不够紧凑,捆绑不规范,捆绑时采用绳子或者绑带,捆绑不扎实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质组合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竹质组合梁的性能存在预定缺陷,无法很好的应用于各建筑构件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竹质组合梁,其中,包括
若干层竹子层;每层所述竹子层按照次序依次叠放在前一层的竹子层上方,形成组合梁主体;所述竹子层由若干根竹子排列组成;
以及若干个钢带;所述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所述组合梁主体进行捆绑扎接。
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钢带为Q235镀锌钢带。
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竹质组合梁包括两层竹子层和若干个钢带;所述第一竹子层由三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一竹子、第二竹子以及第三竹子;第二竹子层由两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四竹子和第五竹子,各个竹子的直径均相等;所述第一竹子和第二竹子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陷区,第二竹子和第三竹子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凹陷区,第四竹子摆放在所述第一凹陷区,第五竹子摆放在所述第二凹陷区,所述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所述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
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钢带通过自攻螺丝钉和竹子层的竹子连接。
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预定间隔的距离为400-600mm。
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竹质组合梁包括两层竹子层和若干个钢带;所述第一竹子层由两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一竹子以及第二竹子;第二竹子层由三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三竹子、第四竹子以及第五竹子;所述第一竹子、第二竹子以及第三竹子的直径相等,第四竹子以及第五竹子的直径相等,并且所述第一竹子、第二竹子以及第三竹子的直径大于第四竹子以及第五竹子的直径;所述第一竹子和第二竹子的连接处形成凹陷区,第三竹子摆放在所述凹陷区,第四竹子分别与第一竹子和第三竹子相切,第五竹子分别与第二竹子和第三竹子相切;所述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所述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
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钢带通过自攻螺丝钉和竹子层的竹子连接。
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中,所述预定间隔的距离为400-600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质组合梁,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组合梁主体进行捆绑扎接,使竹子层中竹子紧密结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组合梁的结构紧凑和稳固。而且,采用轻质的竹子作为组合梁的材料,其能够大大减轻用于支撑组合梁的柱子承受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竹质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竹质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质组合梁,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竹质组合梁包括若干层竹子层以及若干个钢带,每层竹子层按照次序依次叠放在前一层的竹子层上方,形成组合梁主体,竹子层由若干根竹子排列组成。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组合梁主体进行捆绑扎接,从而形成组合梁。
所述预定间隔具体可以依据组合梁的长度、宽度、需要承受的压力等等来确定。
此处的钢带为Q235镀锌钢带。Q235镀锌钢带的耐腐蚀性能强大,能够抵抗雨水或者其他物质的腐蚀,从而能够更好的稳固组合梁主体。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本实用新型竹质组合梁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竹质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竹质组合梁包括两层竹子层和若干个钢带30,第一竹子层10由三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一竹子101、第二竹子102以及第三竹子103,第二竹子层20由两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四竹子201和第五竹子202,各个竹子的直径均相等。第一竹子101和第二竹子10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陷区10A,第二竹子102和第三竹子103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凹陷区10B,第四竹子201摆放在第一凹陷区10A,第五竹子202摆放在第二凹陷区10B,钢带30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捆绑扎接后,钢带30通过自攻螺丝钉和竹子层的竹子进一步连接,以便钢带30更好的稳固竹子层。此处,用户根据组合梁中竹子层的层数、竹子层中竹子的数量和大小,用钢带30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间隔的距离为400-600mm对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此处的钢带30为Q235镀锌钢带。通过钢带30的捆绑扎接以及自攻螺丝钉的进一步固定,竹子层中竹子能够紧密结合,因此,本实施例组合梁的结构紧凑和稳固。而且,采用轻质的竹子作为组合梁的材料,其能够大大减轻对支撑组合梁的柱子的受力。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竹质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竹质组合梁包括两层竹子层和若干个钢带30。第一竹子层10由两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一竹子101以及第二竹子102。第二竹子层20由三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三竹子201、第四竹子202以及第五竹子203。第一竹子101、第二竹子102以及第三竹子201的直径相等,第四竹子202以及第五竹子203的直径相等,并且第一竹子101、第二竹子102以及第三竹子103的直径大于第四竹子201以及第五竹子202的直径。第一竹子101和第二竹子102的连接处形成凹陷区10A,第三竹子201摆放在凹陷区10A,第四竹子202分别与第一竹子101和第三竹子201相切,第五竹子203分别与第二竹子102和第三竹子201相切。钢带30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捆绑扎接后,钢带30通过自攻螺丝钉和竹子层的竹子进一步连接,以便钢带30更好的稳固竹子层。此处,用户根据组合梁中竹子层的层数、竹子层中竹子的数量和大小,用钢带30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间隔的距离为400-600mm对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此处的钢带30为Q235镀锌钢带。通过钢带30的捆绑扎接以及自攻螺丝钉的进一步固定,竹子层中竹子能够紧密结合,因此,本实施例组合梁的结构紧凑和稳固。而且,采用轻质的竹子作为组合梁的材料,其能够大大减轻对支撑组合梁的柱子的受力。
以上两个实施例是以五竹的组合梁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梁还可以是三竹的组合梁、七竹的组合梁等等,只要选用的竹子之间的直径大小合适,均可通过钢带捆绑扎接而成组合梁。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层竹子层;每层所述竹子层按照次序依次叠放在前一层的竹子层上方,形成组合梁主体;所述竹子层由若干根竹子排列组成;
以及若干个钢带;所述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所述组合梁主体进行捆绑扎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为Q235镀锌钢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质组合梁包括两层竹子层和若干个钢带;第一竹子层由三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一竹子、第二竹子以及第三竹子;第二竹子层由两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四竹子和第五竹子,各个竹子的直径均相等;所述第一竹子和第二竹子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陷区,第二竹子和第三竹子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凹陷区,第四竹子摆放在所述第一凹陷区,第五竹子摆放在所述第二凹陷区,所述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所述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通过自攻螺丝钉和竹子层的竹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隔的距离为400-6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质组合梁包括两层竹子层和若干个钢带;第一竹子层由两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一竹子以及第二竹子;第二竹子层由三根竹子排列而成,分别是第三竹子、第四竹子以及第五竹子;所述第一竹子、第二竹子以及第三竹子的直径相等,第四竹子以及第五竹子的直径相等,并且所述第一竹子、第二竹子以及第三竹子的直径大于第四竹子以及第五竹子的直径;所述第一竹子和第二竹子的连接处形成凹陷区,第三竹子摆放在所述凹陷区,第四竹子分别与第一竹子和第三竹子相切,第五竹子分别与第二竹子和第三竹子相切;所述钢带在竹子排列的方向上按照预定间隔对所述两层竹子层进行捆绑扎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通过自攻螺丝钉和竹子层的竹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质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隔的距离为400-600mm。
CN201720719138.6U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竹质组合梁 Active CN207228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9138.6U CN207228474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竹质组合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9138.6U CN207228474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竹质组合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8474U true CN207228474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19138.6U Active CN207228474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竹质组合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84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2068A (zh) * 2017-10-31 2018-03-06 佛山市三水区嫚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竹质环保组合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2068A (zh) * 2017-10-31 2018-03-06 佛山市三水区嫚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竹质环保组合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28474U (zh) 一种竹质组合梁
KR101261415B1 (ko) 자연 분해되는 와이어로프
CN103061455B (zh) 竹钉连接小圆木芯部藏限位钢筋矩形柱及作法
CN107762068A (zh) 一种竹质环保组合梁
CN204579315U (zh) 温室大棚加强结构
CN206438787U (zh) 一种结构增强的生土墙体
CN206941976U (zh) 一种基于竹质的房屋屋顶
CN206938096U (zh) 一种基于竹质的房屋墙板
CN104652706B (zh) 弧状竹片增强复合竹质圆筒生物质构件及制备方法
CN108166657A (zh) 一种冷弯薄壁z型钢和秸秆板材组合的钢木组合楼盖
CN107780587A (zh) 一种环保房屋墙板
CN209167622U (zh) 螺旋扁丝铠管绕包型层绞式室外光缆
CN203982807U (zh) 一种阶梯型铝合金线绞合的碳纤维电缆
CN201315176Y (zh) 加强型室外宽带电缆
CN220184926U (zh) 一种非金属材料强度增强结构
CN206957502U (zh) 门芯板
CN201444789U (zh) 新型建材
CN219418552U (zh) 光伏线缆
CN107780597A (zh) 一种环保房屋屋顶
CN204418490U (zh) 多孔竹材集成材生物质板
CN204418524U (zh) 一种多孔复合竹质圆筒生物基质圆形构件
CN107780535A (zh) 一种木建筑承重梁柱及其生产方法
Yuan et al. Application of bamboo material in modern architecture
CN205446543U (zh) 一种农机v带
CN203037910U (zh) 通信用引入防鼠管道蝶形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6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