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92207U -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92207U
CN206992207U CN201720787628.XU CN201720787628U CN206992207U CN 206992207 U CN206992207 U CN 206992207U CN 201720787628 U CN201720787628 U CN 201720787628U CN 206992207 U CN206992207 U CN 206992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rallel connection
parallel
metals b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76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玉林
龚晓冬
王爱淑
娄豫皖
顾江娜
张旭
许祎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nka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nka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nka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876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92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92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92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并联装置,其包括外轮廓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并联条,该金属并联条上贯通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通孔,该金属并联条的长度两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散热引出片。本申请这种电池并联装置便于与电池的组装装配,导电性好且具有良好导热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并联装置,主要用于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并联连接。
背景技术
锂离子可充电池是当前比能量最高,使用寿命最长的蓄电池,其技术已经成熟,生产量巨大,已走入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现有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一般包括绝缘材质的且其上开设众多电池插装孔的电池夹具、分别嵌入各个电池插装孔中的众多电池串联片、同时嵌入各个电池插装孔中且与各个电池串联片接触连接的一张并联网、分别插设在各个电池插装孔中且与对应电池串联片相连(直接接触连接或焊接)的众多电池单体。实际应用时,这些电池单体依靠前述并联网相互并联,依靠前述串联片与插入电池夹具另一侧的电池单体实现串联,如此将将多个电池模组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
并联网虽然能够实现各电池的并联,但是其在装配时需要与电池串联片焊接固定,装配困难。此外,虽然并联网与电池单体接触连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并传递电池的热量,但是由于并联网非常薄,其传热速度非常慢。而且并联通常嵌入电池夹具内,其很难与外界散热机构的直接连接,并不能将热量导出。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便于装配、导电性好且具有良好导热散热性能的电池并联装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包括外轮廓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并联条,该金属并联条上贯通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通孔,该金属并联条的长度两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散热引出片。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金属并联条为铝质。
所述金属并联条为不可拆解的整体式结构。
所述金属并联条由若干个呈直线排布置的金属管焊接固定而成。
所述金属并联条由若干个呈直线排布的金属管烧结固定而成。
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并联条长度两端的两个散热引出片相互平行布置。
所述散热引出片垂直于所述金属并联条的长度布置。
所述通孔为圆孔。
所述金属并联条在所述通孔轴线方向的厚度尺寸不小于5mm。
所述金属并联条在所述通孔轴线方向的厚度尺寸不小于10mm。
本申请的优点是:
1、本申请这种电池并联装置在对多个电池进行并联连接时,可以在电池和金属并联条的通孔中设置金属连接片来提高电池和金属并联条的连接稳定性,也可以直接将电池极端插设在金属并联条的通孔中,并使电池极端与金属并联条中通孔的孔壁电性接触连接,从而实现各电池的并联。而且将同轴布置的两颗电池均插装在金属并联条上的通孔中后,可实现两电池的串联连接,非常实用。
2、金属并联条和每个电池单体连接不仅有好的导电性,且导热好。金属并联条具有一定的厚度,与电池及电池串联片的接触面积较大,可迅速吸收并传递电池的热量。通过金属并联条可以将各个电池的热量迅速的传递到最末端,金属并联条末端设置的散热引出片可以和其他散热机构连接,将热量快速传递出去,提高了散热能力。
同时,在电池温度较低时,金属并联条也能够将外界加热设备的热量迅速传输至电池。
3、金属并联条的加工都基于目前成熟的加工技术可以直接量产并且加工成本低,适合于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4、本申请这种电池并联装置的结构强度高,实用其组装成电池组时,电池组抗冲击震动能力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池并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池模组的总装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池模组的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绝缘支架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绝缘支架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池串联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压紧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池串联片,101-环片,101a-外翻弹片,101b-内翻弹片,101c-电池插装导向片,101d-下爪片,102-底片,102a-凸起,2-电池单体,3-绝缘支架,301-支架孔,302-塞孔,4-并联条,401-通孔,404-散热引出片,5-压紧连接块,501-压条,502-固定塞,502a-变形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电池并联装置
图1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电池并联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外轮廓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并联条4,该金属并联条4上贯通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通孔401(或称并联条孔),该金属并联条4的长度两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散热引出片404。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并联条4为铝质,而且其为不可拆解的整体式结构。具体地,该金属并联条4由多个呈直线排布置的金属管焊接固定或烧结而成(各部分不可拆卸)。
而且,分别设置于金属并联条4长度两端的那两个散热引出片404相互平行布置。进一步地,散热引出片404垂直于金属并联条4的长度布置。
考虑到该并联装置主要用于圆柱形锂电池的并联连接,故而金属并联条4上的通孔401采用圆孔结构。
为了增大该金属并联条4与电池间的导电面积和接触面积,以降低接触电阻,提高电池和金属并联条4间的传热速度,以便金属并联条4能够快速吸收并向外传送电池热量,一般金属并联条4在通孔401轴线方向的厚度尺寸最好不小于5mm,更有选地,不小于10mm。如此也增强了该金属并联条4的结构强度。
实施二:电池并联装置在电池模组中的应用例
图2至图7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电池并联装置在电池模组中的一个具体应用例,该电池模组为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其与传统电池模组相同的是,也包括电池夹具(行业内也称电池支架),电池夹具上制有呈矩阵分布的众多电池插装孔,每个电池插装孔中均嵌设有一个电池串联片1,而且每个电池插装孔中均插设一颗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池单体2的负极端插设在电池夹具的电池插装孔中,并且与电池插装孔中的电池串联片1直接接触连接(未焊接)。
上述电池夹具包括位于下层的绝缘层和位于上层的导电层。其中:绝缘层为近似矩形的绝缘支架3,该绝缘支架3上设置有呈矩阵分布的众多支架孔301。导电层3由众多并列布置且相互平行的金属并联条4构成,金属并联条4上贯通设置有一排沿着金属并联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并联条孔——也即实施例一所说的通孔401。金属并联条4与绝缘支架3固定连接。支架孔301和并联条孔共同形成所述电池插装孔,电池串联片1与并联条孔的孔壁弹性接触连接。
上述绝缘支架3通常采用塑料材质。金属并联条4通常为铝质。
电池串联片1与金属并联条4的孔壁接触连接,而电池串联片1又与对应的电池单体2相连,如此使得连接在同一金属并联条4中的各个电池单体借助金属并联条4并联连接,从而省去了传统的并联网结构。而且,由于金属并联条4为金属材质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具有很好的导热和散热能力,能够快速吸收并向外传递各电池单体2的热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
金属并联条4的长度两端部具带有一平面结构的散热引出片404,实际应用时将该散热引出片404与外界散热机构(比如电池箱的箱体内壁)相连,以将其吸收的热量向外传递出去。而且,散热引出片404采用平板状结构,使得多个这种结构的电池模组串并联组合在一起而构成大容量电池时,相邻两电池模组依靠散热引出片相互支撑,保证大容量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绝缘支架3的外轮廓为矩形,装配完成后,上述散热引出片404与绝缘支架3的外缘边平齐布置。
为了进一步提升该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最好将电池单体2与并联条孔的孔壁接触连接。而且最好保证金属并联条4的厚度(即在通孔401轴线方向的厚度)不小于5mm。
为了使得图1中连接在同一电池夹具上的各个电池单体均并联连接,本实施例中,构成所述导电层的各个金属并联条4相互电连接。这些金属并联条4具体是以下述方式相互电连接的:在相邻金属并联条4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导电胶。
本实施例中,每一根金属并联条4均为一整体式结构,其由成排布置的多个金属管烧结固定或者焊接固定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并联条4与绝缘支架3是通过压紧连接块5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具体地,所述压紧连接块5包括长条形的压条501以及连接在该压条同一侧且沿压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众多固定塞502,绝缘支架3上开设多个塞孔302,所述固定塞502穿过相邻金属并联条4之间的间隙而固定插设于所述塞孔302中,压条501压在金属并联条4的上部,从而实现金属并联条4与绝缘支架3的固定连接。
上述固定塞502的头部为半球型结构,且该半球型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变形缝502a。半球型结构的直径略大于塞孔302孔径。变形缝使得固定塞502头部的半球型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保证固定塞502头部的半球型结构能够顺利塞入塞孔内,而且使得半球型结构与塞孔紧密结合而很难拔出。
固定塞502具有与金属并联条4外表面相对应的外表面——内凹弧形面,如此使得固定塞能够与金属并联条4紧密贴合,固定塞刚好紧紧支撑在相邻两金属并联条4之间,以防止金属并联条4晃动。
上述压紧连接块5为塑料材质。压紧连接块5和绝缘支架3均为注塑成型。
而且,本实施例中电池串联片1也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其包括环形的环片101以及固定连接在该环片轴向底端的底片102,所述环片101的四周形成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多个外翻弹片101a以及径向向内凸出的多个内翻弹片101b。环片101轴向顶端还形成有电池插装导向片101c。在图2中,所述外翻弹片101a与电池插装孔的孔壁弹性抵靠连接,所述内翻弹片101b与图中电池单体2的外壁弹性抵靠连接。电池插装导向片101c用于引导电池单体插入电池插装孔中。
更具体地,上述外翻弹片101a和内翻弹片101b通过环片101冲压而形成,外翻弹片101a的长度两端与环片101的本体结构连为一体,而外翻弹片101a的中部径向向外凸出。内翻弹片101b的长度两端与环片101的本体结构连为一体,而内翻弹片101b的中部径向向内凸出。
本文所说的“径向”,如无特别说明,均以环片101为参照。
上述的众多外翻弹片101a和众多内翻弹片101b沿圆周方向彼此交替布置。
为了方便上述电池串联片1的制作,本实施例中电池串联片1的环片101和底片102为分体式焊接结构,即环片101和底片102并非整体式结构,二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环片101轴向底端形成有多个径向向内折弯的下爪片101d,下爪片101d与底片102焊接固定。
实际应用时,可配置多个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将其中一个电池模组上各电池单体2的上端(正极端)插入另一个电池模组上电池夹具的下部、并与该另一个电池模组上电池夹具中的串联片连接(必要时可将二者焊接固定),如此实现两电池模组的串联连接。多个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串并联组合在一起而构成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这些图1中电池模组中的各个电池单体2依靠金属并联条4相互并联,依靠前述串联片与插入电池夹具另一侧的电池单体实现串联,如此将多个电池模组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
为了防止电池串联片1受到电池单体2的轴向抵压力而脱离电池插装孔,本实施例中,绝缘支架3上的支架孔301的孔壁处形成有一圈径向向内凸起的凸缘(支架孔301一端孔径较小而另一端孔径较大,对比图4和图5),该凸缘用于对电池单体和电池串联片进行限位,防止电池串联片1受到电池单体2的轴向抵压力而脱离电池插装孔。
因为上述凸缘的存在,如果底片102为平面结构,则其很难与电池正极端相接触。对此,本实施例在底片102的中部冲制有向下凸出的凸起102a,该凸起为圆形,以便插入图1中电池夹具下方的电池极端(通常为正极端)与该凸起102a良好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这种电池并联装置并不局限于应用在类似实施例二所描述的这种电池模组中,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电池产品中。而且本申请这种电池并联装置在对多个电池进行并联连接时,可以在电池和金属并联条的通孔中设置金属连接片(比如实施二中的电池串联片)来提高电池和金属并联条的连接稳定性,也可以直接将电池极端插设在金属并联条的通孔中,并使电池极端与金属并联条中通孔的孔壁电性接触连接,从而实现各电池的并联。而且将同轴布置的两颗电池均插装在金属并联条上的通孔中后,可实现两电池的串联连接,非常实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轮廓为长条形结构的金属并联条(4),该金属并联条(4)上贯通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通孔(401),该金属并联条(4)的长度两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散热引出片(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为铝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为不可拆解的整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由若干个呈直线排布置的金属管焊接固定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由若干个呈直线排布的金属管烧结固定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长度两端的两个散热引出片(404)相互平行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引出片(404)垂直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的长度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01)为圆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在所述通孔(401)轴线方向的厚度尺寸不小于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并联条(4)在所述通孔(401)轴线方向的厚度尺寸不小于10mm。
CN201720787628.XU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Active CN206992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7628.XU CN206992207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7628.XU CN206992207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92207U true CN206992207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39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7628.XU Active CN206992207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92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2867A (zh) * 2021-01-26 2022-07-26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2867A (zh) * 2021-01-26 2022-07-26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
CN114792867B (zh) * 2021-01-26 2023-12-15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5827A (zh) 电池模组和大容量电池
CN20699218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大容量电池
US9819001B2 (en) Laminated lithium battery module
CN10742516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和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CN204732466U (zh) 一种电池连接件及电池连接器
CN203406360U (zh) 一种用于方型铝壳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结构
CN107425164A (zh) 电池连接支架
CN206992187U (zh) 锂离子电池模组和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CN107230752A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电池夹具
US20150004447A1 (en)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01908643A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7240667A (zh) 一种电池串联片
CN206992207U (zh) 一种电池并联装置
CN103311599A (zh) 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
CN206992208U (zh) 电池并联装置
CN206180057U (zh) 具有内部加热功能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
CN206992209U (zh) 电池串联片
CN202282409U (zh) 新型动力锂电池单元模块化结构
CN103746084B (zh) 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
CN207320185U (zh) 一种电池连接支架
CN105552294B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2217818U (zh) 一种电池连接装置
CN201749885U (zh) 一种电池连接装置
CN206992189U (zh) 压紧连接块
CN203225300U (zh) 一种用于动力型软包锂电池模块的极耳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3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3

Address after: Room J2243, No. 6, Lane 129, Huajiang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Qike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 Huahong street, Suhong East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26

Patentee before: ANKAO (SUZHOU)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