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0232U -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50232U
CN207050232U CN201720772001.7U CN201720772001U CN207050232U CN 207050232 U CN207050232 U CN 207050232U CN 201720772001 U CN201720772001 U CN 201720772001U CN 207050232 U CN207050232 U CN 207050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unner
valve
backwater
col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20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鲁信辉
钟益明
梁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20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50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50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502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其中,末端水路装置包括水龙头、热水支路管道和冷水支路管道;还包括单向阀、温控阀和旁路管道;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回水导通阀芯;所述阀座还设有回水流道,回水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热水流道、冷水流道;所述回水导通阀芯设于阀座并位于回水流道;所述旁路管道的两端连接在冷水支路管道,所述温控阀设于旁路管道;所述单向阀设于冷水支路管道并位于旁路管道的两端之间,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指向阀座的冷水流道。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能有效地解决热水支路管道的静止水、死水的问题,以实现出水即热。

Description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热水供应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出水即热热水装置,通常包括带有增压泵802的热水器801和管道,管道包括常规设计的热水主管道803、冷水主管道804、热水支路管道805和冷水支路管道806,热水支路管道805和冷水支路管道806为连接用户用水点的传统混合水龙头8与热水主管道803、冷水主管道804之间的管道;为了能实现出水即热功能,如图1所示,管道还设有电磁阀短接管路812,其连通在热水主管道803、冷水主管道804的末端之间;或者,管道还在热水主管道的末端与热水器801的进水口之间单独设置回水管道(未图示)。出水即热热水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水器801自带的增压泵802将管道上的水在热水器801中循环加热,以实现管道上的水保持在一定温度以上,从而实现出水即热的功能。目前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在使用中,当管道中水进行加热循环时,循环的热水会绕开了热水支路管道805,所以热水支路管道805中的水并没有得到循环加热,实属于静止水、死水,用户必须放掉这部分水才能真正的得到循环热水。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存在的缺陷,本申请对末端水路装置、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及控制方法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末端水路装置,其能有效地解决热水支路管道的静止水、死水的问题,以实现出水即热。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其能有效地实现出水即热,使用灵活方便,降低能耗。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末端水路装置,包括水龙头、热水支路管道和冷水支路管道;所述水龙头包括阀座、混合水调节阀芯;所述阀座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和混合水流道;所述混合水调节阀芯设于阀座并与热水流道、冷水流道、混合水流道连通;热水支路管道、冷水支路管道均与阀座连接,并分别与所述阀座的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对应连通;还包括单向阀、温控阀和旁路管道;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回水导通阀芯;所述阀座还设有回水流道,回水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热水流道、冷水流道;所述回水导通阀芯设于阀座并位于回水流道;所述旁路管道的两端连接在冷水支路管道,所述温控阀设于旁路管道;所述单向阀设于冷水支路管道并位于旁路管道的两端之间,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指向阀座的冷水流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在不改变包括冷水主管道和热水主管道的现有管道的情况下,配上带有增压泵的热水器,可保证管道进行热水循环,安装简单方便;由于出水口设于末端水路装置的水龙头,而且水龙头直接参与热水循环,实现了热水支路管道的水回收利用,消除了热水支路管道的静止水、死水,真正地实现出水即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阀为自力式温控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龙头还包括第一开关把手和第二开关把手,第一开关把手与所述混合水调节阀芯连接,第二开关把手与所述回水导通阀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把手位于所述阀座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开关把手位于所述阀座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上端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阀芯安装槽,所述混合水调节阀芯设于所述第一阀芯安装槽,所述热水流道、冷水流道、混合水流道与所述第一阀芯安装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侧面设有第二阀芯安装槽,所述回水导通阀芯设于第二阀芯安装槽,所述回水流道包括第一段回水流道和第二段回水流道,所述第一段回水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热水流道、第二阀芯安装槽,所述第二段回水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阀芯安装槽、冷水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流道、冷水流道位于所述混合水流道的两侧。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包括设有控制器的热水器、增压泵、温度传感器、热水主管道和冷水主管道;热水器的进水侧、出水侧分别与冷水主管道、热水主管道相连;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主管道的水温;增压泵设于热水器的进水侧或出水侧;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增压泵;还包括第一水流量传感器、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所述冷水支路管道、热水支路管道分别与所述冷水主管道、热水主管道相连;第一水流量传感器用于设于与所述热水器的进水侧、所述冷水主管道连通的水源管道;第二水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热水器的进水侧或出水侧;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一水流量传感器、第二水流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真正地实现出水即热,能让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用水点进行出水即热,而且能使得用水点在满足了出水即热的情况下退出热水循环过程,使用灵活方便,降低能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所述第二水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热水器的内侧或外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末端水路装置(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末端水路装置(100)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阀座(11)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6的C-C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阀座(11)的侧视角度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末端水路装置(100)的一种应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处于用水状态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处于热水循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用语“设于”、“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用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以将多个属性相同的技术特征进行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合图2至图10所示,一种末端水路装置100,包括水龙头1、单向阀4、温控阀5、旁路管道6、热水支路管道2和冷水支路管道3;水龙头1包括阀座 11、混合水调节阀芯12和回水导通阀芯13;阀座11设有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回水流道114和混合水流道113,回水流道114的两端分别连通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回水导通阀芯13设于阀座11并位于回水流道114;混合水调节阀芯12设于阀座11并与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混合水流道113连通;热水支路管道2、冷水支路管道3均与阀座11连接,并分别与阀座 11的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对应连通;旁路管道6的两端连接在冷水支路管道3,温控阀5设于旁路管道6;单向阀4设于冷水支路管道3并位于旁路管的两端之间,单向阀4的流通方向指向阀座11的冷水流道112。
上述温控阀5为自力式温控阀。该方案可以减少电气件的使用,保证安全性能。温控阀5的闭合温度值为Tb,即当温控阀5所处的旁路管道6的水温度高于温度Tb,温控阀5处于闭合状态。
上述混合水调节阀芯12、回水导通阀芯13、热水支路管道2、冷水支路管道3均可以采用相应的常规器件,例如,混合水调节阀芯12可以为三通水龙头 1阀芯,回水导通阀芯133可以为二通水龙头1阀芯或三通水龙头1阀芯。
上述水龙头1还包括第一开关把手14和第二开关把手15,第一开关把手 14与混合水调节阀芯12连接,第二开关把手15与回水导通阀芯13连接。
其中,第一开关把手14位于阀座11的上端面,第二开关把手15位于阀座 11的侧面。第一开关把手14、第二开关把手15分别位于阀座11的不同面,在设计空间上不会造成冲突,利于设计和使用。
通常,第二开关把手15位于阀座11的右侧面。
其中,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位于混合水流道113的两侧。
上述阀座11的上端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阀芯安装槽115,混合水调节阀芯12设于第一阀芯安装槽115,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混合水流道113 与第一阀芯安装槽115连通,从而与混合水调节阀芯12连通。
上述阀座11的侧面设有第二阀芯安装槽116,回水导通阀芯13设于第二阀芯安装槽116,回水流道114包括第一段回水流道1141和第二段回水流道1142,第一段回水流道1141的两端分别连通热水流道111、第二阀芯安装槽116,第二段回水流道114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阀芯安装槽116、冷水流道112。
结合图11,上述末端水路装置100的其中一种应用如下:
将多个末端水路装置100的热水支路管道2、冷水支路管道3对应连接到热水主管道803、冷水主管道804,每个末端水路装置100为一用水点,从而形成多个用水点,例如图11中的E1、E2。当用户不需要在装有末端水路装置100的用水点E1实现出水即热时,只要将位于该用水点E1的回水导通阀芯13关闭即可。当用户需要在装有末端水路装置100的用水点E2实现出水即热时,预先将混合水调节阀芯12关闭、回水导通阀芯13打开,此时,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连通,冷水主管道804、热水器801、热水主管道803、热水支路管道2、水龙头1、冷水支路管道3由于位于旁路管道6的两端之间那一段管道设有单向阀4,处于截止状态、旁路管道6形成循环水路;当管道中水温低于温度预设值 Ta时,在实际应用中,要求温度预设值Ta是设置为小于温控阀5的闭合温度值 Tb的,此时,温控阀5处于打开状态,热水器801自带的增压泵802运转,热水器801开启加热,管道的水沿着冷水主管道804、热水器801、热水主管道803、热水支路管道2、水龙头1、冷水支路管道3、旁路管道6进行循环加热,当末端水路装置100的管道上水温达到闭合温度值Tb时,温控阀5关闭,用水点E2 的末端水路装置100满足出水即热的要求,循环加热的水不再经过用水点E2的末端水路装置100。由于冷水支路管道3和旁路管道6是并存的,即使旁路管道 6的温控阀5处于关闭状态,用户打开水龙头1进行用水时,冷水能沿冷水支路管道3进入水龙头1,以给用户提供用水。
因此,上述末端水路装置100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能在不改变包括冷水主管道804和热水主管道803的现有管道的情况下,配上带有增压泵802的热水器801,可保证管道进行热水循环,安装简单方便;由于出水口设于末端水路装置100的水龙头1,而且水龙头1直接参与热水循环,实现了热水支路管道2的水回收利用,消除了热水支路管道2的静止水、死水,真正地实现出水即热,提高用户的用水体验;用户可以选择末端水路装置100 是否需要进行出水即热,使用灵活,当用户关闭末端水路装置100的回水导通阀芯13,则该末端水路装置100不会加入热水循环的过程,降低能耗;
2、通过在冷水支路管道3设置旁路管道6以及设于旁路管道6的温控阀5,能在被用户选择为出水即热的末端水路装置100符合出水即热的要求下,温控阀5切断旁路管的流通,避免该末端水路装置100加入热水循环的过程,从而降低能耗;
3、由于冷水支路管道3和旁路管道6的并存,即使温控阀5切断旁路管的流通,也不影响用户可以从冷水支路管道3中获取用水,使用方便。
如图12所示,一种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包括设有控制器811的热水器801、增压泵802、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07、热水主管道803、冷水主管道804和多个上述末端水路装置100;控制器811连接增压泵802、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07;热水器801的出水侧、热水支路管道2均与热水主管道803相连,热水器801的进水侧、冷水支路管道3均与冷水主管道804相连;温度传感器807用于检测热水主管道803的水温;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设于与热水器801的进水侧、冷水主管道804连通的水源管道9;增压泵802、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设于热水器 801的进水侧或出水侧。
结合上述末端水路装置100的应用分析描述,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通过设置上述末端水路装置100,能真正地实现出水即热,提高用户的用水体验,可以让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用水点(末端水路装置 100)进行出水即热,而且可以使得用水点(末端水路装置100)在满足了出水即热的情况下退出热水循环过程,使用灵活方便,降低能耗。
上述热水器801、增压泵802、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07、热水主管道803、冷水主管道804均可以采用常规的相应器件。
增压泵802、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设于热水器801的进水侧或出水侧,应理解为增压泵802设于热水器801的进水侧或出水侧,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设于热水器801的进水侧或出水侧。
无论增压泵802、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设于热水器801的进水侧还是热水器 801的出水侧,增压泵802可以设于热水器801的内侧或外侧,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可以设于热水器801的内侧或外侧。
结合图2至图13,上述出水即热热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的检测值L11与第一水流量预设值L1比较,当L11>L1>0,转至步骤S5;反之,转至步骤S2;
在该步骤S1中,当L11>L1>0,表明至少有一个末端水路装置100的水龙头1的混合水调节阀芯12处于开启状态,有用户在用水,不能进行循环加热,不需要启动增压泵802;如图14所示,用户在用水点E3用水,水源管道9的水流向热水器801的进水端,也经冷水主管道804、冷水支路管道3流向用水点 E3的水龙头1;当L11≤L1,则表明所有末端水路装置100的水龙头1的混合水调节阀芯12处于关闭状态,没有用户在用水,可以进行循环加热;
步骤S2:将温度传感器807的检测值T11与温度预设值Ta比较,当T11<Ta,转至步骤S3;反之,转至步骤S4;其中,0<Ta<Tb,Tb为温控阀5的闭合温度值;
在该步骤S2中,当T11<Ta,表示热水主管道803的水温不满足出水即热,需要对管道中的水进行热循环;另外,在此情况下,所有末端水路装置100的温控阀5都会处于开启状态;如图15所示,用户选择在用水点E4进行出水即热,冷水主管道804、热水器801、热水主管道803、热水支路管道2、水龙头1、冷水支路管道3、旁路管道6形成加热环路;当T112≥Ta,表示热水主管道803 的水温满足出水即热,不需要对管道中的水进行热循环;
步骤S3:增压泵802运转;该步骤是启动增压泵802,对管道中的水进行热循环;
步骤S4:将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的检测值L12和第二水流量预设值L2进行比较,直至L12<L2,转至步骤S5;
该步骤S4主要是检测是否有末端水路装置100的水龙头1的回水导通阀芯 13处于开启状态;当L12≥L2,则表明至少有一个回水导通阀芯13处于开启状态,即至少有一个用水点的末端水路装置100需要进行出水即热,增压泵802继续运转;一旦当L12<L2,则表明所有回水导通阀芯13处于关闭状态,用户对所有末端水路装置100都不需要进行出水即热,需要控制增压泵802停止运转;
步骤S5:增压泵802停止运转。
该步骤S5是在上述出水即热热水装置不满足热水循环的条件或不需要进行热水循环的情况下,需要控制增压泵802处于停止运转状态。
由图13中可看出,步骤S2和步骤S3都是在L11≤L1的前提下进行的。
对于上述第一水流量预设值L1、第二水流量预设值L2、温度预设值Ta、闭合温度值Tb,可以由技术人员在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的前提下,结合本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进行取值。在此,提供以下参考取值:L1、L2均为0.05L/min; Ta为25℃-30℃之间的取值,优选30℃;Tb为45℃-50℃之间的取值,优选45℃。
上述出水即热热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来实现用户用水和热水循环错开有序进行;
在热水循环时,不需要进行出水即热的用水点的末端水路装置100不会加入热水循环的过程;而且,需要进行出水即热的用水点的末端水路装置100在满足了出水即热的情况下可以退出热水循环过程,相对降低了能耗;
通过设置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来实现当所有末端水路装置100不需要进行出水即热时,即使管道水温不达标也能避免增压泵802持续运转,利于整个装置的保护。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末端水路装置(100),包括水龙头(1)、热水支路管道(2)和冷水支路管道(3);所述水龙头(1)包括阀座(11)、混合水调节阀芯(12);所述阀座(11)设有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和混合水流道(113);所述混合水调节阀芯(12)设于阀座(11)并与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混合水流道(113)连通;热水支路管道(2)、冷水支路管道(3)均与阀座(11)连接,并分别与所述阀座(11)的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对应连通;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单向阀(4)、温控阀(5)和旁路管道(6);所述水龙头(1)还包括回水导通阀芯(13);所述阀座(11)还设有回水流道(114),回水流道(114)的两端分别连通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所述回水导通阀芯(13)设于阀座(11)并位于回水流道(114);所述旁路管道(6)的两端连接在冷水支路管道(3),所述温控阀(5)设于旁路管道(6);所述单向阀(4)设于冷水支路管道(3)并位于旁路管道(6)的两端之间,单向阀(4)的流通方向指向阀座(11)的冷水流道(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5)为自力式温控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1)还包括第一开关把手(14)和第二开关把手(15),第一开关把手(14)与所述混合水调节阀芯(12)连接,第二开关把手(15)与所述回水导通阀芯(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把手(14)位于所述阀座(1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开关把手(15)位于所述阀座(11)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1)的上端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阀芯安装槽(115),所述混合水调节阀芯(12)设于所述第一阀芯安装槽(115),所述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混合水流道(113)与所述第一阀芯安装槽(11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1)的侧面设有第二阀芯安装槽(116),所述回水导通阀芯(13)设于第二阀芯安装槽(116),所述回水流道(114)包括第一段回水流道(1141)和第二段回水流道(1142),所述第一段回水流道(114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热水流道(111)、第二阀芯安装槽(116),所述第二段回水流道(1142)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阀芯安装槽(116)、冷水流道(1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流道(111)、冷水流道(112)位于所述混合水流道(113)的两侧。
8.一种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包括设有控制器(811)的热水器(801)、增压泵(802)、热水主管道(803)、冷水主管道(804)和温度传感器(807);热水器(801)的进水侧、出水侧分别与冷水主管道(804)、热水主管道(803)相连;温度传感器(807)用于检测热水主管道(803)的水温;增压泵(802)设于热水器(801)的进水侧或出水侧;控制器(811)连接温度传感器(807)、增压泵(8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和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末端水路装置(100);所述冷水支路管道(3)、热水支路管道(2)分别与所述冷水主管道(804)、热水主管道(803)相连;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用于设于与所述热水器(801)的进水侧、所述冷水主管道(804)连通的水源管道;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设于所述热水器(801)的进水侧或出水侧;所述控制器(811)连接第一水流量传感器(7)、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水即热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802)、所述第二水流量传感器(8)设于所述热水器(801)的内侧或外侧。
CN201720772001.7U 2017-06-27 2017-06-27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50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2001.7U CN207050232U (zh) 2017-06-27 2017-06-27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2001.7U CN207050232U (zh) 2017-06-27 2017-06-27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50232U true CN207050232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200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50232U (zh) 2017-06-27 2017-06-27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502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729A (zh) * 2017-06-27 2017-09-15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与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729A (zh) * 2017-06-27 2017-09-15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与控制方法
CN107166729B (zh) * 2017-06-27 2022-10-14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与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7913U (zh) 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CN107166729A (zh)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与控制方法
CN106969495A (zh) 智能恒温节水电热水器及控制方法
CN205481794U (zh) 一种零冷水供热水系统
CN206191879U (zh) 一种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及其系统
CN104879916A (zh) 热泵热水器
CN107280477A (zh) 储能速热饮水设备
CN107477735A (zh) 水蓄冷系统
CN105485908A (zh) 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12978A (zh) 一种热水器冷水回流装置及回流控制方法
WO2018166425A1 (zh) 一种即出热水装置
CN207050232U (zh) 末端水路装置及其出水即热热水装置
CN206496407U (zh) 一种生活热水自动切换装置
CN207515028U (zh) 一种供暖和生活热水集成的中央热水装置
CN106969449B (zh) 斜温层削减与利用的水蓄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76590B (zh) 燃气热水器
CN106440340A (zh) 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904298U (zh) 一种水龙头
CN204902265U (zh) 零冷水自我汇兑装置及具有其的零冷水自我汇兑系统
CN205137939U (zh) 一种热水器水流量控制装置
CN204870826U (zh) 一种房车供热水系统和一种房车
CN204693773U (zh) 燃气热水器
CN209008344U (zh) 空调暖风系统
CN208186499U (zh) 中央热水系统及中央热水器
CN107238206A (zh) 一种多点出水的热水器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0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