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9759U -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9759U
CN207009759U CN201720452529.6U CN201720452529U CN207009759U CN 207009759 U CN207009759 U CN 207009759U CN 201720452529 U CN201720452529 U CN 201720452529U CN 207009759 U CN207009759 U CN 207009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inding post
conducting pad
width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525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巨
徐剑
郑巨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long Aot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long Aot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long Aot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long Aot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525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9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9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975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向接线端子,包括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的电线固定结构,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支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的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所述第一导电压件与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与第二导电压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本申请中的多向接线端子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电线进入,以及平行或垂直方向的电线导出,从而方便安装时的接线操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以及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

Description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线端子,尤其涉及用于连接主干电线与分支电线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并排线接线端子是计量箱内为主干电线连接分支电线的部件。其通常包括位于矩形绝缘套内的导电压件和固定件。绝缘套一般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贯通两个面的主干电线开口供主干电线通过,以及在同一方向上的通常与主干电线开口并排设置的分支电线接入口供分支电线接入。主干电线和分支电线通过导电压件电连接并通过固定件可靠固定。这种连接仅需对主干电线进行局部剥离绝缘层的操作,露出金属导电体,再剥去分支电线的端部的绝缘层,插入并排线接线端子即可实现两线的电连通。
然而,在本申请的申请人设计的并列式计量箱的应用中,分支电线的接入方向和主干电线的接线方向不一致,例如,在分支电线需要与主干电线垂直设置,这种情况下,使用传统的并排接线端子需要将分支电线连接后弯折90度,才能与相邻计量箱内的并排线接线端子相连,在进入相邻的计量箱后,还需要将电线弯折90度才能实现与相邻的计量箱内的主干电线借助并排线接线端子的电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向接线端子,其可以实现主干电线与分支电线基本垂直的电连接,从而在并列式计量箱的应用中无需弯折分支电线或主干 电线,使得安装更方便。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多向接线端子通过两个导电压件实现主干电线和分支电线的垂直连接以及牢固固定。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种多向接线端子,其可以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可分离地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界定容置空间;电线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附连于所述底座的支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的第一导电压件,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第二导电压件,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固定组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本申请中的多向接线端子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电线进入,以及平行或垂直方向的电线导出,从而方便安装时的接线操作,使得计量箱的接线,尤其是并列式计量箱的接线更加省时。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设置于绝缘外壳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支架,附连于所述底座;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 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本申请中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电线进入,以及平行或垂直方向的电线导出,从而方便安装时的接线操作,使得计量箱的接线,尤其是并列式计量箱的接线更加省时。
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垂直地安装于所述计量箱的电线输入位置和/或电线输出位置;所述多向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可分离地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界定容置空间;电线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支架,附连于所述底座;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本申请中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电线进入,以及平行或垂直方向的电线导出,从而方便安装时的接线操作,使得计量箱的接线,尤其是并列式计量箱的接线更加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向接线端子的结构装配立体图;
图2为依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向接线端子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依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向接线端子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依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向接线端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A是固定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5B是图5A中固定组件的分解图;
图5C是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5A的固定组件的分解图;
图6A、6B分别为第一导电压件的一种实施例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7A、7B分别为第二导电压件的一种实施例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7C、7D分别为第二导电压件的一种实施例的不同角度的投影视图;
图8A和8B分别为使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的一种接线方式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8C和8D分别为使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的另一种接线方式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8E和8F分别为使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的又一种接线方式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8G和8H分别为使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的再一种接线方式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9为依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10为依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1A、11B为依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2A至12D为示出了本申请的典型的实施例中接电端子的装配顺序的示意图;
图13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配合后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14为一种实施例中的支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计量箱内的电线直径较大,现场弯折并不方便,因此,传统的并排线接线端子给申请人设计的并列式箱体设计带来困难。此外,并排线接线端子其他结构设计也与申请人设计的并列式计量箱有诸多不匹配的方面。
本申请的多向接线端子可应用于计量箱内作为主干电线和分支电线的接线部件,其可以固定于计量箱的特定位置,例如,位于断路器的下方靠近计量箱侧板的位置。一般计量箱内的接线端子可以不止一个,例如,可以作为电能引入连接部件,用于将外部引入的电线与计量箱中的已有主干电线或分支电线进行电连接,还可以作为电能引出连接部件,用于将计量箱内的主干电线与分支电线机械耦合及电连接。
计量箱中通常有电能计量装置,断路器,以及接线端子。电能计量装置通常布置于计量箱的上部,断路器和接线端子通常位于计量箱的中、下部,接线端子通常布置于断路器下方。
本申请中的多向接线端子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电线进入,以及平行或垂直方向的电线导出,从而方便安装时的接线操作,使得计量箱的接线,尤其是并列式计量箱的接线更加省时。
图1为依照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的装配图,图2、图3为其爆炸图,图4为其部分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至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可以包括绝缘外壳100,以及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电线连接固定结构200。该绝缘外壳100可以具有底座101和上盖102,其中,底座101可以具有容纳部分电线连接固定结构200的凹部1010,例如容纳电线连接固定结构的一小部分,上盖102可以具有容纳大部分电线连接固定结构的腔室1020,所述凹部和腔室单独或共同构成容置空间。
电线接连电线固定结构20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压件201,第二导电压件202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配合并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的位置的支架203。支架203由底板2031、和两侧2032、2033板构成,大致呈U形,支架具有与底板相对的开口端2034用于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进入本体两侧板2032、2033定义的空间2035内。与侧板2032、2033互补的表面可以为完全开放的结构,如图2、3所示。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可以滑动地沿支架203的长轴线L1配合于支架203上,从而第一导电压件201配合于第二导电压件202与底板2031之间。
支架203的侧板2032、2033具有内槽2032A和2033A。两内槽可对称设置,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内槽具有临近底板的近端和远离底板的远端,以内槽2032A为例,其近端为2032B,远端为2032C。所述支架界定长轴方向L1,第一宽度方向W1和第二宽度方向W2,如图2、3所示。
图6A、6B分别为第一导电压件201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如图所示,第一导电压件201包括具有多个压爪2013的第一表面2011和具有多个托爪2014的第二表面2012。其中,压爪2013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可具有相同的构型或不同的构型,例如,中间的三个压爪在第一宽度W1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而两侧的压爪在第一宽度W1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或者,例如各压爪的中间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弧度以下压电线的裸露部分。其中,压爪与支架的底板在第一宽度方向W1界定第一电线通道,例如供主干电线穿过, 并可压在两者之间。托爪2014的数量可以与压爪2013数量相同,以便于制造,或者也可以是多于或少于压爪的数量,例如是两个、三个、或四个。以四个托爪为例,每个托爪在第一宽度方向W1上尺寸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托爪的在第一宽度方向上可以略大于位于两侧的托爪。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托爪的宽度大于电线裸露部分的直径。
图7A、7B分别为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压件202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图7C、7D分别为第二导电压件202的一种实施例的不同角度的投影视图。如图所示,第二导电压件202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一表面2021,以及具有多个卡爪2024的第二表面2022。所述多个卡爪2024在第二宽度方向W2上设置有两列,每列在第一宽度方向W1上设置四个。两列卡爪在第二宽度方向W2上的间隔可以至少为电线裸露部分的直径从而电线的裸露部分可以沿第一宽度方W1方向伸入两列卡爪之间的过道2023。进一步的,每列卡爪中间的两个卡爪相对表面的间距S1设置为小于分支电线裸露部分的直径,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卡爪外侧表面的间距S2大于电线裸露部分的直径。这样电线的裸露部分可以托于两卡爪之上。中间的两卡爪的高度可以大于电线裸露部分的直径,这样,托于中间卡爪之上的分支电线裸露部分与沿两列卡爪之间延伸的电线裸露部分不会相互干涉。
其中第一导电压件的托爪和第二导电压件的卡爪在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W1上界定第二电线通道并在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界定第三电线通道。第二电线通道和第三电线通道方向可以基本垂直。
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可以不具有压爪或托爪,或者仅具有压爪或仅具有托爪。而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可以不具有卡爪,或者仅具有一排卡爪、或者仅具有中间的卡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的两个卡爪的顶部具有向两卡爪的中线内倾的倒角2024A、2024B,形成楔形,以更加稳定地压住电线的裸露部分。
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在外缘可以分别具有肩部2015和2025以确保他们相对支架203基本没有沿第一宽度方向W1和第二宽度方向W2的移动,而只能发生沿支架203的长轴L1的运动。例如,针对第一导电压件201,所述肩部2015可以是设置于其第一宽度W1方向的两端,例如对称的设置于其第一宽度方向W1的两端。针对第二导电压件202,肩部2025可以同样设置于与前述第一宽度W1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例如对称的设置。所述肩部2025可以具有回折部,以从至少两个方向上与支架203的面向接触,从而可以保持第二导电压件与支架的相对位置。
固定组件204沿该长轴线设置于导电压件202的与导电托件201相对的另一侧,其可包括反顶螺母2041和与该反顶螺母配合的顶钉2042。图5A是固定组件的组合图,图5B是固定组件的分解图,图5C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固定组件的分解图;如图5A、5B和5C所示,反顶螺母2041的具有带螺纹孔2041D的本体2041C,两侧设有翼状凸起2041A、2041B,两翼状凸起可分别配合于内槽2033和2034之内,从而使得反顶螺母2041可沿支架203的长轴L1方向运动,并在运动至内槽的最远端时翼状凸起的表面2041E、2041F抵在支架的内槽的远端。其中,内槽的近端可以为圆弧形以减小应力集中,远端的可以为平面以配合翼状凸起的表面2041E、2041F的形状。
所述反顶螺母2041通过与顶钉2042的反向运动而抵在内槽的远端,例如2032C。顶钉2042与反顶螺母2041螺纹配合,可以为平头螺钉、圆柱头螺钉、平圆头螺钉、紧定螺钉等。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示锁紧螺钉可以为紧定螺钉。
顶钉2042下部为接触部2042A,用于抵在第二导电压件202的第一表面2021以从支架203的长轴方向L1限定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在长轴方向的位置。
装配时,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沿支架203的长轴方向L1自开口端2034滑动进入支架的内部空间2034,并通过各自的肩部在第一宽度方 向W1和第二宽度方向W2上定位于支架203上。反顶螺母2041通过其翼状凸起配合于支架203的内槽并可沿支架的长轴方向在内槽内可滑动。
图8A至8H示出了使用本申请的接线端子的多种接线方式。在一种接线方式中,例如如图8A、8B、8C和8D所示的主干电线A与分支电线B垂直设置的接线方式中,主干电线A的裸露部分沿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W1进入第一导电压件201的第一表面与支架的底板2031之间,分支电线B的裸露部分沿第二宽度方向W2托于第一导电压件的托爪2014上,压于第二导电压件202的中间卡爪2024之下。通过旋动顶钉2042使反顶螺母2041远离第二导电压件运动直至抵于内槽的远端,继续旋动顶钉2042则使得顶钉的接触部2042A压在第二导电压件202的第一表面2021,继而将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压紧于支架203的底板。
在另一种接线方式中,例如图8E、8F、8G和8H所示的主干电线A与分支点线B平行设置的接线方式中,主干电线A沿支架203或第一导电压件或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宽度方向W1进入第一导电压件的压爪与支架的底板之间,而分支电线B沿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W1进入第一导电压件的托爪以及第二导电压件的卡爪之间。在此配置中,分支电线穿过第二导电压件两列卡爪之间的过道2024,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被顶钉2042压紧后,可实现主干电线和分支电线与两导电压件以及支架的固定。
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例如可以用黄铜、铜、铝、不锈钢、银等导电体制成。支架可以由导电材料或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由不锈钢、铸铁、等导电材料制成,或由酚醛树脂、聚丙烯、聚乙烯等绝缘材料制成。
如图支架203与侧板2032、2033互补的表面可以是完全开放的结构,也可以为部分封闭的结构,以对导电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导线的摆动。对应的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对应减小以配合进入变窄的互补的表面的尺寸,这样还同时可以节省的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的材料用量,从而降低整个接线端子的成本。
如图1所示,在第一导电压件201、第二导电压件202和支架203的外面设置绝缘外壳100,其中支架203置于底座101的凹部1010。凹部1010,如图10所示,可以由四个直立的墙板围成,其中在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W1上的一对墙板1011、1012上设有弧形的缺口1011A、1012A,其可以承托主干电线的带绝缘皮的段,而在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一对墙板1013、1014可以单独或分别具有定位肋1013A和1014A,定位肋可确保支架定位于底座的特定位置,从而方便两者的固定。例如,可以通过例如螺纹连接与支架203固定,例如底座和支架上可以分别设置螺纹孔、并用螺钉205将两者固定。
上盖102可与底座101配合在一起形成对电线接连固定结构200的电绝缘。上盖包括顶板1025和自顶板直立延伸的四个侧壁1021、1022、1023、1024。在第一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侧壁1021和1023设有一对缺口,其中,在侧壁1021上的缺口1021A的尺寸约为带绝缘层的电线直径的三倍,侧壁1023上的缺口1023A为带绝缘层电线直径的约1.5倍。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侧壁1022和1024也具有缺口,其中,侧壁1022上的侧壁上的缺口1022A为带绝缘层的电线直径的约三倍,侧壁1024上的缺口1024A也为带绝缘层电线直径的约三倍。
上盖与底座可对合,对合后,侧壁上的缺口形成开口,例如,在第一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形成一个长圆形开口1031,即第一长圆形开口,和一个圆形开口1032,而在第二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形成两个截头长圆形开口,即第一、第二截头长圆形开口1033、1034。
在前述第一种主干电线A和分支电线B垂直连通的配置中,主干电线A例如包括导体裸露段和裸露段两侧的带绝缘保护层的段,主干电线A从第一宽度方向W1上进入第一导电压件和支架之间,使得导体裸露段与第一导电压件的压爪机械接触及电接触,而主干电线A的绝缘保护层的段分别自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一长圆形开口下半部和圆形开口伸出。分支电线B通常在一端具有裸露的部分,而其他部分为由绝缘层包裹。分支电线B的裸露部分沿第二宽度方向 W2或沿与第二宽度方向W2相对的方向延伸进入第一截头长圆形开口或第二截头长圆形开口的上半部分。
或者,在另一种主干电线A和分支电线B的垂直连通配置中,主干电线A例如包括导体裸露段和裸露段两侧的带绝缘保护层的段,主干电线A从第二宽度方向上进入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之间,使得导体裸露段与第一导电压件的托爪以及第二导电压件的卡爪机械接触及电接触,而主干电线A的绝缘保护层的段分别由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第二截头长圆形开口上半部伸出。分支电线B的裸露部分可以沿第一宽度方向延伸进入第一长圆形开口的下半部分,或沿第一宽度方向的相对方向进入圆形开口,进而伸入第一导电压件和支架之间,与第一导电压件的压爪机械接触及电接触。
或者,在主干电线A和分支电线B的平行连通的配置中,主干电线A例如包括导体裸露段和裸露段两侧的带绝缘保护层的段,主干电线A从第一宽度方向上进入第一导电压件和支架之间,使得导体裸露段与第一导电压件的压爪机械接触及电接触,而主干电线的绝缘保护层的段分别由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一长圆形开口下半部和圆形开口伸出。分支电线B通常在一端具有裸露的部分,而其他部分为由绝缘层包裹。分支电线B的裸露部分沿第一宽度方向延伸进入第一长圆形开口的上半部分,并进而延伸进入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之间。
以此种方式可实现本申请中的接线端子的多方向接线,即,主干电线A在第一宽度方向W1或者第二宽度方向W2上的多种配置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底座101可以被设计为具有正方形或圆形的截面,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宽度方向W1和第二宽度方向W2的尺寸一致。使用者可以任意更改接线端子在计量箱不同位置上的设置角度,以适应不同的应用,例如,在接入主干电线的位置,可以使得第一宽度方向为与墙壁计量箱的竖直方向一致,而在输出分支电线的位置,可以使得第二宽度方向为与墙壁计量箱的水平方向一致。
所述上盖与底座可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插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合并成一体,或者以上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而合并成一体,例如,可以在上盖的四个角设置具有短柱1026,在底座的四个角设置至少上段为光滑部的孔1015,短柱与光滑部分的尺寸被确定为可以形成紧配合,从而实现上盖与底座的固定。还可以为其中至少一个短柱提供贯通孔,并将对应的孔的下段设置为螺纹部分,通过螺钉穿过短柱的贯通空可与螺纹部分配合从而将上盖和底座固定。
为了进一步地加强顶钉2042与第二导电压件的接触,防止顶钉从第二导电压件表面滑脱,可以在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2021与对应顶钉的位置上设置凹坑2012A以加强顶钉与第二导电压件的配合。
图12A至12D示出了本申请的典型的实施例中接电端子的装配顺序。如图所示,本申请的前述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的装配方式通常为首先将支架203例如通过螺钉205固定于底座101上,如图12A、12B所示;再将第一导电压件201和第二导电压件202顺序插入支架中,如图12C所示;而后,放入反顶螺母2041,再将顶钉2042旋入反顶螺母2041形成固定组件204。再套上上盖102即形成完整的接线端子。
常见的主干电线直径约8mm,金属芯直径6mm,常见的分支电线直径约7mm,金属芯直径5mm。因此,可按金属芯的尺寸来设计第一导电压件210的压爪和托爪,以及第二导电压件的卡爪的尺寸。例如,可以将第二导电压件的两列卡爪的间距设置为略大于分支电线的金属芯的直径。或者,可将中间卡爪的外表面的间距设置为略大于分支电线的金属芯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以将第一导电压件的托爪2014以及第二导电压件的卡爪2024沿第一宽度方向W1上交错设置。例如,中间的两个卡爪的尺寸被确定为这两个卡爪可伸入对面的两个拖爪之间的空间。如图6A、6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的两个托爪之间设置有托线台2026用于承托电线 的裸露部分,使其不易发生围绕长轴L1的摆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托线台2026上设有凸线,用于增加对插入的电线的径向压力,从而使得电线不易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固定组件204可以包括可旋转地配合于所述支架的开口端2034的压板2043。例如,所述压板2043的一边或临近一边的位置可以铰接于开口端的一侧的支架侧面,而相对边或邻近相对边的位置可以具有卡和结构,可以卡入所述支架的内槽。从而可以在支架顶端形成闭合结构;在压板2043的上可以提供螺纹孔2043A,这样顶钉2044可以与螺纹孔2043配合,使得顶钉的螺柱部分可以伸入支架的内部空间与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从而在长轴L1方向上限定第一导电压件和第二导电压件的位置。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先前描述被提供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所界定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旨在限于本文所展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此外,虽然与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相关联的优点已经被描述在那些实施方式的上下文中,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展现这样的优点,并且并非所有的实施方式需要必然地展示这样的优点以落入该技术的范围。因此,本公开和相关联的技术可包括未明确示出或在这里描述的其它实施方式。因此,本公开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示例:
1.一种多向接线端子,其中包括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可分离地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界定容置空间;
电线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
支架,附连于所述底座;
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
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2.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压爪,所述多个压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3.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托爪,所述多个托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4.根据示例3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多个卡托爪之间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设置的托线台,所述托线台上设有沿第一宽度方向的凸线。
5.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沿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设置两列,每列包括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卡爪。
6.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的一对卡爪的每个具有内倾角,两个卡爪的内倾角形成楔形。
7.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反顶螺母和与所述反顶螺母配合的顶钉,所述反顶螺母于所述顶钉配合,所述反顶螺母具有在所述内槽内可运动的翼状凸起。
8.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配合于所述支架的开口端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纹孔和顶钉配合。
9.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对应第一电线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第二电线通道的第三开口,以及对应第三电线通道的第四开口。
10.根据示例9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11、根据示例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插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合并成一体。
12、根据示例1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在所述上盖的四个角设置具有短柱,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设置至少上段为光滑部的孔,所述短柱与所述光滑部的尺寸被确定为可以形成紧配合。
13、根据示例12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为其中至少一个短柱提供贯通孔,并将对应的孔的下段设置为螺纹部,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短柱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螺纹部分配合从而将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固定。
14.一种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设置于绝缘外壳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
支架,附连于所述底座;
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
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15.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压爪,所述多个压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16.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托爪,所述多个托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17.根据示例16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多个卡托爪之间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设置的托线台,所述托线台上设有沿第一宽度方向的凸线。
18.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沿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设置两列,每列包括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卡爪。
19.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的一对卡爪的每个具有内倾角,两个卡爪的内倾角形成楔形。
20.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反顶螺母和与所述反顶螺母配合的顶钉,所述反顶螺母于所述顶钉配合,所述反顶螺母具有在所述内槽内可运动的翼状凸起。
21.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配合于所述支架的开口端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纹孔和顶钉配合。
22.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对应第一电线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第二电线通道的第三开口,以及对应第三电线通道的第四开口。
23.根据示例22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24、根据示例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插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合并成一体。
25、根据示例2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在所述上盖的四个角设置具有短柱,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设置至少上段为光滑部的孔,所述短柱与所述光滑部的尺寸被确定为可以形成紧配合。
26、根据示例25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为其中至少一个短柱提供贯通孔,并将对应的孔的下段设置为螺纹部,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短柱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螺纹部分配合从而将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固定。
27.一种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垂直地安装于所述计量箱的电线输入位置和/或电线输出位置;所述多向接线端子包括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可分离地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界定容置空间;
电线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
支架,附连于所述底座;
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
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28.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压爪,所述多个压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29.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托爪,所述多个托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30.根据示例29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多个卡托爪之间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设置的托线台,所述托线台上设有沿第一宽度方向的凸线。
31.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沿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设置两列,每列包括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卡爪。
32.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的一对卡爪的每个具有内倾角,两个卡爪的内倾角形成楔形。
33.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反顶螺母和与所述反顶螺母配合的顶钉,所述反顶螺母于所述顶钉配合,所述反顶螺母具有在所述内槽内可运动的翼状凸起。
34.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配合于所述支架的开口端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纹孔和顶钉配合。
35.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对应第一电线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第二电线通道的第三开口,以及对应第三电线通道的第四开口。
36.根据示例35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37、根据示例2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插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合并成一体。
38、根据示例37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在所述上盖的四个角设置具有短柱,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设置至少上段为光滑部的孔,所述短柱与所述光滑部的尺寸被确定为可以形成紧配合。
39、根据示例38所述的用于计量箱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为其中至少一个短柱提供贯通孔,并将对应的孔的下段设置为螺纹部,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短柱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螺纹部分配合从而将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固定。

Claims (36)

1.一种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可分离地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界定容置空间;
电线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
支架,附连于所述底座;
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
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压爪,所述多个压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托爪,所述多个托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多个卡托爪之间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设置的托线台,所述托线台上设有沿第一宽度方向的凸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沿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设置两列,每列包括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卡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的一对卡爪的每个具有内倾角,两个卡爪的内倾角形成楔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反顶螺母和与所述反顶螺母配合的顶钉,所述反顶螺母于所述顶钉配合,所述反顶螺母具有在所述内槽内可运动的翼状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配合于所述支架的开口端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纹孔和顶钉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对应第一电线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第二电线通道的第三开口,以及对应第三电线通道的第四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插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合并成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在所述上盖的四个角设置具有短柱,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设置至少上段为光滑部的孔,所述短柱与所述光滑部的尺寸被确定为可以形成紧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为其中至少一个短柱提供贯通孔,并将对应的孔的下段设置为螺纹部,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短柱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螺纹部分配合从而将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固定。
14.一种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设置于绝缘外壳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
支架,用于附连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底座;
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
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压爪,所述多个压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托爪,所述多个托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多个卡托爪之间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设置的托线台,所述托线台上设有沿第一宽度方向的凸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沿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设置两列,每列包括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卡爪。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的一对卡爪的每个具有内倾角,两个卡爪的内倾角形成楔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反顶螺母和与所述反顶螺母配合的顶钉,所述反顶螺母于所述顶钉配合,所述反顶螺母具有在所述内槽内可运动的翼状凸起。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配合于所述支架的开口端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纹孔和顶钉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对应第一电线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第二电线通道的第三开口,以及对应第三电线通道的第四开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24.一种多向接线端子,用于计量箱,所述多向接线端子垂直地安装于所述计量箱的电线输入位置和/或电线输出位置;所述多向接线端子包括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可分离地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界定容置空间;
电线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线固定结构包括
支架,附连于所述底座;
第一导电压件,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支架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的第一电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电压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支架配合,所述第二导电压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界定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电线通道,和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电线通道;以及
固定组件,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一表面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压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压件沿所述支架的所述长轴方向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压爪,所述多个压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压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托爪,所述多个托爪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多个卡托爪之间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支架的第二宽度方向设置的托线台,所述托线台上设有沿第一宽度方向的凸线。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沿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设置两列,每列包括沿所述支架的第一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卡爪。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压件的对应所述第三电线通道的位置的一对卡爪的每个具有内倾角,两个卡爪的内倾角形成楔形。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反顶螺母和与所述反顶螺母配合的顶钉,所述反顶螺母于所述顶钉配合,所述反顶螺母具有在所述内槽内可运动的翼状凸起。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支架在第二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板分别具有内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配合于所述支架的开口端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纹孔和顶钉配合。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对应第一电线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第二电线通道的第三开口,以及对应第三电线通道的第四开口。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插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合并成一体。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在所述上盖的四个角设置具有短柱,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设置至少上段为光滑部的孔,所述短柱与所述光滑部的尺寸被确定为可以形成紧配合。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多向接线端子,其中为其中至少一个短柱提供贯通孔,并将对应的孔的下段设置为螺纹部,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短柱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螺纹部分配合从而将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固定。
CN201720452529.6U 2017-04-27 2017-04-27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09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2529.6U CN207009759U (zh) 2017-04-27 2017-04-27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2529.6U CN207009759U (zh) 2017-04-27 2017-04-27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9759U true CN207009759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43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52529.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09759U (zh) 2017-04-27 2017-04-27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97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3192A (zh) * 2017-04-27 2017-07-14 北京华龙奥泰电气有限公司 多向接线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3192A (zh) * 2017-04-27 2017-07-14 北京华龙奥泰电气有限公司 多向接线端子
CN106953192B (zh) * 2017-04-27 2022-11-29 北京华龙奥泰电气有限公司 多向接线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6037B (zh) 移动电源
CN202797540U (zh) 具空间变换之插头组体
CN207009759U (zh) 多向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的电线固定结构
CN106953192A (zh) 多向接线端子
CN206321671U (zh) 一种电能计量专用接线盒
CN201859949U (zh) 一种安全接线座
CN110571578A (zh) 一种分体免工具网络模块
CN209747768U (zh) 一种电表接线结构
CN106602295A (zh) 一种双壳接线端子
CN110556758B (zh) 一种共用线槽的通用连接设备
CN211017441U (zh) 接线端子座
CN110736863A (zh) 一种方便进行定位的电能表压接装置
CN210640578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用束线装置
ATE48495T1 (de) Verbinder zum anschliessen eines mehradrigen elektrischen flachkabels an andere schaltungselemente.
CN207819106U (zh) 多功能充电座
CN206322905U (zh) 一种插拔电能表不断电的转换器组件
CN211088538U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路的电力金具
CN209786220U (zh) 一种双侧电线连接器
CN205987364U (zh) 扬声器
CN221009282U (zh) 新型的试验线夹
CN213753907U (zh) 一种电力设备线夹装置
CN202475985U (zh) 防水型电源箱
CN202678540U (zh) 免手柄的一体式接线座
CN208753663U (zh) 一种单项两级带接地开关插头
CN212062329U (zh) 一种便于安装断路器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