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7323U -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7323U
CN207157323U CN201720779375.1U CN201720779375U CN207157323U CN 207157323 U CN207157323 U CN 207157323U CN 201720779375 U CN201720779375 U CN 201720779375U CN 207157323 U CN207157323 U CN 207157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carbon
layer
fiber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93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鹏飞
杨宇威
葛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93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7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7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7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所述碳纤维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扰流板加强部,所述扰流板加强部与所述扰流板本体连接且所述扰流板加强部与所述扰流板本体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扰流板本体和所述扰流板加强部均为弧形且两者的形状相一致;所述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均为依次层叠的多层结构且包括多个碳纤维布层,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大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不仅强度高,而且重量轻。

Description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扰流板连接在车身上,以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空气阻力,既节约了燃料,同时也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因此,这样就要求扰流板自身重量不能太大的同时,还要保证扰流板与车身的连接处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已有的扰流板通常为塑料件,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断裂或与周围部件连接不紧密的情况,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强度高、重量轻的碳纤维扰流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碳纤维扰流板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扰流板加强板,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所述扰流板本体连接且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所述扰流板本体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扰流板本体和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均为弧形且两者的形状相一致;所述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均为依次层叠的多层结构且包括多个碳纤维布层,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大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不仅强度高,而且重量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本体包括依次层叠的三层结构,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一层和第四层采用第一种碳纤维织布,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第二种碳纤维织布,其中,所述第二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一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一层和第三层的纤维取向为0/90°,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二层的纤维取向为±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四层结构,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一层和第四层采用第一种碳纤维织布,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第二种碳纤维织布,其中,所述第二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一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一层和第四层的纤维取向为 0/90°,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纤维取向为±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本体和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大体为C形,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位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的曲率半径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宽度为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宽度的3-5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本体与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
碳纤维扰流板100,
扰流板本体10,第一弧形段11,第二弧形段12,第三弧形段13,
扰流板加强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100包括:扰流板本体10以及扰流板加强板20。扰流板加强板20与扰流板本体10连接且扰流板加强板20 与扰流板本体10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扰流板本体10和扰流板加强板20均为弧形且两者的形状相一致。碳纤维扰流板100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扰流板本体10、扰流板加强板20均为依次层叠的多层结构且包括多个碳纤维布层,扰流板加强板20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大于扰流板本体10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100,通过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以实现碳纤维扰流板100的轻量化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强度,此外,通过设置碳纤维层数高于扰流板本体10的扰流板加强板20,以使扰流板加强板20的强度高于扰流板本体10,这样,通过强度较高的扰流板加强板20与车身以及周围部件连接,连接更紧密可靠。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扰流板本体10包括依次层叠的三层结构,扰流板本体10的第一层和第四层采用第一种碳纤维织布,扰流板本体10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第二种碳纤维织布,其中,第二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高于第一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
如表1所示,扰流板本体10的第一层和第三层的纤维取向为0/90°,扰流板本体 10的第二层的纤维取向为±45°。
表1 扰流板本体的碳纤维铺层表
层级 材料 纤维取向
第一层 第一种碳纤维织布 0/90°
第二层 第二种碳纤维织布 ±45°
第三层 第一种碳纤维织布 0/90°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扰流板加强板20包括依次层叠的四层结构,扰流板加强板20的第一层和第四层采用第一种碳纤维织布,扰流板加强板20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第二种碳纤维织布,其中,第二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高于第一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
如表2所示,扰流板加强板20的第一层和第四层的纤维取向为0/90°,扰流板加强板20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纤维取向为±45°。
表2 扰流板加强板的碳纤维铺层表
层级 材料 纤维取向
第一层 第一种碳纤维织布 0/90°
第二层 第二种碳纤维织布 ±45°
第三层 第二种碳纤维织布 ±45°
第四层 第一种碳纤维织布 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扰流板本体10和扰流板加强板20大体为C形,扰流板加强板20位于扰流板本体10的内侧。其中,扰流板本体10的内侧是指扰流板本体10的C形的内侧,当扰流板安装到整车上后,扰流板加强板20位于扰流板本体10 的正后方。
由此,扰流板加强板20对扰流板本体10形成稳定支撑,进一步增强了扰流板与周围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扰流板本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弧形段13,第一弧形段11和第三弧形段13的曲率半径相等且小于第二弧形段12的曲率半径,第一弧形段11和第二弧形段12的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第三弧形段13和第二弧形段12的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由此,降低了生产扰流板的模具的成本。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扰流板本体10的宽度为扰流板加强板20的宽度的3-5倍。由此,在增强扰流板整体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扰流板本体10与扰流板加强板20一体成型。具体地,可以采用真空导入工艺将环氧树脂导入到碳纤维织布上。这样,在实现扰流板轻量化、增强扰流板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扰流板的美观性和装配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的碳纤维扰流板100。由此,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碳纤维扰流板100的车辆,不仅重量轻,而且外形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扰流板本体;
扰流板加强板,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所述扰流板本体连接且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与所述扰流板本体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扰流板本体和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均为弧形且两者的形状相一致;
所述碳纤维扰流板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所述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均为依次层叠的多层结构且包括多个碳纤维布层,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大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碳纤维布层的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包括依次层叠的三层结构,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一层和第四层采用第一种碳纤维织布,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第二种碳纤维织布,其中,所述第二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一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一层和第三层的纤维取向为0/90°,所述扰流板本体的第二层的纤维取向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包括依次层叠的四层结构,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一层和第四层采用第一种碳纤维织布,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第二种碳纤维织布,其中,所述第二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一种碳纤维织布的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一层和第四层的纤维取向为0/90°,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纤维取向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和所述扰流板加强板大体为C形,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位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的曲率半径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宽度为所述扰流板加强板的宽度的3-5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与所述扰流板加强板一体成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扰流板。
CN201720779375.1U 2017-06-29 2017-06-29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Active CN207157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9375.1U CN207157323U (zh) 2017-06-29 2017-06-29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9375.1U CN207157323U (zh) 2017-06-29 2017-06-29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7323U true CN207157323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12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9375.1U Active CN207157323U (zh) 2017-06-29 2017-06-29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7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6213B2 (en) Structural frame made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and aircraft fuselage comprising such a frame
US8105523B2 (en) Reinforcement beam as well as method and fiber laminate for manufacturing the reinforcement beam
US7758313B2 (en) Carbon-glass-hybrid spar for wind turbine rotorblades
US9920630B2 (en) Wind turbine blade with transition region
US20070189903A1 (en)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CN102930862B (zh) Z向增强水下吸声夹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394430B1 (en) Wind turbine blad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20110135486A1 (en) Belt of a rotor blade of a wind power plant
US10151296B2 (en) Blade for a wind turbin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lade for a wind turbine
WO2016058325A1 (zh) 一种多梁结构大尺寸风电叶片及其的制作方法
CN102815210A (zh) 一种拉挤缠绕成型复合材料汽车传动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6870B (zh) 具有弹性终端部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桁条及其制造方法
CN204527613U (zh) 一种飞机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螺旋桨叶片
CN108099321A (zh) 一种复合材料双稳态自卷拢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2175A (zh) 一种用于层合复合材料承力结构开孔补强的方法
CN108357566A (zh) 一种碳纤维前纵梁延伸板加强板及其成型工艺
CN206900153U (zh) 碳纤维车门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07157323U (zh) 碳纤维扰流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02535018B (zh) 具有开孔结构的纤维织物及具有开孔结构的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制备方法
EP3034863B1 (en) Blade for a wind turbine and wind turbine comprising said blade
CN105587752A (zh) 复合材料连接杆及其制备方法
CN207089450U (zh) 碳纤维仪表板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08962535U (zh) 一种大型风力机叶片根部的铺层结构
CN114962134A (zh) 一种风电叶片用结构增强件及风电叶片
CN209100807U (zh)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