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1017U - 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71017U CN207071017U CN201720247843.0U CN201720247843U CN207071017U CN 207071017 U CN207071017 U CN 207071017U CN 201720247843 U CN201720247843 U CN 201720247843U CN 207071017 U CN207071017 U CN 2070710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pot
- electric cooker
- pot
- thermal insulation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包括外锅、内锅以及至少一个隔热件。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周沿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内锅设于所述外锅内,所述侧壁的上沿向外弯折并搭接于所述外锅的上沿,所述内锅与所述外锅之间形成保温腔,所述隔热件呈环形,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保温腔并在上下方向分隔所述保温腔。本实用新型电饭煲在保温腔内设有至少一个隔热件,该隔热件能够隔断保温腔,避免热量从保温腔的顶部的缝隙散失,从而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如图2和图3所示,现有电饭煲的内锅200'安装到电饭煲的外锅100'后,电饭煲的内锅200'与外锅100'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保温隔热的保温腔300',由于内锅200'和外锅100'之间的保温腔300'内没有设置隔热结构,内锅200'底部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热量容易从内锅200'与外锅100'顶部接触的位置散失,因此,现有电饭煲的保温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饭煲,旨在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饭煲,包括:外锅;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周沿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内锅设于所述外锅内,所述侧壁的上沿向外弯折并搭接于所述外锅的上沿,所述内锅与所述外锅之间形成保温腔;以及至少一个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呈环形,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保温腔内并在上下方向分隔所述保温腔。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为凸设在所述侧壁外壁面的隔热环,所述隔热环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隔热环的外壁面和/或所述外锅的内壁面设有耐磨涂层。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隔热件包括:凸设在所述外锅内壁面的支撑环和凸设在所述侧壁外壁面的抵接环,所述内锅安装到位后,所述抵接环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外锅包括加热部和与所述加热部相连接的保温部,所述保温部的下边沿与所述加热部的上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隔热件贴合于所述保温部的内壁面。
优选地,所述保温部包括外锅本体和外壳罩,所述外锅本体与所述外壳罩均呈圆筒形设置,且所述外壳罩的下边沿与所述外锅本体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邻近所述外壳罩与所述外锅本体的连接处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为线圈盘,所述加热部的外壁面设有电磁感应线圈。
优选地,所述外锅本体由蓄热材料制成,所述外壳罩由隔热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隔热环与所述内锅为一体成型设置。
电饭煲内锅的上沿与外锅的上沿搭接在一起,并在内锅与外锅之间形成保温腔,由于内锅与外锅搭接的位置存在缝隙,保温腔内的热量能够从该缝隙散失,因此,现有的电饭煲保温性能较差。本实用新型电饭煲在保温腔内设有至少一个隔热件,该隔热件能够隔断保温腔,避免热量从保温腔的顶部的缝隙散失,从而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饭煲内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电饭煲内锅与外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一实施例中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内锅与外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另一实施例中内锅与外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外锅 | 220 | 侧壁 |
200 | 内锅 | 131 | 周侧壁 |
300 | 保温腔 | 132 | 支撑壁 |
110 | 线圈盘 | 133 | 支撑件 |
120 | 外锅本体 | 134 | 支撑环 |
130 | 外壳罩 | 221 | 隔热环 |
210 | 底壁 | 222 | 抵接环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在保温腔内设有隔热结构,保温性能大幅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该电饭煲包括:外锅100、内锅200和至少一个隔热件。其中,所述内锅200包括底壁210和自所述底壁210的周沿向上延伸的侧壁220,所述内锅200设于所述外锅100内,所述侧壁220的上沿向外弯折并搭接于所述外锅100的上沿,所述内锅200与所述外锅100之间形成保温腔300;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保温腔300内,且所述隔热件呈环形设置以隔断所述保温腔300。
由于保温腔300是由内锅200间隔套设在外锅100内形成的,而内锅200侧壁220的上边沿与外锅100侧壁220的上边沿搭接在一起,搭接位置存在缝隙,因此,热量可以通过保温腔300顶部的缝隙散失,导致现有的电饭煲保温效果较差。本实施例中,在保温腔300内设有一个环形的隔热件,该隔热件能够隔断保温腔300,如此,能够避免热量从保温腔300的顶部散失,进而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可以设有多个,进一步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6,所述隔热件为凸设在所述侧壁220外壁面的隔热环221,所述隔热环221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锅100的内壁面相接触。如此,隔热环221能够将保温腔300隔断,热量在向保温腔300上部的缝隙扩散时多了一道阻碍,如此,热量不容易散失,进而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隔热环221的隔热效果,所述隔热环221具有一定高度,且隔热环221的外壁面与外锅100的内壁面呈贴合设置,如此,隔热环221与外锅100内壁面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环221的外壁面还可以为弧面,与外锅100的内壁面为线接触,也能够起到不错的隔热效果。
考虑到当隔热环221的外壁面与外锅100的内壁面直接接触,为了避免隔热环221与外锅100之间的摩擦磨损隔热环221和/或外锅100,所述隔热环221的外壁面和/或所述外锅100的内壁面设有耐磨涂层。如此,隔热环221的外壁面和/或外锅100的内壁面不容易发生磨损,不会在隔热环221与外锅100之间产生缝隙,如此,能够保证隔热环221的隔热效果,使得电饭煲的保温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和图9,所述隔热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隔热件包括:凸设在所述外锅100内壁面的支撑环134和凸设在所述侧壁220外壁面的抵接环222,所述内锅200安装到位后,所述抵接环222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环134的上表面呈贴合设置。
本实施例中,隔热件由设置在内锅200外壁的抵接环222和设置在外锅100内壁的支撑环134两部分组成,抵接环222的下表面与支撑环134的上表面呈贴合设置,如此,能够隔断保温腔300,避免热量从保温腔300的顶部流失。
此外,由于抵接环222与支撑环134在上下方向上相贴合以实现隔热,因此,抵接环222和支撑环134水平方向的宽度仅需要满足总和大于内锅200与外锅100的间距即可,例如,本实施例中,抵接环222的宽度与支撑环134的宽度均为0.6至0.9倍的内外锅100间距,如此,本实施例中的隔热件不会与外锅100的内壁发生摩擦,使用寿命长,隔热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外锅100包括加热部和与所述加热部相连接的保温部,所述保温部的下边沿与所述加热部的上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隔热件贴合于所述保温部的内壁面。由于加热部附近的温度较高,为了提高保温腔300的保温效果,避免热量流失,隔热件贴合在保温部的内壁面,即:隔热件位于加热部的上侧,如此,隔热件能够有效避免热量向上传递并散失。
然本专利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锅100可以设有多个加热部和多个保温部,本专利的要点在于通过隔热件隔断加热部和上侧的缝隙,进而避免加热部附近的热量从顶部缝隙流失。因此,外锅100还可以包括由上至下的第一保温部、第一加热部、第二保温部、第二加热部,而隔热件设置在第一保温部与第一加热部接触的位置时,保温效果最佳。
请仍参照图5和图8,所述保温部包括外锅本体120和外壳罩130,所述外锅本体120与所述外壳罩130均呈圆筒形设置,且所述外壳罩130的下边沿与所述外锅本体120的上边沿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外壳罩130为上下直径相同的圆筒形,外锅本体120为由上至下直径渐缩的圆筒形(类似无底的碗形)。
本实施例中,外锅本体120由蓄热材料制成,所述外壳罩130由隔热材料制成,如此,外壳罩130能够避免烫伤用户,外锅本体120能够储存较多的热量,进一步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请参照图5和图7,为了方便用户提起内锅200,外壳罩130的上沿设有支撑件133。具体地,外壳罩130包括周侧壁131和自所述周侧壁131的顶部向外弯折的支撑壁132,所述支撑壁132的顶面凸设所述支撑件13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33为环状支撑部。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33还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凸起,但当支撑件133为环状支撑部时,能够进一步密封保温腔300,提高电饭煲的保温性能。
为了方便在内锅200外壁面上形成隔热环221,所述隔热环221与所述内锅200为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地,考虑到内锅200与外锅100的形状相适配,内锅200的上部为上下直径相同的空心圆筒,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渐缩的圆筒形,为了方便在内锅200的外表面形成隔热环221,本实施例中,隔热环221设置在内锅200上部的外表面,即:隔热环221邻近所述外壳罩130与所述外锅本体120的连接处设置。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环221还可以焊接或热装在所述内锅200侧壁220的外壁面。
请参照图1、图5和图8,所述加热部为线圈盘110,所述加热部呈碗状设置,加热部的外壁面设有磁感应线圈,以使所述内锅200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加热部由耐高温的塑料等非磁性材料制成,内锅200由磁性材料制成,如此,感应线圈产生的磁感线切割内锅200并产生热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锅;
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周沿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内锅设于所述外锅内,所述侧壁的上沿向外弯折并搭接于所述外锅的上沿,所述内锅与所述外锅之间形成保温腔;以及,
至少一个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呈环形,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保温腔内并在上下方向分隔所述保温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凸设在所述侧壁外壁面的隔热环,所述隔热环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的外壁面和/或所述外锅的内壁面设有耐磨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隔热件包括:凸设在所述外锅内壁面的支撑环和凸设在所述侧壁外壁面的抵接环,所述内锅安装到位后,所述抵接环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包括加热部和与所述加热部相连接的保温部,所述保温部的下边沿与所述加热部的上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隔热件贴合于所述保温部的内壁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部包括外锅本体和外壳罩,所述外锅本体与所述外壳罩均呈圆筒形设置,且所述外壳罩的下边沿与所述外锅本体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邻近所述外壳罩与所述外锅本体的连接处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线圈盘,所述加热部的外壁面设有电磁感应线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本体由蓄热材料制成,所述外壳罩由隔热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与所述内锅为一体成型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47843.0U CN207071017U (zh) | 2017-03-14 | 2017-03-14 | 电饭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47843.0U CN207071017U (zh) | 2017-03-14 | 2017-03-14 | 电饭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71017U true CN207071017U (zh) | 2018-03-06 |
Family
ID=6151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47843.0U Active CN207071017U (zh) | 2017-03-14 | 2017-03-14 | 电饭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710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43001A (zh) * | 2020-01-07 | 2021-07-2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锅具和烹饪设备 |
-
2017
- 2017-03-14 CN CN201720247843.0U patent/CN2070710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43001A (zh) * | 2020-01-07 | 2021-07-2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锅具和烹饪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71017U (zh) | 电饭煲 | |
CN103415099B (zh) |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
CN104676683B (zh) | 燃气灶和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 | |
CN205666983U (zh) | 电磁炉及线圈盘 | |
CN202663581U (zh) | 电磁炉线圈盘及具有其的电磁炉 | |
CN205658755U (zh) | 锅体和锅具 | |
CN205433276U (zh) | 锅体和锅具 | |
CN206251377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106162976A (zh) | 线圈盘及电磁炉 | |
CN202927915U (zh) | 聚热圈、聚热圈组件及燃气灶 | |
CN206251375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5514020U (zh) | 一种蒸汽口密封圈及含有其的电饭煲顶盖和电饭煲 | |
CN206237627U (zh) |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4421055U (zh) | 一种整体式耐高温内衬 | |
CN204318397U (zh) | 烹饪设备以及电热盘组件、电饭煲 | |
CN206118082U (zh) | 线圈盘组件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 |
CN206251373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6472336U (zh)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6350659U (zh) | Ih电饭煲 | |
CN20543329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5408185U (zh) | 新型发热盘 | |
CN207101094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饭煲 | |
CN207150880U (zh) | 电磁线圈盘支架及电磁加热装置 | |
CN205946231U (zh) | 加热线圈盘、隔热件及食物料理机 | |
CN206118076U (zh) | 线圈盘座、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