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9593U -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9593U
CN206979593U CN201720091981.4U CN201720091981U CN206979593U CN 206979593 U CN206979593 U CN 206979593U CN 201720091981 U CN201720091981 U CN 201720091981U CN 206979593 U CN206979593 U CN 206979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suction
cabin
negative pressure
loop configuration
at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19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Hai
Liu Fuqin
Zhang Lu
Zhang Shengli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ly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ly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ly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19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9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9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9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布了一种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负压吸引前端包括吸引舱,所述吸引舱具有环形结构,所述吸引舱朝向环形结构所围绕区域的一侧设有吸入口,所述吸引舱还设有用于连通负压源的排出口;负压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装置,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设于装置外壳内部的负压产生装置和吸附箱,所述吸附箱与负压吸引前端的排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本申请可应用于负压设备技术领域,应用本申请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烟雾和超细有害微粒、气味瞬间吸除,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以及较好的吸附效果。

Description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负压设备,尤其是一种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开放性手术中广泛使用电外科设备ESU、激光刀、高频手术刀等工具,在手术过程中组织被摧毁、消融和分解导致其微细的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而产生有害烟雾、超细有害微粒和气味等;针对这一状况,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手持吸管移动于手术部位反复进行抽吸,对于手术环境仅略有改善;然而,上述处理方法并不能满足实际的手术需求,吸附效率低,吸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烟雾和超细有害微粒、气味瞬间吸除,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以及较好的吸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前端,包括吸引舱;
所述吸引舱具有环形结构,所述吸引舱朝向环形结构所围绕区域的一侧设有吸入口,所述吸引舱还设有用于连通负压源的排出口。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环形结构为封闭环或开口环,所述环形结构所围绕的区域形成手术用的操作通道。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吸引舱为扁平结构,所述吸入口设于环形结构的内侧面。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吸引舱为具有内腔的壳体。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壳体内设有消音柱,所述消音柱用于消除吸附操作产生的噪音。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壳体为柔性壳体。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消音柱呈阵列式分布于壳体内。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柔性壳体为橡胶壳体,或聚丙烯壳体,或聚氨酯壳体。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吸引舱包括多孔材料、包裹在多孔材料外侧的薄膜。
上述负压吸引前端,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多孔材料为聚氨酯海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包括前述的负压吸引前端,还包括负压吸引装置;
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设于装置外壳内部的负压产生装置和吸附箱,所述吸附箱与负压吸引前端的排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
上述负压吸引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吸附箱包括处理仓和设于处理仓入口位置的过滤单元,所述装置外壳内设有吸声材料。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上述负压吸引前端中的操作通道,提供给手术创面操作所需的必要通道,能够有效满足实际需求;可通过上述设置的排出口连通负压源的设置,能够使得与排出口连通的吸引舱内成为负压舱体;可通过上述设于环形结构内侧面的吸入口,能够实现手术创面处的烟雾、微粒和气味迅速被吸入口吸入至吸引舱中,能够有效避免上述烟雾、微粒和气味的扩散,进而能够有效保证手术创面视野的清晰度,能够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持吸管移动于手术部位反复抽吸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上述负压吸引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器精准调控并持续维持前端的吸引舱的负压,能够瞬间排除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烟雾和超细有害微粒、气味,能够保证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以及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产生的二次感染,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消除了对医护工作者的有害污染;另外,上述负压吸引系统具有无电磁干扰、运行过程静音的特性,运行分贝小于等于55dB,以及具有无逆向逸出、吸附物处理完全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的负压吸引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负压吸引前端,可以包括吸引舱1;吸引舱1可具有环形结构,吸引舱1朝向环形结构所围绕区域的一侧设有吸入口12,吸引舱还设有用于连通负压源的排出口13。其中,上述环形结构所围绕的区域可形成手术用的操作通道11,吸入口12朝向操作通道11设置,能够及时吸附手术创面处的烟雾、微粒和气味。
具体操作中,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上述设置的操作通道11,提供给手术创面操作所需的必要通道,能够有效满足实际需求;可通过上述设置的排出口13连通负压源的设置,能够使得与排出口13连通的吸引舱内成为负压舱体;可通过上述设于操作通道11内的吸入口12,能够实现手术创面处的烟雾、微粒和气味迅速被吸入口12吸入至吸引舱中,能够有效避免上述烟雾、微粒和气味的扩散,进而能够有效保证手术创面视野的清晰度,能够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持吸管移动于手术部位反复抽吸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本实施例中,上述环形结构为封闭环,具体可以为圆环、方环或其他形状的环,上述操作通道11具有完全容纳手术创面的封闭区域,操作通道11为设于吸引舱1上且上下贯通的通孔。上述具有封闭区域的操作通道11,能够实现完全容纳手术创面,能够实现手术创面的360度的烟雾、微粒和气味的吸附操作,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手术创面处的清洁。
优选地,上述吸引舱为扁平结构,吸入口设于环形结构的内侧面;上述设于环形结构的内侧面的吸入口,能够及时吸附手术创面处的烟雾、微粒和气味,具有较好的技术效果。
具体操作中,上述吸引舱1可以为具有内腔的壳体,吸引舱1优选为柔性壳体;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柔性壳体,能够实现紧贴手术创面周围的皮肤的技术效果,能够有效消除柔性壳体与皮肤之间存在的缝隙。本实施例中,上述吸引舱的厚度优选为50-100mm,封闭区域的面积优选为80×45mm2-300×75mm2
优选地,上述柔性壳体可以为橡胶壳体,或聚丙烯壳体,或聚氨酯壳体,或者由其他类似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所制成的壳体;相应的,柔性壳体优选为模压吹塑成型壳体,上述优选设置,能够有效保证最终柔性壳体的整体质量。
进一步的,上述柔性壳体还可通过其底端设置粘结剂或者其他形式的连接结构,与铺设于手术创面周围的皮肤上的手术布单实现有效连接,进而能够保证操作通道11内的烟雾、微粒和气味能够完全被吸入口12吸入。
优选地,为了能够降低吸附过程中吸引舱1产生的噪音;本实施例中,上述柔性壳体内设有消音柱14,消音柱14用于消除吸附操作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的,上述消音柱14可同时连接柔性壳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以直接构成柔性壳体内的支撑结构;上述消音柱14也可以仅连接其中一个端面,使用过程中,柔性壳体的变形,可使得消音柱14接触到另一端面,以间接构成柔性壳体内的支撑结构。
具体操作中,本申请结合多次的空气动力学实验,在吸引舱内设置有10-105支消音柱14,能够有效消除吸引时产生的噪音,能够保证吸入口12具有足够的吸附力;同时,上述消音柱14的设置,也能够构成柔性壳体内的支撑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柔性壳体的结构强度。
另外,上述消音柱14的结构可以为柔性壳体上端面或者下端面的凹进的空心柱体,上述消音柱14可通过吹塑成型;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实际的消音技术效果,上述消音柱14可呈阵列式分布于壳体内。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实质区别在于:操作通道的具体设置不同。
结合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负压吸引前端,主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吸引舱1也具有环形结构,吸引舱1朝向环形结构围绕的区域的一侧设有吸入口12,吸引舱还设有用于连通负压源的排出口13。关于上述结构具体记载,请参见实施例一中的记载,本实施例旨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本实施例中,上述环形结构为开口环,即,上述操作通道11具有部分容纳手术创面的开口区域。上述具有开口区域的操作通道11,能够实现部分容纳手术创面,能够较好的适用于手术创面较大或者类似的情况中,其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同时,上述开口区域的操作通道11,能够提供给手术医生更好的操作视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封闭操作区域所带来的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环形结构为开口环,具体可以为带有缺口的圆环、带有缺口的方环或其他形状带有缺口的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选择,具体以能够实现部分围绕手术创面为准。另外,上述吸引舱内也可设有消音柱14。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实质区别在于:吸引舱的具体设置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负压吸引前端,主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吸引舱也具有环形结构,吸引舱朝向环形结构围绕的区域的一侧设有吸入口,吸引舱还设有用于连通负压源的排出口,关于上述结构具体记载,请参见实施例一中的记载,本实施例旨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本实施例中,上述吸引舱可以包括多孔材料、包裹在多孔材料外侧的薄膜;其中,上述多孔材料可优选为聚氨酯海绵。
具体操作中,可将聚氨酯海绵整体开设相应的环形结构,并将薄膜粘贴在海绵的上下表面以及外侧面,薄膜上开具有对应于环形结构的孔;同时,海绵外侧面的薄膜可开设用于构成相应的排出口,以用于连通负压源;此时,薄膜的内表面和聚氨酯海绵的孔洞之间的腔体可以构成吸引舱,吸入口位于环形结构的内侧面,以将环形结构所围绕区域内的烟雾、微粒和气味进行有效吸附。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实质区别在于:还设有负压吸引装置。
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负压吸引前端,关于负压吸引前端的具体记载,请参见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记载,本实施例旨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本实施例中,上述负压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装置2;其中,负压吸引装置2包括装置外壳、设于装置外壳内部的电负压产生装置和吸附箱,负压产生装置包括电机27和控制器26,上述控制器26可用于控制电机27工作,产生相应的负压吸引;上述吸附箱与负压吸引前端的排出口可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可以为导管。
具体操作中,可将电机27设于吸附箱的下方,产生相应的负压效果,以使得吸附箱位于负压状态;进而,通过排出口与吸附箱连通的吸引舱,也呈现负压状态,从而顺利实现操作通道内的烟雾、微粒和气味的吸附操作;上述负压吸引前端的排出口可通过导管与吸附箱连通,且排出口与导管之间可设为卡扣连接,以保证前期组装和后期维护的操作便捷。
本实施例中,上述吸附箱内包括处理仓24和设于处理仓24入口处的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由消毒网制成的框架22,和填充到框架22内的过滤材料23;上述消毒网优选为银质消毒网,过滤材料23优选为活性炭材料。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电机27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装置外壳内还可设有吸声材料21,上述吸声材料21可以选择常见的隔音材料,以能够实现较好的吸声效果为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负压吸引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器26精准调控并持续维持前端的吸引舱的负压,能够瞬间排除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烟雾和超细有害微粒、气味,能够保证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以及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产生的二次感染,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消除了对医护工作者的有害污染;另外,上述负压吸引系统具有无电磁干扰、运行过程静音的特性,运行分贝小于等于55dB,以及具有无逆向逸出、吸附物处理完全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舱;
所述吸引舱具有环形结构,所述吸引舱朝向环形结构所围绕区域的一侧设有吸入口,所述吸引舱还设有用于连通负压源的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结构为封闭环或开口环,所述环形结构所围绕的区域形成手术用的操作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舱为扁平结构,所述吸入口设于环形结构的内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舱为具有内腔的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有消音柱,所述消音柱用于消除吸附操作产生的噪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柔性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柱呈阵列式分布于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壳体为橡胶壳体,或聚丙烯壳体,或聚氨酯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舱包括多孔材料、包裹在多孔材料外侧的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材料为聚氨酯海绵。
11.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负压吸引前端,还包括负压吸引装置;
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设于装置外壳内部的负压产生装置和吸附箱,所述吸附箱与负压吸引前端的排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箱包括处理仓和设于处理仓入口位置的过滤单元,所述装置外壳内设有吸声材料。
CN201720091981.4U 2017-01-22 2017-01-22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Active CN206979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1981.4U CN206979593U (zh) 2017-01-22 2017-01-22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1981.4U CN206979593U (zh) 2017-01-22 2017-01-22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9593U true CN206979593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23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1981.4U Active CN206979593U (zh) 2017-01-22 2017-01-22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9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60000381B1 (ko) 치과진료실의 오염정화방법 및 오염 정화장치
EP1814609B2 (de) Drainagevorrichtung zur wundbehandlung unter einsatz von unterdruck
JP3809848B2 (ja) 減圧を用いた創傷治療
DE202004017052U1 (de) Vorrichtung zur Wundbehandlung unter Einsatz von Unterdruck
CN103405846B (zh) 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CN1168091A (zh) 一次性面罩与抽吸导管
JP2011504391A (ja) 創傷被覆材
CN102247269A (zh) 抢救面罩
CN212854274U (zh) 一种减少气溶胶的呼吸道传染病雾化吸入器具
CN208626364U (zh) 临床内科用呼吸消毒器
CN102935018B (zh) 经人口吸烟产生二手烟动物实验设备
JP4651741B2 (ja) 脱臭装置
CN206979593U (zh)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CN108338843A (zh) 负压吸引前端和负压吸引系统
CN104436328B (zh) 按压式体液抽吸器
KR20040107333A (ko) 흡배수단 다용도 마스크
CN111449855A (zh) 传染性疾患传染源的负压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净化隔离平台
CN109998692B (zh)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外科手术搭载平台
CN206045136U (zh) 一种传染性疾病预防装置
CN206391360U (zh) 一种烧伤护理涂药一体机
CN212940784U (zh) 一种吸痰用气溶胶吸收装置
CN113827825A (zh) 一种多用途呼吸机
CN211563996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中吸收废气废烟的装置
CN210699328U (zh) 一种艾灸烟气处理装置
CN209967049U (zh) 一种便携式高效无烟艾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9

Address after: 100020 Room 308, Paul building, 38 Wai Wai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Zhang Shengli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L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Room 308, Paul building, 38 Wai Wai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OL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3

Address after: 100026 1-402, Building 4, North 1st Road, Tuanjiehu Middle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ang Lu

Patentee after: Zhang Shengli

Patentee after: Liu Fuqin

Patentee after: Li Hai

Address before: 100020 Room 308, Paul building, 38 Wai Wai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OL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ang Shengl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