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92126U -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92126U
CN206992126U CN201720940391.4U CN201720940391U CN206992126U CN 206992126 U CN206992126 U CN 206992126U CN 201720940391 U CN201720940391 U CN 201720940391U CN 206992126 U CN206992126 U CN 206992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photovoltaic module
layer
dazzle
sided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03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晓菊
冯明海
齐志伟
刘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9403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92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92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921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太阳电池,双面太阳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通过高透光EVA胶膜交联钢化玻璃,正面钢化玻璃的外侧面上依次设有第二介质层和第一介质层,背面钢化玻璃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介质层,第一、三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第一、二、三介质层中分别具有向外凸起的半球状结构,且第二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依次分布于第一介质层中的相邻两个半球状结构的间隙之间。该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通过在组件正玻璃面覆盖两层介质,背玻璃面覆盖一层介质,减少了组件表面的反射率,使得组件具有陷光效果,从而达到防眩光的作用,同时光透过率高,提高了太阳光的吸收率,增加了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Description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一种应用形式,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阵列安装在建筑物的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其中光伏阵列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
目前光伏与建筑最常见的结合形式分为BIPV和BAPV。BIPV是指将光伏嵌入到建筑建材内,一般形式有光伏建材和光伏玻璃幕墙等;BAPV是指将光伏依附在建筑上,一般形式有光伏屋顶、光伏遮阳棚和光伏阳光房等。尤其是随着光伏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分布式光伏项目组件增多,分布式主要的应用形式就是光伏与建筑相结合光伏屋顶,即光伏屋顶。但是,在光伏与建筑结合的实际使用中,组件的玻璃面特别容易形成镜面反射,从而造成反射眩光和光污染的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限制了光伏组件在公路、铁路、机场等对光污染要求比较高的重要场合的使用。尤其是新型高效的双面光伏组件,其两面都是玻璃,眩光效应更为明显。双面光伏组件多采用竖直安装方式,广泛应用在高速公路两侧隔离带,这无疑对组件的防眩光提出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太阳电池,所述双面太阳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通过正面高透光EVA胶膜和背面高透光EVA胶膜交联正面钢化玻璃和背面钢化玻璃,所述正面钢化玻璃远离所述双面太阳电池的外侧面上依次设有第二介质层和第一介质层,所述背面钢化玻璃远离所述双面太阳电池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中分别具有向外凸起的半球状结构,且所述第二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依次分布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中的相邻两个半球状结构的间隙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介质层为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折射率大于空气,小于玻璃,厚度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中的每个半球直径为1mm,等距离分布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介质层为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折射率大于空气,厚度为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中的每个半球直径为0.75mm,等距离分布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中,并等距离填补所述第一介质层中的相邻两个半球状结构之间的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为中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为方形结构,其四个角分别安装有护角边框,所述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的正负极电线引出线接入分体式接线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正面刚化玻璃,正面刚化玻璃和正面高透光EVA胶膜,背面刚化玻璃和背面高透光EVA胶膜,以及背面高透光EVA胶膜和第三介质层之间均采用透明硅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通过在组件正玻璃面覆盖两层介质,背玻璃面覆盖一层介质,减少了组件表面的反射率,使得组件具有陷光效果,从而达到防眩光的作用,同时光透过率高,提高了太阳光的吸收率,增加了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第一介质层; 2——第二介质层;
3——正面钢化玻璃; 4——正面高透光EVA胶膜;
5——双面太阳电池; 6——背面高透光EVA胶膜;
7——背面钢化玻璃; 8——第三介质层;
9——分体式接线盒; 10——护角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包括第一介质层1,第二介质层2,正面钢化玻璃3,正面高透光EVA胶膜4,双面太阳电池5,背面高透光EVA胶膜6,背面钢化玻璃7,背面高折射率介质层8。此外,还包括电极引出线分体式接线盒9和组件四个边角的护角塑料边框10。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介质层1(高折射率)和第二介质层2(低折射率)通过透明硅胶相连,第二介质层2与正面钢化玻璃3通过透明硅胶相连,正面钢化玻璃3通过正面高透光EVA胶膜4与双面太阳电池5相连。背面钢化玻璃7通过背面高透光EVA胶膜6与双面太阳电池5相连,第三介质层8与背面钢化玻璃7通过透明硅胶相连,可以有效保护双面太阳电池,构成双面光伏组件主体部分。
如图2所示,双面光伏组件的主体为方形,具有四个边角,分别安装护角边框10,达到保护边角防碰撞和组件定型的作用;组件的正负电极引出线接入分体式接线盒9。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层为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折射率大于空气,小于玻璃,厚度为2mm,薄膜外表面具有自清洁处理功能,内表面可与第二介质层粘接,薄膜内具有向外凸起的半球状结构,每个半球直径为1mm,等距离分布于薄膜内部。
所述第二介质层为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折射率大于空气,厚度为1.5mm,薄膜表面可与第一介质层内表面和正面钢化玻璃有效粘结,薄膜内部同样具有向外凸起的半球状结构,每个半球直径为0.75mm,等距离分布于第二介质层中,并等距离填补第一介质层中的相邻两个半球状结构之间的空隙。
所述第三介质层为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折射率大于空气,小于玻璃,厚度为2mm,薄膜内部同样具有向外凸起的半球状结构,每个半球直径为1mm,等距离分布于薄膜内部。
上述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为中空结构,可减轻重量,通过折射率的大小差异,使入射光线在薄膜内部反复反射与折射,降低了入射光的反射率。
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第一介质层1,第二介质层2和超白压花的正面钢化玻璃3,四者构成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层,当入射光线进入具有半球状结构的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1后,折射光直接入射到第二介质层2,反射光到膜表面再入射到第二介质层2,入射光线一部分进入第二介质层2后一部分折射到玻璃内,另一部分反射到第一介质层1,而后反射回来。折射光线一部分入射,一部分反射,反射的那部分又进行反射和折射,从而实现防眩光作用。
由此可见,该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通过在组件正玻璃面覆盖两层介质,背玻璃面覆盖一层介质,减少了组件表面的反射率,使得组件具有陷光效果,从而达到防眩光的作用,同时光透过率高,提高了太阳光的吸收率,增加了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Claims (8)

1.一种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包括双面太阳电池(5),所述双面太阳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通过正面高透光EVA胶膜(4)和背面高透光EVA胶膜(6)交联正面钢化玻璃(3)和背面钢化玻璃(7),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钢化玻璃远离所述双面太阳电池的外侧面上依次设有第二介质层(2)和第一介质层(1),所述背面钢化玻璃(7)远离所述双面太阳电池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介质层(8),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中分别具有向外凸起的半球状结构,且所述第二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依次分布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中的相邻两个半球状结构的间隙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为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折射率大于空气,小于玻璃,厚度为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中的每个半球直径为1mm,等距离分布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为ETFE氟聚合物材料薄膜,折射率大于空气,厚度为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中的每个半球直径为0.75mm,等距离分布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中,并等距离填补所述第一介质层中的相邻两个半球状结构之间的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中的半球状结构为中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为方形结构,其四个角分别安装有护角边框(10),所述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的正负极电线引出线接入分体式接线盒(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正面刚化玻璃,正面刚化玻璃和正面高透光EVA胶膜,背面刚化玻璃和背面高透光EVA胶膜,以及背面高透光EVA胶膜和第三介质层之间均采用透明硅胶连接。
CN201720940391.4U 2017-07-31 2017-07-31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92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391.4U CN206992126U (zh) 2017-07-31 2017-07-31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391.4U CN206992126U (zh) 2017-07-31 2017-07-31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92126U true CN206992126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1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039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92126U (zh) 2017-07-31 2017-07-31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921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623A (zh) * 2019-07-24 2019-11-12 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 带有防眩光花纹结构的太阳能盖板玻璃
CN115248469A (zh) * 2022-07-11 2022-10-28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长波红外宽波段吸收结构
WO2023159709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中能创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带图案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623A (zh) * 2019-07-24 2019-11-12 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 带有防眩光花纹结构的太阳能盖板玻璃
CN110444623B (zh) * 2019-07-24 2024-03-08 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 带有防眩光花纹结构的太阳能盖板玻璃
WO2023159709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中能创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带图案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48469A (zh) * 2022-07-11 2022-10-28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长波红外宽波段吸收结构
CN115248469B (zh) * 2022-07-11 2023-09-1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长波红外宽波段吸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4174B (zh) 一种增加光能利用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Wu et al. Smart solar concentrators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façades
CN206992126U (zh) 防眩光双面光伏组件
US8242351B2 (en) Solar cell structur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oncentrator elements with a notch design and predetermined radii and method
CN102280512A (zh) 一种具有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2255573B1 (ko) 시인성이 우수한 태양 전지 모듈
US20120234371A1 (en) Incident angle dependent smart solar concentrator
CN102403386A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US20090188563A1 (en) Solar Cell Structur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oncentrator Elements With A Notch Design and Predetermined Radii and Method
CN101629435A (zh) 太阳能光伏幕墙
WO2017049798A1 (zh) 一种抗pid耐风沙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561569B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透光型玻璃幕墙组件
CN209071346U (zh) 太阳能组件及太阳能系统
US11955575B2 (en) Solar power harvesting building envelope
Chatten et al. Luminescent and geometric concentrators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CN209199955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3013756U (zh) 防眩光双玻光伏组件
CN207082538U (zh) 轻量化光伏组件
CN208489830U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单元及太阳能组件
CN209000930U (zh) 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225932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5985035U (zh) 一种玻璃光伏组件
US8168884B2 (en) Solar cell structur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oncentrator elements with a notch design and predetermined radii and method
CN220934098U (zh) 一种彩色双玻光伏组件
Corrao et al. DSSC-integrated Glassbloc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Envelop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