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4940U -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4940U
CN207094940U CN201720774083.9U CN201720774083U CN207094940U CN 207094940 U CN207094940 U CN 207094940U CN 201720774083 U CN201720774083 U CN 201720774083U CN 207094940 U CN207094940 U CN 207094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blower fan
fresh air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40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轮飞
林昶隆
付维纲
蔡崇庆
刘俊
赵建伟
夏继豪
胡清华
王小飞
鲁华伟
陈玉远
李森生
邱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40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4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4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4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包括风机(1)、干管电动风阀(2)、以及静压传感器(4),风机(1)位于干管上;干管上还分布有若干支管,该支管上设置有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用于检测空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并调整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静压传感器(4)设置于干管内并用于切换风机(1)运行的状态,从而改变风机(1)向干管内送入的新风的风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关键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连接方式等进行改进,能够有效解决定风量新风输运系统送入各个相对封闭空间的新风量与实际消耗量不匹配而导致的新风量不足或新风量过剩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节能及空调通风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密闭性能好,致使室内通风差。高楼大厦一年四季很少开窗,冬夏两季都是靠空调来调解温度。但是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引发空调病。同时,室内家具及建材会释放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出,会使其浓度增加,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的可诱发白血病。新风系统的出现解决现代住宅通风难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将污浊空气排出并引进了新鲜空气。
室内空气品质的好坏,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浓度过高会让人感觉不适,甚至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住宅标准:二氧化碳浓度需低于1000PPM。根据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的建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700PPM时,会感觉空气污浊与引起不舒适感;1000PPM以上,则会令人感到困顿疲倦;若身处5000PPM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下连续超过8小时,更将严重危害个人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已有新风系统往往是定风量系统,房间的新风量不能随着人员的变化而变化,不具有可调节性。这将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如果设计人员设计参数错误,新风系统实际运行时,室内人员偏多,将导致该房间新风不足,室内空气品质差,室内人员容易引发疾病;另一方面,如果新风系统设计准确,但实际运行时,室内人员往往是变化的,在大多数时间里室内人数都达不到设计值,这将导致房间新风量过剩,增大了新风系统的输配功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中通过对其关键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连接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定风量新风输运系统送入各个相对封闭空间(如房间)的新风量与实际消耗量不匹配而导致的新风量不足或新风量过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可以满足对各个房间新风量的调节,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同时,采用变频技术,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降低了风机的能耗,实现整个输配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干管电动风阀(2)、以及静压传感器(4),其中,
所述风机(1)位于干管上,该风机(1)用于通过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向该干管内送入新风;
所述干管上还分布有若干支管,经由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送入该干管内的新风通过这些支管分流被送入各个空间中,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空间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对于任意一个所述支管,该支管上设置有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该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用于调节该支管向对应的所述空间内送入的新风的风量;每个所述空间内均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用于检测所述空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与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相连,用于根据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调整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所述静压传感器(4)设置于所述干管内,用于检测经所述支管分流后的所述干管内的新风压力值;该静压传感器(4)与风机变频器(9)相连;该风机变频器(9)还与所述风机(1)相连,用于根据所述静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新风压力值切换所述风机(1)运行的状态,从而改变所述风机(1)向所述干管内送入的新风的风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还包括主控制柜(5),所述风机变频器(9)设置在该主控制柜(5)内,所述主控制柜(5)与所述风机(1)相连,用于根据所述静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新风压力值,切换所述风机(1)运行的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主控制柜(5)还与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相连,用于调整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的开合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还包括末端控制柜(11),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通过该末端控制柜(11)与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相连,该末端控制柜(11)用于调整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主控制柜(5)还包括第一计时器,该第一计时器用于统计所述风机(1)处于某一运行状态的时间;所述主控制柜(5)用于根据该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切换所述风机(1)运行的状态,并调整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的开合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末端控制柜(11)还包括第二计时器,该第二计时器用于统计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处于某一开口状态的时间,所述末端控制柜(11)用于根据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调整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风系统干管上设置变频风机,同时,在各个待输入新风的相对密闭空间(如房间)内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各末端支路上分别设置电动风量调节阀,对新风支管新风量进行控制,使得最终形成的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既可以满足对各房间新风量的调节,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同时,采用变频技术,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降低了风机的能耗,实现整个输配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是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通过在房间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通过控制箱(如末端控制柜)控制新风支管上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控制各房间的新风量,保证各房间用户对新风量和空气品质的要求。另一方面,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通过变频器控制新风机变频运行,从而实现房间的变风量控制,例如,当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降低风机能耗,减少输配系统的功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中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相比于传统的房间空调新风系统,采用变频风机实现变风量控制,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降低新风系统输送能耗。2、通过调节末端支路上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对房间内的新风量进行调节,保证室内空气品质。3、在新风干管末端设置静压传感器,在各空调房间室内分别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通过静压传感器监测的压力信号控制风机的变频运行,通过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反馈的二氧化碳浓度信号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的控制完全分离,避免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协调困难等问题。4、风机与风阀联动控制,避免新风量浪费,减低风机受损害的风险。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通过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控制各房间的新风量,提高了室内的空气品质。采用变频技术,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了新风量,大大降低风机能耗,减少输配系统的功耗;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显著的经济性和很强的实用性,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可在地铁车站空调系统或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设计中进行推广、借鉴和应用,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本实用新型中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通过控制变频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对房间内的新风量进行调节,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另一方面,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采用变频风机实现变风量控制,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可以大大降低风机能耗,减少输配系统的功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构成原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为风机,2为新风干管电动风阀,3为新风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4为静压传感器,5为主控制柜,6为主控制柜中的电源空气开关,7为主控制柜中的风机控制模块,8为主控制柜中的风阀控制模块,9为主控制柜中的风机变频器,10为主控制柜中的电动风阀执行器,11为末端控制柜,12为末端控制柜中的电源空气开关,13为末端控制柜中的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4为末端控制柜中的电动风量调节阀执行器,15为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包括风机1、干管电动风阀2、以及静压传感器4,其中,
风机1位于干管上,该风机1用于通过干管电动风阀2向该干管内送入新风;
干管上还分布有若干支管,经由干管电动风阀2送入该干管内的新风通过这些支管分流被送入各个空间中,其中任意一个空间对应至少一个支管;对于任意一个支管,该支管上设置有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该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用于调节该支管向对应的空间内送入的新风的风量;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用于检测空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与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相连,用于根据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调整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静压传感器4设置于干管内,用于检测经支管分流后的干管内的新风压力值;该静压传感器4与风机变频器9相连;该风机变频器9还与风机1相连,用于根据静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新风压力值切换风机1运行的状态,从而改变风机1向干管内送入的新风的风量。
优选的,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还包括主控制柜5,风机变频器9设置在该主控制柜5内,主控制柜5与风机1相连,用于根据静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新风压力值,切换风机1运行的状态。
优选的,主控制柜5还与干管电动风阀2相连,用于调整干管电动风阀2的开合状态。
优选的,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还包括末端控制柜1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通过该末端控制柜11与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相连,该末端控制柜11用于调整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优选的,主控制柜5还包括第一计时器,该第一计时器用于统计风机1处于某一运行状态的时间;主控制柜5用于根据该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切换风机1运行的状态,并调整干管电动风阀2的开合状态。
优选的,末端控制柜11还包括第二计时器,该第二计时器用于统计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处于某一开口状态的时间,末端控制柜11用于根据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调整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第一计时器尤其可用于统计风机1处于低频运行状态(即低功耗运行状态)的时间,例如,当第一计时器的计时达到预设值时,风机1可被切换停止运行的状态;第二计时器尤其可用于统计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处于小开口状态(对应该电动风量调节阀3后的风量与该电动风量调节阀3前的风量两者比例偏小的状态)的时间,例如,当第二计时器的计时达到又一预设值时,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可被调整至完全闭合的状态。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包括风机1,新风干管电动风阀2,主控制柜5,末端控制柜1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静压传感器4。
主控制柜5可包括电源空气开关6,风机控制模块7,风阀控制模块8,风机变频器9以及电动风阀执行器10。
末端控制柜11可包括电源空气开关12,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3,电动风量调节阀执行器14。
在主控制柜5中,静压传感器4与主控制柜5电连接,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主控制柜5中风机控制模块7、风阀控制模块8。风机1、干管电动风阀2与主控制柜5电连接。风机变频器9接受风机控制模块7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风机1的变频。风阀控制模块8通过电动风阀执行器10控制干管电动风阀2的开关。电源空气开关6控制主控制柜5各部件的电源输入。
在末端控制柜11中,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与末端控制柜11电连接,将二氧化碳浓度信号传递给末端控制柜11中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3。电动风量调节阀3与末端控制柜11电连接。电动风量调节阀执行器14接受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3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度。电源空气开关12控制末端控制柜11各部件的电源输入。
本实用新型中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控制方法可如下:
(1)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的控制通过检测压力信号、二氧化碳浓度信号并经过一系列控制逻辑产生控制信号控制风机的启停、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以及风机的变频运行。
(2)装置工作时,风机接受运行信号正常运行,干管和新风支管上的风阀开启,延迟1分钟风机启动并正常运行。
(3)装置工作时,风机控制模块接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二氧化碳浓度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如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设定值(比如700PPM)时,控制模块输出信号通过变频器增大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如从80%升至90%),增加该房间所对应的新风支管上管上的新风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至设定值,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比如700PPM)时,则控制模块输出信号减小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如从80%降至70%),减少该房间所对应新风支管上的新风量,减少新风的浪费。
(4)装置工作时,在调节电动风量调节阀开度的同时,根据干管末端的压力信号对风机进行变频控制。压力信号维持在某一设定值(比如0Pa),控制装置接受干管末端的压力信号并与设定值比较,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变频器控制风机的运行频率。如果压力信号低于设定值(比如0Pa)时,控制模块输出变频信号通过变频器提高风机的运行频率(如从45Hz升至50Hz),增加干管末端的静压。当压力信号高于设定值(比如0Pa)时,则控制模块输出变频信号通过变频器降低风机的运行频率(如从50Hz降至45Hz),减少干管末端的静压。
(5)当电动风量调节阀开度降低到某个值(如20%)并维持一段时间(如10分钟)时,电动风量调节阀关闭,关闭该新风支管上的电动阀,该新风支管停止工作。
(5)当风机频率降低到某个频率值(如15Hz)并维持一段时间(如10分钟)时,风机停止运行,关闭该新风干管上的电动阀,整个新风系统停止工作。
通过上述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利用风机变频运行,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降低了风机的能耗,实现整个输配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另一方面,可直接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所对应新风支管上的新风量,保证了室内空气品质。
再者,由于同时对风机与电动风量调节阀进行控制,实现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的控制完全分离,避免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协调困难等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风机与风阀联动控制,避免新风量浪费,减低风机受损害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具体控制原理可如下:
一、工作时,主控制柜5中空气开关6开启,风阀控制模块8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干管电动风阀执行器10开启新风干管上的电动风阀2,风机1接受风机控制模块7输出的控制信号后延迟1分钟启动,末端控制柜11中空气开关12开启,风阀控制模块14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执行器16开启新风干管上的电动风量调节阀3,新风系统各部件正常工作。
二、末端空调房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给定设定值(比如700PPM)。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3接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的二氧化碳浓度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电动风量调节阀执行器14,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度。如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设定值(比如700PPM)时,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3输出信号通过电动风量调节阀执行器14,增大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度(如从80%升至90%),增加该房间所对应的新风支管上管上的新风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至设定值,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比如700PPM)时,则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3输出信号通过电动风量调节阀执行器14降低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度(如从80%降至70%),减少该房间所对应新风支管上的新风量,减少新风的浪费。
三、装置工作时,在调节电动风量调节阀3开度的同时,根据干管末端的压力信号4对风机1进行变频控制。压力信号维持在某一设定值(比如0Pa),风机控制模块7接受干管末端的压力信号并与设定值比较,输出控制信号通过风机变频器9控制风机1的运行频率。如果压力信号低于设定值(比如0Pa)时,风机控制模块7输出变频信号通过风机变频器9提高风机1的运行频率(如从45Hz升至50Hz),增加干管末端的静压。当压力信号高于设定值(比如0Pa)时,则风机控制模块7输出变频信号通过风机变频器9降低风机1的运行频率(如从50Hz降至45Hz),减少干管末端的静压。
四、当风机1运行频率降至某个值(比如15Hz)时并维持一段时间(如10分钟),风机控制模块7输出控制信号,停止风机1的运行,风阀控制模块8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干管电动风阀执行器10关闭干管电动风阀2。
五、当电动风量调节阀3开度降至某个值(20%)时并维持一段时间(如10分钟),电动风量调节阀控制模块13输出控制信号,关闭电动风量调节阀3。
六、同时对风机1与电动风量调节阀3进行控制,维持空调房间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恒定,保证了室内空气品质,提高了装置的控制效果,从而保证整个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的正常高效的运行。
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控制室内新风量,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另一方面,对风机进行启停、变频控制,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浪费,实现装置的高效节能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通过控制变频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对房间内的新风量进行调节,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另一方面,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采用变频风机实现变风量控制,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可以大大降低风机能耗,减少输配系统的功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风干管末端设置静压传感器,在各空调房间室内分别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通过静压传感器监测的压力信号控制风机的变频运行,通过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反馈的二氧化碳浓度信号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的控制完全分离,避免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协调困难等问题。风机与风阀联动控制,避免新风量浪费,减低风机受损害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中的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可在保证各房间实时的新风量需求和空气品质需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新风系统的运行能耗;本实用新型中的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是在新风系统干管上设置变频风机,同时,在各末端支路上分别设置电动风量调节阀,对新风支管新风量进行控制。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可以满足对各房间新风量的调节,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同时,采用变频技术,在室内人员较少时,减少室内新风量,减少了新风的浪费,降低了风机的能耗,实现整个输配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通过在房间内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在各末端支路上分别设置电动风量调节阀,对新风支管新风量进行控制。满足各房间新风量的要求,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
通过在新风干管末端设置静压传感器,在各空调房间室内分别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通过静压传感器监测的压力信号控制风机的变频运行,通过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反馈的二氧化碳浓度信号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的控制完全分离,避免了风机和电动风量调节阀协调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利用风机1、干管电动风阀2、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一同对干管及各个支管内的新风风量进行集中调整。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的工作状态,除了完全停止运行外,还可预先分为几个状态,如高频工作状态(即频率高于某一预设值所对应的状态)、低频工作状态(即频率低于另一预设值所对应的状态)等除停止运行外的至少两种工作状态;当然,除了高频工作状态、低频工作状态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频率工作状态,如中频工作状态等。另外,风机变频器9用于根据静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新风压力值切换风机1运行的状态,风机变频器既可以对风机频率以一定变化值进行调整,如升频和降频时可按预先设置的变化值(如5Hz等)变化,也可以将风机变频器9与预先设置的不同风机工作状态划分直接对应,使风机1在不同的风机工作状态之间按具体情况进行切换。而另一方面,干管电动风阀2、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可仅设置开、关两档;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阀门开的程度划分多个档,对应不同开的程度(对应不同风量通过的比例)。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组件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相关组件;例如,主控制柜、末端控制柜均可采用具有相应功能(如比较功能)的现有控制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干管电动风阀(2)、以及静压传感器(4),其中,
所述风机(1)位于干管上,该风机(1)用于通过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向该干管内送入新风;
所述干管上还分布有若干支管,经由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送入该干管内的新风通过这些支管分流被送入各个空间中,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空间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对于任意一个所述支管,该支管上设置有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该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用于调节该支管向对应的所述空间内送入的新风的风量;每个所述空间内均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用于检测所述空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与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相连,用于根据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调整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所述静压传感器(4)设置于所述干管内,用于检测经所述支管分流后的所述干管内的新风压力值;该静压传感器(4)与风机变频器(9)相连;该风机变频器(9)还与所述风机(1)相连,用于根据所述静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新风压力值切换所述风机(1)运行的状态,从而改变所述风机(1)向所述干管内送入的新风的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还包括主控制柜(5),所述风机变频器(9)设置在该主控制柜(5)内,所述主控制柜(5)与所述风机(1)相连,用于根据所述静压传感器(4)检测到的新风压力值,切换所述风机(1)运行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柜(5)还与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相连,用于调整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的开合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还包括末端控制柜(11),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通过该末端控制柜(11)与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相连,该末端控制柜(11)用于调整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柜(5)还包括第一计时器,该第一计时器用于统计所述风机(1)处于某一运行状态的时间;所述主控制柜(5)用于根据该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切换所述风机(1)运行的状态,并调整所述干管电动风阀(2)的开合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控制柜(11)还包括第二计时器,该第二计时器用于统计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处于某一开口状态的时间,所述末端控制柜(11)用于根据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调整所述支管电动风量调节阀(3)的开合状态。
CN201720774083.9U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Active CN207094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4083.9U CN207094940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4083.9U CN207094940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4940U true CN207094940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5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4083.9U Active CN207094940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494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4385A (zh) * 2019-12-30 2020-05-19 重庆大学 基于5g网络及人流量识别的新风系统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11578463A (zh) * 2019-02-18 2020-08-25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阀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2460767A (zh) * 2020-12-12 2021-03-09 北京康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健康新风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28946A (zh) * 2020-12-11 2021-04-09 北京康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节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65100A (zh) * 2021-05-19 2021-10-01 万泰(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通风风量分配方法、控制装置及通风装置
CN113587410A (zh) * 2021-07-13 2021-11-02 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风量测量装置、地铁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463A (zh) * 2019-02-18 2020-08-25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阀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1174385A (zh) * 2019-12-30 2020-05-19 重庆大学 基于5g网络及人流量识别的新风系统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12628946A (zh) * 2020-12-11 2021-04-09 北京康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节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60767A (zh) * 2020-12-12 2021-03-09 北京康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健康新风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65100A (zh) * 2021-05-19 2021-10-01 万泰(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通风风量分配方法、控制装置及通风装置
CN113587410A (zh) * 2021-07-13 2021-11-02 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风量测量装置、地铁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4940U (zh) 一种集中新风变风量输配系统
CN106369774B (zh) 一种智能控制新风机与空调的方法
WO2016023320A1 (zh) 新风机与空调器联动控制方法
CN201652711U (zh) 分布式空调系统
CN203396039U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风量调节装置
CN204421274U (zh) 一种两级换热的混合型新风换气机
CN107120775A (zh) 一种地铁设备管理用房变风量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652748U (zh) 用于单户住宅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CN211041321U (zh) 多末端新风变风量控制系统
CN112696737A (zh) 一种空调和自动窗联合控制室内新风量的方法
CN203274107U (zh) 空调新风智能一体双风系统
WO2014146285A1 (zh) 一种空调风柜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05841282A (zh) 一种浓差补偿新风系统
CN206944404U (zh) 一种地铁设备管理用房变风量送风系统
CN206600904U (zh) 一种室内新风量控制设备
CN210035818U (zh) 可变截面式喷口
CN201866888U (zh) 一种辐射末端采冷暖配合新风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CN201497124U (zh) 中央空调系统新风量控制装置
CN203224006U (zh) 一种智能空调开关
CN109945333A (zh) 一种新风集中处理末端分散调节的居住建筑空调系统
CN206583052U (zh) 一种医院冷辐射空调空气品质控制装置
CN109883026A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47564U (zh)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及含其的空气调节系统
CN202013004U (zh) 一种中央空调新风量控制装置
CN210717981U (zh) 手术室空调高效节能自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