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4683U -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4683U
CN207214683U CN201720920914.9U CN201720920914U CN207214683U CN 207214683 U CN207214683 U CN 207214683U CN 201720920914 U CN201720920914 U CN 201720920914U CN 207214683 U CN207214683 U CN 207214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ge chamber
side wall
black tea
hous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09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天伦
张兴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ren Fu Yi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ren Fu Yi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ren Fu Yi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ren Fu Yi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209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4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4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46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中设有清洗室,所述壳体中还设有两个水箱,且两个水箱分别位于清洗室的两侧,两个所述水箱靠近清洗室的一侧侧壁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清洗室连通,且第一管道中设有抽水泵,所述清洗室的上侧内壁设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设有多个搅拌扇叶,所述清洗室的上侧内壁还设有两个加料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红茶加工需要进行的清洗和烘干步骤结合在一起,既能增大红茶加工的效率,又能防止红茶在清洗完之后输送至烘干室中烘干时,夹杂新的尘杂,从而影响最终红茶加工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红茶叫做正山小种,由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江氏先祖,于明朝中后期(约1568年),创制而成;在对红茶生产加工时,通常需要经过清洗和烘干两大步骤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红茶加工装置的这两步骤通常是分开进行,不仅耗时较长,同时在将清洗后的茶叶输送至烘干室中进行烘干处理时,可能会夹杂新的尘杂,从而影响红茶加工最终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红茶加工装置的清洗和烘干步骤分开进行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中设有清洗室,所述壳体中还设有两个水箱,且两个水箱分别位于清洗室的两侧,两个所述水箱靠近清洗室的一侧侧壁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清洗室连通,且第一管道中设有抽水泵,所述清洗室的上侧内壁设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设有多个搅拌扇叶,所述清洗室的上侧内壁还设有两个加料口,且加料口贯穿壳体的上侧侧壁设置,两个所述加料口分别位于第一驱动电机的两侧,且两个加料口的侧壁均通过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水箱的侧壁设有加水口,且加水口贯穿壳体的侧壁设置,所述清洗室两侧的侧壁均通过第二管道与水箱连通,且第二管道靠近清洗室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水箱的一端设有单向阀,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烘干室,且烘干室位于清洗室的下方,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环形加热室,且环形加热室套设在烘干室的外侧,所述环形加热室中设有加热装置,且环形加热室靠近烘干室的一侧侧壁设有多个与烘干室连通的第三管道,所述壳体的侧壁还设有空气压缩机,且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环形加热室连通,所述清洗室的底部还设有两个与烘干室连通的下料口,且下料口位于第一转轴的两侧,所述烘干室的底部设有位置与下料口对应的通孔,且下料口与通孔之间连接有烘干筒,所述烘干室中还设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两个烘干筒之间,且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烘干筒的外壁均套设有与第一齿轮匹配的第二齿轮,所述下料口和通孔的内壁均设有环形转槽,且烘干筒的侧壁设有与环形转槽匹配的环形转块,所述清洗室的底部侧壁中设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槽,且两个安装槽的开口均贯穿下料口的内壁并与下料口连通,两个所述安装槽中均设有与下料口匹配的挡料板,且下料口远离安装槽开口的一侧内壁设有与挡料板匹配的卡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通过通道连通,且通道的内壁设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且挡料板靠近第三齿轮的一侧侧壁设有多个与第三齿轮匹配的齿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设有多个位置与搅拌扇叶对应的凹槽,且凹槽的上侧内壁通过转动装置与搅拌扇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呈向上倾斜的状态设置,且第二管道靠近清洗室的一端设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采用螺旋状电阻丝。
优选的,所述烘干筒远离清洗室的一端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锁紧装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槽远离通道的一侧内壁均设有滑槽,且滑槽的长度大小小于安装槽的长度大小,所述挡料板远离齿槽的一侧侧壁设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红茶加工装置将红茶加工需要进行的清洗和烘干步骤结合在一起,既能增大红茶加工的效率,又能防止红茶在清洗完之后输送至烘干室中烘干时,夹杂新的尘杂,从而影响最终红茶加工的质量;首先,将待加工的红茶从加料口添加至清洗室中,水箱中的水在抽水泵的作用下喷向清洗室中对茶叶进行清洗操作,同时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扇叶对茶叶进行搅拌处理,增大了茶叶清洗的效率,清洗室中的水通过第二管道回流至水箱中,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当清洗完之后,打开第三驱动电机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在转动时通过齿槽带动安装槽中的挡料板滑动,从而打开下料口,使清洗室中的茶叶通过下料口进入烘干筒中;之后,打开空气压缩机将气体输送至环形加热室中并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对气体的温度进行升高,升高后的气体通过第三管道进入烘干室中,此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设置,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烘干筒转动,使烘干筒通过环形转块与下料口和通孔内壁上的环形转槽转动,使烘干筒中的茶叶能够得到均匀的烘干操作,从而增大了烘干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清洗室、3水箱、4第一管道、5抽水泵、6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转轴、8搅拌扇叶、9转动装置、10第一转动件、11第一盖板、12加水口、13第二管道、14单向阀、15过滤装置、16烘干室、17环形加热室、18加热装置、19第三管道、20空气压缩机、21下料口、22通孔、23烘干筒、24第二驱动电机、25第二转轴、26第一齿轮、27第二齿轮、28环形转槽、29环形转块、30第二转动件、31第二盖板、32锁紧装置、33安装槽、34挡料板、35通道、36第三驱动电机、37第三齿轮、38齿槽、39滑槽、4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1中设有清洗室2,壳体1中还设有两个水箱3,且两个水箱3分别位于清洗室2的两侧,两个水箱3靠近清洗室2的一侧侧壁分别通过第一管道4与清洗室2连通,且第一管道4中设有抽水泵5,清洗室2的上侧内壁设有第一驱动电机6,且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侧壁设有多个搅拌扇叶8,第一转轴7的侧壁设有多个位置与搅拌扇叶8对应的凹槽,且凹槽的上侧内壁通过转动装置9与搅拌扇叶8转动连接,当第一转轴7在转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搅拌扇叶8与第一转轴7呈垂直设置,既可以完成对茶叶的搅拌操作,又可以防止茶叶粘在搅拌扇叶8上,清洗室2的上侧内壁还设有两个加料口,且加料口贯穿壳体1的上侧侧壁设置,两个加料口分别位于第一驱动电机6的两侧,且两个加料口的侧壁均通过第一转动件10转动连接有第一盖板11,水箱3的侧壁设有加水口12,且加水口12贯穿壳体1的侧壁设置,清洗室2两侧的侧壁均通过第二管道13与水箱3连通,且第二管道13靠近清洗室2的底部设置,第二管道13靠近水箱3的一端设有单向阀14,第二管道13呈向上倾斜的状态设置,且第二管道13靠近清洗室2的一端设有过滤装置15,防止水箱3中的水从第二管道13中流入清洗室2中,从而使清洗室2中的水无法回流至水箱3中,过滤装置15还可以防止尘杂回流至水箱3中,壳体1中还设有烘干室16,且烘干室16位于清洗室2的下方,壳体1中还设有环形加热室17,且环形加热室17套设在烘干室16的外侧,环形加热室17中设有加热装置18,且环形加热室17靠近烘干室16的一侧侧壁设有多个与烘干室16连通的第三管道19,加热装置18采用螺旋状电阻丝,增大了气体与加热装置18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大了气体升温的效率,壳体1的侧壁还设有空气压缩机20,且空气压缩机20的输出端与环形加热室17连通,清洗室2的底部还设有两个与烘干室16连通的下料口21,且下料口21位于第一转轴7的两侧,烘干室16的底部设有位置与下料口21对应的通孔22,且下料口21与通孔22之间连接有烘干筒23,烘干室16中还设有第二驱动电机24,且第二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25,第二转轴25位于两个烘干筒23之间,且第二转轴25上套设有第一齿轮26,两个烘干筒23的外壁均套设有与第一齿轮26匹配的第二齿轮27,下料口21和通孔22的内壁均设有环形转槽28,且烘干筒23的侧壁设有与环形转槽28匹配的环形转块29,烘干筒23远离清洗室2的一端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第二转动件30转动连接有第二盖板31,第二盖板31上设有锁紧装置32,方便卸料,清洗室2的底部侧壁中设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槽33,且两个安装槽33的开口均贯穿下料口21的内壁并与下料口21连通,两个安装槽33中均设有与下料口21匹配的挡料板34,且下料口21远离安装槽33开口的一侧内壁设有与挡料板34匹配的卡槽,两个安装槽33之间通过通道35连通,且通道35的内壁设有第三驱动电机36,第三驱动电机36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37,且挡料板34靠近第三齿轮37的一侧侧壁设有多个与第三齿轮37匹配的齿槽38,两个安装槽33远离通道35的一侧内壁均设有滑槽39,且滑槽39的长度大小小于安装槽33的长度大小,挡料板34远离齿槽38的一侧侧壁设有与滑槽39匹配的滑块40,方便挡料板34在安装槽33中滑动,且由于滑槽39的长度大小小于安装槽33的长度大小,因此可以防止挡料板34滑出安装槽3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红茶加工装置将红茶加工需要进行的清洗和烘干步骤结合在一起,既能增大红茶加工的效率,又能防止红茶在清洗完之后输送至烘干室中烘干时,夹杂新的尘杂,从而影响最终红茶加工的质量;首先,将待加工的红茶从加料口添加至清洗室2中,水箱3中的水在抽水泵5的作用下喷向清洗室2中对茶叶进行清洗操作,同时第一驱动电机6转动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扇叶8对茶叶进行搅拌处理,增大了茶叶清洗的效率,清洗室2中的水通过第二管道13回流至水箱3中,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当清洗完之后,打开第三驱动电机36并带动第三齿轮37转动,第三齿轮37在转动时通过齿槽39带动安装槽33中的挡料板34滑动,从而打开下料口21,使清洗室2中的茶叶通过下料口21进入烘干筒23中;之后,打开空气压缩机20将气体输送至环形加热室17中并在加热装置18的作用下对气体的温度进行升高,升高后的气体通过第三管道19进入烘干室16中,此时第二驱动电机24带动第二转轴2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25上的第一齿轮26转动,由于第一齿轮26和第二齿轮27啮合设置,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齿轮27带动烘干筒23转动,使烘干筒23通过环形转块29与下料口21和通孔22内壁上的环形转槽28转动,使烘干筒23中的茶叶能够得到均匀的烘干操作,从而增大了烘干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1)中设有清洗室(2),所述壳体(1)中还设有两个水箱(3),且两个水箱(3)分别位于清洗室(2)的两侧,两个所述水箱(3)靠近清洗室(2)的一侧侧壁分别通过第一管道(4)与清洗室(2)连通,且第一管道(4)中设有抽水泵(5),所述清洗室(2)的上侧内壁设有第一驱动电机(6),且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的侧壁设有多个搅拌扇叶(8),所述清洗室(2)的上侧内壁还设有两个加料口,且加料口贯穿壳体(1)的上侧侧壁设置,两个所述加料口分别位于第一驱动电机(6)的两侧,且两个加料口的侧壁均通过第一转动件(10)转动连接有第一盖板(11),所述水箱(3)的侧壁设有加水口(12),且加水口(12)贯穿壳体(1)的侧壁设置,所述清洗室(2)两侧的侧壁均通过第二管道(13)与水箱(3)连通,且第二管道(13)靠近清洗室(2)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管道(13)靠近水箱(3)的一端设有单向阀(14),所述壳体(1)中还设有烘干室(16),且烘干室(16)位于清洗室(2)的下方,所述壳体(1)中还设有环形加热室(17),且环形加热室(17)套设在烘干室(16)的外侧,所述环形加热室(17)中设有加热装置(18),且环形加热室(17)靠近烘干室(16)的一侧侧壁设有多个与烘干室(16)连通的第三管道(19),所述壳体(1)的侧壁还设有空气压缩机(20),且空气压缩机(20)的输出端与环形加热室(17)连通,所述清洗室(2)的底部还设有两个与烘干室(16)连通的下料口(21),且下料口(21)位于第一转轴(7)的两侧,所述烘干室(16)的底部设有位置与下料口(21)对应的通孔(22),且下料口(21)与通孔(22)之间连接有烘干筒(23),所述烘干室(16)中还设有第二驱动电机(24),且第二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25),所述第二转轴(25)位于两个烘干筒(23)之间,且第二转轴(25)上套设有第一齿轮(26),两个所述烘干筒(23)的外壁均套设有与第一齿轮(26)匹配的第二齿轮(27),所述下料口(21)和通孔(22)的内壁均设有环形转槽(28),且烘干筒(23)的侧壁设有与环形转槽(28)匹配的环形转块(29),所述清洗室(2)的底部侧壁中设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槽(33),且两个安装槽(33)的开口均贯穿下料口(21)的内壁并与下料口(21)连通,两个所述安装槽(33)中均设有与下料口(21)匹配的挡料板(34),且下料口(21)远离安装槽(33)开口的一侧内壁设有与挡料板(34)匹配的卡槽,两个所述安装槽(33)之间通过通道(35)连通,且通道(35)的内壁设有第三驱动电机(36),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6)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齿轮(37),且挡料板(34)靠近第三齿轮(37)的一侧侧壁设有多个与第三齿轮(37)匹配的齿槽(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7)的侧壁设有多个位置与搅拌扇叶(8)对应的凹槽,且凹槽的上侧内壁通过转动装置(9)与搅拌扇叶(8)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13)呈向上倾斜的状态设置,且第二管道(13)靠近清洗室(2)的一端设有过滤装置(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8)采用螺旋状电阻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筒(23)远离清洗室(2)的一端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第二转动件(30)转动连接有第二盖板(31),所述第二盖板(31)上设有锁紧装置(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槽(33)远离通道(35)的一侧内壁均设有滑槽(39),且滑槽(39)的长度大小小于安装槽(33)的长度大小,所述挡料板(34)远离齿槽(38)的一侧侧壁设有与滑槽(39)匹配的滑块(40)。
CN201720920914.9U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14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0914.9U CN207214683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0914.9U CN207214683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4683U true CN207214683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4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091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14683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46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144A (zh) * 2017-07-27 2017-11-21 兴仁县富益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144A (zh) * 2017-07-27 2017-11-21 兴仁县富益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35319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振动烘干机
CN213778499U (zh) 一种玻璃瓶烘干装置
CN207214683U (zh)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CN209663130U (zh) 一种密闭循环水系统在线清洗用加药装置
CN107367144A (zh)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装置
CN205258407U (zh) 一种米糠毛油精炼装置
CN104061760B (zh) 一种废旧塑料卧式脱水机
CN107976055A (zh) 一种螺旋输送干燥装置
CN201010321Y (zh) 星形加料器
CN20571720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1216560U (zh) 一种聚酯多元醇快速脱水反应釜
CN109057886A (zh) 一种汽轮机叶片
CN205482167U (zh) 一种螺旋桨式药材烘干机
CN205831619U (zh) 电饭煲
CN206905474U (zh) 生物酶烘箱
CN207815882U (zh) 一种花椒烘干装置
CN207605653U (zh) 一种中药粉剂动物用药的搅拌设备
CN207188332U (zh) 一种太子参滚筒式清洗烘干一体机
CN206548349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6000193A (zh) 多功能动态灭菌干燥清洗混合机
CN103479209A (zh) 均匀进米装置
CN206612654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6548351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922082U (zh) 一种热风循环的筛式样品干燥烘箱
CN203539080U (zh) 均匀进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