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0320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0320U
CN207010320U CN201721384834.2U CN201721384834U CN207010320U CN 207010320 U CN207010320 U CN 207010320U CN 201721384834 U CN201721384834 U CN 201721384834U CN 207010320 U CN207010320 U CN 207010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electrically charged
transmitting coil
charging dev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848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修意
曾庆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gyuan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gyu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gyuan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gyu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848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0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0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0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发射线圈、及与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的输入电源电路;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所述被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时,所述被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套合在所述发射线圈中,所述发射线圈具有可挠性,使得其形状能改变以与接收线圈的形状相同,搭配被充电装置及接收线圈的形状,使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及被充电装置的形状均相同,发射线圈不仅可以配合被充电装置的既有外形表面上可利用的可充电元件的表面积,形成扩展及加大充电能量的效果,还便于搭配任何形状外型的被充电装置使用,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适用性,使得各种形状的被充电装置的充电方便可靠。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每种电子产品都需要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如图1所示,现有的接触式充电装置包括:输入电源1、与输入电源1电性连接的电源控制电路2、与电源控制电路2电性连接的变压电路3、分别与变压电路3电性连接的整流滤波电路4及控制电路5,被充电装置的电池充电电路6与整流滤波电路4及控制电路5电性连接进行充电。现有的接触式充电装置大都使用在同一块电路板上,或者变压电路3在同一变压器上用一次侧绕组线圈绕在导磁材料上,再经过导磁材料在同一架体上把二次侧绕组线圈绕在导磁材料上,利用输入电源1的输出电压及电流信号经变压电路3的一次侧及二次侧绕组线圈所绕的线圈圈数不同来改变输出电源电压及电流,以适用于被充电装置的电源电压及电流的需求。然而接触式充电装置从输入电源1到被充电装置,从头到尾都需要导线及电路直接连接,一旦连接中断则马上失去充电的功能。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如图2所示,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设于平面式导磁材料1上的平面发射线圈2’、与平面发射线圈2’电性连接的输入电源电路3’,通过将设于被充电装置上的平面接收线圈4’与平面发射线圈2’平行设置,通过平面发射线圈2’与平面接收线圈4’的交互电磁线圈感应面积把输入电源电路3’的电源电压与电流能量传导到被充电装置的感应电磁能量接收电路5’,进而对电池充电电路6’进行充电。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都以平面、平整结构为主,靠两个平行平面装置所架设的电磁感应线圈的交互电磁线圈感应面积来把输入侧电源电压与电流能量传导到另一个非导线及型体相连接的被充电装置上。由于充电功能能量大小以相平行的平面接收线圈4’与平面发射线圈2’的电磁线圈感应面积大小成正比比例,因此需要较大面积的无线充电装置及被充电装置才能有效实施使用。
对于外形体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外形的被充电装置,尤其是移动装置,采用现有的以平面、平整结构为主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效率不好,无法实施高效充电,所以需要改变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才能使这些需要电池供电才能运作的多种形状的移动装置的无线充电变为方便及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被充电装置,使得各种形状的被充电装置的充电方便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及与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的输入电源电路;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所述被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时,所述被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套合在所述发射线圈中;所述发射线圈具有可挠性,使得其形状能改变以与接收线圈的形状相同,所述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及被充电装置的形状均相同。
所述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的材料均为铜。
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套合方式为平面接触套合、半圆形接触套合、或立体插合。
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圈圈数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圈数相同。
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圈圈数与接收线圈的线圈圈数不相同。
所述发射线圈的形状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外形。
所述被充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接收线圈电性连接的感应电磁能量接收电路、及与所述感应电磁能量接收电路电性连接的电池充电电路。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与发射线圈形状相同的导磁平台,所述发射线圈套合在导磁平台中。
所述导磁平台的材料为软性导磁材料。
所述被充电装置为笔式输入装置、鼠标、圆筒形移动电源、录音笔、或汽车遥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发射线圈、及与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的输入电源电路;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所述被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时,所述被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套合在所述发射线圈中,所述发射线圈具有可挠性,使得其形状能改变以与接收线圈的形状相同,搭配被充电装置及接收线圈的形状,使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及被充电装置的形状均相同,发射线圈不仅可以配合被充电装置的既有外形表面上可利用的可充电元件的表面积,形成扩展及加大充电能量的效果,还便于搭配任何形状外型的被充电装置使用,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适用性,使得各种形状的被充电装置的充电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接触式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10、及与所述发射线圈10电性连接的输入电源电路20;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向被充电装置40充电,所述被充电装置40包括接收线圈30,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被充电装置40充电时,所述被充电装置40的接收线圈30套合在所述发射线圈10中;所述发射线圈10具有可挠性,使得其形状能改变以与接收线圈30的形状相同,所述发射线圈10、接收线圈30、及被充电装置40的形状均相同。
具体地,所述发射线圈10及接收线圈30的材料均为可挠性的金属,优选为铜,可以通过挠曲、扩宽、及拉长等方式改变发射线圈10及接收线圈30的形状。
具体地,所述接收线圈30可以贴放在被充电装置40的活动盖(如电池活动盖)里面或者贴在被充电装置40的外观件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利用可以通过挠曲、扩宽、及拉长等方式改变形状的发射线圈10,搭配被充电装置40及接收线圈30的形状,使得发射线圈10、接收线圈30、及被充电装置40的形状均相同,发射线圈10不仅可以配合被充电装置40的既有外形表面上可利用的可充电元件的表面积,形成扩展及加大充电能量的效果,还便于搭配任何形状外型的被充电装置40使用,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适用性,使得各种形状的被充电装置40的充电方便可靠。
具体地,所述被充电装置40为笔式输入装置、鼠标、圆筒形移动电源、录音笔、或汽车遥控器等便携式的移动装置。
具体地,所述被充电装置40还包括与所述接收线圈30电性连接的感应电磁能量接收电路50、及与所述感应电磁能量接收电路50电性连接的电池充电电路60,进而对被充电装置40的电池进行充电。
具体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与发射线圈10及接收线圈30的形状相同的导磁平台70,所述发射线圈10套合在导磁平台70中,进一步提高感应电磁能量转化效率及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平台70的材料为软性导磁材料或硬性导磁材料。优选地,所述导磁平台70的材料为软性导磁材料,便于改变导磁平台70的形状,使其与发射线圈10的形状相同。当所述导磁平台70的材料为硬性导磁材料时,需要依被充电装置40的外形将硬性导磁材料设置成对应的固定外形。
具体地,所述发射线圈10与接收线圈30的套合方式为平面接触套合、半圆形接触套合、或立体插合,用以增加发射线圈10与接收线圈30之间的电磁感应耦合面积,进而加大电磁传导能量,并有效提高输入电源电路20的电源转换传导能量。
具体地,根据被充电装置40的充电电压及电流的实际需求,可以改变所述发射线圈10与接收线圈30的线圈圈数来改变无线充电装置的输出电压及电流。
具体地,所述发射线圈10的线圈圈数可与接收线圈30的线圈圈数相同或不同,优选地,所述发射线圈10的线圈圈数与接收线圈30的线圈圈数相同。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发射线圈10与接收线圈30的形状可根据被充电装置40的形状具体设置为正方形,也可以如图4所示设置为圆形,还可以设置为三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外形,在此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及与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的输入电源电路;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所述被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被充电装置充电时,所述被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套合在所述发射线圈中,所述发射线圈具有可挠性,使得其形状能改变与接收线圈的形状相同,搭配被充电装置及接收线圈的形状,使得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及被充电装置的形状均相同,发射线圈不仅可以配合被充电装置的既有外形表面上可利用的可充电元件的表面积,形成扩展及加大充电能量的效果,还便于搭配任何形状外型的被充电装置使用,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适用性,使得各种形状的被充电装置的充电方便可靠。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10)、及与所述发射线圈(10)电性连接的输入电源电路(20);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向被充电装置(40)充电,所述被充电装置(40)包括接收线圈(30),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被充电装置(40)充电时,所述被充电装置(40)的接收线圈(30)套合在所述发射线圈(10)中;所述发射线圈(10)具有可挠性,使得其形状能改变以与接收线圈(30)的形状相同,所述发射线圈(10)、接收线圈(30)、及被充电装置(40)的形状均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0)及接收线圈(30)的材料均为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0)与接收线圈(30)的套合方式为平面接触套合、半圆形接触套合、或立体插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0)的线圈圈数与接收线圈(30)的线圈圈数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0)的线圈圈数与接收线圈(30)的线圈圈数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0)的形状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外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充电装置(40)还包括与所述接收线圈(30)电性连接的感应电磁能量接收电路(50)、及与所述感应电磁能量接收电路(50)电性连接的电池充电电路(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发射线圈(10)形状相同的导磁平台(70),所述发射线圈(10)套合在导磁平台(70)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平台(70)的材料为软性导磁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充电装置(40)为笔式输入装置、鼠标、圆筒形移动电源、录音笔、或汽车遥控器。
CN201721384834.2U 2017-10-24 2017-10-24 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07010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4834.2U CN207010320U (zh) 2017-10-24 2017-10-24 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4834.2U CN207010320U (zh) 2017-10-24 2017-10-24 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0320U true CN207010320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5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84834.2U Active CN207010320U (zh) 2017-10-24 2017-10-24 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0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7041B2 (en) Coil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having the same
CN204992632U (zh) 便携式的手机充电设备
CN104124719A (zh) 磁力吸附式的移动设备充电装置
CN204103576U (zh) 充电器
CN207010320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05119357A (zh)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
CN103605435A (zh) 一种无需外充电的鼠标套装
CN208316420U (zh) 一种双面无线充电电路和双面无线充电器
CN203151710U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04928305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5489579U (zh) 一种创新性的手机充电底座
CN204809411U (zh) 无线充电天线以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4130868U (zh) 多功能usb数据线
CN204334000U (zh) 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
CN20689435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05004797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手机移动电源
JP3185217U (ja) 携帯式電源装置
CN110383629A (zh) 包括升压转换器和传输线圈结构的无线充电系统
CN206757558U (zh) 一种无线感应式鼠标组件
CN206148989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供电充电装置
CN208208543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结构和无线充电器
TW201916530A (zh) 具有無線充放電功能的行動電源裝置
CN207083256U (zh) 手机无线充电器增效装置
CN203660622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电子秤
CN202759275U (zh)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