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6113U -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66113U
CN207166113U CN201721214343.3U CN201721214343U CN207166113U CN 207166113 U CN207166113 U CN 207166113U CN 201721214343 U CN201721214343 U CN 201721214343U CN 207166113 U CN207166113 U CN 207166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d wire
cable
seal
glue
fill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43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书林
梅青剑
叶展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43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66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66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66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密封结构,属于电缆密封技术领域。该线缆密封结构包括线缆,线缆上具有密封段,密封段上具有切皮口;密封段上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上设置有灌胶槽;切皮口位于灌胶槽内,灌胶槽内灌注有密封胶。通过在密封件上设置灌胶槽,并使线缆的切皮口位于其内,切皮口内暴露的导体被灌注的密封胶所密封,有效提高芯线的气密性,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即使芯线数目较多时,该灌胶方式也能够一次完成密封,高效可靠。当芯线与外连接器连接时,其连接端部可基于外连接器进行适应性处理。相比现有技术的点胶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密封结构可采用灌胶方式,能够承受至少3kg的气压,气密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网络智能设备,例如摄像机,为了方便客户安装,通常使信号传输线缆与网络智能设备内部的内部连接器连接后,引出至网络智能设备壳体外部来与外部连接器连接,其中,该信号传输线缆包括:外被、包覆于外被内部的多个芯线,芯线包括绝缘套、包覆于绝缘套内部的多个导体,例如铜丝等。信号传输线缆与内连接器连接的端部会进行芯线分叉,以使各芯线与对应的内连接器连接,同时该芯线分叉处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网络智能设备壳体的线缆引出口处;而信号传输线缆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端部也会进行芯线分叉,以使各芯线与对应的外部连接器连接,同时该芯线分叉处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注塑套筒来进行固定。
由于芯线和外被以及不同芯线之间均会存在间隙,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也会存在间隙,这就会导致气体能够通过上述间隙泄露,所以,有必要提高线缆的气密性。现有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方式提高线缆的气密性:一方面,在网络智能设备壳体的线缆引出口处进行灌胶,以密闭芯线和外被以及不同芯线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在芯线与外部连接器连接时,切除其连接处的绝缘套形成切皮口,使裸露的导体与外部连接器焊接后,对切皮口进行手动点胶,以密闭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手动点胶可控性差,气密效果难以保证,并且,当芯线数目较多时,手工点胶效率低;此外,手动点胶要求芯线上形成切皮口,对于无须设置切皮口的外连接器的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密封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包括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上具有密封段,所述密封段上具有切皮口;
所述密封段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灌胶槽;
所述切皮口位于所述灌胶槽内,所述灌胶槽内灌注有密封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线缆的一端通过内连接件固定在网络智能设备壳体的线缆引出口处,所述线缆引出口处灌注有密封胶。
位于所述网络智能设备壳体外部的所述线缆上设置有所述密封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件注塑在注塑套筒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连接件为螺纹型线卡;
所述螺纹型线卡与所述线缆引出口螺纹连接,且与所述线缆引出口配合形成灌胶腔;
所述灌胶腔内灌注有密封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件上还设置有多个芯线夹持槽;
多个所述芯线夹持槽与所述灌胶槽具有共用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所述芯线夹持槽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芯线夹持槽之间具有限位台;
所述限位台上设置有零高度段;
多个所述零高度段所在槽腔以及所述芯线夹持槽与所述零高度段相对的槽腔配合构成所述灌胶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灌胶槽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芯线过孔,所述芯线过孔以及所述灌胶槽与所述芯线过孔相对的槽腔配合构成所述芯线夹持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密封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所述灌胶槽与多个所述芯线夹持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密封件通过可拆装的连接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为公母扣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密封结构,通过在密封件上设置灌胶槽,并使线缆的切皮口位于其内,此时,切皮口内所暴露的导体在灌胶槽内被灌注的密封胶所密封,能够密闭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提高芯线的气密性,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即使芯线数目较多时,该灌胶方式也能够一次完成密封,高效可靠。当芯线与外连接器连接时,其连接端部可基于外连接器进行适应性处理,即其连接端部可以不作切皮口的形状,适应性强。相比现有技术的点胶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密封结构可采用灌胶方式,能够承受至少3kg的气压,气密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类线缆密封结构的轴测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类线缆密封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类线缆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密封件;101-灌胶槽;102-芯线夹持槽;
2-内连接件;
3-注塑套筒;
4-灌胶腔;
5-限位台;501-零高度段;
6-连接件;
X-线缆;
X1-切皮口;
X2-芯线;
M-网络智能设备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线缆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密封结构,如附图1-1及附图2所示,其包括线缆X,该线缆X上具有密封段,密封段上具有切皮口X1;
密封段上设置有密封件1,密封件1上设置有灌胶槽101;
切皮口X1位于灌胶槽101内,灌胶槽101内灌注有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密封结构,通过在密封件1上设置灌胶槽101,并使线缆X的切皮口X1位于其内,此时,切皮口X1内所暴露的导体在灌胶槽 101内被灌注的密封胶所密封,能够密闭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提高芯线的气密性,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即使芯线数目较多时,该灌胶方式也能够一次完成密封,高效可靠。当芯线X2与外连接器连接时,其连接端部可基于外连接器进行适应性处理,即其连接端部可以不作切皮口,适应性强。相比现有技术的点胶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密封结构可采用灌胶方式,能够承受至少3kg的气压,气密效果更好。
当该线缆密封结构应用于网络智能设备,例如摄像机的内部输出线缆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时,如附图2所示,该线缆X的一端通过内连接件2固定在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的线缆引出口处,线缆引出口处灌注有密封胶。
位于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外部的线缆X上设置有密封件1。
基于信号传输线缆X与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内部的内连接器连接的端部会进行芯线分叉,以与对应的内连接器连接,同时该芯线分叉处所在端部通过内连接件2固定在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的线缆引出口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的线缆引出口处灌注有密封胶,该密封胶能够密闭芯线 X2和外被以及不同芯线X2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通过将位于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外部的线缆X的切皮口X1位于灌胶槽101内,灌胶槽101内灌注有密封胶,该密封胶能够密闭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有效提高了该引出结构的气密性,防止外部湿气由线缆X内部进入网络智能设备内部。
其中,线缆X的密封段可以设置在其位于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外部的任意缆体位置处,即,密封件1可以设置在位于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外部的任意线缆X上。如附图2所示,由于信号传输线缆X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端部会进行芯线分叉,以与对应的外部连接器连接,所以,为了在密封线缆X内部间隙的同时,来对芯线分叉处进行固定,可以将密封件1设置在该芯线分叉处,并以不影响各个芯线X2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为宜。
进一步地,将密封件1注塑在注塑套筒3内,一方面利于该密封件1的固定,亦即,利于分叉芯线的固定;另一方面,利于提高该密封件1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该密封件1注塑在注塑套筒3内可以通过将密封件1放置与模具内进行注塑,形成与其一体化构成的注塑套筒3来实现。所以,该注塑套筒3又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注塑SR。
如附图2所示,该内连接件2为螺纹型线卡;
螺纹型线卡与线缆引出口螺纹连接,且与线缆引出口配合形成灌胶腔4;
灌胶腔4内灌注有密封胶。
通过使螺纹型线卡与线缆引出口螺纹连接,提高连接紧固性;通过使两者配合构成灌胶腔4,以方便在线缆引出口处灌胶。其中,螺纹型线卡在外,而灌胶腔4在内。
进一步地,密封件1上还设置有多个芯线夹持槽102;多个芯线夹持槽102 与灌胶槽101具有共用部分。
通过如上设置,该密封件1可用于对线缆的芯线X2分叉处进行密封固定,具体地,通过在密封件1上设置多个芯线夹持槽102,以用来夹持分叉后的多根芯线X2。由于芯线夹持槽102与灌胶槽101具有共用部分,则可切除位于该共用部分处的芯线X2的绝缘套,形成切皮口X1,以暴露导体。通过向灌胶槽101 内灌注密封胶,一方面,该密封胶能够渗入切皮口X1,密闭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该密封胶固化后能够使芯线X2固定在该密封件1上。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芯线夹持槽102来说,在灌注密封胶时,不仅仅向其与灌胶槽101共用部分处灌注,还可向其与灌胶槽101的非共用部分灌注,以提高芯线X2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密封件1的整体外轮廓并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矩形块状、圆柱块状或者其他几何形状等。
灌胶槽101和多个芯线夹持槽102可以位于密封件1的同一表面上,如此可确保在灌胶槽101内灌注密封胶后,密封胶能够密封芯线X2中导体与绝缘套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可见,多个芯线夹持槽102和灌胶槽101 配合构成了密封性良好的线缆密封结构。
前述提及,可以在该密封件1的同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芯线夹持槽102和灌胶槽101,且多个芯线夹持槽102与灌胶槽101具有共用部分。在密封件1上同时设置具有共用部分的芯线夹持槽102和灌胶槽101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给出两种示例:
(1)作为第一种示例
如附图1-1及附图1-2所示,多个芯线夹持槽10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芯线夹持槽102之间具有限位台5;
限位台5上设置有零高度段501;
多个零高度段501所在槽腔以及芯线夹持槽102与零高度段501相对的槽腔配合构成灌胶槽101。
通过在密封件1的表面上间隔设置多个芯线夹持槽102,则相邻两个芯线夹持槽102之间会形成凸起的限位台5,即,相邻两个限位台5之间形成芯线夹持槽102,当芯线X2放入其内时,利用限位台5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不期望的位移。通过在限位台5上设置零高度段501,即,将限位台5部分切除,此时,零高度段501所在的槽腔将与其相邻且相对的芯线夹持槽102的槽腔连通,此时两者配合即可构成灌胶槽101。
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芯线夹持槽102的与零高度段501相对的槽腔即为芯线夹持槽102与灌胶槽101的共用部分。零高度段优选设置在限位台的中部。
应用时,通过将芯线X2放入芯线夹持槽102内,并对位于芯线夹持槽102 与灌胶槽101的共用部分处的绝缘套进行切除处理,例如可以利用激光方式切除芯线X2的绝缘套(一般情况下,切除半圆周的绝缘套即可达到要求)。随后,向灌胶槽101内灌注密封胶,密封胶能够浸入绝缘套上的切皮口X1处,以密闭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同时,固化后的密封胶还使芯线X2固定在芯线夹持槽102内。
对于第一种示例所述的密封件1来说,根据芯线X2的排线方式来确定多个芯线夹持槽102的排布方式,举例来说,多个芯线夹持槽102可以平行相对,或者,相邻两个芯线夹持槽102也可以具有预设的夹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对其并不作具体限定。
而上述限位台5的结构与芯线夹持槽102的结构相关,例如,其可以为矩形块体状、或者呈本体宽度不变,而底部宽度减小的块体状。各个限位台5彼此独立,以使芯线夹持槽102具有顶部开口,以方便芯线X2的放置。
(2)作为第二种示例
灌胶槽10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芯线过孔,芯线过孔以及灌胶槽 101与芯线过孔相对的槽腔配合构成芯线夹持槽102。
即,在密封件1的表面上设置灌胶槽101,灌胶槽101的四周均具有侧壁,在其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芯线过孔,以使芯线X2穿过,此时,芯线过孔以及其与灌胶槽101对应连通的槽腔均可作为芯线夹持槽102。
与第一种示例所述方案的应用原理类似,应用时,只需向灌胶槽101内灌注密封胶即可。区别在于,第二种示例将灌胶槽101的侧壁作为限位结构,并且,以芯线过孔方式使芯线X2穿过,利于芯线X2放置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芯线夹持槽102的结构与芯线结构相适配即可,而对灌胶槽101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其能够实现将芯线X2的切皮口X1 完全容纳即可。举例来说,灌胶槽101可以设置成矩形结构。
为了使该密封件1体积小且芯线容量大,可以在密封件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多个芯线夹持槽102与灌胶槽101,即,在密封件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芯线夹持槽102和灌胶槽101配合构成的线缆密封机构。
应用时,可以先使部分芯线X2固定在密封件1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灌胶,待密封胶固化后,再使另外部分芯线X2固定在密封件1的另外一个表面上,灌胶并静置至密封胶固化,按上述操作依次进行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使芯线X2的排布整齐有序,在密封件1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芯线夹持槽102与灌胶槽101。举例来说,可以在密封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芯线夹持槽102和灌胶槽101配合构成的线缆密封机构。
为了使该密封件1的芯线容量更大,且其适应性更强,即,能够适于夹持不同数目的芯线X2,可以将该密封件1设置有多个,并且,如附图1-1及附图 1-2所示,多个密封件1通过可拆装的连接件6连接。
通过利用连接件6使多个密封件1可拆卸连接,以适应性地选择使用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密封件1,增强了该密封件1的适应性。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连接件6的安装不能影响芯线夹持槽102和灌胶槽101的布置。
该连接件6可以为夹子、螺栓件、限位外套筒、公母扣件等。考虑到尽可能简化密封件1的结构,减小其体积,并且使密封件1之间的拆装更加便利,该连接件6为公母扣件。
举例来说,当两个密封件1连接时,可以在其中一个密封件1的对接面上设置公扣,而在另一个密封件1的对接面上设置与其相适配的母扣,两者插接,即可实现两个密封件1的对接。
当然,不仅仅限于在同一个密封件1上仅仅设置公扣或者母扣,还可以在同一个密封件1同时设置公扣和母扣。
可以理解的是,该公扣可以为插头结构,而母扣为与其相适配的插孔结构。为了提高两者插接时的稳固性,该公扣可以设置成圆柱块或者楔形块体结构。
考虑到密封胶不仅能够密闭芯线X2中导体与绝缘套以及不同导体之间的间隙,待其固化后,还可以固定芯线X2,防止其蹿脱出芯线夹持槽102。为了同时提高密封胶的密闭效果和固定效果,使芯线夹持槽102的深度大于待夹持芯线X2的径向宽度。
由于芯线X2的径向宽度小于芯线夹持槽102的深度,当芯线X2放入芯线夹持槽102内部后,其顶部与芯线夹持槽102顶部之间还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待灌注密封胶后,密封胶能够填满该容纳空间,确保芯线X2在芯线夹持槽102 内被暴露的部分将会完全被密封胶密封固定,从而有效提高密闭效果和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芯线夹持槽102为底部加宽的直线槽,通过将芯线夹持槽102的底部加宽,不仅能确保芯线X2夹持在其底部,而且,其底部与芯线X2之间能够形成间隙,如此,密封胶可以进入该间隙内,与芯线 X2固化成一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密封结构,包括线缆(X),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X)上具有密封段,所述密封段上具有切皮口(X1);
所述密封段上设置有密封件(1),所述密封件(1)上设置有灌胶槽(101);
所述切皮口(X1)位于所述灌胶槽(101)内,所述灌胶槽(101)内灌注有密封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X)的一端通过内连接件(2)固定在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的线缆引出口处,所述线缆引出口处灌注有密封胶
位于所述网络智能设备壳体(M)外部的所述线缆(X)上设置有所述密封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注塑在注塑套筒(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件(2)为螺纹型线卡;
所述螺纹型线卡与所述线缆引出口螺纹连接,且与所述线缆引出口配合形成灌胶腔(4);
所述灌胶腔(4)内灌注有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上还设置有多个芯线夹持槽(102);
多个所述芯线夹持槽(102)与所述灌胶槽(101)具有共用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芯线夹持槽(10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芯线夹持槽(102)之间具有限位台(5);
所述限位台(5)上设置有零高度段(501);
多个所述零高度段(501)所在槽腔以及所述芯线夹持槽(102)与所述零高度段(501)相对的槽腔配合构成所述灌胶槽(1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槽(10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芯线过孔,所述芯线过孔以及所述灌胶槽(101)与所述芯线过孔相对的槽腔配合构成所述芯线夹持槽(10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件(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所述灌胶槽(101)与多个所述芯线夹持槽(1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密封件(1)通过可拆装的连接件(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为公母扣件。
CN201721214343.3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Active CN207166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4343.3U CN207166113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4343.3U CN207166113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66113U true CN207166113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2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4343.3U Active CN207166113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6611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799A (zh) * 2018-08-13 2018-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线结构、电器盒及空调器
WO2020135132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护线套组件和具有引出线的装置
CN112863749A (zh) * 2021-02-03 2021-05-2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线缆、线缆的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005690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线束的生产方法及线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799A (zh) * 2018-08-13 2018-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线结构、电器盒及空调器
CN108695799B (zh) * 2018-08-13 2023-08-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线结构、电器盒及空调器
WO2020135132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护线套组件和具有引出线的装置
CN112863749A (zh) * 2021-02-03 2021-05-2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线缆、线缆的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005690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线束的生产方法及线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6113U (zh)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CN109193513A (zh) 一种防水电缆接头
CN205752613U (zh) 一种绝缘防水电缆连接器
CN20999404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四通分线盒结构
CN206976584U (zh) 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
CN210041297U (zh) 一种铅管式电缆连接器
CN210016217U (zh) 一种用于配电箱的电缆管道堵头
CN21035076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缆接头
CN209329332U (zh) 通讯线接线装置
CN212341543U (zh) 改进型现场光交箱
CN212649084U (zh) 一种用于大5芯电缆的多段连接装置
CN213402345U (zh) 一种外壳、防水接线盒以及防水接线结构
CN210608481U (zh) 一种电力使用埋地式pe电力管道
CN207381614U (zh) 一种高可靠的气密性连接器结构
CN219678990U (zh) 一种波导耦合器
CN208508498U (zh) 一种防水密封性电源线
CN211014763U (zh) 一种全塑型光缆分纤箱
CN220272830U (zh) 一种可灌胶的高性能分线器结构
CN213425693U (zh) 一种灌胶防水接线盒
CN211778348U (zh) 一种防漏性好的法兰接头
CN211018143U (zh) 一种计算机机房布线结构
CN218678270U (zh) 一种过线槽密封结构
CN209154672U (zh) 中央供液b液转换套件
CN211320844U (zh) 一种灌胶式电流互感器接线盒
CN203218462U (zh) 线路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