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3640U -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3640U
CN207003640U CN201720337877.9U CN201720337877U CN207003640U CN 207003640 U CN207003640 U CN 207003640U CN 201720337877 U CN201720337877 U CN 201720337877U CN 207003640 U CN207003640 U CN 20700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refabricated panel
vierendeel girder
panel
fram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378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昌州
陈定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378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3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框架梁以及预制墙板,所述框架柱与框架梁铰接,所述预制墙板具有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能力,所述框架柱和/或框架梁与预制墙板形成可靠连接。本技术方案中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采用纯干法连接方式,框架梁和框架柱通过干式铰接,预制墙板与框架干式连接,其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大大增加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本实用新型在框架结构中引入能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能力的预制墙板,构成框架墙板结构体系,框架结构通过框架梁与预制墙板间的传力,由于上述的预制墙板的水平抗侧刚度大,水平地震力由预制墙板承担,框架结构仅承担竖向荷载,使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主要的建筑物结构体系为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针对框架结构,目前,常见的类似框架结构体系有2种,一种是传统的现浇形式,一种采用装配式,装配式的预制结构中梁柱采用先张或后张预应力技术、楼板采用预应力叠合板或预应力空心板、墙板采用外挂板或者梁下墙而形成结构体系。对于上述的框架结构体系,传统现浇形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材力,并导致大量的建筑垃圾,施工周期较长,且不环保。采用装配式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构件比较大,例如外墙板,为实现外墙板保温装饰一体化,生产工序多,运输较为困难,总装技术难度较大,框架柱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柱子与梁采用现浇或预应力连接,制作、运输、安装成本较高,而且,现有的框架结构中柱与基础、梁柱等节点均为刚接连接,如柱与基础、柱与梁通过现浇连接的建筑,每层施工需要等待混凝土达到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施工,其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降低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得建造灵活性和施工速度。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且周期短,同时满足建筑施工要求、承载力性能以及抗震要求的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且周期短,同时满足建筑施工要求、承载力性能以及抗震要求的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框架梁以及预制墙板,所述框架柱与框架梁铰接,所述预制墙板具有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能力,所述框架柱和/或框架梁与预制墙板形成可靠连接。本技术方案中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采用纯干法连接方式,框架梁和框架柱通过干式铰接,预制墙板与框架干式连接,其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大大增加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装配的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框架填充墙的方式,所述的预制墙板与框架一起装配,具体装配过程由下至上依次安装。现有的建筑规程中,要求建筑结构应强连接、强节点,弱构件,主要是指节点的承载力应高于连接构件,即要求将构件和构件的连接节点做得很牢靠,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破坏时,是先破坏构件,后破坏节点的,所以现有技术中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节点均是刚接,如现浇之类。本技术方案采用纯干法的框架,通过梁柱采用的铰接连接方式连接构成的建筑物体系是可变体系,整体性和稳定性无法满足抗震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框架结构中引入能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能力的预制墙板,构成框架墙板结构体系,框架结构通过框架梁与预制墙板间的传力,由于上述的预制墙板的水平抗侧刚度大,水平地震力由预制墙板承担,框架结构仅承担竖向荷载,使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的预制墙板主要是对框架结构加强,故在考虑经济性的情况下,在满足建筑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应当是在该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合适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上述的预制墙板即可。
当然,为保证建筑体系的稳定性,此结构仅限于低层结构,如低层别墅,优选层高不超过3层。上述预制墙板在框架结构中局部布置,优选可布置在不会拆除隔墙和变动户型的房间,如楼梯间、卫生间、外墙等。其他需要形成大开间,无墙板的地方采用传统的框架结构,后期采用填充墙进行围护或隔断即可。
进一步,所述预制墙板在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中均匀对称分布。如此,更能发挥预制墙板的水平抗侧能力,保证结构整体在地震作用下不产生偏心或扭转,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更好。
优选,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两主轴方向均设有预制墙板。如此,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更好。
优选,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纵向设置的外墙板由所述的预制墙板构成,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横向对称设置有预制墙板,至少一块纵向布置的预制墙板与至少一块横向布置的预制墙板相连。如此,使相互垂直的预制墙板相互支撑,让墙板的平面外受力性能更好,双向抗侧力体系中预制墙板的刚度和抗扭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预制墙板作为外墙板使用情况下,不会影响框架结构空间灵活性的特点。
优选,所述预制墙板拼接并围绕成筒状结构,预制墙板围合成筒状,该筒状结构可以形成盒子,由于预制墙板形成盒子后的稳定性更强,盒子的受力优于单独设置的单面墙,筒状盒子可以设置在建筑的楼梯间,保护建筑的逃生通道,使建筑发生地震时,保证楼梯间的安全。筒状可设置在楼梯间、卫生间等不会改变建筑功能的房间,那么这些围合成筒状的预制墙板不能拆除。
当预制墙板之间相互连接时,二者可采用通过连接件干式连接。连接件锚固分别锚固在预制墙板内的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的至少一侧端与框架柱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柱相连,所述预制墙板的顶端与框架梁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梁相连。
优选,所述预制墙板的两侧端均与框架柱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柱相连,所述预制墙板上端的框架梁形成暗梁。如此,预制墙板与其周边的框架柱和框架梁形成了带边框的墙体,增大了整个结构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进一步,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的顶端与框架梁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梁相连,所述预制墙板的两侧端与框架柱之间预留有填充空间。
进一步,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为双层结构,上层的预制墙板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梁相连。如此,预制墙板与框架结构中的构件连接强度更好,更能够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锚固在预制墙板内的第一预埋件以及锚固在框架柱和/或框架梁内的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通过螺栓连接。如此,预制墙板与框架梁和框架柱连接可靠,有利框架柱和框架梁与预制墙板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
进一步,所述预制墙板在设置第一预埋件处开设有操作口。操作口的设置便于安装过程中通过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优选,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锚固支腿。
进一步,所述操作口中填充有浆料。如此设置,一方面可解决因预留操作口导致的不美观问题,另一方面,当操作口中的浆料凝固后,能够起到固定螺栓的作用,避免使用年限久或外力影响下螺栓松动。此时填充浆料并不影响施工进度,无需等待浆料硬化再进行下一预制件节点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的锚固支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穿接孔。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第二预埋件在框架柱和框架梁中的锚固力,提高了第一预埋件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结构强度。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可以互换结构和位置,操作口开设的位置也应当根据安装需要进行改变。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配合使用的加长螺母,所述加长螺母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开设穿接孔处的内侧面,所述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后穿过所述穿接孔插入所述加长螺母中。如此设置,仅需在预制墙板设置第一预埋件处开设操作口,一端封口的加长螺母作为套筒使用,拼装时,仅需在第一预埋件处开设操作口将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后穿过所述穿接孔插入所述加长螺母中,然后拧紧即可实现连接,操作简便。
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内侧面是指连接板向框架柱或框架梁内的那一面。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配合使用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开设穿接孔处的内侧面,另一端套接有套筒。优选所述螺母与套筒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埋件为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开设有与所述螺栓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筒的开口端与框架柱外或框架梁外连通,所述螺栓连接第一预埋件后插入所述连接套筒中。如此,增加了预制件联结拉紧能力,有利于预制件之间力的传导,满足建筑的建筑质量和技术性能。
优选,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锚固支腿,所述锚固支腿与连接套筒垂直交叉连接。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连接套筒在框架柱和预制板梁的锚固力,极大地增加了连接套筒的耐拉拔能力,可有效防止在外力作用下连接套筒在框架梁或框架柱内的轴向和径向移动,如旋转螺栓将连接套筒和第一预埋件紧固连接时。
进一步,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的至少一墙板面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顶面低于所述预制墙板的顶面,所述凸柱的顶部设有穿接件,所述框架梁设有插入孔,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凸柱的顶部,所述穿接件伸入所述插入孔中。凸柱的设置,可简化安装工艺,框架梁可直接吊装到设置在预制墙板上的凸柱上,不会碰坏墙板,安装的空间也较大。凸柱可以根据框架梁的荷载来进行尺寸设置,不存在局部混凝土压碎问题。上述结构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上述连接方式不仅可实现预制墙板与框架梁的可靠连接,同时可有效约束框架梁的端部,确保梁端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小甚至不破坏。
进一步,所述凸柱的底面与所述预制墙板的底面平齐。这样,当拼装完成后,凸柱主要承受框架梁的竖向荷载,减轻预制墙板主体结构承受的竖向荷载。
进一步,所述凸柱与所述预制墙板整体浇筑成型。如此设置,凸柱与预制墙板为一体结构,当预制墙板通过凸柱与框架梁相连后,整体性更好,有利于凸柱将承受的来自与框架梁的荷载传递给预制墙板。
进一步,所述预制墙板内设有桁架筋骨架,所述凸柱内部设有箍筋,所述桁架筋骨架与所述箍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顶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也设有穿接件,至少一根所述的框架梁的一端嵌入所述缺口内并与预制墙板连接,所述框架梁嵌入在所述缺口内的一端设有插入孔,所述穿接件插入所述插入孔中。
进一步,所述框架柱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的一端设有插入孔,所述牛腿设有穿接件,所述穿接件一端锚固在所述牛腿内,另一端插入所述插入孔中。通过框架梁搭接在牛腿上以及牛腿上的穿接件插入框架梁中的插入孔的方式将框架柱与框架梁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当框架柱立好后,仅需在框架梁的吊装过程中将框架梁的端部搭接在设置在框架柱上的牛腿上的同时使得穿接件插入所述框架梁中的插入孔中即可,上述结构有利于框架柱与框架梁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插入孔。牛腿上的穿接件插入框架梁中的插入孔的方式不仅可实现框架柱与框架梁的可靠连接,同时可有效约束框架梁的端部,确保梁端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小甚至不破坏。
进一步,所述插入孔中灌注有灌浆料。如此,通过灌浆料可将穿接件与框架梁连接成整体,进而增加牛腿或凸柱或预制墙板与框架梁的整体性,连接更为可靠,所述灌浆料优选为砂浆。上述的灌浆方式仅是起到一定的紧固作用,并不需要等到起凝固后再进行下一安装操作,故并不影响装配速度。
当然,也可不在插入孔中灌注有灌浆料,此时,优选在所述框架梁的上部设有凹口,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凹口连通,所述穿接件穿过所述插入孔伸入所述凹口中,所述凹口中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穿接件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当凹口为圆形时,其直径应当大于所述插入孔的尺寸。优选穿接件为螺杆,紧固件为螺母,如此,施工操作更为简便。
另外,框架柱和框架梁也可用其他的铰接方式,如在所述框架柱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所述框架梁的至少一端预埋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框架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预留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相连。
再如,在所述框架柱中预埋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端板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连通所述框架柱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至少在所述框架柱的第一侧壁设有牛腿,所述端板锚固在所述框架柱的第二侧壁处,所述牛腿设有操作口和连接孔,所述套管与所述牛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框架梁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牛腿上。
又或者是在所述框架柱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的一端的底部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尺寸与所述牛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牛腿嵌入所述卡接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梁柱铰接方式可以是任意能满足建筑要求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所述框架梁靠近框架柱的一端的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牛腿位于所述缺口内。如此设置,可保证使牛腿不外露至框架梁的底部,即此时的牛腿隐藏在框架梁内形成暗牛腿,这样有利于后期装饰,不影响美观。
进一步,所述牛腿与框架梁的拼接处设有坐浆层或弹性垫。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框架梁的调平,另一方面在框架梁落位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框架梁落位过程对构件造成损坏,同时在设置坐浆层的情况下,可增加牛腿与框架梁拼接面的粘结性,提高二者的整体性。
进一步,所述牛腿上部设有承压板。如此设置,可增加牛腿与框架梁拼接部的刚度,一方面提高牛腿的承压性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避免框架梁落位时对牛腿造成破坏。所述承压板可以在装配过程中后置,也可在预制件和牛腿的预制过程中预埋。
进一步,所述牛腿与框架柱整体浇筑成型,所述框架柱设有桁架筋,所述牛腿内部设有箍筋,所述桁架筋与所述箍筋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牛腿与框架柱为一体结构,当框架柱通过牛腿与框架梁相连后,整体性更好,有利于牛腿将承受的来自与框架梁的荷载传递给框架柱。
进一步,所述穿接件为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呈锥形、Y形或T形。如此,可大幅度提高连接穿接件锚固端的锚固力,可有效提高穿接件的抗拉拔能力,可增加在遇到地震或其他强破坏力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插入孔内可设有限位件,所述穿接件伸入到所述限位件中。如此设置,所述穿接件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中后,插接件可以准确定位,同时,限位件中可预留有富余宽度,使得穿接件只能在设计范围内摆动,这样可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板式,所述限位件卡接所述穿接件。如此,穿接件与限位件形成可靠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顶部用防锈涂料进行封盖。如此,避免年久后限位件与穿接件生锈造成连接节点的不牢固,提高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还包括基础和楼板,所述预制墙板与所述基础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框架柱与基础刚接或铰接,框架梁或预制墙板与所述楼板干式连接。
当然楼板也可现浇或以叠合楼板的形式装配,此处所述的干式连接相对于现浇的施法工艺而言,如采用连接件连接,也可采用上述的插筋锚固的方式。
进一步,所述预制墙板为多层墙板,所述多层墙板的板面中部设有牛腿,所述牛腿用于连接预制楼板。可采用在牛腿内预埋有穿接件,预制楼板预留插入孔的形式插筋锚固实现二者的连接。将预制墙板多层一体预制,在层高处设置牛腿,用以搁置预制楼板,施工更为简便,减少了楼层间预制墙板的拼接,尤其是外墙板即没有了上、下外墙板直接的横向拼接缝,杜绝的渗水问题。
进一步,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还包括填充墙体,所述填充墙体与所述框架柱紧密拼接,所述填充墙体由多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拼接而成,所述墙体两侧的轻质复合保温板与框架柱通过固定支撑件连接。填充墙体的安装过程中,根据安装需要,使用固定支撑装置将轻质复合保温板两端与框架柱固定,填充墙体采用多块预制墙板拼装,预制墙板质量轻,尺寸宽度小,方便运输和安装,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大型的运输设备和安装设备;同时可以做到墙板生产过程中的模具通用化、批量化;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加强了填充墙体与框架结构中其他预制件的整体性。
进一步,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之间通过粘结物料拼接。轻质复合保温板之间通过粘结物料拼接,粘结物料的设置一方面增加墙体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利于预制板落位时的调平,同时还可起到密封轻质复合保温板拼接面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撑件包括连板、托板和至少两块肋板,所述连板与托板垂直连接,所述肋板与连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板与所述框架柱相连,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的两端搭接在所述托板上,所述肋板用于嵌固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如此,施工作业时,可先将固定支撑件安装在框架柱上,安装墙体时,将轻质复合保温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设置在两相对设置的框架柱上的固定支撑件的托板上。优选,所述连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板通过化学螺栓与框架柱相连。
进一步,所述两块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板的两侧,所述肋板的底部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所述肋板与连板构成容置卡槽,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部底角嵌入容置卡槽中。如此,肋板的设置,可对固定支撑件起到加强作用,增大固定支撑件的抗扭刚度,预制墙板嵌入肋板与连接板构成的容置卡槽中,对预制板起到一定的定位和限位作用,一方面可有效限制墙体的位移,另一方面可提高墙体在平面外的抗倾覆弯矩,提高其抗震性。
进一步,所述的托板的一端与连板相连,另一端设有插入板,所述插入板插入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中。如此,通过插入板进一步对轻质复合保温板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通过预应力筋串接构成整体。先通过预应力筋将轻质复合保温板拼接成整体,然后张拉紧固,加强了墙体与的整体性。
进一步,所述墙体由轻质复合保温板横向拼接而成,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设有横向贯通的穿筋孔,所述预应力筋穿接所述穿筋孔,所述墙体两侧的轻质复合保温板中设有预应力筋锚具,通过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将所述预应力筋锚固在墙体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图;
图4为对比体系的平面布置图;
图5~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墙板与框架的连接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9和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框架柱和预制墙板的连接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1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梁柱节点的正面剖视图;
图19为图16中所涉及的第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7中所涉及的梁柱节点A-A面的剖视图;
图21为图17中所涉及的框架梁的端面示意图;
图22为图18中所涉及的梁柱节点A-A面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墙板与预制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墙板与预制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填充墙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0和图3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填充墙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框架柱 2框架梁 3预制墙板 4连接件
5第一预埋件 6第二预埋件 7操作口 8螺栓
9连接板 10锚固支腿 11穿接孔 12螺母
13套筒 14加长螺母 15牛腿 16插入孔
17穿接件 18灌浆料 19凹口 20紧固件
21预留孔 22第一连接装置 23第二连接装置 24端板
25套管 26第一侧壁 27第二侧壁 28卡接槽
29嵌套装置 30外壳体 31嵌入件 32限位槽
33限位销钉 34限位孔 35缺口 36坐浆层
37填充空间 38凸柱 39轻质复合保温板 40固定支撑件
41连板 42托板 43肋板 44容置卡槽
45插入板 46安装孔 47预应力筋 48预应力筋锚具
49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3,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2以及预制墙板3,所述框架柱1与框架梁2铰接,所述预制墙板3具有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能力,所述框架柱1和/或框架梁2与预制墙板3形成可靠连接。本技术方案中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采用纯干法连接方式,框架梁2和框架柱1通过干式铰接,预制墙板3与框架干式连接,其施工可以连续不间断,大大增加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装配的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框架填充墙的方式,所述的预制墙板3与框架一起装配,具体装配过程由下至上依次安装。现有的建筑规程中,要求建筑结构应强连接、强节点,弱构件,主要是指节点的承载力应高于连接构件,即要求将构件和构件的连接节点做得很牢靠,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破坏时,是先破坏构件,后破坏节点的,所以现有技术中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节点均是刚接,如现浇之类。本技术方案采用纯干法的框架,通过梁柱采用的铰接连接方式连接构成的建筑物体系是可变体系,整体性和稳定性无法满足抗震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框架结构中引入能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能力的预制墙板3,构成框架墙板结构体系,框架结构通过框架梁2与预制墙板3间的传力,由于上述的预制墙板3的水平抗侧刚度大,水平地震力由预制墙板3承担,框架结构仅承担竖向荷载,使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的预制墙板3主要是对框架结构加强,故在考虑经济性的情况下,在满足建筑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应当是在该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合适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上述的预制墙板3即可。
当然,为保证建筑体系的稳定性,此结构仅限于低层结构,如低层别墅,优选层高不超过3层。上述预制墙板3在框架结构中局部布置,优选可布置在不会拆除隔墙和变动户型的房间,如楼梯间、卫生间、外墙等。其他需要形成大开间,无墙板的地方采用传统的框架结构,后期采用填充墙进行围护或隔断即可。
为验证本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对以下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以3层楼的房屋,在8度抗震设防区的地震作用进行计算,得出各具体实施方案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并进行比较。
第一种实施方案: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柱1与框架梁2铰接,所有框架柱1与基础49铰接;第二种实施方案: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柱1与框架梁2铰接,四个角部的框架柱1与基础49刚接,其他框架柱1与基础49铰接;第三种实施方案: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柱1与框架梁2铰接,所有框架柱1与基础49刚接;上述的3中方式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如图4所示;
第四种实施方案:在框架结构中采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柱1与基础49铰接,框架柱1与框架梁2铰接,框架梁2与预制墙板3铰接,具体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4中,填充的方形为框架柱1,粗实线为预制墙板3,双虚线为梁。具体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位移角即楼层位移/层高,可以体现结构的变形大小,位移角越大则变形大,结构的刚度小。从上表可知,当采用框架柱1与基础49铰接同时框架柱1与框架梁2铰接时,本技术方案采用不仅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预制墙板3在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中均匀对称分布。如此,更能发挥预制墙板3的水平抗侧能力,保证结构整体在地震作用下不产生偏心或扭转,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更好。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两主轴方向均设有预制墙板3。如此,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更好。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纵向设置的外墙板由所述的预制墙板3构成,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的横向对称设置有预制墙板3,至少一块纵向布置的预制墙板3与至少一块横向布置的预制墙板3相连。如此,使相互垂直的预制墙板3相互支撑,让墙板的平面外受力性能更好,双向抗侧力体系中预制墙板3的刚度和抗扭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预制墙板3作为外墙板使用情况下,不会影响框架结构空间灵活性的特点。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预制墙板3拼接并围绕成筒状结构,预制墙板3围合成筒状,该筒状结构可以形成盒子,由于预制墙板3形成盒子后的稳定性更强,盒子的受力优于单独设置的单面墙,筒状可以设置在建筑的楼梯间,保护建筑的逃生通道,使建筑发生地震时,保证楼梯间的安全。筒状可设置在楼梯间、卫生间等不会改变建筑功能的房间,那么这些围合成筒状的预制墙板3不能拆除。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3的至少一侧端与框架柱1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4与框架柱1相连,所述预制墙板3的顶端与框架梁2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4与框架梁2相连。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3的两侧端均与框架柱1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4与框架柱1相连,所述预制墙板3上端的框架梁2形成暗梁。如此,预制墙板3与其周边的框架柱1和框架梁2形成了带边框的墙体,增大了整个结构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3的顶端与框架梁2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4与框架柱1梁相连,所述预制墙板3的两侧端与框架柱1之间预留有填充空间37。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为双层结构,上层的预制墙板3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连接件4与框架梁2相连。如此,预制墙板3与框架结构中的构件连接强度更好,更能够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述连接件4包括锚固在预制墙板3内的第一预埋件5以及锚固在框架柱1和/或框架梁2内的第二预埋件6,所述第一预埋件5和第二预埋件6通过螺栓8连接。如此,预制墙板3与框架梁2和框架柱1连接可靠,有利框架柱1和框架梁2与预制墙板3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述预制墙板3在设置第一预埋件5处开设有操作口7。操作口7的设置便于安装过程中通过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和第二预埋件6。优选,如图11,所述第一预埋件5包括连接板9和固定在连接板9上的锚固支腿10。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口7中填充有浆料。如此设置,一方面可解决因预留操作口7导致的不美观问题,另一方面,当操作口7中的浆料凝固后,能够起到固定螺栓8的作用,避免使用年限久或外力影响下螺栓8松动。此时填充浆料并不影响施工进度,无需等待浆料硬化再进行下一预制件节点的安装。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述第二预埋件6包括连接板9以及设置在连接板9上的锚固支腿10,所述连接板9开设有穿接孔11。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第二预埋件6在框架柱1和框架梁2中的锚固力,提高了第一预埋件5与预制墙板3连接的结构强度。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预埋件5和第二预埋件6可以互换结构和位置,操作口7开设的位置也应当根据安装需要进行改变。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述连接板9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8配合使用的加长螺母14,所述加长螺母14的一端封口,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9开设穿接孔11处的内侧面,所述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后穿过所述穿接孔11插入所述加长螺母14中。如此设置,仅需在预制墙板3设置第一预埋件5处开设操作口7,一端封口的加长螺母14作为套筒13使用,拼装时,仅需在第一预埋件5处开设操作口7将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后穿过所述穿接孔11插入所述加长螺母14中,然后拧紧即可实现连接,操作简便。
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内侧面是指连接板9向框架柱1或框架梁2内的那一面。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述连接板9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栓8配合使用的螺母12,所述螺母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9开设穿接孔11处的内侧面,另一端套接有套筒13。优选所述螺母12与套筒13过盈配合。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埋件6为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开设有与所述螺栓8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筒的开口端与框架柱1外或框架梁2外连通,所述螺栓8连接第一预埋件5后插入所述连接套筒中。如此,增加了预制件联结拉紧能力,有利于预制件之间力的传导,满足建筑的建筑质量和技术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锚固支腿10,所述锚固支腿10与连接套筒垂直交叉连接。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连接套筒在框架柱1和预制板梁的锚固力,极大地增加了连接套筒的耐拉拔能力,可有效防止在外力作用下连接套筒在框架梁2或框架柱1内的轴向和径向移动,如旋转螺栓8将连接套筒和第一预埋件5紧固连接时。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6,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3的至少一墙板面设有凸柱38,所述凸柱38的顶面低于所述预制墙板3的顶面,所述凸柱38的顶部设有穿接件17,所述框架梁2设有插入孔16,所述框架梁2搭接在所述凸柱38的顶部,所述穿接件17伸入所述插入孔16中。凸柱38的设置,可简化安装工艺,框架梁2可直接吊装到设置在预制墙板3上的凸柱38上,不会碰坏墙板,安装的空间也较大。凸柱38可以根据框架梁2的荷载来进行尺寸设置,不存在局部混凝土压碎问题。上述结构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上述连接方式不仅可实现预制墙板3与框架梁2的可靠连接,同时可有效约束框架梁2的端部,确保梁端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小甚至不破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6,所述凸柱38的底面与所述预制墙板3的底面平齐。这样,当拼装完成后,凸柱38主要承受框架梁2的竖向荷载,减轻预制墙板3主体结构承受的竖向荷载。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6,所述凸柱38与所述预制墙板3整体浇筑成型。如此设置,凸柱38与预制墙板3为一体结构,当预制墙板3通过凸柱38与框架梁2相连后,整体性更好,有利于凸柱38将承受的来自与框架梁2的荷载传递给预制墙板3。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板3内设有桁架筋骨架,所述凸柱38内部设有箍筋,所述桁架筋骨架与所述箍筋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3顶部设有缺口35,所述缺口35内也设有穿接件17,至少一根所述的框架梁2的一端嵌入所述缺口35内并与预制墙板3连接,所述框架梁2嵌入在所述缺口35内的一端设有插入孔16,所述穿接件17插入所述插入孔16中。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框架柱1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15,所述框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所述框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的一端设有插入孔16,所述牛腿15设有穿接件17,所述穿接件17一端锚固在所述牛腿15内,另一端插入所述插入孔16中。通过框架梁2搭接在牛腿15上以及牛腿15上的穿接件17插入框架梁2中的插入孔16的方式将框架柱1与框架梁2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当框架柱1立好后,仅需在框架梁2的吊装过程中将框架梁2的端部搭接在设置在框架柱1上的牛腿15上的同时使得穿接件17插入所述框架梁2中的插入孔16中即可,上述结构有利于框架柱1与框架梁2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大大提高现场安装的效率,提高了建造速度。牛腿15上的穿接件17插入框架梁2中的插入孔16的方式不仅可实现框架柱1与框架梁2的可靠连接,同时可有效约束框架梁2的端部,确保梁端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小甚至不破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插入孔16中灌注有灌浆料18。如此,通过灌浆料18可将穿接件17与框架梁2连接成整体,进而增加牛腿15或凸柱38或预制墙板3与框架梁2的整体性,连接更为可靠,所述灌浆料18优选为砂浆。上述的灌浆方式仅是起到一定的紧固作用,并不需要等到起凝固后再进行下一安装操作,故并不影响装配速度。
当然,也可不在插入孔16中灌注有灌浆料18,此时,如图14,优选在所述框架梁2的上部设有凹口19,所述插入孔16与所述凹口19连通,所述穿接件17穿过所述插入孔16伸入所述凹口19中,所述凹口19中设有紧固件20,所述紧固件20与所述穿接件17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当凹口19为圆形时,其直径应当大于所述插入孔16的尺寸。优选穿接件17为螺杆,紧固件20为螺母12,如此,施工操作更为简便。
另外,框架柱1和框架梁2也可用其他的铰接方式,如图15,如在所述框架柱1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孔21,所述框架梁2的至少一端预埋有第一连接装置22,所述第一连接装置22与框架柱1通过螺栓8连接,所述螺栓8穿过所述预留孔21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22相连。
再如,如图16和图19,在所述框架柱1中预埋有第二连接装置23,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3包括端板24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端板24固定连接的套管25,所述套管25连通所述框架柱1相对的第一侧壁26和第二侧壁27,至少在所述框架柱1的第一侧壁26设有牛腿15,所述端板24锚固在所述框架柱1的第二侧壁27处,所述牛腿15设有操作口7和连接孔,所述套管25与所述牛腿15采用螺栓8连接,所述框架梁2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
如图17和图20~21,又或者是在所述框架柱1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15,所述框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所述框架梁2搭接在所述牛腿15上的一端的底部设有卡接槽28,所述卡接槽28的尺寸与所述牛腿15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牛腿15嵌入所述卡接槽28内。
如图18和图22~25,再或者是在所述框架柱1中预埋有嵌套装置29,所述嵌套装置29包括外壳体30和嵌入件31,所述嵌入件31嵌入所述外壳体30中并与外壳体30滑动连接,所述嵌入件31可沿外壳体30的内腔移动至所述框架梁2的外部,所述框架梁2搭接在所述嵌入件31上。本实用新型在框架柱1的预制过程中,将嵌套装置29预埋在框架柱1中,在装配过程中,吊装框架柱1,框架柱1立好后,将嵌入件31从外壳体30中抽出至框架梁2的外部,再吊装框架梁2,使得框架梁2搭接在所述嵌入件31上并优选与嵌入件31形成可靠连接,上述的梁柱节点中框架柱1与框架梁2通过嵌套装置29形成有效的干式连接,无湿作业,同时在装配过程中无需现浇混凝土,成本节约,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采用嵌套装置29将其预埋在框架柱1中用于连接框架梁2,嵌入件31嵌入在外壳体30中,无需改变框架柱1模具的形状,也不影响运输。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图22,当需要在框架柱1的多侧均设置框架梁2时,如框架柱1的对侧都设置预制连的情况,嵌入件31分为两部分,可以是分别向外壳体30两端都伸出至框架柱1的外部用于连接框架柱1;当需在框架柱1的三侧以上设置框架梁2时,可设置多个嵌套装置29。
如图24和图25,所述外壳体30的至少一内侧壁设有限位槽32,所述嵌入件31的设有限位销钉33,所述限位销钉33顶部嵌入所述限位槽32中。如此,限位槽32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限位槽32与限位销钉33的配合可避免嵌入件31滑动过程时完全脱离外壳体30,本领越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要能起到限位作用,限位槽32的末端不能延伸外壳体30的端部。
所述外壳体30的两端开口,所述限位槽32沿外壳体30开口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所述限位槽32的末端设有限位孔34,所述嵌入件31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中设有弹性件,所述限位销钉33置于容置孔中并与弹性件相连,所述限位销钉33的顶部卡入所述限位孔34中。如此,安装时,将嵌入件31滑出至框架柱1的外部时,滑动至限位槽32的末端时,限位销钉33顶部卡入限位孔34中,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在框架梁2的落位过程中嵌入件31既不能向外部滑也不能因碰撞向外壳体30内滑入。应当理解,限位孔34的深度应当大于限位槽32的深度。
所述限位槽32的末端设有卡槽,所述限位销钉33的顶部卡接入所述卡槽中。如此,安装时,将嵌入件31滑出至框架柱1的外部时,滑动至限位槽32的末端时,限位销钉33顶部卡入卡接槽28中,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在框架梁2的落位过程中嵌入件31既不能向外部滑也不能因碰撞向外壳体30内滑入。
需要说明的是,梁柱铰接方式可以是任意能满足建筑要求的连接方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框架梁2靠近框架柱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缺口35,所述牛腿15位于所述缺口35内。如此设置,可保证使牛腿15不外露至框架梁2的底部,即此时的牛腿15隐藏在框架梁2内形成暗牛腿15,这样有利于后期装饰,不影响美观。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牛腿15与框架梁2的拼接处设有坐浆层36或弹性垫。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框架梁2的调平,另一方面在框架梁2落位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框架梁2落位过程对构件造成损坏,同时在设置坐浆层36的情况下,可增加牛腿15与框架梁2拼接面的粘结性,提高二者的整体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牛腿15上部设有承压板。如此设置,可增加牛腿15与框架梁2拼接部的刚度,一方面提高牛腿15的承压性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避免框架梁2落位时对牛腿15造成破坏。所述承压板可以在装配过程中后置,也可在预制件和牛腿15的预制过程中预埋。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牛腿15与框架柱1整体浇筑成型,所述框架柱1设有桁架筋,所述牛腿15内部设有箍筋,所述桁架筋与所述箍筋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牛腿15与框架柱1为一体结构,当框架柱1通过牛腿15与框架梁2相连后,整体性更好,有利于牛腿15将承受的来自与框架梁2的荷载传递给框架柱1。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穿接件17为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呈锥形、Y形或T形。如此,可大幅度提高连接穿接件17锚固端的锚固力,可有效提高穿接件17的抗拉拔能力,可增加在遇到地震或其他强破坏力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孔16内可设有限位件,所述穿接件17伸入到所述限位件中。如此设置,所述穿接件17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中后,插接件可以准确定位,同时,限位件中可预留有富余宽度,使得穿接件17只能在设计范围内摆动,这样可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板式,所述限位件卡接所述穿接件17。如此,穿接件17与限位件形成可靠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顶部用防锈涂料进行封盖。如此,避免年久后限位件与穿接件17生锈造成连接节点的不牢固,提高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还包括基础49和楼板,所述预制墙板3与所述基础49通过连接件4连接,所述框架柱1与基础49刚接或铰接,框架梁2或预制墙板3与所述楼板干式连接。
当然楼板也可现浇或以叠合楼板的形式装配,此处所述的干式连接相对于现浇的施法工艺而言,如采用连接件4连接,也可采用上述的插筋锚固的方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7和图28,所述预制墙板3为多层墙板,所述多层墙板的板面中部设有牛腿15,所述牛腿15用于连接预制楼板。可采用在牛腿15内预埋有穿接件17,预制楼板预留插入孔16的形式插筋锚固实现二者的连接。将预制墙板3多层一体预制,在层高处设置牛腿15,用以搁置预制楼板,施工更为简便,减少了楼层间预制墙板3的拼接,尤其是外墙板即没有了上、下外墙板直接的横向拼接缝,杜绝的渗水问题。优选,所述多层墙板的至少一侧端设有用于连接框架梁2的牛腿15。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9,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还包括填充墙体,所述填充墙体与所述框架柱1紧密拼接,所述填充墙体由多块轻质复合保温板39拼接而成,所述墙体两侧的轻质复合保温板39与框架柱1通过固定支撑件40连接。填充墙体的安装过程中,根据安装需要,使用固定支撑装置将轻质复合保温板39两端与框架柱1固定,填充墙体采用多块预制墙板3拼装,预制墙板3质量轻,尺寸宽度小,方便运输和安装,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大型的运输设备和安装设备;同时可以做到墙板生产过程中的模具通用化、批量化;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加强了填充墙体与框架结构中其他预制件的整体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39之间通过粘结物料拼接。轻质复合保温板39之间通过粘结物料拼接,粘结物料的设置一方面增加墙体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利于预制板落位时的调平,同时还可起到密封轻质复合保温板39拼接面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0和图31,所述固定支撑件40包括连板41、托板42和至少两块肋板43,所述连板41与托板42垂直连接,所述肋板43与连板41固定连接,所述连板41与所述框架柱1相连,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39的两端搭接在所述托板42上,所述肋板43用于嵌固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39。如此,施工作业时,可先将固定支撑件40安装在框架柱1上,安装墙体时,将轻质复合保温板39的两端分别搭接在设置在两相对设置的框架柱1上的固定支撑件40的托板42上。优选,所述连板41上设有安装孔46,所述连板41通过化学螺栓8与框架柱1相连。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0和图31,所述两块肋板43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板41的两侧,所述肋板43的底部与所述托板42固定连接,所述肋板43与连板41构成容置卡槽44,所述预制墙板3的端部底角嵌入容置卡槽44中。如此,肋板43的设置,可对固定支撑件40起到加强作用,增大固定支撑件40的抗扭刚度,预制墙板3嵌入肋板43与连接板9构成的容置卡槽44中,对预制板起到一定的定位和限位作用,一方面可有效限制墙体的位移,另一方面可提高墙体在平面外的抗倾覆弯矩,提高其抗震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0,所述的托板42的一端与连板41相连,另一端设有插入板45,所述插入板45插入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39中。如此,通过插入板45进一步对轻质复合保温板39进行限位。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2,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39通过预应力筋47串接构成整体。先通过预应力筋47将轻质复合保温板39拼接成整体,然后张拉紧固,加强了墙体与的整体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2,所述墙体由轻质复合保温板39横向拼接而成,所述轻质复合保温板39设有横向贯通的穿筋孔,所述预应力筋47穿接所述穿筋孔,所述墙体两侧的轻质复合保温板39中设有预应力筋锚具48,通过所述预应力筋锚具48将所述预应力筋47锚固在墙体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框架梁以及预制墙板,所述框架柱与框架梁铰接,所述预制墙板具有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能力,所述框架柱和/或框架梁与预制墙板形成可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在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中均匀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的至少一侧端与框架柱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柱相连,所述预制墙板的顶端与框架梁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的顶端与框架梁紧密拼接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梁相连,所述预制墙板的两侧端与框架柱之间预留有填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的至少一墙板面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顶面低于所述预制墙板的顶面,所述凸柱的顶部设有穿接件,所述框架梁设有插入孔,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凸柱的顶部,所述穿接件伸入所述插入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预制墙板顶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有穿接件,至少一根所述的框架梁的一端嵌入所述缺口内并通过所述穿接件与预制墙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的至少一侧设有牛腿,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所述框架梁搭接在所述牛腿上的一端设有插入孔,所述牛腿设有穿接件,所述穿接件一端锚固在所述牛腿内,另一端插入所述插入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还包括基础和楼板,所述预制墙板与所述基础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框架柱与基础刚接或铰接,框架梁或预制墙板与所述楼板干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为多层墙板,所述多层墙板的板面中部设有牛腿,所述牛腿用于连接预制楼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墙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墙板结构体系还包括填充墙体,所述填充墙体与所述框架柱紧密拼接,所述填充墙体由多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拼接而成,所述墙体两侧的轻质复合保温板与框架柱通过固定支撑件连接。
CN201720337877.9U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Active CN20700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7877.9U CN207003640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7877.9U CN207003640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3640U true CN207003640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2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37877.9U Active CN207003640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364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4505A (zh) * 2017-03-31 2017-06-27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CN108729541A (zh) * 2018-05-29 2018-11-02 湖北沛函建设有限公司 连接梁式拼装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CN114960936A (zh) * 2022-04-06 2022-08-30 南通苏中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框架梁柱装配式节点连接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4505A (zh) * 2017-03-31 2017-06-27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CN108729541A (zh) * 2018-05-29 2018-11-02 湖北沛函建设有限公司 连接梁式拼装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CN114960936A (zh) * 2022-04-06 2022-08-30 南通苏中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框架梁柱装配式节点连接装置
CN114960936B (zh) * 2022-04-06 2023-11-24 南通苏中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框架梁柱装配式节点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53612U (zh) 一种用于低层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
CN207228322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墙板的组合构件
CN204753896U (zh) 一种多层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体系
CN109707037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自复位耗能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03643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
CN106401018A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摇摆钢板墙结构体系
CN206090996U (zh) 装配式整厚预制楼板单元的连接节点及其楼板单元
CN108193782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模块化框架节点及其装配方法
CN207003640U (zh)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JP2001507769A (ja) 弾性繊維補強複合構造部材
CN105926766A (zh) 装配式剪力墙齿槽式连接结构拼装工法
CN206815666U (zh) 一种多层墙板以及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CN108222281A (zh) 一种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及方法
CN207003638U (zh)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CN206267356U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摇摆钢板墙结构体系
CN206815539U (zh) 一种墙板与梁的连接节点
CN207003724U (zh) 一种墙板与框架的组合构件
CN207003673U (zh) 一种梁与墙板的连接节点
CN207003639U (zh)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CN107090906A (zh) 一种框架墙板结构体系
JP3690437B2 (ja) 既存建築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CN207032466U (zh) 一种叠合式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CN108661196A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摇摆钢-木组合结构及方法
CN105951987B (zh) 次框架外置永久性铝板外模后浇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08105474U (zh) 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 / F, office building 2, Zhongmin zhuyou Co., Ltd., No. 10, Zhongshi Road, shaping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after: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05, complex building, Changsha Jinxia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No. 30, Xingang Road,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Zhongmin Zhuyou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