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5476U - 食品容器 - Google Patents

食品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5476U
CN207125476U CN201720528631.XU CN201720528631U CN207125476U CN 207125476 U CN207125476 U CN 207125476U CN 201720528631 U CN201720528631 U CN 201720528631U CN 207125476 U CN207125476 U CN 207125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shaped portion
food containers
grip part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286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世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5286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5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5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54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容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过渡部,为喇叭形,上端与碟形部的下端相连接,下端与握持部相连接,握持部,与过滤部的下端相连接,直径小于碟形部,供握持,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的相互连通,内部形成完整的食品容纳空间,通气取食口,开口于碟形部的外缘,通气取食口具有:取食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取食面的下端从碟形部的下端倾斜向上延伸,整体凸出于碟形部的外缘,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布在取食面的两侧,将取食面与碟形部连接起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在保证餐盒容量的情况下,方便用餐者单手稳定的握持。

Description

食品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涉及一种食品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快餐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快餐的外带食品需要各种包装。目前的一次性餐盒,通常使用纸质或者塑料材质制成,形状基本上与家用的饭盒一致,上面通常会有一个透明的盖子盖住扣严。这样的餐盒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餐盒的形状与传统饭盒一致,在没有桌子,或者用餐者需要边走边吃的时候,十分不方便。另一方面,长时间被盖子盖严后,水汽会在盖子上形成水珠,水珠再掉落回饭菜上,会影响饭菜的口感,会使饭变得软硬不均,使菜的新鲜度下降,颜色也变得暗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过渡部,为喇叭形,上端与碟形部的下端相连接,下端与握持部相连接,握持部,直径小于所述碟形部,供握持,所述碟形部、所述过渡部和所述握持部的相互连通,内部形成完整的食品容纳空间,通气取食口,开口于所述碟形部的外缘,所述通气取食口具有:取食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取食面的下端从碟形部的下端倾斜向上延伸,整体凸出于碟形部的外缘,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布在取食面的两侧,将取食面与碟形部连接起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具有:延伸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下面。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具有:顶盖,为半球形,与所述碟形部相互卡合。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具有:梯形格挡,设置在过渡部内部的上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具有:汤杯,套在所述握持部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吸管口,设置在通气取食口的一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蝶形部包括两段弧形,R1是弧形向外凸起的第一弧形的半径,R2是下面一段是向内凸起的第二弧形半径,R3是取食面的弧形的半径,过渡部包括上下两段的第三弧形和第四弧形,半径分别设为R4和R5,R1的范围是11~15mm,R2的范围是11~15mm,R3的范围是11~15mm,R4的范围是25~35mm,R5的范围是65~75mm。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食品容器的总高度设为h,124mm≤h≤152mm。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碟形部的16mm≤h1≤18mm,12mm≤h1≤16mm,48mm≤h3≤60mm,30mm≤h4≤40mm,20mm≤h5≤30mm。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由于采用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因此在保证餐盒容量的情况下,方便用餐者单手握持,这样就能够在没有桌子的情况下,或者用餐者边走边吃的情况下,能够稳定的握持住餐盒。
进一步,由于有通气取食口开口于碟形部的外缘,因此一方面在餐盒盖上盖子后,饭菜产生的水汽能够从通气取食口中散发到外界,不会在内部形成水滴,影响饭菜的口感。另一方面,在用餐者使用筷子或者勺子取食的时候,可以从通气取食口方便的将食物送入口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视角下的食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盖上盖子后的食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梯形格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汤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带有吸管口的食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食品容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碟形部1,过渡部3和握持部4。
碟形部1的形状为碟形,开口较宽大。
过渡部3,为喇叭形,上端与碟形部1的下端相连接,下端与握持部4相连接。
握持部4,是一个圆柱形状,直径小于碟形部1,供握持。
碟形部1、过渡部3和握持部4的相互连通,内部形成完整的食品容纳空间。
通气取食口2,开口于碟形部1的外缘,通气取食口2具有:取食面21、左侧面22和右侧面(右侧面图1中被遮挡,因此未显示)。取食面21的下端从碟形部1的下端倾斜向上延伸,整体凸出于碟形部1的外缘。左侧面22和右侧面分布在取食面21的两侧,将取食面21与碟形部1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当顶盖6盖在碟形部1上面时,通气取食口2的开口与大气相通,使内部的水汽经此排出。防止水汽在顶盖6内部形成水滴。图3中省去了握持部4的结构。通气取食口综合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做为取食口,方便用餐者从此处进行取食,另一方面起到上述通气防水滴的作用。
延伸部5,设置在握持部4下面。
顶盖6,为半球形,与碟形部1相互卡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各的产品,碟形部1的上面一段为向外凸起的一圈弧形,下面一段是向内凸起的一圈弧形。R1是弧形向外凸起的弧形的半径,R1=12.5mm。R2是下面一段是向内凸起的弧形半径,R2=12.5mm。R3是取食面21的弧形的半径R3=12.5mm。过渡部3有两段,上面一段是向外凸的弧形,下面一段是向内凸的弧形,这两段凸起的半径分别用R4和R5表示,R4=30mm,R5=70mm。D1是握持部4的直径,D1=65mm。D2延伸部5,D2=61mm。
各部分的最佳的尺寸是R1=12.5mm,R2=12.5mm,R3=12.5mm,R4=30mm,R5=70mm,D1=65mm,D2=61mm。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R1的范围是11~15mm,R2的范围是11~15mm,R3的范围是11~15mm,R4的范围是25~35mm,R5的范围是65~75mm。
如图3所示,顶盖6是半球形,其半径R6=75mm。
除去顶盖外的食品容器的总高度为170mm,碟形部第一段弧形的高度设为h1,碟形部第二段弧形的高度设为h2,过渡部的高度设为h3,握持部的高度设为h4,延伸部的高度设为h5,各段的高度分别为:h1=14mm,h2=14mm,h3=53mm,h4=35mm,h5=22mm。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各段的高度可以取值的范围是:12mm≤h1≤16mm,12mm≤h2≤16mm,50mm≤h3≤56mm,30mm≤h4≤40mm,20mm≤h5≤24mm。
除去顶盖外的食品容器的总高度设为h,h的取值范围是124mm≤h≤152mm。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食品容器的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一致。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4所示,当食品容器用于装面条类食物的时候,优选的方案是配合一个梯形格挡7,梯形格挡7的直径和弧度与过渡部的上部相匹配,可以卡在过渡部3内部的上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食品容器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一致。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5所示,更佳的是,还可以配合一个汤杯8,套在握持部4上。不仅可以盛装面汤,还可以在将面汤倒入食品容器后,将汤杯8套在握持部4上,起到防烫的作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食品容器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一致。区别之处在于:
如图6所示,当食品容器用于饮料或者汤类食物的时候,可以在通气取食口2处设置吸管口9,吸管口9设置在通气取食口2的一侧,供吸管插入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取食口综合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做为取食口进行取食,另一方面作为通气口进行通气防凝结水滴,第三方面可以供吸管插入,固定吸管。
上述四个实施方式中的食品容器,材质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餐盒所使用的纸质,食用级PE或者食用级PP等材质,也可以使用诸如陶瓷、玻璃或者不锈钢等耐用型餐具的常用材质。

Claims (9)

1.一种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碟形部、过渡部和握持部,
过渡部,为喇叭形,上端与碟形部的下端相连接,下端与握持部相连接,
握持部,直径小于所述碟形部,供握持,
所述碟形部、所述过渡部和所述握持部的相互连通,内部形成完整的食品容纳空间,
通气取食口,开口于所述碟形部的外缘,所述通气取食口具有:取食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取食面的下端从碟形部的下端倾斜向上延伸,整体凸出于碟形部的外缘,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布在取食面的两侧,将取食面与碟形部连接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延伸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下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顶盖,为半球形,与所述碟形部相互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梯形格挡,设置在过渡部内部的上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容器,还具有:
汤杯,套在所述握持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吸管口,设置在通气取食口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蝶形部包括两段弧形,R1是弧形向外凸起的第一弧形的半径,R2是下面一段是向内凸起的第二弧形半径,R3是取食面的弧形的半径,过渡部包括上下两段的第三弧形和第四弧形,半径分别设为R4和R5,
R1的范围是11~15mm,R2的范围是11~15mm,R3的范围是11~15mm,R4的范围是25~35mm,R5的范围是65~75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食品容器的总高度设为h,124mm≤h≤152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碟形部第一段弧形的高度设为h1,碟形部第二段弧形的高度设为h2,过渡部的高度设为h3,握持部的高度设为h4,延伸部的高度设为h5,
12mm≤h1≤16mm,12mm≤h1≤16mm,50mm≤h3≤56mm,30mm≤h4≤40mm,20mm≤h5≤24mm。
CN201720528631.XU 2017-05-12 2017-05-12 食品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5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8631.XU CN207125476U (zh) 2017-05-12 2017-05-12 食品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8631.XU CN207125476U (zh) 2017-05-12 2017-05-12 食品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5476U true CN207125476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2863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5476U (zh) 2017-05-12 2017-05-12 食品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5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9267720B2 (en) Closure for a beverage container
US9227772B2 (en) Combined wine glass and wine bottle package
US10674848B2 (en) Silicone cup with metal ring and openings for inserting metal ring
US20040065635A1 (en) Anti-tipping container for liquids and semi-solid foods
US7549548B2 (en) Handled drinking container
TWI669249B (zh) 附有一體成型吸管之飲料杯蓋
US11590059B2 (en) Feeding bottle
CN207125476U (zh) 食品容器
KR102134514B1 (ko) 빨대가 구비되는 종이컵
US20130256255A1 (en) Stackable spill resistant container
CN205492889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器具
CN208081037U (zh) 一种能储存药丸的水杯杯盖
CN208176310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水杯
CN201553410U (zh) 便取式一次性饮杯存放盒
CN107114981A (zh) 一种能储存药丸的水杯杯盖
CN205274140U (zh) 一种易倾倒卫生蜂蜜瓶瓶盖
CN213429474U (zh) 一种二合一水杯
US20230399156A1 (en) Dual-purpose cup
CN210407450U (zh) 一种外卖餐盒
TWI694959B (zh) 飲料杯
TWM578275U (zh) Beverage cup lid with integral molded straw
CN213882729U (zh) 一种喝水便携的大容量塑料水杯
CN209269245U (zh) 一种方便处置固体物质且防漏的饮料杯
CN211544472U (zh) 一种具有蛋糕托的便携式杯盖
CN205493418U (zh) 一种多功能餐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