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6125U - 一种双面对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对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6125U
CN207186125U CN201721166382.0U CN201721166382U CN207186125U CN 207186125 U CN207186125 U CN 207186125U CN 201721166382 U CN201721166382 U CN 201721166382U CN 207186125 U CN207186125 U CN 207186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make
buckle closure
sided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63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璁稿溅
许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Wei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663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86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6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6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对扣,包括:两个对扣体和两个扣盖;其中,两个扣盖分别用于与两个对扣体的反面相连;两个对扣体中,一者设有连接孔,另一者设有与连接孔勾接配合的连接勾;连接勾的开口位于对扣体的反面侧。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面对扣中,利用两个对扣体勾接实现连接功能;通过增设扣盖,利用扣盖与对扣体的反面相连,则扣盖能够遮挡对扣体的反面,使得整个双面对扣于对扣体的反面侧具有装饰效果,又由于对扣体的正面具有装饰效果,则整个双面对扣具有双面装饰效果。因此,上述双面对扣在保证连接功能的基础上具有双面装饰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对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面对扣。
背景技术
对扣是一种常见于衣服门襟领口处的纽扣,对扣在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对衣物也起到了单面装饰作用。
目前,对扣包括对扣体和垫片,对扣体的连接勾与垫片上的连接孔勾接,连接勾的开口朝向对扣体的反面侧。由于垫片的反面和对扣体的反面需要与衣物连接,且与衣物的连接结构直接裸露,使得上述对扣具有单面装饰效果,仅适用于单面使用的衣物上,不适合用在双面使用的衣物上,否则影响双面使用衣物的外观。
现有的双面纽扣包括上纽扣、下纽扣和连接柱三部分,上纽扣和下纽扣通过中间柱连接,上纽扣和下纽扣具有装饰作用,则上述双面纽扣具有双面装饰效果。但是,上述双面纽扣不具有连接功能。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双面对扣,以在保证连接功能的基础上具有双面装饰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对扣,以在保证连接功能的基础上具有双面装饰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对扣,包括:两个对扣体和两个扣盖;
其中,两个所述扣盖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对扣体的反面相连;两个所述对扣体中,一者设有连接孔,另一者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勾接配合的连接勾;所述连接勾的开口位于所述对扣体的反面侧。
优选地,所述对扣体的正面和所述扣盖远离所述对扣体的一面均具有装饰面。
优选地,所述对扣体和所述扣盖中,一者设有卡孔,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卡孔卡接配合的卡柱。
优选地,所述对扣体的反面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远离所述对扣体的一端具有缩口,所述连接筒形成所述卡孔。
优选地,所述卡柱的末段为渐缩段,且所述渐缩段自所述卡柱的首端向所述卡柱的末端渐缩。
优选地,所述扣盖用于与所述对扣体可拆卸地固定相连。
优选地,两个所述对扣体分别为第一对扣体和第二对扣体,所述第一对扣体包括第一对扣本体和所述连接勾,所述第二对扣体包括第二对扣本体和所述连接孔;
两个所述扣盖分别为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
其中,所述第一扣盖与所述第一对扣本体的连接结构隐藏于所述第一扣盖和所述第一对扣本体之间,所述第二扣盖与所述第二对扣本体的连接结构隐藏于所述第二扣盖和所述第二对扣本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口本体呈圆形或方形;所述第二对扣本体呈圆形或方形;所述扣盖呈圆形或方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扣本体的正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二对扣本体的正面为光滑面,所述扣盖远离所述对扣体的一面为光滑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利用两个对扣体勾接实现连接功能;通过增设扣盖,利用扣盖与对扣体的反面相连,则扣盖能够遮挡对扣体的反面,使得整个双面对扣于对扣体的反面侧具有装饰效果,又由于对扣体的正面具有装饰效果,则整个双面对扣具有双面装饰效果。因此,上述双面对扣在保证连接功能的基础上具有双面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第一对扣体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第一对扣体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第二对扣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第二对扣体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扣盖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C-C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扣盖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的组合图。
图1-图10中:
1为第一对扣体、11第一对扣本体、12为连接勾、2为第二对扣体、21为第二对扣本体、22为连接孔、3为扣盖、4为卡柱、41为渐缩段、5为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包括:两个对扣体,和两个扣盖3。两个上述扣盖3分别用于与两个对扣体的反面相连;两个对扣体中,一者设有连接孔22,另一者设有与连接孔22勾接配合的连接勾12;连接勾12的开口位于对扣体的反面侧。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扣盖3与一个对扣体相连,另一个扣盖3与另一个对扣体相连。在使用过程中,双面对扣安装的两个待连接部件上,一个对扣体和/或一个扣盖3安装在一个待连接部件上,另一个对扣体和/或另一个扣盖3安装在另一个待连接部件上,扣盖3与对扣体相连,且待连接部件夹在对扣体和扣盖3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对扣中,利用两个对扣体勾接实现连接功能;通过增设扣盖3,利用扣盖3与对扣体的反面相连,则扣盖3能够遮挡对扣体的反面,使得整个双面对扣于对扣体的反面侧具有装饰效果,又由于对扣体的正面具有装饰效果,则整个双面对扣具有双面装饰效果。因此,上述双面对扣在保证连接功能的基础上具有双面装饰效果。
为了提高装饰效果,上述对扣体的正面和扣盖3远离对扣体的一面均具有装饰面。对于装饰面的图案、颜色以及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保证连接可靠性,上述对扣体和扣盖3固定相连。优选地,上述对扣体和扣盖3中,一者设有卡孔5,另一者设有与卡孔5卡接配合的卡柱4。为了方便装配,上述卡柱4设置于扣盖3,上述卡孔5设置于对扣体。
进一步地,上述对扣体的反面设有连接筒,连接筒远离对扣体的一端具有缩口,连接筒形成卡孔5。这样,方便了形成卡孔5,也便于实现卡柱4与卡孔5的装配。
为了便于卡柱4与卡孔5卡接,上述卡柱4的末段为渐缩段41,且渐缩段41自卡柱4的首端向卡柱4的末端渐缩。
需要说明的是,当卡柱4设置于扣盖3上时,卡柱4的首端为卡柱4与扣盖3相连的一端,卡柱4的末端为卡柱4远离扣盖3的一端;当卡柱4设置于对扣体上时,卡柱4的首端为卡柱4与对扣体相连的一端,卡柱4的末端为卡柱4远离对扣体的一端。
当然,也可选择对扣体和扣盖3通过其他结构相连,例如,二者通过螺纹配合实现相连等,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上述扣盖3用于与对扣体可拆卸地固定相连。当然,扣盖3与对扣体的连接也可不可拆。
上述双面对扣中,两个对扣体分别为第一对扣体1和第二对扣体2,第一对扣体1包括第一对扣本体11和连接勾12,第二对扣体2包括第二对扣本体 21和连接孔22;两个扣盖3分别为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第一扣盖与第一对扣本体11相连,第二扣盖与第二对扣本体21相连。
为了提高美观度,上述第一扣盖与第一对扣本体11的连接结构隐藏于第一扣盖和第一对扣本体11之间,第二扣盖与第二对扣本体21的连接结构隐藏于第二扣盖和第二对扣本体21之间。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对扣本体11上的卡孔5和第一扣盖上的卡柱4均位于第一对扣本体11和第一扣盖之间并由第一对扣本体11和第一扣盖遮挡、以及第二对扣本体21上的卡孔5 和第二扣盖上的卡柱4均位于第二对扣本体21和第一扣盖之间并由第二对扣本体21和第一扣盖遮挡。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扣盖与第一对扣本体11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上述第二扣盖与第二对扣本体21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例如,当第一对口本体11 和第一扣盖均呈圆形时,上述第一扣盖与第一对扣本体11的直径相同;当第二对口本体21和第二扣盖均呈圆形时,上述第二扣盖与第二对扣本体21的直径相同。
对于第一对扣本体11、第二对扣本体21和扣盖3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第一对口本体11呈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方形等;第二对扣本体21呈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方形等;扣盖3呈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方形等。为了提高美观度,优先选择第一对扣本体11和第二对扣本体21 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为了提高装饰效果,上述第一对扣本体11的正面为光滑面,第二对扣本体21的正面为光滑面,扣盖3远离对扣体的一面为光滑面。
当然,上述第一对扣本体11、第二对扣本体21和扣盖3的表面还可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具有装饰效果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扣体和两个扣盖(3);
其中,两个所述扣盖(3)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对扣体的反面相连;两个所述对扣体中,一者设有连接孔(22),另一者设有与所述连接孔(22)勾接配合的连接勾(12);所述连接勾(12)的开口位于所述对扣体的反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扣体的正面和所述扣盖(3)远离所述对扣体的一面均具有装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扣体和所述扣盖(3)中,一者设有卡孔(5),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卡孔(5)卡接配合的卡柱(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扣体的反面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远离所述对扣体的一端具有缩口,所述连接筒形成所述卡孔(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4)的末段为渐缩段(41),且所述渐缩段(41)自所述卡柱(4)的首端向所述卡柱(4)的末端渐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3)用于与所述对扣体可拆卸地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对扣体分别为第一对扣体(1)和第二对扣体(2),所述第一对扣体(1)包括第一对扣本体(11)和所述连接勾(12),所述第二对扣体(2)包括第二对扣本体(21)和所述连接孔(22);
两个所述扣盖(3)分别为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
其中,所述第一扣盖与所述第一对扣本体(11)的连接结构隐藏于所述第一扣盖和所述第一对扣本体(11)之间,所述第二扣盖与所述第二对扣本体(21)的连接结构隐藏于所述第二扣盖和所述第二对扣本体(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扣本体(11)呈圆形或方形;所述第二对扣本体(21)呈圆形或方形;所述扣盖(3)呈圆形或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扣本体(11)的正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二对扣本体(21)的正面为光滑面,所述扣盖(3)远离所述对扣体的一面为光滑面。
CN201721166382.0U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双面对扣 Active CN207186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6382.0U CN207186125U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双面对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6382.0U CN207186125U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双面对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6125U true CN207186125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8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6382.0U Active CN207186125U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双面对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86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75505S1 (en) Strap with hook and loop closure for a cord management system
CN207186125U (zh) 一种双面对扣
CN205125266U (zh) 一种可以摄像的纽扣
CN207084230U (zh) 一种围巾
CN204908828U (zh) 一种便于拆装被子的被套
CN202122391U (zh) 对称式正反两用被套
CN206507681U (zh) 一种新型被罩
CN205902906U (zh) 一种彩色尼龙拉链
CN204444471U (zh) 组合扣件
CN203220014U (zh) 一种多用组合扣
CN207084177U (zh) 一种按摩儿童衣
CN204520071U (zh) 可拆分被罩
CN206390412U (zh) 姊妹扣
CN211655551U (zh) 新型斜面式开关柜眉头
CN216165257U (zh) 具有腰部调节收紧功能、反向交叉袋体的衣服
CN2155702Y (zh) 不缝合钮扣
CN215827400U (zh) 一种化妆品盒装饰盖
CN203314599U (zh) 多头被
CN209563912U (zh) 一种方便套装的被套
CN218573962U (zh) 一种三功能出水花洒
CN214341585U (zh) 一种浴室玩具收纳袋
CN209610058U (zh) 一种拉链
CN205741532U (zh) 服装门襟专用缝制工具
CN206498455U (zh) 一种移动设备指环扣配件
CN206151347U (zh) 一种幼儿园用毛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