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1385U - 炉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炉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1385U
CN207071385U CN201720287637.2U CN201720287637U CN207071385U CN 207071385 U CN207071385 U CN 207071385U CN 201720287637 U CN201720287637 U CN 201720287637U CN 207071385 U CN207071385 U CN 207071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roller
heat
pipe
defe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876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2876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1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1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1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体加热装置。上述的炉体加热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加热,炉体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炉体、滚筒、输热管以及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开设有容纳腔;滚筒穿设于容纳腔内与第一炉体转动连接,第一炉体对滚筒的外壁进行加热;滚筒上开设有腔体和安装孔,腔体与安装孔连通;腔体用于容纳物料;输热管穿设于安装孔内且伸入腔体内,输热管用于对腔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第二炉体与输热管上远离滚筒的端部连通,第二炉体产生热风。上述的炉体加热装置,第一炉体对滚筒的外壁进行加热,从而对物料进行加热;上述的炉体加热装置通过内外两个加热渠道对滚筒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解决了合成颗粒的设备存在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炉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搅拌加热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炉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发电厂中发电锅炉的燃煤用量需求非常大,但是煤炭等石化燃料在燃烧时会大量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和无法消除的尘埃,于是有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生物成型燃料”用以替代传统的煤炭等石化燃料。该生物成型燃料是由一般植物或经济作物,如稻草、秸秆、杂木、棕榈壳及椰子壳等残留废弃的植物物料经压缩转换而成。
合成颗粒的设备用于对植物物料进行加热,使植物物料转换为生物成型燃料。传统的合成颗粒的设备存在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合成颗粒的设备存在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炉体加热装置。
一种炉体加热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加热,所述炉体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炉体,开设有容纳腔;
滚筒,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炉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炉体对所述滚筒的外壁进行加热;所述滚筒上开设有腔体和安装孔,所述腔体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物料;
输热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输热管用于对所述腔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以及
第二炉体,与所述输热管上远离所述滚筒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炉体产生热风。
上述的炉体加热装置,滚筒穿设于第一炉体的容纳腔内,滚筒的腔体容纳物料,第一炉体对滚筒的外壁进行加热,从而对物料进行加热;又由于输热管穿设于安装孔内且伸入腔体内,第二炉体产生的热风通过输热管对腔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由于滚筒与第一炉体转动连接,加热时可以同时使滚筒相对于第一炉体转动,从而使炉体加热装置对物料的加热较为均匀;上述的炉体加热装置通过内外两个加热渠道对滚筒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解决了合成颗粒的设备存在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热管上开设有输热通道和出热孔,所述输热通道与所述出热孔连通,所述出热孔位于所述腔体内,第二炉体产生的热风通过输热通道排至出热孔内,再通过出热孔进入腔体内加热物料,使热风与物料直接接触,从而使物料的加热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热管包括管本体和挡板,所述管本体与所述第二炉体连通,所述输热通道和所述出热孔均开设于所述管本体上,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输热通道内与所述管本体连接,所述挡板邻近所述出热孔,所述挡板用于将所述输热通道的热风挡入所述出热孔内,使热风通过挡板快速进入出热孔内,提高加热物料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通风管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上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端部伸入所述管本体内与所述输热通道连通,第一风机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管抽入管本体内,有助于将管本体的热风快速送入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料斗、第一进料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料斗与所述第一进料管连通,所述第一料斗用于盛放燃料;所述第一进料管上远离所述第一料斗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炉体内;所述第二通风管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上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料管连通;第一料斗内盛放的燃料通过第一进料管进入第二炉体内燃烧,以产生热风;第一风机还通过第二通风管将外界的空气抽入第一进料管内,使空气随燃料一起进入第二炉体内,可以避免燃料在第一进料管内燃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滚筒转动连接,所述出风管套设于所述管本体上,且所述出风管的内壁与所述管本体之间存在间隙,以排出所述滚筒内的废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三通风管和闸阀,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三通风管连接,所述第三通风管伸入所述出风管内,且所述第三通风管上远离所述第二风机的端部伸入所述管本体内与所述输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三通风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出热孔相对应的通风孔;所述闸阀设于所述管本体上,且所述闸阀位于所述第二炉体与所述滚筒之间;当滚筒的腔体内的物料加热完毕,需对腔体内的成品进行卸载时,使用者可以关闭闸阀,以免第二炉体产生的热风继续通过输热通道进入腔体内造成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还包括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除尘机构用于去除所述废气中的粉尘,可以避免废气中的粉尘直接排入空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还包括连接管、第三风机和燃烧供热机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除尘机构和所述燃烧供热机构连接;所述第三风机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燃烧供热机构用于燃烧所述废气,避免废气直接排入空气造成污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滚筒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筒相对于所述第一炉体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炉体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输热管与出风管连接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输热管与出风管连接的C处局部放大图;及
图9为图7所示炉体加热装置的输热管与出风管连接的D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炉体加热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炉体加热装置的首选实施例。但是,炉体加热装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炉体加热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炉体加热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炉体加热装置10用于对物料(图未示)进行加热,使物料转化为燃料。炉体加热装置10包括第一炉体100、滚筒200、输热管300以及第二炉体400。第一炉体100开设有容纳腔110。滚筒200穿设于容纳腔110内与第一炉体100转动连接。如图3、图4所示,第一炉体100对滚筒200的外壁进行加热。滚筒200上开设有腔体210和安装孔220。腔体210 与安装孔220连通。腔体210用于容纳物料。
输热管300穿设于安装孔220内且伸入腔体210内。输热管300用于对腔体210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第二炉体400与输热管300上远离滚筒200的端部连通。第二炉体400用于产生热风。在本实施例中,滚筒200为旋转体结构。安装孔220与腔体210均沿滚筒200的轴线位置开设。安装孔220位于滚筒200 的第一端。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滚筒200的第二端设有进料孔230,进料孔230与腔体210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滚筒200上设有盖体240,盖体240盖设于滚筒200的第二端,以防腔体210内的热气从进料孔230溢出。当需进待加工的物料或出成型后的燃料时,使用者可以打开盖体240。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腔体210的内壁上设有杨料板213,当滚筒200相对于第一炉体100转动时,杨料板213对腔体2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物料受热均匀,同时使物料的装卸较为方便。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炉体100上还开设有出气口120,出气口120与容纳腔110连通。第一炉体100加热滚筒200后的废气从出气口 120排出。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驱动机构500,驱动机构500设于第一炉体100上。驱动机构500的动力输出端与滚筒 200连接,驱动机构500驱动滚筒200相对于第一炉体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0包括电机510、主动轮520和从动轮530,电机510固定于第一炉体100上。主动轮520设于电机510动力输出端上。从动轮530套设于滚筒200的外壁上。主动轮520与从动轮530啮合。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热管300上开设有输热通道310和出热孔320。输热通道310与出热孔320连通。出热孔320位于腔体210内。第二炉体400产生的热风通过输热通道310排至出热孔320内,再通过出热孔320 进入腔体210内加热物料,使热风与物料直接接触,从而使物料的加热效果更好。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热孔32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出热孔320间隔分布于输热管300上且均与输热通道310连通。多个出热孔320均位于腔体210内。
如图7、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热管300包括管本体300a和挡板300b,管本体300a与第二炉体400连通。输热通道310和出热孔320均开设于管本体300a上。挡板300b位于输热通道310内与管本体300a连接。挡板 300b邻近出热孔320。挡板300b用于将输热通道310的热风挡入出热孔320内,使热风通过挡板300b快速进入出热孔320内,提高加热物料的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板300b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挡板300b均与管本体300a连接。多个挡板300b与多个出热孔320一一对应设置。
再次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第一风机600 和第一通风管700,第一风机600与第一通风管700连接。同时参见图4,第一通风管700上远离第一风机600的端部伸入管本体300a内与输热通道310连通。第一风机600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管700抽入管本体300a内,有助于将管本体300a的热风快速送入腔体210内。
再次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第一料斗800、第一进料管900和第二通风管1100。第一料斗800与第一进料管900连通。第一料斗800用于盛放燃料。第一进料管900上远离第一料斗800的端部伸入第二炉体400内。第二通风管1100与第一风机600连接。第二通风管1100上远离第一风机600的端部与第一进料管900连通。第一料斗800内盛放的燃料通过第一进料管900进入第二炉体400内燃烧,以产生热风。第一风机600还通过第二通风管1100将外界的空气抽入第一进料管900内,使空气随燃料一起进入第二炉体400内,可以避免燃料在第一进料管900内燃烧。在本实施例中,燃料可以是生物燃料或煤炭。
如图7、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出风管 1200。出风管1200穿设于安装孔220内与滚筒200转动连接。出风管1200套设于管本体300a上,且出风管1200的内壁与管本体300a之间存在间隙1210,以排出滚筒200内的废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管1200包括出风管主体 1220和延伸管1230,出风管主体1220与延伸管1230连通。出风管主体1220 套设于管本体300a上,且出风管主体1220的内壁与管本体300a之间存在间隙 1210。滚筒200内的废气依次通过间隙1210和延伸管1230。
如图7、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管1200还包括密封套1240,密封套1240套接于出风管主体1220上。同时参见图4,密封套1240套接于出风管主体1220,密封套1240与滚筒200转动连接,且密封套1240位于安装孔 220内。
再次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第二风机1300、第三通风管1400和闸阀1500。第二风机1300与第三通风管1400连接。同时参见图4,第三通风管1400伸入出风管1200内,且第三通风管1400上远离第二风机1300的端部伸入管本体300a内与输热通道310连通。第三通风管 1400与挡板300b连接,第三通风管1400上开设有与出热孔320相对应的通风孔1410。闸阀1500设于管本体300a上,且闸阀1500位于第二炉体400与滚筒 200之间。当滚筒200的腔体210内的物料加热完毕,需对腔体210内的成品进行卸载时,使用者可以关闭闸阀1500,以免第二炉体400产生的热风继续通过输热通道310进入腔体210内造成浪费。在本实施例中,闸阀1500设于管本体 300a上且位于第二炉体400与滚筒200之间。闸阀1500还位于出风管1200主体之外,可以方便操作。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除尘机构1600。除尘机构1600与出风管1200连接。除尘机构1600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粉尘,可以避免废气中的粉尘直接排入空气中。在本实施例中,除尘机构1600为沙克龙。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连接管1700、第三风机1800和燃烧供热机构1900。连接管1700的两端分别与除尘机构1600 和燃烧供热机构1900连接。第三风机1800设于连接管1700上。燃烧供热机构 1900用于燃烧废气,避免废气直接排入空气造成污染。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烧供热机构1900包括第三火炉1910、第二料斗1920和第二进料管1930。连接管1700与第三火炉1910连接。废气通过连接管1700直接排入第三火炉1910内。第二料斗1920用于盛放助燃料。第二进料管19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火炉1910和第二料斗1920连通。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烧供热机构1900还包括第四风机1940 和第四通风管1950,第四风机1940与第四通风管1950连接。第四通风管1950 上远离第四风机1940的端部与第二进料管1930连通。同时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炉体加热装置10还包括净化机构2100,净化机构2100设置在除尘机构1600与第三风机1800之间的连接管1700上。净化机构2100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焦油和水蒸气,可以避免废气中的焦油和水蒸气粘附于第四风机1940 上。
上述的炉体加热装置10,滚筒200穿设于第一炉体100的容纳腔110内,滚筒200的腔体210容纳物料,第一炉体100对滚筒200的外壁进行加热,从而对物料进行加热。又由于输热管300穿设于安装孔220内且伸入腔体210内,第二炉体400产生的热风通过输热管300对腔体210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由于滚筒200与第一炉体100转动连接,加热时可以同时使滚筒200相对于第一炉体100转动,从而使炉体加热装置10对物料的加热较为均匀。上述的炉体加热装置10通过内外两个加热渠道对滚筒200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解决了合成颗粒的设备存在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炉体加热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炉体,开设有容纳腔;
滚筒,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炉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炉体对所述滚筒的外壁进行加热;所述滚筒上开设有腔体和安装孔,所述腔体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物料;
输热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输热管用于对所述腔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以及
第二炉体,与所述输热管上远离所述滚筒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炉体产生热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热管上开设有输热通道和出热孔,所述输热通道与所述出热孔连通,所述出热孔位于所述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热管包括管本体和挡板,所述管本体与所述第二炉体连通,所述输热通道和所述出热孔均开设于所述管本体上,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输热通道内与所述管本体连接,所述挡板邻近所述出热孔,所述挡板用于将所述输热通道的热风挡入所述出热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通风管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上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端部伸入所述管本体内与所述输热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料斗、第一进料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料斗与所述第一进料管连通,所述第一料斗用于盛放燃料;所述第一进料管上远离所述第一料斗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炉体内;所述第二通风管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上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料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滚筒转动连接,所述出风管套设于所述管本体上,且所述出风管的内壁与所述管本体之间存在间隙,以排出所述滚筒内的废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三通风管和闸阀,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三通风管连接,所述第三通风管伸入所述出风管内,且所述第三通风管上远离所述第二风机的端部伸入所述管本体内与所述输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三通风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出热孔相对应的通风孔;所述闸阀设于所述管本体上,且所述闸阀位于所述第二炉体与所述滚筒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除尘机构用于去除所述废气中的粉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第三风机和燃烧供热机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除尘机构和所述燃烧供热机构连接;所述第三风机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燃烧供热机构用于燃烧所述废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滚筒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筒相对于所述第一炉体转动。
CN201720287637.2U 2017-03-22 2017-03-22 炉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207071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7637.2U CN207071385U (zh) 2017-03-22 2017-03-22 炉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7637.2U CN207071385U (zh) 2017-03-22 2017-03-22 炉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1385U true CN207071385U (zh) 2018-03-06

Family

ID=6151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87637.2U Active CN207071385U (zh) 2017-03-22 2017-03-22 炉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13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9997A (zh) * 2017-03-22 2018-10-09 柏红梅 炉体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9997A (zh) * 2017-03-22 2018-10-09 柏红梅 炉体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49099A1 (zh) 烘焙机
CN107327849B (zh) 一种回转窑垃圾焚烧发电设备
CN207071385U (zh) 炉体加热装置
CN204079493U (zh) 外加热内通蒸汽回转式活化炉
CN103350189A (zh) 铸造废砂干燥、冷却的方法及设备
CN206618243U (zh) 中药白及烘干装置
CN206709582U (zh) 烘焙机
CN206566683U (zh) 一种工业炉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07662160U (zh) 烘干分级设备
CN206369444U (zh) 烘干机
CN206604572U (zh) 一种正压下废盐干燥粉碎装置和系统
CN206709579U (zh) 烘焙机
CN108619997A (zh) 炉体加热装置
CN201429210Y (zh) 旋浮式谷糠热风炉
CN201505628U (zh) 烤漆房机组发生柜
CN203809062U (zh) 一种火力发电系统
CN211170582U (zh) 一种双层滚筒炭化装置
CN206695542U (zh) 一种新型粮食烘干机
CN104130803B (zh) 下吸式生物质气化机组
CN106940128A (zh) 一种新型粮食烘干机
CN210320883U (zh) 一种节能型金属残渣烘干装置
CN207662159U (zh) 自动上料烘干设备
CN203964591U (zh) 节能环保型物料干燥系统
CN106746410A (zh)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CN206556450U (zh) 一种工业炉用尾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