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1298U -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11298U
CN207111298U CN201720836042.8U CN201720836042U CN207111298U CN 207111298 U CN207111298 U CN 207111298U CN 201720836042 U CN201720836042 U CN 201720836042U CN 207111298 U CN207111298 U CN 207111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wind
generator
wind direction
impeller
lower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60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方正
李润祥
张亦澄
李长亮
袁飞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dian Unite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dian Unite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dian Unite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dian Unite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360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11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11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11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机舱、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机舱设置在塔架的顶部,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均设置在机舱上;上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上风向叶轮、上风向主轴和上风向发电机,上风向叶轮设置在机舱的前端,上风向叶轮通过上风向主轴与上风向发电机连接;下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下风向叶轮、下风向主轴和下风向发电机,下风向叶轮设置在机舱的后端,下风向叶轮通过下风向主轴与下风向发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组,风能利用率较高、发电效率较高、稳定性较高,有益于降低设备成本和度电成本,适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由于风力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风电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风能利用率愈加重要。
目前主流风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另一种是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这两种风电机组采用的都是一个塔筒配套一个叶轮,以及一套发电机系统,由于塔筒造价昂贵,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器材,而且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风能利用率较低,发电效率亟待提高。
风机叶片的重量比较大,所以机舱的重心位于机舱的前端,并不是位于塔筒的轴线上,导致产生了不平衡,在静态动态过程中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均较差。
传统风机的叶轮都处于上风向,偏航动作时需要偏航驱动电机驱动对风,在对风动作时对于偏航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很高。
鉴于此类情况,加大风电机组的单机发电量已经是现在各大风机厂商的工作重点,单纯的增加塔筒高度、增大叶轮直径会对风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也会增加成本。
因此,如何创设一种风能利用率较高、发电效率较高且稳定性较高的风力发电机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能利用率较高、发电效率较高且稳定性较高的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克服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风能利用率较低,发电效率较低,并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机舱、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所述机舱设置在所述塔架的顶部,所述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机舱上;所述上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上风向叶轮、上风向主轴和上风向发电机,所述上风向叶轮设置在所述机舱的前端,所述上风向叶轮通过所述上风向主轴与所述上风向发电机连接;所述下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下风向叶轮、下风向主轴和下风向发电机,所述下风向叶轮设置在所述机舱的后端,所述下风向叶轮通过所述下风向主轴与所述下风向发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风向发电单元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上风向发电机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所述上风向主轴通过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双馈异步发电机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风向发电机采用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风向叶轮与下风向叶轮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风向叶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风向叶轮的直径。
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为下风向偏航风力发电机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一个塔架上同时两组叶轮和两台发电机,两组叶轮同时、分别驱动两台发电机工作,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能够捕获更多的风能,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并且节约了风力发电器材,降低了设备成本,降低了度电成本,并且上风向叶轮和下风向叶轮分置机舱前、后两端的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塔筒顶部法兰与机舱连接处的位置来实现平衡,上风向叶轮、下风向叶轮及机舱的重量相对平衡的作用在塔架上,使得该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2、上风向叶轮和下风向叶轮在风机运行时旋转方向相反,产生的陀螺力矩是相反的,部分力矩相互抵消,有益于提高偏航时的稳定性。
3、上风向叶轮直径要小于下风向叶轮直径,使得风经过上风向叶轮后仍然能够被下风向叶轮很好的利用,以提高下风向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
4、由于下风向叶轮的直径较大,产生的力矩也较大,所以采用下风向偏航不需要偏航驱动装置就能够实现自动对风,对偏航系统的要求较小。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风向叶轮,2、上风向主轴,3、传动系统,4、上风向发电机,5、机舱,6、下风向发电机,7、下风向主轴,8、下风向叶轮,9、塔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9、机舱5、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机舱5设置在塔架9顶部,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均设置在机舱5上;上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上风向叶轮1、上风向主轴2和上风向发电机4,上风向叶轮1设置在机舱5的前端,上风向叶轮1通过上风向主轴2与上风向发电机4连接;下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下风向叶轮8、下风向主轴7和下风向发电机6,下风向叶轮8设置在机舱5的后端,下风向叶轮8通过下风向主轴7与下风向发电机6连接。
风从上风向叶轮1处吹来,以一定的速度和攻角作用于上风向叶轮1上,使上风向叶轮1产生转矩,驱动上风向主轴2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上风向主轴2带动上风向发电机4旋转,进而将旋转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然后在经过下风向叶轮8,下风向叶轮8再次将风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经过下风向主轴7的传递,带动下风向发电机6旋转,第二次将旋转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和发电效率;并且由于上风向叶轮1和下风向叶轮8分别设置在机舱5的前、后两端,机舱5及上、下风向叶轮1、8的重量相对平衡的作用在塔架9上,使得该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风向发电机4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上风向主轴2通过传动系统3与双馈异步发电机连接;下风向发电机6采用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下风向主轴7直接与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连接。当然,上、下风向发电机4、6不仅限于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
为进一步提高风能的利用率,本实施例中下风向叶轮8与上风向叶轮1旋转方向相反,风经过上风向叶轮1后,短距离内空气的流动轨迹是一条螺旋线,沿主轴方向有径向的动能损失,采用下风向叶轮8与上风向叶轮1旋转方向相反的布置方式,能够获得更大的攻角,降低了气流损失,提高了气动效率。
并且由于上、下风向叶轮1、8旋转方向相反,使得上、下风向叶轮1、8旋转产生并传递到机舱5上的合力矩大幅降低,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对风动作时的陀螺力矩,有益于提高偏航时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将上风向叶轮1的直径设置成小于下风向叶轮8的直径,使得风经过上风向叶轮1后仍然能够被下风向叶轮8很好的利用,以提高下风向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作为优选方案,该风力发电机组为下风向偏航风力发电机组,由于下风向叶轮8的直径较大,产生的力矩也较大,所以采用下风向偏航不需要偏航驱动装置就能够实现自动对风。
本实用新型的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风能利用率较高、发电效率较高、稳定性较高,且偏航时不需要驱动装置就能够实现自动对风,有益于降低设备成本和度电成本,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塔架、机舱、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所述机舱设置在所述塔架的顶部,所述上风向发电单元和下风向发电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机舱上;
所述上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上风向叶轮、上风向主轴和上风向发电机,所述上风向叶轮设置在所述机舱的前端,所述上风向叶轮通过所述上风向主轴与所述上风向发电机连接;
所述下风向发电单元包括下风向叶轮、下风向主轴和下风向发电机,所述下风向叶轮设置在所述机舱的后端,所述下风向叶轮通过所述下风向主轴与所述下风向发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向发电单元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上风向发电机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所述上风向主轴通过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双馈异步发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向发电机采用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向叶轮与下风向叶轮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向叶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风向叶轮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为下风向偏航风力发电机组。
CN201720836042.8U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07111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6042.8U CN207111298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6042.8U CN207111298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11298U true CN207111298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7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6042.8U Active CN207111298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112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227A (zh) * 2017-07-11 2017-09-01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227A (zh) * 2017-07-11 2017-09-01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8673B (zh) 发电机组安装于陆地的风力发电机系统
WO2017096645A1 (zh) 一种基于倾斜铰接叶片的前端支撑可调变桨装置
EP3564525B1 (en) Vertical shaft wind power generator driving device for self-adaptive variable-propeller,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CN103437952A (zh) 双透平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207111298U (zh)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CN213144660U (zh) 一种大功率垂直轴风电机组
CN202417835U (zh) 集成太阳能发电构件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205349618U (zh) 一种新型飞轮
CN107120227A (zh) 一种双叶轮、双发电机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CN204716464U (zh) 利用隧道风能的发电装置
CN20641916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转架机构
CN201103511Y (zh) 一种可变桨风轮
CN209275238U (zh) 具有引导功能的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
CN208046499U (zh) 一种减噪太阳能风力发电机
CN206636703U (zh) 一种建筑风口涵道风力发电装置
CN202756173U (zh) 一种可调速的风轮
CN203051001U (zh) 多机联合风力发电机
CN206530440U (zh) 一种基于振动速度反馈的风机独立变桨控制装置
CN111322199A (zh) 一种风能机
CN205370858U (zh) 一种自动跟随风力发电装置
CN216131026U (zh) 增速管筒水平轴换向传动风力发电系统
CN210371011U (zh) 一种新型水平轴双转子风力发电机
CN209704749U (zh) 一种风能发电用新型风轮
CN115585091B (zh) 一种水平轴上下风向双风轮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CN216278258U (zh) 一种组合式风力机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