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73151U -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73151U
CN207173151U CN201721136413.8U CN201721136413U CN207173151U CN 207173151 U CN207173151 U CN 207173151U CN 201721136413 U CN201721136413 U CN 201721136413U CN 207173151 U CN207173151 U CN 207173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rtificial hillock
hydraulic ram
massif
sa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64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兴福
毛永泽
陈琛
段银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Spring Landscape Garde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Spring Landscape Garde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Spring Landscape Garde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Spring Landscape Garde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64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73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73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73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包括假山山体、储水池、瀑布水道,所述储水池设置于假山山体下端,所述瀑布水道设置于假山山体,所述假山山体内或储水池内固定设置有水锤泵,所述水锤泵的出水管穿过假山山体,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瀑布水道的最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假山山体或储水池内设置无能源消耗且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可靠的水锤泵,通过内置水锤泵的出水管供水至瀑布水道的最高点,利用水锤泵的特点,通过水源落差产生水锤效应将水提至高位形成假山瀑布景观,无需或只需较为简单的动力设备,以达到结果简单可靠、节省电能、易维护、观赏性强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节省电能、易维护、观赏性强的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假山是园林景观中一种常用的构筑物。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因此,假山成为表现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特征之一。
为了增加假山的观赏性,往往会在假山上设置水流,一般在假山的底部设置水池,通过水泵从水池中取水,在将水泵送到假山的顶部,使水流形成循环水。水流循环所使用的水泵一般是通过电力、柴油或其他能源作为动力源来实现驱动,不仅能源成本较高,而且为了保持水流,电力驱动的水泵还需要长时间的开启,容易造成水泵损坏和维护频繁,水流大小也难以根据需要调节。
水锤泵是一种以流水为动力,利用水在流动中突然受阻后产生比正常压力高十倍以上的瞬时水锤压力产生水锤效应,将低水头能转换为高水头能的高级提水装置。其构造主要有进水管,泵体,泄水阀,中心阀,压力罐,出水管六大部分组成。水锤泵的使用寿命很长,可使用30年左右,平时维护费用也很省,不需要建机房,不需要专人值班管理。因此,水锤泵在偏僻山区等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供电难以企及的地方得以推广应用,却由于需要一定的水源高度差,限制了其在诸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节省电能、易维护、观赏性强的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假山山体、储水池、瀑布水道,所述储水池设置于假山山体下端,所述瀑布水道设置于假山山体,所述假山山体内或储水池内固定设置有水锤泵,所述水锤泵的出水管穿过假山山体,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瀑布水道的最高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进步:
1、本实用新型采用无能源消耗且使用寿命长、简单可靠、易维护的水锤泵,实现假山的水循环供水,使用成本低、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将水锤泵及管道内置于假山山体内,通过水源落差产生水锤效应将水提至高位形成假山瀑布景观,提水过程可以日夜不间断的长时间自动提水,可靠性高且观赏性强;
3、本实用新型的水锤泵采用跌水水池和外来压力供水的双重供水方式,即能综合利用假山的跌水水池势能以提供水锤效应的动力,又能通过外来压力供水补充跌水水池势能不足的缺陷以维持正常水循环;
4、本实用新型在假山山体或储水池内设置有电动水泵,电动水泵分时段向高于水锤泵进水口的供水池供水,然后利用水锤泵缓慢的为假山长时间提水,既避免电动水泵长时间工作而损坏,且假山供水过程中无需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水锤泵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假山山体,2-储水池,3-瀑布水道,31-跌水水池,32-跌水口,4-水锤泵,41-出水管,42-进水管、43-泵体、44-压水阀、45-缓冲筒、46-排水阀,47-排水口,48-进水阀门,5-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假山山体1、储水池2、瀑布水道3,所述储水池2设置于假山山体1下端,所述瀑布水道3设置于假山山体1,所述假山山体1内或储水池2内固定设置有水锤泵4,所述水锤泵4的出水管41穿过假山山体1,所述出水管41的出水口设置于瀑布水道3的最高点。
所述假山山体1沿瀑布水道3自上而下设置有至少两层跌水水池31,所述出水管41的出水口设置于最高层的跌水水池31,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与最高层以外的至少一层跌水水池31连通。
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之进水口高度低于储水池2的液面高度。
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通过设置于假山山体1内的引流管与最高层以外的至少一层跌水水池31连通。
所述引流管设置有阀门且跌水水池31一端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还与外部具有供水压力的供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设置有进水阀。
所述供水管的供水水源水面与水锤泵4之进水口的高度差大于2m。
所述假山山体1上高度低于供水水源水面的跌水水池31直接与供水管连通供水。
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通过设置于假山山体1内的引流管与供水管直接供水的跌水水池31连通。
所述供水管一端与供水池连通且另一端与进水管42连通,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水锤泵4之进水口至少2m。
所述假山山体1或储水池2内设置有电动水泵,所述电动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供水池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假山山体或储水池内设置无能源消耗且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可靠的水锤泵,通过内置水锤泵的出水管供水至瀑布水道的最高点,利用水锤泵的特点,通过水源落差产生水锤效应将水提至高位形成假山瀑布景观,无需或只需较为简单的动力设备,以达到结果简单可靠、节省电能、易维护、观赏性强的目的。进一步,假山山体沿瀑布水道自上而下设置有至少两层跌水水池,水锤泵的进水管与最高层以外的至少一层跌水水池连通;通过利用假山的跌水水池势能为水锤泵的水锤效应提供动力,即循环利用了水资源,又能充分利用假山瀑布的势能,从而有效提高了水锤泵的效率。进一步,水锤泵的进水管通过设置于假山山体内的引流管与最高层以外的至少一层跌水水池连通,引流管设置有阀门且跌水水池一端设置有过滤网;通过将进水管内置,能够提高假山景观的观赏性,而通过设置阀门及过滤网,既可以调节假山下层水道的流量,从而形成不同大小的水流景观,而且通过过滤网过滤杂质,也提高了水锤泵工作的可靠性。更进一步,水锤泵的进水管还与外部具有供水压力的供水管连通,供水管设置有进水阀,供水管的供水水源水面与水锤泵之进水口的高度差大于2m;通过水锤泵采用跌水水池和外来压力供水的双重供水方式,即能综合利用假山的跌水水池势能以提供水锤效应的动力,又能通过外来压力供水补充跌水水池势能不足的缺陷以维持正常水循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果简单可靠、节省电能、易维护、观赏性强的特点。
如图1和2所示,水锤泵4设置于中空的假山山体1中,且泵体淹没于储水池2中,水锤泵4的进水管42通过进水阀门48与外界压力供水管连通,水锤泵4的出水管41通过假山山体1且出水口设置于最高层的跌水水池31上部,假山山体1分设有两层跌水水池31,最高层的跌水水池31至跌水口32设于下层跌水水池31的上部,水锤泵4的排水口47高于储水池2的水面。水锤泵主要由进水管42、泵体43、排水阀46、压水阀44、缓冲筒45、出水管41六大部分组成。水锤泵4工作前,排水阀46在磁隙弹簧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压水阀44在磁隙弹簧和自身重量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开机时人为控制排水阀46进行开启→关闭→开启→关闭往复运作几次后,水锤泵4就能自动运行。开机后,有一定落差的水通过进水管42经打开的排水阀46向外流出,当排水阀46内侧的压力增加至大于排水阀46磁隙弹簧压力时,流动着的水就推动排水阀46迅速关闭,即发生水锤现象,此时泵体43内的水压力急剧上升,迫使压水阀44开,部分水被压入缓冲筒45。排水阀46内侧压力迅速下降,排水阀46在磁隙弹簧和负压作用下重新打开,压水阀44在自身重量、磁隙弹簧压力及缓冲筒45空气室内水压力的作用下重新关闭。在水流的作用下,上述动作周而复始地自动运行。当缓冲筒45内的水压强增加到大于出水管41内的压力时,水就从出水口流出来进入假山山体1最高层的跌水水池31。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包括假山山体(1)、储水池(2)、瀑布水道(3),所述储水池(2)设置于假山山体(1)下端,所述瀑布水道(3)设置于假山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山山体(1)内或储水池(2)内固定设置有水锤泵(4),所述水锤泵(4)的出水管(41)穿过假山山体(1),所述出水管(41)的出水口设置于瀑布水道(3)的最高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山山体(1)沿瀑布水道(3)自上而下设置有至少两层跌水水池(31),所述出水管(41)的出水口设置于最高层的跌水水池(31),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与最高层以外的至少一层跌水水池(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通过设置于假山山体(1)内的引流管与最高层以外的至少一层跌水水池(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设置有阀门且跌水水池(31)一端设置有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还与外部具有供水压力的供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设置有进水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的供水水源水面与水锤泵(4)之进水口的高度差大于2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山山体(1)上高度低于供水水源水面的跌水水池(31)直接与供水管连通供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锤泵(4)的进水管(42)通过设置于假山山体(1)内的引流管与供水管直接供水的跌水水池(3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一端与供水池连通且另一端与进水管(42)连通,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水锤泵(4)之进水口至少2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山山体(1)或储水池(2)内设置有电动水泵,所述电动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供水池连通。
CN201721136413.8U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Active CN207173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6413.8U CN207173151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6413.8U CN207173151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73151U true CN207173151U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4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6413.8U Active CN207173151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731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071A (zh) * 2018-10-24 2019-02-15 范良友 一种水力泵及其水力泵系统
CN113818543A (zh) * 2021-09-23 2021-12-21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锤式真空负压收集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071A (zh) * 2018-10-24 2019-02-15 范良友 一种水力泵及其水力泵系统
CN113818543A (zh) * 2021-09-23 2021-12-21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锤式真空负压收集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73151U (zh) 一种基于水锤泵的假山水循环节能装置
CN204811321U (zh) 太阳能虹吸抽水管泵
CN206206294U (zh) 一种虹吸引水装置
CN208455719U (zh) 一种间歇性补水智能调节装置
CN207135760U (zh) 一种农业集水渗透灌溉装置
CN209686541U (zh) 虹吸式自动排水装置
CN205908846U (zh) 自动排渣放水器
CN113958541A (zh) 一种射流式水锤泵
CN209463154U (zh) 一种防结冰景观鱼池
CN2774128Y (zh) 多功能农田节水灌溉装置
TWI630336B (zh) Tap water sprinkler that is easy to set up
CN202785807U (zh) 水锤压力除藻生态浮岛
CN207269529U (zh) 一种可进行实时监控的光伏提灌系统
CN205974502U (zh) 覆膜沼气池
CN207052174U (zh) 应用于沙盘模型的真水循环系统
CN206829245U (zh) 野外浇灌取水装置
CN205557765U (zh) 水箱虹吸破坏装置
CN207376792U (zh) 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
CN206586099U (zh) 新型太阳能智能控制喷灌系统
CN2134517Y (zh) 高效负压抽水装置
CN205839878U (zh) 消防水源站
CN205475452U (zh) 一种水务行业专用的自动供水装置
CN216430081U (zh) 一种射流式水锤泵
CN211641664U (zh) 一种带有转动结构的自然石雕塑
CN220202933U (zh) 一种蓄水设施内的水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