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式走线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走线槽技术领域,是一种吊式走线槽。
背景技术
为了对电能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一般将电能表集中安装在室内表架上。如何合理布置电能表的走线是需要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一般通过固定式的走线槽来实现电能表线缆的固定,其缺陷在于:在安装时走线槽上需要人工加工出线缆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安装时较为不便;走线槽上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一旦加工好后无法改动,当室内的表架布局发生变化时,只能拆掉原有走线槽、安装新走线槽再次布线,重新布线费时费力、作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式走线槽,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能表安装的使用固定式走线槽存在进出线口不便于加工,表架布局变化后必须拆除原有走线槽、重新布线费时费力、作业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吊式走线槽,包括能够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导轨梁和不少于两段的通槽,导轨梁沿水平方向布置,通槽安装在导轨梁上并能够沿导轨梁移动,通槽的内部有能够容纳线缆的空腔,相邻两个的通槽的端部对接在一起,或者相邻两个的通槽的端部之间有间隙并形成穿线口。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相邻两个通槽的端部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板包括长连板和短连板,通槽的端部设有螺孔,长连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穿线口两端的通槽的相应螺孔上,短连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对接的两个通槽的相应螺孔上。
上述导轨梁上可安装有能够沿导轨梁移动的移动架,通槽通过移动架安装在导轨梁上。
上述导轨梁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呈平行布置,移动架为U形架,U形架包括底架板和两个侧臂板,两个侧臂板的上部分别设有通孔,U形架通过通孔套装在导轨梁并能够沿导轨梁移动。
上述通槽可为方槽,U形架的底架板与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通槽的侧壁上可均布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通槽容纳及承托线缆,相邻两个的通槽端部的间隙形成穿线口,简化了现有走线槽进线口和出线口的设置过程,布线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还能在表架布局改变时通过移动通槽,调整改变穿线口的位置,重新布线省时省力、明显提高了作业效率,具有灵活性高、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导轨梁,2为U形架,2-1为通孔,3为方槽,3-1为散热孔,4为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吊式走线槽包括能够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导轨梁1和不少于两段的通槽,导轨梁1沿水平方向布置,通槽安装在导轨梁1上并能够沿导轨梁1移动,通槽的内部有能够容纳线缆的空腔,相邻两个的通槽的端部对接在一起,或者相邻两个的通槽的端部之间有间隙并形成穿线口。通槽可沿导轨梁1进行移动,通过相邻两个的通槽端部之间的穿线口实现穿线,简化了布置线缆时走线槽上进线口、出线口的设置过程,使走线槽能够根据表架的布局作出灵活改变,重新布线省时省力、明显提高了作业效率。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吊式走线槽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相邻两个通槽的端部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板4包括长连板和短连板,通槽的端部设有螺孔,长连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穿线口两端的通槽的相应螺孔上,短连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对接的两个通槽的相应螺孔上。根据实际需要,连接板4使用长连板、短连板两种规格,安装时只需根据表架布局及线缆走线情况,对不需要留穿线口的部位使用短连板连接,使两段通槽直接对接,对需要留穿线口的部位使用长连板连接,即可实现走线槽的组装以及穿线口的设置,安装布局方便、快捷;当表架的位置发生改变后,只要拆下需要变动位置的连接板4,沿导轨梁1推动通槽,在需要进出线缆位置留出新的穿线口、使用长连板重新固定好,将无需留口部位的两段通槽直接对接,使用短连板重新固定好即可,穿线口可以根据表架布局需要任意调配、灵活性强,使用更加方便。
如附图1、2、3所示,导轨梁1上安装有能够沿导轨梁1移动的移动架,通槽通过移动架安装在导轨梁1上。最好使用两个移动架来悬挂安装通槽,这样通槽更加稳定牢固。
如附图1、2、3所示,导轨梁1的数量为两个并呈平行布置,移动架为U形架2,U形架2包括底架板和两个侧臂板,两个侧臂板的上部分别设有通孔2-1,U形架2通过通孔2-1套装在导轨梁1并能够沿导轨梁1移动。U形架2的底架板平面固定通槽更加稳固,一方面U形架2具有结构简单、刚性好的优点,另一方面U形架2通过通孔2-1套装在导轨梁1滑动时更加平稳、顺畅,当需要更换通槽时,只需断开通槽与U形架2之间的连接,通过滑动U形架2和其它通槽,即可将损坏的通槽取下,更换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如附图1、2、3所示,通槽为方槽3,U形架2的底架板与方槽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螺孔最好位于方槽3端部的侧壁上,使用短连板连接时,相邻两个方槽3之间能够实现直接对接,当使用长连板连接时,相邻两方槽3的下端形成穿线口,该穿线口的大小取决于连接板4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U形架2的底架板与方槽3底部之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这样固定和拆卸方槽3较为方便。当需要更换方槽3时,首先卸下连接方槽3与U形架2的螺钉,滑动U形架2和其它方槽3,即可将方槽3取下,更换维护方便快捷。
如附图1、2、3所示,通槽的侧壁上均布有散热孔3-1。通过散热孔3-1能够实现线缆的散热。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