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3030U - 一种箱式变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箱式变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53030U
CN207053030U CN201720632891.1U CN201720632891U CN207053030U CN 207053030 U CN207053030 U CN 207053030U CN 201720632891 U CN201720632891 U CN 201720632891U CN 207053030 U CN207053030 U CN 207053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board
group
wallboard group
accommodation spa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328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越
姜华武
张洪伟
关涛
尹润竟
王波
李明春
张金金
赵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ead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ead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ead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ead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328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53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53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53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变电站。所述箱式变电站包括周侧板、顶板组件、底板、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其中,周侧板包括第一壁板组、第二壁板组、第三壁板组以及第四壁板组;第一壁板组、第二壁板组、第三壁板组、第四壁板组、顶板以及底板合围,形成容置空间;第一壁板组、第二壁板组、第三壁板组以及第四壁板组中的一个壁板组或多个壁板组包括多个壁板,每个壁板包括内层板以及外饰板,所述内层板与外饰板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本申请的箱式变电站的每个壁板包括内层板以及外饰板,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外壳体某个部位损坏时或者外壳体的外饰板损坏时根据需要,单独更换壁板、或者单独更换外饰板。

Description

一种箱式变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近些年,城市用电负荷呈持续快速增长,居民对供电可靠性期望提高;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容美观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城市配电网现采用的架空线路由于受廊道和同杆回路数的限制,许多街道输送容量跟不上社会用电的发展;架空线路故障多、运行方式不灵活,经常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架空线路横跨街道和其他线路在电力杆上的私拉乱扯,严重影响城市美观;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电缆线路以其架空线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会越来越多替代架空线路用于城市配电网中。而架空线入地后必然需要新增配电设备。
现有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安装方式、结构形式都比较固定,当周围环境发生改变,或者由于实际需求,需对其扩展功能进行改变或增加时,现有设备其中一部分无法对装饰物进行更换,不能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还有一部分设备现场更换工作量大、成本高;另外一部分设备需要打开配电设备门进行更换,这不仅增大了现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当现有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外壳体意外损坏或者人为破坏(例如在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外壳体上贴小广告等)后,如果需要更换外壳体,则需要将整个户外配电设备箱体拆除,浪费成本。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所述箱式变电站包括周侧板、顶板组件、底板、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其中,所述周侧板包括第一壁板组、第二壁板组、第三壁板组以及第四壁板组;第一壁板组的一端与第二壁板组的一端连接;第一壁板组的另一端与第四壁板组的一端连接;第二壁板组的另一端与第三壁板组的一端连接;第四壁板组的另一端与第三壁板组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壁板组与所述第三壁板组相对设置;第二壁板组与所述第四壁板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板组、第二壁板组、第三壁板组、第四壁板组、顶板以及底板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以及第三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以及第三隔离板配合,将所述容置空间分割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以及第四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壁板组、第二壁板组、第三壁板组以及第四壁板组中的一个壁板组或多个壁板组包括多个壁板,每个壁板包括内层板以及外饰板,所述内层板与外饰板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连接的连接段;所述各个单体板中与所述周侧板接触的单体板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称为第二单体板;每个所述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所述第一单体板的朝向所述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所述第一风口组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所述周侧板组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壁板组包括进一步包括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所述第三壁板组进一步包括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以及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所述第四壁板组进一步包括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壁板组中的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与第一壁板组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所述第一壁板组中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门与所述第一壁板组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壁板组中的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与第三壁板组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壁板组中的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与所述第三壁板组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所述第四壁板组上的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与所述第四壁板单元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壁板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2米至1.5米;所述第四壁板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2米至1.5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第三壁板组的两端之间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以及第四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内层板为覆镁铝锌板。
优选地,所述外饰板采用瓷砖板、石材板、亚克力板、玻璃板、金属板或LED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内层板与所述外饰板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箱式变电站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层板与所述外饰板之间的空隙内。
优选地,所述箱式变电站进一步包括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包括:水冷管,所述水冷管设置在周侧板、顶板组件、底板、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上;泵,所述泵与所述水冷管连接;水源,所述水源与所述泵连接。
本申请的箱式变电站由多个可以相互拆卸的壁板组组成,且每个壁板组包括多个壁板,每个壁板包括内层板以及外饰板,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外壳体某个部位损坏时或者外壳体的外饰板损坏时根据需要,单独更换壁板、或者单独更换外饰板。
且本申请的外饰板可以根据需要而随时进行更换,例如,根据环境、季节的需要,选择不同颜色、外观的外饰板,这样,再温度较高的时间,可以选用吸热性能较低的外饰板,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箱式变电站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箱式变电站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箱式变电站的壁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 所示的箱式变电站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箱式变电站的壁板结构示意图。
如图1及图3所示的箱式变电站包括周侧板、顶板组件1、底板2、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4、第三隔离板5;其中,周侧板包括第一壁板组6、第二壁板组7、第三壁板组8以及第四壁板组9;第一壁板组6的一端与第二壁板组7的一端连接;
第一壁板组6的另一端与第四壁板组9的一端连接;
第二壁板组7的另一端与第三壁板组8的一端连接;
第四壁板组9的另一端与第三壁板组8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壁板组6与第三壁板组8相对设置;
第二壁板组7与第四壁板组9相对设置;
第一壁板组6、第二壁板组7、第三壁板组8、第四壁板组9、顶板1以及底板2合围,形成容置空间;
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4以及第三隔离板5设置在容置空间内;
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4以及第三隔离板5配合,将容置空间分割成第一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11、第三容置空间12以及第四容置空间13;
第一壁板组6、第二壁板组7、第三壁板组8以及第四壁板组9中的一个壁板组或多个壁板组包括多个壁板20,每个壁板20包括内层板201以及外饰板202,内层板201与外饰板202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
本申请的箱式变电站由多个可以相互拆卸的壁板组组成,且每个壁板组包括多个壁板,每个壁板包括内层板以及外饰板,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在外壳体某个部位损坏时或者外壳体的外饰板损坏时根据需要,单独更换壁板、或者单独更换外饰板。
且本申请的外饰板可以根据需要而随时进行更换,例如,根据环境、季节的需要,选择不同颜色、外观的外饰板,这样,再温度较高的时间,可以选用吸热性能较低的外饰板,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箱式变电站的适应性。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顶板组件1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101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101连接的连接段102;各个单体板101中与周侧板接触的单体板101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101称为第二单体板;
每个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图中未显示);第一单体板的朝向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图中未显示);第一风口组连通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周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21。
本申请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通过第一风口组与第二风口组的配合,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的通风环境,从而实现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通风,且本申请通过多个单体板的累加,保证了第一风口组的数量,从而保证了通风后降温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不需要任何电气化设备,降低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危险性。
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板组6进一步包括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4;第三壁板组8进一步包括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5以及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16;第四壁板组9进一步包括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17。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各个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以及第四容置空间)均能够直接通过容置空间连通门(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第二容置空间连通门、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以及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进入,从而在需要维修某个容置空间内的设备时,直接通过相应的容置空间连通门进入即可。
有利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防止在一个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由于位置原因不方便打开时,可以通过另一个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进入。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容置空间较大,设备较多时通过分别打开不同的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从而维修不同的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需要,可以增加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的数量、第二容置空间连通门的数量、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的数量以及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板组中的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4与第一壁板组6 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第一壁板组6中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门15与第一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第三壁板组8中的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4与第三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第三壁板组8中的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16与第三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第四壁板组9上的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17与第四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由于箱式变电站通常安装在外部空间,采用暗装式铰链可以防止铰链部分由于雨水的侵蚀生锈,使得各个容置空间连通门无法打开。另外,也可以防止行人行走时刮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壁板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2米至1.5米;第四壁板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2米至1.5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第三壁板组的两端之间的尺寸大于第二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以及第四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
相同地,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更换外层板的方式来进行箱式变电站的外壳损坏的维护,而不用在箱式变电站的外壳损坏时拆卸箱体。
在本实施例中,内层板为覆镁铝锌板。覆镁铝锌板具有耐腐蚀能力,能保证箱变的安全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外饰板312采用瓷砖板、石材板、亚克力板、玻璃板、金属板或LED材料制成。例如,采用LED材料制成,此时,可以通过LED 材料形成电子屏,并通过电子屏展示广告或者其他信息。
又或者根据需要吸热或者散热,选择不同的外饰板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包括多块相互叠加的单体板101,每个单体板上设置有通风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通风口的面积。
有利的是,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内层板202与外饰板201之间具有空隙;箱式变电站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层板与外饰板之间的空隙内。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测试箱式变电站温度,从而防止箱式变电站温度过高。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箱式变电站进一步包括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包括:
水冷管,所述水冷管设置在周侧板、顶板组件、底板、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上;
泵,所述泵与所述水冷管连接;
水源,所述水源与所述泵连接。
当箱式变电站过热时,可以通过水冷系统来帮助箱式变电站降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变电站包括周侧板、顶板组件(1)、底板(2)、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4)、第三隔离板(5);其中,
所述周侧板包括第一壁板组(6)、第二壁板组(7)、第三壁板组(8)以及第四壁板组(9);
第一壁板组(6)的一端与第二壁板组(7)的一端连接;
第一壁板组(6)的另一端与第四壁板组(9)的一端连接;
第二壁板组(7)的另一端与第三壁板组(8)的一端连接;
第四壁板组(9)的另一端与第三壁板组(8)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壁板组(6)与所述第三壁板组(8)相对设置;
第二壁板组(7)与所述第四壁板组(9)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壁板组(6)、第二壁板组(7)、第三壁板组(8)、第四壁板组(9)、顶板组件(1)以及底板(2)合围,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4)以及第三隔离板(5)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4)以及第三隔离板(5)配合,将所述容置空间分割成第一容置空间(10)、第二容置空间(11)、第三容置空间(12)以及第四容置空间(13);
所述第一壁板组(6)、第二壁板组(7)、第三壁板组(8)以及第四壁板组(9)中的一个壁板组或多个壁板组包括多个壁板(20),每个壁板(20)包括内层板(201)以及外饰板(202),所述内层板(201)与外饰板(202)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组件(1)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101)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101)连接的连接段(102);
所述各个单体板(101)中与所述周侧板接触的单体板(101)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101)称为第二单体板;
每个所述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
所述第一单体板的朝向所述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
所述第一风口组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
所述周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板组(6)进一步包括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4)以及第二容置空间连通门(15);
所述第三壁板组(8)进一步包括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4)以及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16);
所述第四壁板组(9)进一步包括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1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板组中的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4)与第一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所述第一壁板组(6)中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门(15)与所述第一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所述第三壁板组(8)中的第一容置空间连通门(14)与第三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所述第三壁板组(8)中的第三容置空间连通门(16)与所述第三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所述第四壁板组(9)上的第四容置空间连通门(17)与所述第四壁板组(6)中的壁板通过暗装式铰链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板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2米至1.5米;
所述第四壁板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2米至1.5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第三壁板组的两端之间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以及第四壁板组两端之间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板为覆镁铝锌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饰板(202)采用瓷砖板、石材板、亚克力板、玻璃板、金属板或LED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板(201)与所述外饰板(202)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箱式变电站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层板与所述外饰板之间的空隙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变电站进一步包括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包括:
水冷管,所述水冷管设置在周侧板、顶板组件、底板、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上;
泵,所述泵与所述水冷管连接;
水源,所述水源与所述泵连接。
CN201720632891.1U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箱式变电站 Active CN207053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2891.1U CN207053030U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箱式变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2891.1U CN207053030U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箱式变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53030U true CN207053030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32891.1U Active CN207053030U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箱式变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53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4993U (zh) 面向农村全业务经营的多功能光缆交接箱
CN206234762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
CN207053030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
CN102777056B (zh) 露天电气设备活动检修屋
CN201839536U (zh) 户外通信机柜
CN105356346B (zh) 一种景观式箱式变电站
CN204031042U (zh) 集成式光伏供电单元系统
CN203430100U (zh) 楼梯内置式全防护型智能配电台区变
CN206134137U (zh) 一种太阳能指示牌
CN203504036U (zh) 由桥架连接的智能配电台区变
CN209390228U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平台
CN104269755A (zh) 一种积木式复合配电箱
CN204066641U (zh) 一种新型球场显示屏箱体
CN209325619U (zh) 一种新型智慧太阳能锂电一体化led灯
CN208088340U (zh) 一种用于车站的多功能集成综合管廊系统
CN207200036U (zh) 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
CN208422292U (zh) 一种地埋式耐候显示屏结构
CN208094963U (zh) 一种高性能通信机柜
CN206773259U (zh) 一种地下光纤通信柜
CN207117019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
CN207038943U (zh) 一种新型控制箱
CN206041278U (zh) 一种新型环网柜
CN207436548U (zh) 含暗装电路系统的工厂预制型模块化建筑
CN205135112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安全围挡
CN207219642U (zh) 一种市政花坛自动喷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