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8796U -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8796U
CN207208796U CN201721018631.1U CN201721018631U CN207208796U CN 207208796 U CN207208796 U CN 207208796U CN 201721018631 U CN201721018631 U CN 201721018631U CN 207208796 U CN207208796 U CN 207208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lid
annular projection
refreshing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86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冠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186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8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8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87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包括瓶体、与瓶体一体成型的瓶口和瓶底,所述保鲜瓶还包括与瓶口相配合的瓶盖;瓶盖由盖体、与盖体相连的上盖组成;盖体的中心设有单向阀。盖体上表面设有第一环形突起、第二环形突起和第三环形突起;三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盖体上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上盖的内表面设有第四环形突起和第五环形突起,两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上盖内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单向阀设置在瓶盖上,方便生产,不需要单独生产单向阀,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只允许瓶内的食品被挤出,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内层结构,维持良好的密封性,避免空气进入瓶内氧化食品,防止变质,提高了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保鲜瓶。
背景技术
目前,厨房调料用品大多数都是使用一般的瓶子盛装,这种传统的盛装方式有以下两种缺陷:一、为了延长调料用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时间,都会向调料用品中添加防腐剂,而食品中的添加剂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害的;二、消费者在购买调料用品开始使用,先拆开密封,拧开瓶盖,此时空气进入瓶内,与调料混在一起,由于厨房调料用品不可能一次性使用完,所以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包装容器内部剩余空间中会进入空气,尤其是氧气,使得被包装物质容易改变口味,甚至引起变质,尤其是对于非一次性消耗的液态物品的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包括瓶体、与瓶体一体成型的瓶口和瓶底;所述保鲜瓶还包括与瓶口相配合的瓶盖;瓶盖由盖体、与盖体相连的上盖组成;盖体的中心设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盖体上表面设有第一环形突起、第二环形突起和第三环形突起;三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盖体上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上盖的内表面设有第四环形突起和第五环形突起,两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上盖内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第四环形突起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突起的直径,大于第三环形突起的直径;第五环形突起的直径小于第三环形突起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当上盖与盖体扣合时,第五环形突起与第三环形突起嵌合;第四环形突起与第二环形突起嵌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在上盖中,上盖与盖体之间连接部的对称位置设有突出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所述瓶口由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细颈部、粗颈部、卡口部、过渡部及瓶口边沿部一体式成型制成;所述细颈部与瓶体相连;所述卡口部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型;所述细颈部、粗颈部和过渡部均呈圆柱形;所述瓶口边沿部为过渡部上端向四周水平延伸而成;所述细颈部的直径小于粗颈部的直径;所述过渡部的直径等于细颈部的直径;所述卡口部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盖体的侧面内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凹槽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为平面;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盖体上部内表面之间的高度等于瓶口边沿部的厚度;第一凸台的下表面为斜面,可与卡口部的表面相匹配;第二凸台的上表面可卡合在粗颈部与卡口部之间的衔接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所述瓶体为内、外两层结构,其外层瓶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单向进气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中,瓶体的内层结构在瓶体的上端与瓶体的外层结构相连;瓶体的内层结构在瓶底的下端与瓶体的外层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效果在于:
(1)瓶体的内层结构在瓶底的下端与瓶体的外层相连,避免内层结构受两层结构的封闭空间空气压力的挤压,发生不规则的变形,使瓶内食品在被挤出时受阻。
(2)瓶体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空气只能从外界进入封闭空间,维持双层结构的封闭空间内的空气压力,便于挤压瓶体内层结构。
(3)瓶体的内层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设有若干个楔形块,当瓶体内的食品较少且不易流动时,楔形块可以大大提高挤压内层结构的挤压效果。
(4)单向阀设置在瓶盖上,方便生产,不需要单独生产单向阀,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只允许瓶内的食品被挤出,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内层结构,维持良好的密封性,避免空气进入瓶内氧化食品,防止变质,提高了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瓶体的主视图;
图2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瓶体的仰视图;
图3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瓶体的俯视图;
图4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打开瓶盖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的主视剖视图;
图7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瓶盖的主视剖视图;
图8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瓶盖的示意图;
图9为带有瓶盖的保鲜瓶打开瓶盖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双层保鲜瓶,包括瓶体1、与瓶体1一体成型的瓶口3和瓶底2;所述瓶体1为内、外两层结构,其外层瓶壁上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单向进气阀12;空气只能从外界进入封闭空间,维持双层结构的封闭空间内的空气压力,便于挤压瓶体内层结构。瓶体1的内层结构在瓶体1的上端与瓶体1的外层结构相连;瓶体1的内层结构5在瓶底2的下端与瓶体1的外层相连,避免内层结构受两层结构的封闭空间空气压力的挤压,发生不规则的变形,使瓶内食品在被挤出时受阻。瓶体1的内层材质为EVOH,外层材质为PE。
瓶体1的内层结构5与外层结构之间设有若干个楔形块51;所述楔形块51中面积较小的面与内层结构5固定在一起;所述楔形块51中面积较大的面与瓶体1的外层结构固定在一起。瓶体1的内、外两层结构之间的空气可通过单向进气阀12排出;所述保鲜瓶还包括与瓶口3相配合的瓶盖4。
瓶口3由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细颈部31、粗颈部32、卡口部33、过渡部34及瓶口边沿部35一体式成型制成;细颈部31与瓶体1相连。
卡口部33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型。细颈部31、粗颈部32和过渡部34均呈圆柱形。
瓶口边沿部35为过渡部34上端向四周水平延伸而成。
细颈部31的直径小于粗颈部32的直径;所述过渡部34的直径等于细颈部31的直径。
卡口部33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为弧面。
凹槽11呈长圆形;凹槽11与瓶体1上端之间设置有矩形槽13。
瓶体1的内层结构5的容量为200mL或45mL。所述瓶体1的上部结构呈单叶双曲面型、下部结构呈圆柱型。瓶体1的结构也可以为上部结构呈喇叭型、中部结构呈单叶双曲面型、下部结构呈圆柱型
瓶盖4由盖体、与盖体相连的上盖组成。盖体上表面设有第一环形突起41、第二环形突起42和第三环形突起43;三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盖体上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上盖的内表面设有第四环形突起44和第五环形突起45,两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上盖内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第四环形突起44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突起42的直径,大于第三环形突起43的直径。第五环形突起45的直径小于第三环形突起43的直径。当上盖与盖体扣合时,第五环形突起45与第三环形突起43嵌合;第四环形突起44与第二环形突起42嵌合。盖体的中心设有单向阀410,只允许瓶内的食品被挤出,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内层结构,维持良好的密封性,避免空气进入瓶内氧化食品,防止变质,提高了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
上盖中在上盖与盖体之间连接部的对称位置设有突出部46,可用于扳开上盖。
盖体的侧面内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49、第一凹槽48和第二凸台47。第一凸台49的上表面为平面;第一凸台49的上表面与盖体上部内表面之间的高度等于瓶口边沿部35的厚度。第一凸台49的下表面为斜面,可与卡口部33的表面相匹配。
第二凸台47的上表面可卡合在粗颈部32与卡口部33之间的衔接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与瓶体(1)一体成型的瓶口(3)和瓶底(2);所述保鲜瓶还包括与瓶口(3)相配合的瓶盖(4);瓶盖(4)由盖体、与盖体相连的上盖组成;盖体的中心设有单向阀(4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盖体上表面设有第一环形突起(41)、第二环形突起(42)和第三环形突起(43);三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盖体上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上盖的内表面设有第四环形突起(44)和第五环形突起(45),两个环形突起的圆心均为上盖内表面的中心,其直径依次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第四环形突起(44)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突起(42)的直径,大于第三环形突起(43)的直径;第五环形突起(45)的直径小于第三环形突起(43)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当上盖与盖体扣合时,第五环形突起(45)与第三环形突起(43)嵌合;第四环形突起(44)与第二环形突起(42)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在上盖中,上盖与盖体之间连接部的对称位置设有突出部(4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3)由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细颈部(31)、粗颈部(32)、卡口部(33)、过渡部(34)及瓶口边沿部(35)一体式成型制成;所述细颈部(31)与瓶体(1)相连;所述卡口部(33)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型;所述细颈部(31)、粗颈部(32)和过渡部(34)均呈圆柱形;所述瓶口边沿部(35)为过渡部(34)上端向四周水平延伸而成;所述细颈部(31)的直径小于粗颈部(32)的直径;所述过渡部(34)的直径等于细颈部(31)的直径;所述卡口部(33)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盖体的侧面内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49)、第一凹槽(48)和第二凸台(47);第一凸台(49)的上表面为平面;第一凸台(49)的上表面与盖体上部内表面之间的高度等于瓶口边沿部(35)的厚度;第一凸台(49)的下表面为斜面,可与卡口部(33)的表面相匹配;第二凸台(47)的上表面可卡合在粗颈部(32)与卡口部(33)之间的衔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为内、外两层结构,其外层瓶壁上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单向进气阀(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瓶盖的保鲜瓶,其特征在于:瓶体(1)的内层结构在瓶体(1)的上端与瓶体(1)的外层结构相连;瓶体(1)的内层结构(5)在瓶底(2)的下端与瓶体(1)的外层相连。
CN201721018631.1U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208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8631.1U CN207208796U (zh)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8631.1U CN207208796U (zh)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8796U true CN207208796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8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863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208796U (zh) 2017-08-15 2017-08-15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87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626A (zh) * 2020-08-03 2020-10-02 潍坊市招商科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封酱油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626A (zh) * 2020-08-03 2020-10-02 潍坊市招商科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封酱油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8796U (zh) 一种带有瓶盖的保鲜瓶
CN203402491U (zh) 一种防漏瓶盖
CN207060671U (zh) 一种双层保鲜瓶
CN207060624U (zh) 一种便于挤压的双层保鲜瓶
CN205998299U (zh) 一种气囊瓶
CN115043089A (zh) 一种具有密封提醒功能的乳品包装盒
CN201703725U (zh) 一种有气囊的壶
CN208665935U (zh) 一种食品包装瓶
CN205327727U (zh) 一种新型的纳米粉体包装袋
CN206485696U (zh) 一种具有平行凸棱的密封容器
CN218641509U (zh) 一种保鲜双层包装瓶
CN208135028U (zh) 一种粘稠液体包装瓶盖
CN206665272U (zh) 顶开式组合瓶盖
CN201485261U (zh) 定量倒酒器
CN204056666U (zh) 一种可内部自动冲泡粉剂的一次性包装盖子
CN204453359U (zh) 一种柱塞式液体口吸瓶
CN104150092A (zh) 可内部自动冲泡粉剂的一次性包装盖子
CN205675441U (zh) 瓶盖密封结构
CN205366582U (zh) 挤压式散装食品存储罐
CN208217373U (zh) 一种容器塞子
CN109987330A (zh) 一种自带吸管的牛奶瓶
CN209112634U (zh) 一种安全的新型阻隔瓶
CN104943968B (zh) 凸块吸嘴式可扳动划口吸嘴盖
CN217075440U (zh) 一种多层折叠翻盖调味量瓶盖
CN209396268U (zh) 一种压吸式真空保鲜盖及其保鲜碗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