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7764U - 防尾随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尾随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7764U
CN207037764U CN201720657184.8U CN201720657184U CN207037764U CN 207037764 U CN207037764 U CN 207037764U CN 201720657184 U CN201720657184 U CN 201720657184U CN 207037764 U CN207037764 U CN 207037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ar
guardrail
passage
control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71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tar La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tar La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tar La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tar La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571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7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7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7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尾随门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设置在通道两端的大门以及设置在大门上的信息采集模块,所述大门入口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护栏,所述护栏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护栏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护栏以及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可以围成仅供一人等待的待通过区域,所述待通过区域内设有用于驱动机构启动的重量感应装置,所述通道的出口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两个大门、设置在大门外侧的护栏以及设置在护栏上的横杆,可以限定一次进入通道内的人数,使得一次仅能一人进入通道内,避免无通行资格的人随同具有通行资格的人进入通道内。

Description

防尾随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尾随门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城市的功能越来越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这就形成了很多的“高风险区域”,例如特展馆地下库房。这些区域不仅要阻止非法人员的进入,同时也需要有能力阻止怀有不良意图的人员蓄意潜入、破坏。
申请公布号为CN10465807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楼宇防盗门禁系统,包括设置在走廊两端的2个大门,在每个大门的两侧均设置有刷卡器,在大门内设置有门磁信号发生器,刷卡器和门磁信号发生器均与计算机连接,且两道大门不能同时打开。但是由于无法控制一次进入的人数,无通行权限的人可以随同具有通行权限的人进入,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尾随门系统,其优势是一次仅能通行一个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尾随门系统,包括设置在通道两端的大门以及设置在大门上用于控制大门启闭的信息采集模块,所述大门入口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护栏,所述护栏之间的宽度仅供一人进入,所述护栏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护栏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护栏以及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可以围成仅供一人等待的待通过区域,所述待通过区域内设有用于驱动机构启动的重量感应装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可控制第一横杆复位,所述通道的出口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横杆复位的红外感应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护栏,两个护栏之间的宽度仅供一人进入,可以避免两个人并排进入通道内。在护栏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转动,且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空间仅能站立一个人,从而使得待通过区域内仅一人等待。当有人需要进入通道内时,走到重量感应装置上,使得驱动电机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转动,使得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横于通行者前后两侧,当信息采集模块验证通行者可以通过后,信息采集模块会控制靠近大门的第一横杆先转动复位,方便通行者进入的同时,避免后方人员抢先进入。当红外感应器检测到通行者离开,红外感应器控制第二横杆复位。从而可以使得一次进入通道的人仅一个,避免无通行资格的人随同具有通行资格的人进入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护栏上设置有控制驱动电机停止的控制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转动,转动速度快,避免通行者等待时间过长。通过在护栏上设置控制按钮,当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转动至护栏上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会挤压控制按钮,从而使得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电机停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重量感应装置上设有标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重量感应装置上设标识层,使得通行者可以知道重量感应装置的大小,方便通行者进入重量感应装置内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刷卡器以及生物识别设备,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生物识别设备均连通有控制中枢,所述控制中枢可以控制大门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刷卡器以及生物识别设备,从而可以确认通行者的身份,并与计算机内所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确认通行者具有通行资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的一侧设置有临时信息录入模块,所述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包括身份证读卡器、发卡器以及生物信息采集设备,所述临时信息录入模块连通有临时数据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通道的进入的一侧墙壁上设备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当需要让无通行资格的人进入通道内时,可以通过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将无通行资格的人的信息录入到临时数据库内,且临时信息录入模块设置在通道的入口位置处,方便录入信息,无需先去值班室进行。同时将信息储存在临时数据库内,方便在事后值班人员或者计算机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删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外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挂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外设置保护罩以及在保护罩上设置挂锁,将保护罩锁死,使得不会被外来人员随意录入信息,导致外来人员进入通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两个大门、设置在大门外侧的护栏以及设置在护栏上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通过护栏和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围成的待通过区域,可以限定一次进入通道内的人数,使得一次仅能一人进入通道内,避免无通行资格的人随同具有通行资格的人进入通道内。同时在通道外的墙壁上设置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当需要带人进入时,方便录入信息,且信息存储在临时数据库,方便对信息进行删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大门;2、刷卡器;3、面部识别仪;4、第一护栏;5、第二护栏;6、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驱动电机;9、重量感应装置;10、控制按钮;11、保护罩;12、身份证读卡器;13、发卡器;14、面部采集仪;15、红外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防尾随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两个用于进出的通道、安装在通道两侧的大门1以及安装在值班室的计算机,大门1开启时的宽度仅供一人通过,且每个通道的两道大门1具有联动互锁功能,其中一个通道作为进人通道,另一个作为离开通道,两个通道功能相同,以一个通道为例;在正常使用时,两道大门1不能同时开启形成通路。需要保证随时有一道门是处于锁死状态,使得两道大门1可以做到双向的互锁。在大门1的两侧均安装有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刷卡器2以及生物识别设备,生物识别设备可以为识别人脸、指纹、掌纹、虹膜等特征的设备,从而加强安全系数,本实施例以面部识别仪3为例。刷卡器2与面部识别仪3均连通有控制中枢,该控制中枢可以选择CHD806D3控制器。控制中枢通过网络与计算机连接,以上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大门1进入通道的方向上安装有两个护栏,包括第一护栏4和第二护栏5,在第一护栏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第一护栏4、第二护栏5、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围成待通行区域,且该待通过区域仅能站立一人。在第一护栏4上安装有两个驱动电机8,用于驱动第一横杆6或者第二横杆7转动。通道地面上位于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之间设置有两个重量感应装置9,重量感应装置9和驱动电机8均与控制中枢连通。当通行者的双脚分别位于两个重量感应装置9后,两个驱动电机8启动,带动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转动,使得通行者位于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之间。刷卡器2位于第二护栏5对应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之间的位置处,方便通行者进行刷卡,刷卡以及脸部比对正确后,控制中枢控制第一横杆6复位,供通行者进入通道。
如图1所示,在第二护栏5上对应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的位置处安装有控制按钮10,当驱动电机8带动第一横杆6或者第二横杆7转动,直至碰触到控制按钮10,控制按钮10控制驱动电机8停止。在大门的出口位置处安装有红外线感应器15,用于感应通道内的人是否离开。当通道内的人离开后,红外线感应器15控制驱动电机8启动,带动第二横杆7转动复位。
如图1和图3所示,在通道通向外界的一侧墙壁上安装有保护罩11,保护罩11上通过挂锁锁死。在保护罩11内安装有临时信息录入模块,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包括身份证读卡器12、发卡器13以及生物信息采集设备,该生物信息采集设备与生物识别设备相对应,本实施例采用面部采集仪14,身份证读卡器12、发卡器13以及面部采集仪14均连通有临时数据库,临时数据库与计算机连接。通过身份证读卡器12方便记录身份证信息并对比身份证照片与面部采集仪14所采集的面部是否一致。
当需要让临时人员进出时,工作人员先用钥匙打开保护罩11,然后让临时人员通过身份证读卡器12以及面部采集仪14采集所需信息并输送至临时数据库,并经值班人员确认后录入临时数据库内,然后从发卡器13内取出临时ID卡,且临时ID卡与录入的身份信息相对应。计算机每天会定时对临时数据库进行清理,删除录入的临时信息,也可以值班人员手动进行删除。
工作过程:
以图1中从右侧走向左侧为例,通行者先进入第一护栏4和第二护栏5之间,然后走到重量感应装置9上,重量感应装置9感应有通行者进入后,启动两个驱动电机8,使得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转动,将通行者限定在待通过区域,此时通行者先刷卡,并将面部对准面部识别仪3,刷卡器2和面部识别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上,并且计算机对比数据库和临时数据库内所记录的信息,对比成功后,计算机反馈给控制中枢,控制中枢控制驱动电机8带动第一横杆6转动复位,通行者可进入通道。当通行者从通道中离开,并且红外线感应器15检测到通行者离开后,控制驱动电机8带动第二横杆7转动复位,后续等待人员方可进入,从而实现一次仅能供一人进入通道,且可以避免多人同时进入通道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尾随门系统,包括设置在通道两端的大门(1)以及设置在大门(1)上用于控制大门(1)启闭的信息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门(1)入口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护栏,所述护栏之间的宽度仅供一人进入,所述护栏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所述护栏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护栏以及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可以围成仅供一人等待的待通过区域,所述待通过区域内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启动的重量感应装置(9),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可控制第一横杆(6)复位,所述通道的出口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横杆(7)复位的红外感应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尾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护栏上设置有控制驱动电机停止的控制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尾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感应装置(9)上设有标识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尾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刷卡器(2)以及生物识别设备,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生物识别设备均连通有控制中枢,所述控制中枢可以控制大门(1)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尾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一侧设置有临时信息录入模块,所述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包括身份证读卡器(12)、发卡器(13)以及生物信息采集设备,所述临时信息录入模块连通有临时数据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尾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信息录入模块外设置有保护罩(11),所述保护罩(11)上设置有挂锁。
CN201720657184.8U 2017-06-07 2017-06-07 防尾随门系统 Active CN207037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7184.8U CN207037764U (zh) 2017-06-07 2017-06-07 防尾随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7184.8U CN207037764U (zh) 2017-06-07 2017-06-07 防尾随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7764U true CN207037764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7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7184.8U Active CN207037764U (zh) 2017-06-07 2017-06-07 防尾随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776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9702A (zh) * 2018-05-08 2018-08-14 温仕鑫 基于物品高效传送的防盗报警系统
CN108629934A (zh) * 2018-05-08 2018-10-09 温仕鑫 楼宇防盗报警系统
CN108665591A (zh) * 2018-05-08 2018-10-16 温仕鑫 基于身份识别的治安防盗系统
CN111275865A (zh) * 2020-03-02 2020-06-12 安徽扬子安防股份有限公司 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进出入app记录查询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9702A (zh) * 2018-05-08 2018-08-14 温仕鑫 基于物品高效传送的防盗报警系统
CN108629934A (zh) * 2018-05-08 2018-10-09 温仕鑫 楼宇防盗报警系统
CN108665591A (zh) * 2018-05-08 2018-10-16 温仕鑫 基于身份识别的治安防盗系统
CN108629934B (zh) * 2018-05-08 2020-12-18 苏州方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楼宇防盗报警系统
CN111275865A (zh) * 2020-03-02 2020-06-12 安徽扬子安防股份有限公司 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进出入app记录查询系统
CN111275865B (zh) * 2020-03-02 2021-08-10 安徽扬子安防股份有限公司 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进出入app记录查询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37764U (zh) 防尾随门系统
JP6389823B2 (ja) 非接触アクセス制御と非接触ドア操作を伴うドアシステム
CN209640944U (zh) 一种双层闸门的人脸闸机
CN205845121U (zh) 建筑工地实名管理闸机系统
EP2710561B1 (de) Vorrichtung zur zugangskontrolle, zugangskontroll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zugangskontrolle
CN106373238B (zh) 阅览室门禁系统
US20190345765A1 (en) Access barrier, related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4418900U (zh) 一种压力控制自动感应门
CN105089424A (zh) 一种银行智能安全托管设备、系统及方法
CN205135300U (zh) 一种电动门
CN206256874U (zh) 一种基于多功能识别技术的紧急放行闸机设备
CN110390751A (zh) 一种多功能无障碍通行闸机
CN210466495U (zh) 一种多功能无障碍通行闸机
KR20150012904A (ko) 출입 및 관리 시스템
CN106408707A (zh) 一种访客出入管理系统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CN207097091U (zh) 智能三辊闸及智能通行系统
CN108921979A (zh) 一种人行通道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10857040U (zh) 一种管控进出校园的闸机设备
CN203583930U (zh) 一种自动柜员机防护舱
CN204215462U (zh) 一种工地门禁专用三辊闸
EP1306815B1 (de) Zugangskontrolleinrichtung
CN113888788A (zh) 一种模块式智能闸机
CN210684535U (zh) 一种闸机
CN106570969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门禁系统
CN106780853A (zh) 门禁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408, Yuanquan Science Park, 73 Zhongbei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tar Lak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408, Yuanquan Science Park, 73 Zhongbei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Star Lake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