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1100U -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1100U
CN207091100U CN201720743678.8U CN201720743678U CN207091100U CN 207091100 U CN207091100 U CN 207091100U CN 201720743678 U CN201720743678 U CN 201720743678U CN 207091100 U CN207091100 U CN 207091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flow
flow plate
cavity
plat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36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鹏
陈亚
印雯
沈耀良
徐乐中
王建芳
钱飞跃
陈重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07436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1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1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11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流反应器,包括腔体、进水口、出水口和曝气装置;所述腔体包括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开;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区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区的侧壁上;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反应区;所述连续流反应器还设有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所述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相互连接并环绕所述曝气装置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和第二回流板前后设置,所述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前后设置;所述第二回流板与所述分隔板相邻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及人类活动的加剧,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氮素污染是一项主要的危害,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影响极大。自养脱氮工艺是近年来发现的生物脱氮新技术,主要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实现,短程硝化是指通过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将硝化反应停留在亚硝化阶段,实现亚氮累积,短程硝化具有以下特点:①无需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节省曝气量约25%;②可减少有机碳源的投加,约为40%,降低成本;③硝化与反硝化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硝化产生的H+和反硝化产生的OH-相互中和,减少了投碱量;④在亚硝化阶段进行反硝化,硝化速率比硝酸盐进行反硝化速率快1.5~2.0倍,缩短了反应时间;⑤水力停留时间较短,可以减少反应器容积30%~40%;⑥大大减少了污泥产出量,硝化过程可以减少产泥25%~34%,反硝化过程可以减少产泥50%。
虽然短程硝化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由于氨氧化菌(AOB)生长速率缓慢、自固定能力弱和对外界环境敏感等特点使得其不能快速地投入工程应用。目前,柱形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是公认快速启动短程硝化的理想反应器,其独特的运行模式创造了贫/富营养交替选择机制,较强的物理选择压有助于污泥颗粒化形成。然而,柱形SBR较高的运行基建费用、复杂的操作控制和严格的高径比要求成为了推进短程硝化工业化道路上的难题。气升式反应器、推流式反应器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等均能成功启动短程硝化,但是,在这些系统中,随着出水均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一部分微生物的流失,尤其是当系统处在不稳定阶段,如负荷过低引起污泥膨胀,出水会携带较多活性污泥,导致出水水质急速恶化。目前短程硝化具有启动时间长,污泥容易流失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短程硝化的实际应用。为更好的促进短程硝化技术更为广泛地应用到实际过程中,有效缩短短程硝化的启动周期,同时培养出具有优良沉降性能的颗粒污泥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流反应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包括腔体、进水口、出水口和曝气装置;所述腔体由侧壁环绕形成,所述腔体包括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开,所述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墙体顶部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区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区的侧壁上,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反应区;所述连续流反应器还设有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所述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相互连接并环绕所述曝气装置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和第二回流板前后设置,所述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前后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包括第一左侧边、第一右侧边、第一上侧边和第一下侧边,所述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一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回流板包括第二左侧边、第二右侧边、第二上侧边和第二下侧边,所述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三回流板包括第三左侧边、第三右侧边、第三上侧边和第三下侧边,所述第三左侧边与所述第一回流板连接,所述第三右侧边与所述第二回流板连接,所述第三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三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四回流板包括第四左侧边、第四右侧边、第四上侧边和第四下侧边,所述第四左侧边与所述第一回流板连接,所述第四右侧边与所述第二回流板连接,所述第四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四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回流板与所述分隔板相邻设置。所述曝气装置出来的气体向上流动带动泥水混合物在所述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之间向上流动,再分别从所述第一回流板和腔体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回流板和分隔板之间、第三回流板和腔体侧壁之间以及第四回流板和腔体侧壁之间向下流动,回归所述曝气装置处,最终泥水混合物在所述腔体内形成回流。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装置采用曝气泵压缩空气,采用微孔曝气盘释放空气,采用空气流量计控制曝气量实现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
作为优选,所述连续流反应器的有效体积是13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连续流反应器内存在着不断上升的水流,由此产生较强的水流剪切力,而水流剪切力是形成和维持污泥颗粒至关重要的条件,加速短程硝化污泥的颗粒化过程,有利于形成较大粒径且结构密实的颗粒污泥;所述连续流反应器环绕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了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扩大了回流区域,有利于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所述连续流反应器操作运行管理方便,气液传质效率高,反应时间短,提高了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连续流反应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连续流反应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连续流反应器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10-腔体、11-反应区、12-沉淀区、13-分隔板、20-进水口、30-出水口、40-曝气装置、51-第一回流板、52-第二回流板、53-第三回流板、54-第四回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图3,本发明采用的连续流反应器的有效体积是13L,包括腔体10、进水口20、出水口30和曝气装置40;所述腔体10由侧壁环绕形成,所述腔体10包括反应区11和沉淀区12,所述反应区11和沉淀区12之间通过分隔板13分开,所述分隔板13的一端与所述腔体10顶部连接,所述分隔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10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进水口20设置在所述反应区11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30设置在所述沉淀区12的侧壁上,所述曝气装置40设置在所述腔体10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反应区12;所述连续流反应器还设有第一回流板51、第二回流板52、第三回流板53和第四回流板54,所述第一回流板51、第二回流板52、第三回流板53和第四回流板54相互连接并环绕所述曝气装置40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51和第二回流板52前后设置,所述第三回流板53和第四回流板54前后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51包括第一左侧边、第一右侧边、第一上侧边和第一下侧边,所述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上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一下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回流板52包括第二左侧边、第二右侧边、第二上侧边和第二下侧边,所述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上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下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三回流板53包括第三左侧边、第三右侧边、第三上侧边和第三下侧边,所述第三左侧边与所述第一回流板51连接,所述第三右侧边与所述第二回流板52连接,所述第三上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三下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四回流板54包括第四左侧边、第四右侧边、第四上侧边和第四下侧边,所述第四左侧边与所述第一回流板51连接,所述第四右侧边与所述第二回流板52连接,所述第四上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四下侧边与所述腔体10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回流板52与所述分隔板13相邻设置。所述曝气装置40采用曝气泵压缩空气,采用微孔曝气盘释放空气,采用空气流量计控制曝气量实现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
所述曝气装置40出来的气体向上流动带动泥水混合物在所述第一回流板51、第二回流板52、第三回流板53和第四回流板54之间向上流动,再分别从所述第一回流板51和腔体10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回流板52和分隔板13之间、第三回流板53和腔体10侧壁之间以及第四回流板54和腔体10侧壁之间向下流动,回归所述曝气装置40处,最终泥水混合物在所述腔体10内形成回流。所述连续流反应器操作运行管理方便,气液传质效率高,反应时间短,提高了反应效率。所述连续流反应器内存在着不断上升的水流,由此产生较强的水流剪切力,而水流剪切力是形成和维持污泥颗粒至关重要的条件,加速短程硝化污泥的颗粒化过程,有利于形成较大粒径且结构密实的颗粒污泥。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连续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进水口、出水口和曝气装置;所述腔体由侧壁环绕形成,所述腔体包括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开,所述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腔体顶部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区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区的侧壁上,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反应区;所述连续流反应器还设有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所述第一回流板、第二回流板、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相互连接并环绕所述曝气装置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和第二回流板前后设置,所述第三回流板和第四回流板前后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板包括第一左侧边、第一右侧边、第一上侧边和第一下侧边,所述第一左侧边和第一右侧边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一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回流板包括第二左侧边、第二右侧边、第二上侧边和第二下侧边,所述第二左侧边和第二右侧边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三回流板包括第三左侧边、第三右侧边、第三上侧边和第三下侧边,所述第三左侧边与所述第一回流板连接,所述第三右侧边与所述第二回流板连接,所述第三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三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四回流板包括第四左侧边、第四右侧边、第四上侧边和第四下侧边,所述第四左侧边与所述第一回流板连接,所述第四右侧边与所述第二回流板连接,所述第四上侧边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留有空隙,所述第四下侧边与所述腔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回流板与所述分隔板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用于压缩空气的曝气泵、用于释放空气的微孔曝气盘以及用于控制曝气量的空气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流反应器的有效体积是13L。
CN201720743678.8U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91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3678.8U CN207091100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3678.8U CN207091100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1100U true CN207091100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53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367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91100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11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2944A (zh) * 2022-01-27 2022-05-06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配气系统及配气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2944A (zh) * 2022-01-27 2022-05-06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配气系统及配气方法
CN114432944B (zh) * 2022-01-27 2023-03-31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配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3738B (zh) 一种复合式半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装置和运行方法
CN105130128B (zh) 晚期垃圾渗滤液a/o半短程硝化与uasb厌氧氨氧化组合脱氮装置与方法
CN103172174B (zh) 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及运行方法
CN102583736B (zh) 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循环流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0469718C (zh) 水解-复合膜生物法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与方法
CN103880251B (zh) 一种短程硝化耦合反硝化除磷的a2/o-生物接触氧化方法
CN203639237U (zh) 一种复合式半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装置
CN103951059B (zh) 多循环式复合型生物反应器及其工艺
CN105217786B (zh) 基于deamox强化改良分段进水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CN103601341A (zh) 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sbr+sbbr城市污水高效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96628B (zh) Aoa(pd-anammox)生物膜技术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CN105540846A (zh) 低碳源城市污水改良uct自养脱氮除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1891347A (zh) 节能强化脱氮工艺
CN111646652A (zh) 一种用于低碳氮比污水的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103833134A (zh) 连续流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短程脱氮的方法
CN103601294B (zh) 一种实现微污染水自养脱氮的系统与方法
CN107089721A (zh) 培养短程硝化颗粒污泥的方法和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CN207091100U (zh) 一种连续流反应器
CN103880183A (zh) 一种短程硝化耦合反硝化除磷的a2/o-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的实时控制及方法
CN104108793A (zh)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109133345A (zh) 一种快速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
CN210150801U (zh) 一种应用生物倍增和流化床工艺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罐
CN209507736U (zh) 一种亚硝态氮制备装置
CN104193000B (zh) 用于增大颗粒污泥粒径的上升式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CN106554080B (zh) 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膜脱氮反应器及快速挂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