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4625U -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4625U
CN207124625U CN201720981903.1U CN201720981903U CN207124625U CN 207124625 U CN207124625 U CN 207124625U CN 201720981903 U CN201720981903 U CN 201720981903U CN 207124625 U CN207124625 U CN 207124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nductive coil
kato
power supply
supply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19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19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4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4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4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包括:卡托;设置于卡托上的导电弹片,与导电弹片连接的导电线圈;与导电线圈间隔预定距离、且在通电电流的作用下与导电线圈相斥的电磁线圈;其中,导电线圈、电磁线圈均与供电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通过相同磁性力相斥,实现自动弹出卡托,无需手动顶针进行取卡,在供电电路工作时,产生磁力控制卡托弹出,性能稳定;在供电电路不工作时,不会产生磁场对移动终端产生干扰;同时由于取消了顶针孔设计,对移动终端防水以及静电防护均有益处。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简易的常用卡槽结构如图1所示,弹出装置是利用卡托101底部的弹片102配合转动轴103的联动结构104将卡托101固定与弹出。具体的:SIM(身份验证识别模块)卡插入卡槽将底部弹片102推到底部更低的位置,此时,顶部的卡针推动点105就会瞬时往顶部方向移动;当取SIM卡时,利用卡针的推力推动联动结构104,借助转动轴103,使得卡托101受到一个向顶部的力,进而使卡托101弹出。
上述的卡托弹出方式为手动弹出,非常不方便,会遇到需要取SIM卡却没有卡针的情况,此外,预留给卡针的孔容易堵塞,同时在设计防水与静电防护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一种卡托,如图2所示,在卡托201底部增加磁铁202和外加线圈203,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在外加线圈203通电的情况将卡托201弹出,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即可实现SIM卡与卡托201的自动弹出,而不需要手动利用卡针去推动弹出卡托201。
但是利用电磁线圈与磁铁的方式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在于磁铁端的影响,一方面在卡托上增加一段磁铁的结构比较复杂,同时增加了卡托的长度。另一方面,固定的磁铁在平常不需要卡托弹出的状态下有磁场,将对终端内部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严重影响接收灵敏度、信号发射功率等重要指标。此外,还会面对磁力不足的问题。因为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体积成正比,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很难有足够的卡托空间放入足够大的磁铁,此外,随着时间的变化,磁铁的磁力将逐渐降低,也将影响卡托受反向力的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卡托弹出方式不便以及电磁线圈与磁铁配合的方式对终端产生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包括:
卡托;
设置于卡托上的导电弹片,与导电弹片连接的导电线圈;
与导电线圈间隔预定距离、且在通电电流的作用下与导电线圈相斥的电磁线圈;
其中,导电线圈、电磁线圈均与供电电路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卡托上设置导电弹片、与导电弹片连接的导电线圈;以及在卡托外设置与导电线圈间隔预定距离、且在通电电流的作用下与导电线圈相斥的电磁线圈,在供电电路工作输出通电电流时,产生磁力利用相同磁性力相斥,实现自动弹出卡托,性能稳定,无需手动顶针进行取卡,且由于取消了顶针孔设计,对移动终端防水以及静电防护均有益处,同时在供电电路不工作时,不会产生磁场对移动终端产生干扰,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卡托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现有技术的卡托结构示意图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示意图三;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示意图四;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托安装结构的磁性分布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
卡托1;设置于卡托1上的导电弹片2,与导电弹片2连接的导电线圈3;与导电线圈3间隔预定距离、且在通电电流的作用下与导电线圈3相斥的电磁线圈4;其中,导电线圈3、电磁线圈4均与供电电路5连接。
在卡托1上设置有导电弹片2以及与导电弹片2连接的导电线圈3,在卡托1的外部设置有电磁线圈4,电磁线圈4与导电线圈3间隔预定距离,且电磁线圈4与导电线圈3均与供电电路5连接。其中电磁线圈4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内部。
在供电电路5为导电线圈3和电磁线圈4供电后,导电线圈3和电磁线圈4在通电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磁场,且导电线圈3靠近电磁线圈4的一端产生的磁性与电磁线圈4靠近导电线圈3的一端产生的磁性相同,根据磁场同性相斥的原理,导电线圈3将受到来自电磁线圈4的排斥力,由于导电线圈3设置于卡托1上,此时卡托1同样将受到来自电磁线圈4的排斥力,卡托1根据排斥力会自动弹出。
通过上述卡托安装结构,可以在导电线圈3和电磁线圈4通电的状态下,实现卡托1的自动弹出,在导电线圈3和电磁线圈4处于非通电的状态下,导电线圈3和电磁线圈4不会相互排斥,整个结构没有磁性,不会对移动终端内部的实际电路产生干扰,保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电弹片2包括第一弹片21和第二弹片22,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分别设置于卡托1的相对两侧。导电线圈3包括与第一弹片21接触的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与第二弹片22接触的第二导电线圈32,第一导电线圈31、第二导电线圈32分别设置于卡托1的相对两侧。
导电弹片2包括设置于卡托1第一侧的第一弹片21以及设置于卡托1第二侧的第二弹片22,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第一弹片21与第二弹片22相对,且第一弹片21和第二弹片22固定在卡托1的边缘位置。其中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可通过集成的方式设置于卡托1上,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设置于卡托1上,保证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与卡托1的连接牢固性即可。
其中,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为导电材质,进一步的可以为金属材质。且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关于卡托1的中心线对称,卡托1的中心线贯穿移动终端的第一方向,通常状态下第一方向为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当然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第一方向也可以为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为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进行说明。
同时,导电线圈3包括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第二导电线圈32,其中第一导电线圈31、第二导电线圈32分别设置于卡托1的相对两侧。第一导电线圈31设置于卡托1的第一侧,与第一弹片21接触;第二导电线圈32设置于卡托1的第二侧,与第二弹片22接触。在卡托1的长度方向上,即移动终端的第一方向上,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依次排列,第二弹片22、第二导电线圈32依次排列。其中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靠近移动终端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磁线圈4包括:与第一导电线圈31间隔预定距离的、在通电状态与第一导电线圈31相斥的第一电磁线圈41;以及与第二导电线圈32间隔预定距离的、在通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线圈32相斥的第二电磁线圈42。
电磁线圈4所包含的第一电磁线圈41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但位于卡托1的外部,与第一导电线圈31间隔预定距离,其中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第一电磁线圈41依次排列,且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第一电磁线圈41在一直线上。电磁线圈4所包含的第二电磁线圈42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但位于卡托1的外部,与设置于卡托1上的第二导电线圈32间隔预定距离,其中第二弹片22、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第二电磁线圈42依次排列,且第二弹片22、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第二电磁线圈42在一直线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供电电路5工作时,为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第一电磁线圈41进行供电,同时为第二弹片22、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第二电磁线圈42进行供电。
在供电电路5为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第一电磁线圈41供电时,第一导电线圈31靠近第一电磁线圈41的一端产生的磁性与第一电磁线圈41靠近第一导电线圈31的一端产生的磁性相同,根据磁场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一导电线圈31将受到来自第一电磁线圈41的排斥力,由于第一导电线圈31设置于卡托1上,此时卡托1同样将受到来自第一电磁线圈41的排斥力。
在供电电路5为第二弹片22、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第二电磁线圈42供电时,第二导电线圈32靠近第二电磁线圈42的一端产生的磁性与第二电磁线圈42靠近第二导电线圈32的一端产生的磁性相同,根据磁场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二导电线圈32将受到来自第二电磁线圈42的排斥力,由于第二导电线圈32设置于卡托1上,此时卡托1同样将受到来自第二电磁线圈42的排斥力。
此时,第一电磁线圈41与第二电磁线圈42同时对卡托1产生排斥力,卡托1受到两个作用力。通过两个排斥力对卡托1进行作用,可以便于卡托1的自动弹出,优化了技术方案。优选的,卡托1受到的两个作用力的大小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8所示,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与第一弹片21连接,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与第二弹片22连接,第一导电线圈31与第二导电线圈32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线6连接;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第一导电线6、第二导电线圈32、第二弹片22以及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依次连接,形成导电通路,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的线圈绕向相反。
当第一导电线圈31与第二导电线圈32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线6连接、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与第一弹片21连接、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与第二弹片22连接时,此时供电电路5为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进行供电,同时通过连接于第一导电线圈31与第二导电线圈32之间的第一导电线6,为第二导电线圈32和第二弹片22进行供电。
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与第一弹片21连接,第一弹片21在接收到电流之后,将电流传输至第一导电线圈31,第一导电线圈31通过第一导电线6将电流传输至第二导电线圈32,第二导电线圈32将电流传输至第二弹片22。
由于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分别位于卡托1的相对两侧,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分别位于卡托1的相对两侧,当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的绕向相同时,则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内对应的电流方向相反。在两者的电流方向相反时,则对应产生的N极的方向相反,为了实现卡托1的自动弹出,以及第一导电线圈31与第二导电线圈32产生的磁性统一,可以设置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的绕向相反。
在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的绕向相反时,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内电流的方向相同,此时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对应的N极相同。此种方案供电电路5为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第二弹片22供电时,仅需提供一路电流即可,使得连接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8所示,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同时与第一弹片21、第二弹片22连接,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同时与第一导电线圈31与第二导电线圈32连接;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第一导电通路,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二弹片22、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第二导电通路;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的线圈绕向相同。
此种方式下供电电路5通过两路电流来为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第二弹片22供电。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一弹片21、第一导电线圈31、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第一导电通路,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二弹片22、第二导电线圈32、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第二导电通路。通过第一导电通路为第一弹片21和第一导电线圈31进行供电,通过第二导电通路为第二弹片22和第二导电线圈32进行供电。
由于需要保证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对应的N极相同,此时需要保证第一导电线圈31和第二导电线圈32的线圈绕向相同。此种方式第一导电通路与第二导电通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8所示,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与第一电磁线圈41连接,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与第二电磁线圈42连接,第一电磁线圈41与第二电磁线圈42通过第二导电线7连接;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两端产生的磁极相同。
供电电路5为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供电时,供电电路5提供的电流传输至第一电磁线圈41,第一电磁线圈41通过第二导电线7将电流传输至第二电磁线圈42,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一电磁线圈41、第二电磁线圈42以及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供电通路。
由于第一电磁线圈41与第一导电线圈31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二导电线圈32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导电线圈31、第二导电线圈32位于卡托1的相对两侧,当需要保证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的N极相同时,需要设置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的绕向相反。此种方式,仅需提供一路电流即可,使得连接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8所示,第一电磁线圈41的两端分别与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和接地端53连接,第二电磁线圈42的两端分别与供电电路的输出端52和接地端53连接;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两端产生的磁极相同。
供电电路5为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供电时,供电电路5提供的电流传输至第一电磁线圈41,同时供电电路5提供的电流传输至第二电磁线圈42。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一电磁线圈41、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通路,同时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第二电磁线圈42、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通路。此种方式第一导电通路与第二导电通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由于第一电磁线圈41与第一导电线圈31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二导电线圈32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导电线圈31、第二导电线圈32位于卡托1的相对两侧,当需要保证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的N极相同时,需要设置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的绕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方便,第一电磁线圈41和第二电磁线圈42两端产生的磁性相同,同时第一导电线圈31、第二导电线圈32两端产生的磁性相同。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电磁线圈41靠近第一导电线圈31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为N极,相应的第一导电线圈31靠近第一电磁线圈41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也为N极,可以保证第一电磁线圈41与第一导电线圈31的相斥。第二电磁线圈42靠近第二导电线圈32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为N极,相应的第二导电线圈32靠近第二电磁线圈42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也为N极,可以保证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二导电线圈32的相斥。
当然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在第一电磁线圈41靠近第一导电线圈31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为N极,相应的第一导电线圈31靠近第一电磁线圈41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也为N极时,还可以设置第二电磁线圈42靠近第二导电线圈32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为S极,相应的第二导电线圈32靠近第二电磁线圈42的第一端对应的磁性也为S极,可以保证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二导电线圈32的相斥。此时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一电磁线圈41两端的磁性相反,第一导电线圈31与第二导电线圈32两端的磁性相反,但是可以保证第一电磁线圈41与第一导电线圈31的相斥、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二导电线圈32的相斥。因此,仅需保证第一电磁线圈41与第一导电线圈31之间产生斥力,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二导电线圈32之间产生斥力即可。
其中,当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一电磁线圈41分别对应一通路,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一电磁线圈41两端的磁性相反时,此时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一电磁线圈41的绕向相反。
当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一电磁线圈41共同对应一通路,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一电磁线圈41两端的磁性相反时,此时第二电磁线圈42与第一电磁线圈41的绕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供电电路5包括:输入端51、输出端52、接地端53和使能端54;其中输入端51与输出端52连接,使能端54与输出端52连接,输出端52和接地端53均与导电线圈3和电磁线圈4连接。
当程序控制使能端54为高电平时,输出端52有电压输出;当程序控制使能端54为低电平时,输出端52无电压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安装结构,在供电电路工作输出通电电流时,产生磁力,利用相同磁性力相斥,实现自动弹出卡托,性能稳定,无需手动顶针进行取卡,且由于取消了顶针孔设计,对移动终端防水以及静电防护均有益处,同时在供电电路不工作时,不会产生磁场对移动终端产生干扰,保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体验。且卡托上的导电弹片设计稳定,卡托的推出只需要单方向的供电,通过简单电路即可实现。
本发明异性相斥的两端都采用电磁铁部件,电磁铁部件都是利用线圈包裹金属(该金属为铁磁性材料,例如:铁、镍、钴等),且卡托端的两侧均受力。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磁铁与电磁铁配合的结构,本方案在供电电路不工作的情况下整个自动弹出结构没有磁性,不会对移动终端内的实际电路产生干扰。本方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卡托两侧受力均匀且受力足。当卡托插入移动终端内,移动终端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本方案中设计的结构是无磁性的,不会干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
本方案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卡托的弹出,卡托上的导电弹片设计稳定,且卡托的弹出只需要单方向的供电,而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往往需要双向供电才可以实现,必然会用到更多的芯片,占用移动终端的空间。本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通过单向供电实现卡托的自动弹出,节约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托(1);
设置于所述卡托(1)上的导电弹片(2),与所述导电弹片(2)连接的导电线圈(3);
与所述导电线圈(3)间隔预定距离、且在通电电流的作用下与所述导电线圈(3)相斥的电磁线圈(4);
其中,所述导电线圈(3)、所述电磁线圈(4)均与供电电路(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2)包括第一弹片(21)和第二弹片(22),所述第一弹片(21)、所述第二弹片(22)分别设置于所述卡托(1)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3)包括与所述第一弹片(21)接触的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与所述第二弹片(22)接触的第二导电线圈(32),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分别设置于所述卡托(1)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4)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间隔预定距离的、在通电状态与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相斥的第一电磁线圈(41);以及与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间隔预定距离的、在通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相斥的第二电磁线圈(4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与所述第一弹片(21)连接,所述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与所述第二弹片(22)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线(6)连接;
所述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所述第一弹片(21)、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所述第一导电线(6)、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所述第二弹片(22)以及所述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依次连接,形成导电通路,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的线圈绕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同时与所述第一弹片(21)、所述第二弹片(22)连接,所述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同时与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连接;
所述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所述第一弹片(21)、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以及所述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第一导电通路,所述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所述第二弹片(22)、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以及所述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53)形成第二导电通路;所述第一导电线圈(31)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圈(32)的线圈绕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41)连接,所述供电电路(5)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42)连接,所述第一电磁线圈(41)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42)通过第二导电线(7)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线圈(41)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42)两端产生的磁极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电电路(5)的输出端(52)和接地端(53)连接,所述第二电磁线圈(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52)和接地端(53)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线圈(41)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42)两端产生的磁极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5)包括:输入端(51)、输出端(52)、接地端(53)和使能端(54);其中所述输入端(51)与所述输出端(52)连接,所述使能端(54)与所述输出端(52)连接,所述输出端(52)和所述接地端(53)均与所述导电线圈(3)和所述电磁线圈(4)连接。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
CN201720981903.1U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7124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1903.1U CN207124625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1903.1U CN207124625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4625U true CN207124625U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13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1903.1U Active CN207124625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46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0588A (zh) * 2018-06-01 2018-11-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托结构及电子装置
WO2019227959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式触控装置及电子阅读器
CN112558695A (zh) * 2020-12-22 2021-03-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状态检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7959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式触控装置及电子阅读器
CN108880588A (zh) * 2018-06-01 2018-11-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托结构及电子装置
CN112558695A (zh) * 2020-12-22 2021-03-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状态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24625U (zh) 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13097334A1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移动终端
CN204905623U (zh) 一种独立转接器及充电转接组件
EP2388886A1 (en) Wireless charging jacket combined with a battery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thereof
WO2009001848A1 (ja) マイクロリレー
CN204885659U (zh) 卡托弹出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CN101931145B (zh) 一种电性连接器
CN204270250U (zh) 一种双磁芯的电磁笔
CN105826957A (zh) 电子装置
CN207101862U (zh) 一种蓝牙游戏手柄
CN105097360A (zh) 一种电磁磁路系统及其电磁继电器
CN208078705U (zh) 无线充电器结构
CN207853515U (zh) 一种智能魔方单边充电结构
CN206602614U (zh)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话筒架与配套的无线话筒
CN206098680U (zh) 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金属壳绕线模块组成的nfc组件
CN204967596U (zh) 一种按压式自发电装置
CN208250680U (zh) 一种自动脱洗袜机
EP2141807A3 (en) Double-tuned circuit
CN202929393U (zh) 基于智能家居控制的gsm通信电路
CN202189743U (zh) 一种电磁系统
CN202888092U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的电磁开关
CN209358273U (zh) 一种设备磁吸充电装置
CN201256183Y (zh) 一种天线
CN206148368U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双刀双掷射频继电器
CN201184402Y (zh) 用于棘爪复位的永磁磁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