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6170U -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6170U
CN207216170U CN201721279911.8U CN201721279911U CN207216170U CN 207216170 U CN207216170 U CN 207216170U CN 201721279911 U CN201721279911 U CN 201721279911U CN 207216170 U CN207216170 U CN 207216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re
layer
optical fiber
paragraph
input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99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梦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ichuang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trong & Best 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trong & Best Ligh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trong & Best 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99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6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6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6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该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相熔接,所述输出光纤包括涂覆层剥离段,所述涂覆层剥离段沿其长度方向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邻近所述输入光纤,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设置有漏光层,用于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涂覆层剥离段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或者熔套石英玻璃的方式,可以使得激光从高折射率石英玻璃或粗糙表面漏出,即滤除掉掺氟层里的激光,从而降低合束器的热效应,使合束器能够承受更高功率。

Description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激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应用技术的发展,在激光武器、材料加工、空间光通讯、遥感、激光雷达和光电对抗等诸多领域都需要高功率、高质量和高亮度的激光束。在单根光纤不能达到要求时,就需要通过对单纤光纤激光器进行组束以获得高功率。全光纤组束就是采用光纤合束器将不同光纤激光的输出耦合到一根光纤输出。
图1为传统的n×1合束器的结构(图1中n=7)。如图1所示,光纤合束器将n个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激光通过n路多模光纤合成到一根双包层光纤中,用来提高单模光纤激光器的泵浦功率。光纤合束器本身的热效应制约了功率的进一步提升。由于一部分泵浦光在传输过程中会进入外包层(即掺氟层)成为损耗,从而导致在涂覆层(高分子聚合物)产生热量。随着泵浦功率的提升,热量越来越高,导致涂覆层老化,甚至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以降低光纤合束器的热效应,进而使得光纤合束器能够应用在更高功率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相熔接,所述输出光纤包括涂覆层剥离段,所述涂覆层剥离段沿其长度方向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邻近所述输入光纤,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设置有漏光层,用于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
上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通过对涂覆层剥离段表面进行处理,形成漏光层,可以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因而可以降低合束器的热效应,使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能够承受更高功率。
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中,所述漏光层为石英玻璃层。即是说,在涂覆层剥离段的第一段的外表面熔套一层石英玻璃,利用石英玻璃的高折射率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石英玻璃的折射率高,滤光效果好,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中,所述漏光层为对掺氟层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后形成的粗糙表面层。即是说,通过对掺氟层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后,利用粗糙表面的折射作用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工艺简单,且易于实施,成本低。
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中,所述输出光纤与输入光纤遵循亮度守恒公式:式中,n为输入光纤的总数目,为大于1的正整数,Din为输入光纤的直径,NAin为输入光纤的数值孔径,Dout为输出光纤的直径,NAout为输出光纤的数值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出光纤的涂覆层剥离段的表面设置漏光层,可以使得掺氟层里的激光从漏光层漏出,从而降低合束器的热效应,使合束器能够承受更高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输入光纤100;分散区101;合束区102;输出光纤200;涂覆层剥离段201;掺氟层保留段202;第一段2011;第二段20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100和输出光纤200。
输入光纤100,由n根(图中所示为7根)多模泵浦光纤通过磨抛法、腐蚀法或熔锥法等方式合束成一根光纤,即得到多模泵浦光纤束,如图2所示,输入光纤100可以分为分散区101和合束区102,合束区102为n根多模泵浦光纤逐渐熔成一根的锥形区域。
输出光纤200包括涂覆层剥离段201和掺氟层保留段202,涂覆层剥离段201沿其长度方向划分为第一段2011和第二段2012,其中,第一段2011邻近输入光纤100,第一段2011的外表面设置有漏光层,用于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
漏光层的形成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漏光层为石英玻璃层(图中未标示),即,在涂覆层剥离段201的第一段2011的外表面熔套一层石英玻璃,如图2所示。又例如,漏光层为对掺氟层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后形成的粗糙表面层(图中未标示),即,通过对掺氟层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后,利用粗糙表面的折射作用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如图3所示。
利用石英玻璃的高折射率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或者利用粗糙表面的折射作用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滤光效果好,且易于实施,成本低。本实施例所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通过在输出光纤的涂覆层剥离段201的表面设置漏光层,可以使得掺氟层里的激光从漏光层漏出,从而降低合束器的热效应,使合束器能够承受更高功率。
上述输入光纤100包含但不限于:105/125、135/-等高功率多模光纤。
输出光纤与输入光纤遵循亮度守恒公式:式中,n为输入光纤的总数目(如图2中所示n为7),Din为输入光纤的直径,NAin为输入光纤的数值孔径,Dout为输出光纤的直径,NAout为输出光纤的数值孔径。
本实施例中上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可按照以下步骤制造得到:
将n根多模泵浦光纤进行合束,可以采用磨抛法、腐蚀法、熔锥法或任意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合束,得到多模泵浦光纤束。
将输出光纤的涂覆层剥离段201的第一段2011进行表面处理,使得涂覆层剥离段201的第一段2011的外表面形成漏光层,以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作为举例,可以在第一段2011的外表面熔套一层石英玻璃,所述石英玻璃层即为所述漏光层;或者是,将第一段2011的外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形成粗糙表面层,所述粗糙表面层为所述漏光层。
将合束后的多模泵浦光纤束(因为多模泵浦光纤束是由n根输入光纤合束后得到,所以多模泵浦光纤束实际也为输入光纤100)与输出光纤200进行熔接,得到所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个步骤的执行顺序没有先后之分,例如也可以先将输出光纤的涂覆层剥离段201的第一段2011进行表面处理,再将n根多模泵浦光纤进行合束得到输入光纤,最后将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进行熔接。或者也可以是先将n根多模泵浦光纤进行合束得到输入光纤,然后将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进行熔接,最后再将输出光纤的涂覆层剥离段201的第一段2011进行表面处理,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直接对现有的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进行处理,即在现有的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的输出光纤的涂覆层剥离段201的第一段2011进行表面处理,使得涂覆层剥离段201的外表面形成漏光层,得到所述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相熔接,所述输出光纤包括涂覆层剥离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层剥离段沿其长度方向划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邻近所述输入光纤,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设置有漏光层,用于滤除掺氟层里的激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光层为石英玻璃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光层为对掺氟层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后形成的粗糙表面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光纤与输入光纤遵循亮度守恒公式:式中,n为输入光纤的总数目,Din为输入光纤的直径,NAin为输入光纤的数值孔径,Dout为输出光纤的直径,NAout为输出光纤的数值孔径。
CN201721279911.8U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Active CN207216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9911.8U CN207216170U (zh)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9911.8U CN207216170U (zh)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6170U true CN207216170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2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9911.8U Active CN207216170U (zh) 2017-09-30 2017-09-30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61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472A (zh) * 2017-09-30 2017-12-26 四川思创优光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662305B (zh) * 2018-10-18 2019-06-11 搏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纖合束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472A (zh) * 2017-09-30 2017-12-26 四川思创优光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662305B (zh) * 2018-10-18 2019-06-11 搏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纖合束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103B (zh) 光纤、光传输系统和光纤制造方法
CN102904641B (zh) 一种基于少模光纤的通信系统
WO2002101429A3 (en) Photonic bandgap fibre, and use thereof
EP1043816A3 (en) Cladding member for optical fibers and optical fibers formed with the cladding member
EP1347318A3 (en) Optical splitter with adjustable branching ratio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835249B1 (ko) 호환성을 가지는 소형 곡율반경 단일 모드 광섬유
CN207216170U (zh)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
CN104635296A (zh) 一种长距离激光能量传输光纤
CN109154695A (zh) 用于多模和单模操作两者的光纤及其传输系统
CN105339825A (zh) 光插座
CN105511015A (zh) 一种少模光纤
CN106597603A (zh) 一种新型少模光纤
CN103185919A (zh) 带有包层的多模光纤耦合装置
CN105785510A (zh) 基于拉锥方法的光纤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15472A (zh) 新型多模泵浦光纤合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99570A (zh) 光纤
CN105278033B (zh) 一种折射率负渐变型大芯径传能石英光纤
CN105807365A (zh) 光子晶体光纤
CN205507132U (zh) 一种少模光纤
CN205787209U (zh) 光子晶体光纤
CN202502263U (zh) 平面光波导结构
CN105572793B (zh) 带损耗伴芯的大模场光纤
CN204793598U (zh) 一种光纤中光剥离装置
CN109560449A (zh) 一种免拉锥的新型泵浦光纤合束器结构
RU2002128756A (ru) Одномодовое оптическое волокно и составная оптическая линия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0000 Room 302, tower 1a, Jingrong start up hub,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ichuang Las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302, tower 1a, Jingrong start up hub,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STRONG & BEST LIGH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