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3508U -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3508U
CN207183508U CN201721043297.5U CN201721043297U CN207183508U CN 207183508 U CN207183508 U CN 207183508U CN 201721043297 U CN201721043297 U CN 201721043297U CN 207183508 U CN207183508 U CN 207183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in
access division
female joint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432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宜清
李健平
郁季军
田泽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432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83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3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350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天线接头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公接头包括公接头本体,公接头本体上设有卡接部,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母接头设有卡槽的一端伸入卡接部内,并通过卡槽卡接在卡接部上。通过在公接头本体上设置卡接部,并在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卡槽,以使母接头能够通过卡槽卡接在公接头本体的卡接部上,从而使得母接头能够牢靠地连接在公接头上,以实现天线接头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进而确保天线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一种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为发射机或接收机与传播无线电波的媒质之间提供所需要的耦合,并以其能够稳定地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中。
目前,现有的天线接头一般是通过在公接头底部的旋转金属头上设置内螺纹结构,并在连接在产品壳体上的母接头上设置相应的外螺纹结构,通过拧紧公接头底部的旋转金属头,使之通过内螺纹结构与母接头的外螺纹结构连接,以实现天线接头固定连接在产品的壳体上,从而将连接在天线接头上的天线固定连接在产品的壳体上。然而,由于旋转金属头上的旋转套的长度较短,在用手指夹持旋转套拧紧旋转金属头时,手指不便用力,导致公接头与母接头的连接不牢靠,从而导致天线接头无法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进而导致天线无法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天线接头由于其公接头的旋转金属头的旋转套长度较短,导致手指不便用力,从而导致公接头与母接头的连接不牢靠的技术问题,以确保天线接头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从而实现天线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接头,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包括公接头本体,所述公接头本体上设有卡接部,所述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母接头设有所述卡槽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接部内,并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卡接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接部的周向上设有多个贯穿其内外侧壁的开口槽,所述卡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槽之间的部分形成卡扣,所述卡接部通过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槽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扣的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卡槽上。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开口槽周向均布在所述卡接部上;相应地,多个所述卡扣周向均布在所述卡接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公接头还包括公接头外壳,所述公接头外壳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公接头本体设有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伸入并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卡接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公接头还包括用于与天线线缆连接的第一中心针,所述公接头本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中心针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母接头包括用于与天线线缆连接的第二中心针,所述母接头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中心针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内;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时,所述第一中心针插接在所述第二中心针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公接头还包括第一胶芯,所述第一胶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胶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中心针远离所述第二中心针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通孔上,所述第一中心针靠近所述第二中心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母接头还包括第二胶芯,所述第二胶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胶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中心针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母接头还包括用于容置天线线缆的天线推管,所述天线推管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内,且所述天线推管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心针的底部相对设置。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天线以及上述的天线接头,所述天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上,所述母接头固定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天线接头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公接头包括公接头本体,公接头本体上设有卡接部,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母接头设有卡槽的一端伸入卡接部内,并通过卡槽卡接在卡接部上。通过在公接头本体上设置卡接部,并在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卡槽,以使母接头能够通过卡槽卡接在公接头本体的卡接部上,从而使得母接头能够牢靠地连接在公接头上,以实现天线接头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进而确保天线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公接头与母接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公接头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母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与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公接头;11、公接头本体;111、卡接部;1111、开口槽;1112、卡扣;1113、凸起部;112、第一空腔;1121、第三空腔;113、安装柱;12、公接头外壳;121、第一通孔;13、第一中心针;14、第一胶芯;141、第二通孔;2、母接头;21、卡槽;22、第二空腔;23、第二中心针;24、第二胶芯;241、第三通孔;25、天线推管;3、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都是针对图1和图2进行限定的,当天线接头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天线接头,包括公接头1和母接头2,所述公接头1包括公接头本体11,所述公接头本体11上设有卡接部111,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21,所述母接头2设有所述卡槽21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接部111内,并通过所述卡槽21卡接在所述卡接部11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公接头本体11上设置卡接部111,并在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设置卡槽21,以使母接头2能够通过卡槽21卡接在公接头本体11的卡接部111上,从而使得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公接头1上,以实现天线接头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进而确保天线3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卡接部111能够牢靠地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从而确保所述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111的周向上设有多个贯穿其内外侧壁的开口槽1111,所述卡接部111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1111之间的部分形成卡扣1112,所述卡接部111通过所述卡扣1112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通过在所述卡接部111上设置所述开口槽1111,以形成所述卡扣1112,以使得所述卡接部111能够通过所述卡扣1112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从而使得所述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进而确保了所述天线接头能够牢靠地连接在产品外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扣1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置,如5个、6个、7个等,只需满足所述卡接部111能够通过所述卡扣1112牢靠地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即可。为了使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1112的数量为6个;相应地,所述开口槽1111的数量也为6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实现所述卡接部111能够牢靠地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1112的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凸起部1113,所述卡扣1112通过所述凸起部1113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通过在所述卡扣1112的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所述凸起部1113,使得所述卡扣1112能够通过所述凸起部1113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以实现所述卡接部111能够牢靠地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从而确保所述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口槽1111周向均布在所述卡接部111上;相应地,多个所述卡扣1112周向均布在所述卡接部111上。通过将多个所述卡扣1112周向均布地设置在所述卡接部111上,使得多个所述卡扣1112能够均匀地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上,以确保所述公接头本体11均匀受力,从而进一步地确保所述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
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确保所述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1还包括公接头外壳12,所述公接头外壳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121,所述公接头本体11设有所述卡接部111的一端伸入并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21内,且所述卡接部11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将所述公接头本体11上设有所述卡接部111的一端伸入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21内,并使所述卡接部11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在所述母接头2设有所述卡槽21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接部111内的过程中,所述卡接部111能够在所述卡接部11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21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中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并且只能在该间隙内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卡接部111在恢复形变后能够紧紧地卡接在所述卡槽21中,进而更进一步地确保了所述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公接头本体11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外壳1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本体11设有所述卡接部111的一端伸入所述公接头外壳12的所述第一通孔121内,并与所述第一通孔121过盈配合,从而实现所述公接头本体11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外壳12上。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本体11与所述公接头外壳12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只需满足能够确保所述公接头本体11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外壳12上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公接头1与所述母接头2的对插精度,以确保天线3的连接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1的内侧壁与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为0.01mm-0.05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本体11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选择,如不锈钢、磷铜镀镍、铁材等。为了提高所述天线接头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次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本体11的材料为磷铜镀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外壳12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选择,如不锈钢、磷铜镀镍、铁材等。为了提高所述天线接头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次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外壳12的材料为磷铜镀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母接头2的材料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计,如不锈钢、磷铜镀镍、铁材等。为了提高所述天线接头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次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接头2的材料为磷铜镀镍。
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为了使所述公接头1与所述母接头2能够实现电连接,以确保天线3能够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1还包括用于与天线线缆连接的第一中心针13,所述公接头本体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空腔112,所述第一中心针13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112内;所述母接头2包括用于与天线线缆连接的第二中心针23,所述母接头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空腔22,所述第二中心针23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22内;在所述卡接部111与所述卡槽21卡接时,所述第一中心针13插接在所述第二中心针23内。通过将所述第一中心针13容置并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的所述第一空腔112内,并将所述第二中心针23容置并连接在所述母接头2上的所述第二空腔22内,同时确保在所述卡接部111与所述卡槽21卡接时,所述第一中心针13能够插接在所述第二中心针23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中心针13与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电连接,以使所述公接头1与所述母接头2能够实现电连接,进而使得天线3与产品之间能够实现电连接,以确保所述天线3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接部111的内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空腔1121,所述第三空腔1121为所述第一空腔112的一部分,且形成于所述第一空腔112的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天线线缆与所述第一中心针13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本体11的顶部向上延伸有安装柱113,且所述安装柱1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12连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天线线缆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中心针13远离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一端连接。通过在所述公接头本体11上设置安装柱113,并使天线线缆穿过所述安装柱113上的第二安装孔,以实现所述天线线缆与所述第一中心针13的连接,从而进一步确保所述天线3的正常工作。
如图3所示,为了保护所述第一中心针13,以确保所述天线接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1还包括第一胶芯14,所述第一胶芯14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112内;所述第一胶芯1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41,所述第一中心针13远离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通孔141上,所述第一中心针13靠近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41。通过在所述第一空腔112内设置所述第一胶芯14,并使所述第一中心针13远离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胶芯14上的所述第二通孔141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胶芯14能够对所述第一中心针13起到良好的绝缘和保护作用,以确保所述天线接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一中心针13靠近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41,以实现所述第一中心针13与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芯14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选择,如橡胶胶芯、铁氟龙胶芯、硅胶胶芯等,为了确保所述第一胶芯14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芯14为铁氟龙胶芯。
如图4所示,为了保护所述第二中心针23,以进一步确保所述天线接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接头2还包括第二胶芯24,所述第二胶芯24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22内;所述第二胶芯2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241,所述第二中心针23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241内。通过在所述第二腔体22内设置所述第二胶芯24,并使所述第二中心针23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胶芯24上的所述第三通孔241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胶芯24能够对所述第二中心针23起到良好的绝缘和保护作用,以确保所述天线接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芯24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选择,如橡胶胶芯、铁氟龙胶芯、硅胶胶芯等,为了确保所述第二胶芯24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芯24为铁氟龙胶芯。
如图4所示,为了保护所述天线线缆,以确保所述天线线缆与所述第二中心针23之间接触良好,从而确保所述天线3能够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接头2还包括用于容置天线线缆的天线推管25,所述天线推管25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22的底部内,且所述天线推管25伸入所述第二空腔22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心针23的底部相对设置。通过将所述天线推管25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22的底部内,以保护穿过所述天线推管25的所述天线线缆不受到损坏,从而确保所述天线线缆与所述第二中心针23之间接触良好,进而确保所述天线3能够正常工作。
结合图1和图5所示,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天线3以及上述的天线接头;所述天线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1上,所述母接头2固定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天线接头包括公接头1和母接头2,公接头1包括公接头本体11,公接头本体11上设有卡接部111,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21,母接头2设有卡槽21的一端伸入卡接部111内,并通过卡槽21卡接在卡接部111上。通过在公接头本体11上设置卡接部111,并在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设置卡槽21,以使母接头2能够通过卡槽21卡接在公接头本体11的卡接部111上,从而使得母接头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公接头1上,以实现天线接头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进而确保天线3牢靠地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包括公接头本体,所述公接头本体上设有卡接部,所述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母接头设有所述卡槽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接部内,并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卡接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周向上设有多个贯穿其内外侧壁的开口槽,所述卡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开口槽之间的部分形成卡扣,所述卡接部通过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槽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卡槽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口槽周向均布在所述卡接部上;相应地,多个所述卡扣周向均布在所述卡接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头还包括公接头外壳,所述公接头外壳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公接头本体设有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伸入并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卡接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头还包括用于与天线线缆连接的第一中心针,所述公接头本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中心针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母接头包括用于与天线线缆连接的第二中心针,所述母接头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中心针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内;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时,所述第一中心针插接在所述第二中心针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头还包括第一胶芯,所述第一胶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胶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中心针远离所述第二中心针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通孔上,所述第一中心针靠近所述第二中心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接头还包括第二胶芯,所述第二胶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胶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中心针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接头还包括用于容置天线线缆的天线推管,所述天线推管的一端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内,且所述天线推管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心针的底部相对设置。
10.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天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接头,所述天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公接头上,所述母接头固定连接在产品的外壳上。
CN201721043297.5U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83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43297.5U CN20718350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43297.5U CN20718350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3508U true CN207183508U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4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4329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8350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835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301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CN110111818A (zh) * 2019-05-08 2019-08-09 安徽省智慧产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无线信号收发功能的大数据存储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301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CN107482301B (zh) * 2017-08-18 2023-11-24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CN110111818A (zh) * 2019-05-08 2019-08-09 安徽省智慧产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无线信号收发功能的大数据存储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09001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N207183508U (zh)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US9871312B2 (en) Foldable plug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208820143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4167632B (zh) 一种密封式耐高电压电连接器
CN205790583U (zh) 一种具有圆盘壳体的电连接器
CN204885550U (zh) 一种带绝缘片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CN210517206U (zh) 滤波结构及微距形滤波连接器插座
CN107482301A (zh) 一种天线接头及天线装置
CN104167633B (zh) 一种耐高电压电连接器
CN114006234B (zh) 多方位旋转可拆换第一和第二连接头及其电子连接器
US10911588B2 (en) Mobile terminal external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on sleeve
WO2015089906A1 (zh)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US20150087185A1 (en) Accessory connector
CN205543503U (zh) 一种aisg插座
CN211605561U (zh) 稳定可靠型同轴连接器组合结构
US20120244744A1 (en) Structure of connector
CN208240943U (zh) 连接器
CN209389270U (zh) 一种抗压式电连接器
CN208093841U (zh) 一种防水电连接器及其防水电连接器盒子
CN202121053U (zh) 天线防水接合装置
CN207009764U (zh) Rca插座及电子设备
CN205790686U (zh) 一种具有外壳体的电连接器
CN112018548A (zh) 一种信号传输用的防水型快速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6

Address after: Floor 12-17, unit 1, building 2, No. 466, Xinyu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1st and 3rd floors of the south section of building 24 and the 1st-4th floor of the north section of building 28, Shenna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P-LINK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