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9060U -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9060U
CN207079060U CN201720847694.1U CN201720847694U CN207079060U CN 207079060 U CN207079060 U CN 207079060U CN 201720847694 U CN201720847694 U CN 201720847694U CN 207079060 U CN207079060 U CN 207079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br
sewage disposal
anoxic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76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心
史玉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i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i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i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i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76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9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9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90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它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厌氧高速吸附单元、缺氧缓冲混合单元、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MBR膜分离单元、释放再生单元、清水存储单元和设备控制单元,厌氧高速吸附单元、缺氧缓冲混合单元、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MBR膜分离单元依次设置,MBR膜分离单元通过管道连通至释放再生单元、清水存储单元。本实用新型综合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势,同时利用高分子有机膜的良好分离效果,使各处理单元之间紧密结合,从而形成该高度集成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日常管理便捷,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生活污水及屠宰废水、养殖废水、食品加工废水、造纸废水等工业废水生化单元主要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具体工艺有A/O工艺、A/A/O工艺、SBR工艺、CASS工艺、CAST工艺等。通常设计运行负荷0.2-0.4kgBOD/(kgMLSS·d),设计运行污泥浓度2500-4000mg/L,运行负荷相对较低,导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日常管理操作复杂,易受污泥膨胀等影响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日常管理便捷,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包括厌氧高速吸附单元、缺氧缓冲混合单元、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MBR膜分离单元、释放再生单元、清水存储单元和设备控制单元,厌氧高速吸附单元、缺氧缓冲混合单元、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MBR膜分离单元依次设置,厌氧高速吸附单元通过上部的第一预留孔与缺氧缓冲混合单元连通,缺氧缓冲混合单元通过底部的第二预留孔与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连通,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通过单元末端上部的第三预留孔与MBR膜分离单元连通,MBR膜分离单元后侧设置有释放再生单元、清水存储单元、设备控制单元,MBR膜分离单元通过管道连通至释放再生单元、清水存储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的厌氧高速吸附单元包括安装在底部的布水管、第一再生污泥回流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缺氧缓冲混合单元包括安装在底部的微曝气搅拌系统和上部的气提硝化液回流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包括安装在底部的第一曝气均配装置和安装在中间区域的生物膜载体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MBR膜分离单元包括安装在底部的第二曝气均配装置、安装在中间区域的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气洗装置、安装在末端的气提回流控制系统和安装在中间区域的液位自动控制器,气洗装置安装在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的底部,气提回流控制系统与气提硝化液回流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释放再生单元包括安装在内部的混合液导向管、安装在底部的第二再生污泥回流管,释放再生单元通过混合液导向管与MBR膜分离单元底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清水存储单元包括安装在内部的进水管和排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设备控制单元包括安装在设备间内的罗茨风机、产水泵、再生污泥回流泵、MBR膜反洗泵和PLC中心控制柜,罗茨风机通过多路供气管分别连接至缺氧缓冲混合单元、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MBR膜分离单元,产水泵的进水端与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连接,产水泵的出水端与进水管连接, MBR膜反洗泵与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连接,再生污泥回流泵的进口连接第二再生污泥回流管,再生污泥回流泵的出口与第一再生污泥回流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在现有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基础上,综合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各自优势,同时利用高分子有机膜的良好分离效果,使各处理单元之间紧密结合,从而形成该高度集成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污染物去除率高、耐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低及剩余污泥产量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各单元平面划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包括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MBR膜分离单元4、释放再生单元5、清水存储单元6和设备控制单元7,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MBR膜分离单元4依次设置,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通过上部的第一预留孔8与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连通,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通过底部的第二预留孔9与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连通,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通过单元末端上部的第三预留孔10与MBR膜分离单元4连通,MBR膜分离单元4后侧设置有释放再生单元5、清水存储单元6、设备控制单元7,MBR膜分离单元4通过管道连通至释放再生单元5、清水存储单元6。
所述的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包括安装在底部的布水管101、第一再生污泥回流管102,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包括安装在底部的微曝气搅拌系统201和上部的气提硝化液回流管202,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包括安装在底部的第一曝气均配装置301和安装在中间区域的生物膜载体填料302。所述的MBR膜分离单元4包括安装在底部的第二曝气均配装置401、安装在中间区域的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气洗装置403、安装在末端的气提回流控制系统404和安装在中间区域的液位自动控制器405,气洗装置403安装在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的底部,气提回流控制系统404与气提硝化液回流管202连接。所述的释放再生单元5包括安装在内部的混合液导向管501、安装在底部的第二再生污泥回流管502,释放再生单元5通过混合液导向管501与MBR膜分离单元4底部连接。所述的清水存储单元6包括安装在内部的进水管601和排水管602。所述的设备控制单元7包括安装在设备间内的罗茨风机701、产水泵702、再生污泥回流泵703、MBR膜反洗泵704和PLC中心控制柜705,罗茨风机701通过多路供气管706分别连接至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MBR膜分离单元4,产水泵702的进水端与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连接,产水泵702的出水端与进水管601连接, MBR膜反洗泵704与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连接,再生污泥回流泵703的进口连接第二再生污泥回流管502,再生污泥回流泵703的出口与第一再生污泥回流管102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安装在底部的布水管101将污水均布于单元底部,与安装在底部的第一再生污泥回流管102输送的再生污泥迅速混合,在厌氧状态下完成对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快速吸附,同时完成活性污泥内磷的释放,由上部第一预留孔8均匀输送至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
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通过上部的气提硝化液回流管202将硝化液回流至单元上部,与厌氧高速吸附后的混合液在缺氧状态下充分缓冲混合,同时完成废水反硝化脱氮,安装在底部的微曝气搅拌系统201维持单元内溶解氧0.5mg/L左右,并促进废水与硝化回流液的搅拌混合,完成活性污泥由厌氧至好氧状态的过度转化,缓冲反硝化后的混合液通过底部第二预留孔9进入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
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安装在底部的第一曝气均配装置301通过供气维持单元内部溶解氧2-3mg/L,安装在中间区域的生物膜载体填料302表面附着的OF生物膜及单元内的高浓度活性污泥协同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完成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氨氮的硝化等,通过单元末端上部第三预留孔10将混合液均匀输送至MBR膜分离单元4。
MBR膜分离单元4通过安装在底部第二曝气均配装置401维持单元内部溶解氧2-3mg/L,利用高浓度活性污泥进一步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安装在中间区域的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完成活性污泥与废水的分离,单元内污泥浓度达到6000-10000mg/L,安装在膜组件底部的气洗装置403促使膜组件抖动,较少膜丝表面附着的污泥量,安装在末端的气提回流控制系统404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安装在中间区域的液位自动控制器405控制MBR膜分离单元4内液位,通过MBR膜分离后的废水进入清水存储单元6达标排放,部分混合液进入释放再生单元5。
释放再生单元5安装在内部的混合液导向管501将混合液输送至单元上部,在重力作用下高浓度活性污泥沉淀至单元底部,安装在底部的第二再生污泥回流管502将再生污泥回流至厌氧池,该单元在缺氧状态下完成污泥好氧至厌氧的转化。
设备控制单元7内安装的罗茨风机701为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MBR膜分离单元4供气,安装在设备间内的产水泵702与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连接,将MBR膜分离后的废水排至清水存储单元6,清水存储单元6收集MBR膜分离后的废水,存储后达标排放;再生污泥回流泵703将释放再生单元底部污泥输送至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MBR膜反洗泵704定期对MBR膜进行在线反洗,恢复其膜通量,PLC中心控制柜705控制整改系统的自动运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优点为:
(1)各处理单元之间紧密结合,设备高度集成,内部所有设备均在工厂内加工安装完成,现场安装便捷,施工周期短。
(2)OF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协同处理,提高废水中碳、氮、磷的去除率,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
(3)MBR高分子有机膜代替传统沉淀池,减小占地面积,提高泥水分离效果,出水水质稳定。
(4)系统内活性污泥浓度可高达10000mg/L,是传统处理工艺的2-3倍,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能力,降低占地面积和投资费用。
(5)动力设备由PLC模块自动控制,日常管理简便.
(6)消除污泥膨胀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活性污泥可高度硝化,剩余污泥产量小。
(7)气提回流装置代替硝化液回流泵,降低运行费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处理效果不稳定、日常管理繁琐的问题,适用于普通生活污水处理,屠宰废水、养殖废水、食品加工废水、造纸废水等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单元,尤其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站),如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村镇中小型污水处理等,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污染物去除率高、耐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稳定、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MBR膜分离单元(4)、释放再生单元(5)、清水存储单元(6)和设备控制单元(7),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MBR膜分离单元(4)依次设置,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通过上部的第一预留孔(8)与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连通,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通过底部的第二预留孔(9)与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连通,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通过单元末端上部的第三预留孔(10)与MBR膜分离单元(4)连通,MBR膜分离单元(4)后侧设置有释放再生单元(5)、清水存储单元(6)、设备控制单元(7),MBR膜分离单元(4)通过管道连通至释放再生单元(5)、清水存储单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高速吸附单元(1)包括安装在底部的布水管(101)、第一再生污泥回流管(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BR膜分离单元(4)包括安装在底部的第二曝气均配装置(401)、安装在中间区域的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气洗装置(403)、安装在末端的气提回流控制系统(404)和安装在中间区域的液位自动控制器(405),气洗装置(403)安装在MBR高分子有机膜组件(40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F生物膜协同反应单元(3)包括安装在底部的第一曝气均配装置(301)和安装在中间区域的生物膜载体填料(3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缓冲混合单元(2)包括安装在底部的微曝气搅拌系统(201)和上部的气提硝化液回流管(202),气提硝化液回流管(202)与气提回流控制系统(40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再生单元(5)包括安装在内部的混合液导向管(501)、安装在底部的第二再生污泥回流管(502),释放再生单元(5)通过混合液导向管(501)与MBR膜分离单元(4)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存储单元(6)包括安装在内部的进水管(601)和排水管(602)。
CN201720847694.1U 2017-07-12 2017-07-12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79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7694.1U CN207079060U (zh) 2017-07-12 2017-07-12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7694.1U CN207079060U (zh) 2017-07-12 2017-07-12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9060U true CN207079060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27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76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79060U (zh) 2017-07-12 2017-07-12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90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2582A (zh) * 2018-07-04 2018-11-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部分厌氧氨氧化生物膜a2/o-ifas-mbr双污泥系统脱氮除磷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2582A (zh) * 2018-07-04 2018-11-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部分厌氧氨氧化生物膜a2/o-ifas-mbr双污泥系统脱氮除磷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74603U (zh) 污水连续流a2o生化反应与污泥静态沉淀一体化装置
CN106277558A (zh) 一种集物理生物化学过滤于一体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及装置
CN109607788A (zh) 一种基于改良型a2/o和mbr技术的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CN108585385B (zh)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4803480B (zh) 多级生物反应器及采用该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4939185U (zh) 一种集物理生物化学过滤于一体的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CN213771726U (zh) He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079060U (zh) 双膜协同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CN210974339U (zh) 一种乡镇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0117318U (zh) 智能化深度水处理集成系统
CN107973406A (zh) 一种实现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CN218025787U (zh) 适用于进水波动的小型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装备
CN106565054A (zh) 一种村镇污水深度处理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CN208136050U (zh) 一种a2/o-mbr污水处理装置
CN216890511U (zh)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CN115340185A (zh) 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205933394U (zh) 一种中置好氧硝化、两端缺氧反硝化脱氮装置
CN115196815A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361986U (zh) 脱氮除磷生物净化污水处理高效回流系统
CN21079614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4737849U (zh) 一种新型城镇污水处理设备
CN208829482U (zh)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8747870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8500513U (zh) 智能化水处理集成系统
CN113292195A (zh) 一种AnOn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