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8508U -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8508U
CN206978508U CN201720131392.4U CN201720131392U CN206978508U CN 206978508 U CN206978508 U CN 206978508U CN 201720131392 U CN201720131392 U CN 201720131392U CN 206978508 U CN206978508 U CN 206978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ally cleaning
preventing error
insecticidal system
cleaning insecticidal
error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313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兴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d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d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d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d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8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85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电杀虫技术。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电极阵列,以及连接电极阵列的升压模块,还包括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腔体,电极阵列位于腔体内壁上;电极阵列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电极均设置在腔体内壁上。本专利中所讲的腔体,是内设有空腔的物体。可以是腔体内壁围绕成腔。因此,腔体内壁可以就是腔的壁。电极是用于杀虫的电极,也称为杀虫电极。

Description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电杀虫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压电杀虫技术,大都是采用多层前后排布的电网。飞虫穿入网孔中,会因为电流导通,而被击毙。然而飞虫的尸体,会留在网孔内,影响后续使用。并且因为飞虫尸体内含有大量水分,造成电流持续导通,进而浪费大量电能。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单层电网杀虫技术,不再设置两层电网,也没有网孔,进而不再会有飞虫尸体悬挂在单层电网上,避免了影响后续的杀虫效果,并且不需要将飞虫尸体内的水分蒸干,节省了大量电能。技术记载在《板式高压电极阵列及其杀虫设备》、《电极杀虫系统以及电击板》等专利中。
但是单层电网杀虫技术,恰恰因为采用了单层电网,不需要飞虫穿过网孔即可实现电击,所以人在触动设备时,也可能会受到轻微电击。虽然对人体无害,但却会使人产生痛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单层电网杀虫,又能尽量避免接近的人体受到电击的杀虫系统。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电极阵列,以及连接电极阵列的升压模块,还包括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腔体,电极阵列位于腔体内壁上;
电极阵列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电极均设置在腔体内壁上。
本专利中所讲的腔体,是内设有空腔的物体。可以是腔体内壁围绕成腔。因此,腔体内壁可以就是腔的壁。电极是用于杀虫的电极,也称为杀虫电极。
所述电极的部分,或全部导电部分暴露在空气中。以用于杀虫。
通过上述设计,升压模块为电极阵列提供用于杀虫的高压,开口用于供飞虫进入,以接近或接触至少两个电极。
因为将电极阵列设置在腔体内,所有靠近的人并不会接触到电极阵列,因此不会受到电击。
所述腔体下方设有所述开口,称为下开口。以便于被击伤或者击毙的飞虫,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外界,避免滞留在腔体内。
所述下开口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以避免常见的一些飞蛾滞留在腔体内。
所述腔体为一内表面至少70%面积部分呈竖直面的腔体。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飞虫,在掉落过程中,被下方的内表面承接住,而不能排放到外界。
所述腔体可以是一筒状腔体。
所述腔体可以是圆筒状腔体、方筒状腔体、锥台筒状腔体中的一种。锥台筒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
优选为,所述腔体是一圆筒。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腔体是一锥台筒状腔体,锥台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
所述腔体为一内部上细下粗的腔体。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飞虫,在掉落过程中,重复接触电极阵列,造成不必要的放电。也更加有利于飞虫排放到外界。
所述下开口的面积大于50平方厘米。以允许飞虫更加自由的由下而上进入腔体内。试验表明大于50平方厘米的下开口,飞虫更愿意飞入。小于50平方厘米,则会大大降低飞虫的飞入频率。
进一步,下开口的面积小于1600平方厘米。以保证飞入腔体内的飞虫,尽量多的碰触电极,以保证杀虫效率。
所述下开口的形状优选为轴对称形状。
所述下开口,优选为矩形。
所述下开口,优选为正方形。
所述下开口,优选为圆形。
所述腔体内壁为绝缘材料。以保证相邻电极间绝缘。
所述腔体的腔体壁为透明结构。以便于透出光线,引诱飞虫。
所述腔体的腔体壁为不透明结构。以使开口处漏出的光线,或者气味更加明显,更易于引导飞虫进入开口。
还包括一发光系统,所述发光系统设有一发光元件。
所述发光元件为诱虫灯。
进一步,所述发光元件为紫光二极管或者紫外二极管。
进一步,所述发光元件为紫外荧光灯管。
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腔体内。以引诱飞虫进入腔体内。
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下开口下方。以将光线照射到更大范围,进而引诱更远距离的飞虫。利用飞虫容易向上飞行的特性,使其进而腔体内。
还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所述诱饵固定装置的诱饵固定位置位于所述腔体内。以引诱飞虫进入腔体内。
还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所述诱饵固定装置的诱饵固定位置位于所述腔体下开口下方。以扩大飞虫引诱范围,利用飞虫容易向上飞行的特性,使其进而腔体内。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上固定的是散发气味的诱饵。通过气味引诱飞虫,特别是引诱苍蝇。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包括一开口向上的容纳腔。所述诱饵可以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包括一开口向上的容纳腔,容纳腔下方为防水结构。以允许诱饵中存在液体。存在液体的诱饵,具有更持久的气味挥发性能。
所述容纳腔上方设有一透气盖。以盖住诱饵,避免飞虫尸体污染诱饵,也避免飞虫吃掉诱饵。
所述透气盖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小于5mm。以避免大部分苍蝇钻入。
所述透气盖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小于3mm。以避免不常见的小个苍蝇钻入。
进一步,所述透气盖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大于1mm,小于3mm。以避免不常见的小个苍蝇钻入,同时保证透气量。
所述透气口,可以是条状,也可以是孔状。优选为条状的透气口。保证透气量。并避免阻塞。
所述透气盖上设有至少3个透气口。以避免其中一个或几个透气口堵塞影响透气。
所述透气盖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以使掉落在透气盖上的飞虫尸体自然滑落。
进一步,所述透气盖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且低的一侧,位于所述透气盖的边缘。以使掉落在透气盖上的飞虫尸体自然滑落到透气盖以外。
所述透气盖为中部高边缘低的结构。以使掉落在透气盖上的飞虫尸体自然滑落。
还包括一声波发声系统,所述声波发声系统包括一发声电路和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腔体内。以通过声波作为引诱,引诱飞虫进入腔体内。特别是引诱蚊子。
还包括一声波发声系统,所述声波发声系统包括一发声电路和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腔体下开口下方。以扩大飞虫引诱范围,利用飞虫容易向上飞行的特性,使其进而腔体内。特别针对蚊子。
所述腔体上方还设有开口,称为上开口。试验表明,大部分飞虫都更加愿意飞入。也有很多飞虫乐于从上开口进入腔体。大大提高了飞虫的进入量。
所述上开口的开口面积为大于4平方厘米。以保证飞虫的视线,视为处于安全区域,以保证更多飞虫飞入。太小,则飞虫认为不安全。
所述上开口的面积大于25平方厘米。以允许飞虫更加自由的由上而下进入腔体内。试验表明大于25平方厘米的上开口,飞虫更愿意飞入。对自下开口飞入的飞虫数量也会有所提高。
进一步,所述上开口的面积小于400平方厘米。以保证飞入腔体内的飞虫,尽量多的碰触电极,以保证杀虫效率。
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和一诱饵固定装置。以实现杀灭飞蛾和苍蝇。适用于种植环境,如塑料大棚。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和一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杀灭飞蛾和蚊子。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和一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杀灭苍蝇和蚊子。适用于畜牧业和家庭。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一诱饵固定装置和一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杀灭苍蝇、蚊子和飞蛾。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发光系统。以对发光引诱实现控制。比如控制晚上发光。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光敏传感器。以实现自动光控。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对蚊子或其他声波敏感的飞虫的引诱。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升压模块。以实现对升压模块的工作状态控制。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升压模块;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在温度很低时,如冬天,飞虫一般不再出入,因此可以关闭升压模块。
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模块。以保证对飞虫的杀伤力,并避免不必要的放电。比如避免因为空气潮湿而大量放电。
所述升压模块为一直流输入的升压模块。以便于稳定高压输出,避免市电杂波造成干扰。
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为3~15V。
进一步,所述升压模块,采用输入电压为4~13V,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模块。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模块。以使飞虫在接触电极阵列前被击伤,或击毙。避免飞虫尸体黏在电极阵列上,也避免飞虫体液溅射在电极阵列上。进而保证电极阵列不需要清理,也保证路灯灯头照明不受影响。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放电。
或者,所述升压模块,采用输入电压为4~7V,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模块。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所述电极采用线状的电极。以便于进行布置。
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10mm。以适应普遍的飞蛾体型,重点杀灭对农业危害最大的飞蛾。
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8mm。以适应体长在3mm以上的大部分飞蛾。虽然体积更小的飞蛾杀灭效果有限,但是通过增加距离,可以减少空气放电。特别是有效减少阴天情况下的放电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模块;正、负电极交错排布,至少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飞虫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试验表明,两个电极距离5~10mm,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4500V~8000V的升压模块。这时,即使在室外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如阴天,通过空气放电量也不大。不会产生强烈放电,不会产生明显的电火花,也不会产生啪啪的放电声。有微弱的放电电流声,产生微微的闪烁的光晕。不影响听觉,且可以通过闪烁的蓝色光晕,吸引飞虫。因此设为优选。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模块;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更加明显的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飞虫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4000V~7500V的升压模块;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9mm。保证对体长大于6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飞虫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所述电极为金属线。
所述电极为粘结在透光罩上的金属线或金属条。
进一步,所述电极为电镀在透光罩上的金属层。
所述电极的厚度为0.05mm~1mm。保证能够提供较大电流,并且避免夹住或悬挂飞虫尸体。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腔体内壁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发电机及采用车轮发电机的产品,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图2、图3,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电极阵列1,以及连接电极阵列1的升压模块2,还包括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腔体3,电极阵列1位于腔体内壁上;电极阵列1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电极均设置在腔体内壁上。
本专利中所讲的腔体3,是内设有空腔的物体。可以是腔体内壁围绕成腔。电极是用于杀虫的电极,也称为杀虫电极。电极的部分或全部导电部分暴露在空气中。以用于杀虫。
通过上述设计,升压模块2为电极阵列1提供用于杀虫的高压,开口用于供飞虫进入,以接近或接触至少两个电极。因为将电极阵列1设置在腔体3内,所有靠近的人并不会接触到电极阵列1,因此不会受到电击。
腔体3下方设有开口,称为下开口31。以便于被击伤或者击毙的飞虫,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外界,避免滞留在腔体3内。
下开口31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以避免常见的一些飞蛾滞留在腔体3内。
参照图1,腔体3为一内表面至少70%面积部分呈竖直面的腔体3。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飞虫,在掉落过程中,被下方的内表面承接住,而不能排放到外界。
腔体3可以是一筒状腔体。腔体3可以是圆筒状腔体、方筒状腔体、锥台筒状腔体中的一种。锥台筒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
优选为,腔体3可以是一圆筒。
参照图2,腔体3为一内部上细下粗的腔体3。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飞虫,在掉落过程中,重复接触电极阵列1,造成不必要的放电。也更加有利于飞虫排放到外界。
下开口31的面积大于50平方厘米。以允许飞虫更加自由的由下而上进入腔体3内。试验表明大于50平方厘米的下开口31,飞虫更愿意飞入。小于50平方厘米,则会大大降低飞虫的飞入频率。下开口31的形状优选为轴对称形状。下开口31,优选为矩形。下开口31,优选为正方形。下开口31,优选为圆形。腔体内壁为绝缘材料。以保证相邻电极间绝缘。
进一步,下开口31的面积小于1600平方厘米。以保证飞入腔体3内的飞虫,尽量多的碰触电极,以保证杀虫效率。
腔体3的腔体壁为透明结构。以便于腔体壁透出光线,引诱飞虫。或者,腔体3的腔体壁为不透明结构。以使开口处漏出的光线,或者气味更加明显,更易于引导飞虫进入开口。
还包括一发光系统,发光系统设有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为诱虫灯。进一步,发光元件为紫光二极管或者紫外二极管。进一步,发光元件为紫外荧光灯管。
发光元件位于腔体3内。以引诱飞虫进入腔体3内。或者发光元件位于下开口31下方。以将光线照射到更大范围,进而引诱更远距离的飞虫。利用飞虫容易向上飞行的特性,使其进而腔体3内。
还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4。诱饵固定装置4的诱饵固定位置位于腔体3内。以引诱飞虫进入腔体3内。
或者,诱饵固定装置4的诱饵固定位置位于腔体3下开口31下方。以扩大飞虫引诱范围,利用飞虫容易向上飞行的特性,使其进而腔体3内。诱饵固定装置4上固定的是散发气味的诱饵。通过气味引诱飞虫,特别是引诱苍蝇。
诱饵固定装置4包括一开口向上的容纳腔。诱饵可以放置在容纳腔内。
具体的,诱饵固定装置4包括一开口向上的容纳腔,容纳腔下方为防水结构。以允许诱饵中存在液体。存在液体的诱饵,具有更持久的气味挥发性能。
容纳腔上方设有一透气盖41。以盖住诱饵,避免飞虫尸体污染诱饵,也避免飞虫吃掉诱饵。透气盖41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小于5mm。以避免大部分苍蝇钻入。
进一步,透气盖41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小于3mm。以避免不常见的小个苍蝇钻入。
进一步,透气盖41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大于1mm,小于3mm。以避免不常见的小个苍蝇钻入,同时保证透气量。
透气口,可以是条状,也可以是孔状。优选为条状的透气口。保证透气量。并避免阻塞。
透气盖41上设有至少3个透气口。以避免其中一个或几个透气口堵塞影响透气。透气盖41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以使掉落在透气盖41上的飞虫尸体自然滑落。
进一步,透气盖41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且低的一侧,位于透气盖41的边缘。以使掉落在透气盖41上的飞虫尸体自然滑落到透气盖41以外。
透气盖41为中部高边缘低的结构。以使掉落在透气盖41上的飞虫尸体自然滑落。
还包括一声波发声系统,声波发声系统包括一发声电路和一扬声器,扬声器位于腔体3内。以通过声波作为引诱,引诱飞虫进入腔体3内。特别是引诱蚊子。
或者进一步,还包括一声波发声系统,声波发声系统包括一发声电路和一扬声器,扬声器位于腔体3下开口31下方。以扩大飞虫引诱范围,利用飞虫容易向上飞行的特性,使其进而腔体3内。特别针对蚊子。
腔体3上方还设有开口,称为上开口32。试验表明,大部分飞虫都更加愿意飞入。也有很多飞虫乐于从上开口32进入腔体3。大大提高了飞虫的进入量。
上开口32的开口面积为大于4平方厘米。以保证飞虫的视线,视为处于安全区域,以保证更多飞虫飞入。太小,则飞虫认为不安全。
上开口32的面积大于25平方厘米。以允许飞虫更加自由的由上而下进入腔体3内。试验表明大于25平方厘米的上开口32,飞虫更愿意飞入。对自下开口31飞入的飞虫数量也会有所提高。
进一步,上开口32的面积小于400平方厘米。以保证飞入腔体3内的飞虫,尽量多的碰触电极,以保证杀虫效率。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和一诱饵固定装置4。以实现杀灭飞蛾和苍蝇。适用于种植环境,如塑料大棚。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和一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杀灭飞蛾和蚊子。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4和一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杀灭苍蝇和蚊子。适用于畜牧业和家庭。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一诱饵固定装置4和一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杀灭苍蝇、蚊子和飞蛾。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实现杀虫系统复合使用。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发光系统。以对发光引诱实现控制。比如控制晚上发光。
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光敏传感器。以实现自动光控。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声波发声系统。以实现对蚊子或其他声波敏感的飞虫的引诱。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升压模块2。以实现对升压模块2的工作状态控制。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升压模块2;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在温度很低时,如冬天,飞虫一般不再出入,因此可以关闭升压模块2。
升压模块2为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模块2。以保证对飞虫的杀伤力,并避免不必要的放电。比如避免因为空气潮湿而大量放电。
升压模块2为一直流输入的升压模块2。以便于稳定高压输出,避免市电杂波造成干扰。升压模块2的输入电压(供电电压)为3~15V。
进一步,升压模块2,采用输入电压为4~13V,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模块2。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模块2为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模块2。以使飞虫在接触电极阵列前被击伤,或击毙。避免飞虫尸体黏在电极阵列上,也避免飞虫体液溅射在电极阵列上。进而保证电极阵列不需要清理,也保证路灯灯头照明不受影响。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放电。
或者,升压模块2,采用输入电压为4~7V,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模块2。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电极采用线状的电极。以便于进行布置。
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10mm。以适应普遍的飞蛾体型,重点杀灭对农业危害最大的飞蛾。
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8mm。以适应体长在3mm以上的大部分飞蛾。虽然体积更小的飞蛾杀灭效果有限,但是通过增加距离,可以减少空气放电。特别是有效减少阴天情况下的放电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模块2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模块2;正、负电极交错排布,至少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飞虫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试验表明,两个电极距离5~10mm,升压模块2为输出电压在4500V~8000V的升压模块2。这时,即使在室外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如阴天,通过空气放电量也不大。不会产生强烈放电,不会产生明显的电火花,也不会产生啪啪的放电声。有微弱的放电电流声,产生微微的闪烁的光晕。不影响听觉,且可以通过闪烁的蓝色光晕,吸引飞虫。因此设为优选。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模块2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模块2;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更加明显的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飞虫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模块2为输出电压在4000V~7500V的升压模块2;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9mm。保证对体长大于6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飞虫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电极为金属线。
电极为粘结在透光罩上的金属线或金属条。
进一步,电极为电镀在透光罩上的金属层。
电极的厚度为0.05mm~1mm。保证能够提供较大电流,并且避免夹住或悬挂飞虫尸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使用方法的限制,上述使用方法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1)

1.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极数组,以及连接电极数组的升压模块,还包括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腔体,电极数组位于腔体内壁上;
电极数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电极均设置在腔体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部分,或全部导电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下方设有所述开口,称为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为一内表面至少70%面积部分呈竖直面的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是一筒状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是圆筒状腔体、方筒状腔体、锥台筒状腔体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是一圆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是一锥台筒状腔体,锥台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为一内部上细下粗的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口的面积大于50平方厘米。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口的面积小于1600平方厘米。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口的形状为轴对称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开口,为矩形。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口,为正方形。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口,为圆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壁为绝缘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腔体壁为透明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腔体壁为不透明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还包括一发光系统,所述发光系统设有一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为诱虫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紫光二极管或者紫外二极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紫外荧光灯管。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腔体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下方设有所述开口,称为下开口;
所述下开口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
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下开口下方。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还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所述诱饵固定装置的诱饵固定位置位于所述腔体内。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还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所述诱饵固定 装置的诱饵固定位置位于所述腔体下开口下方。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固定装置上固定的是散发气味的诱饵。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固定装置包括一开口向上的容纳腔;所述诱饵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容纳腔下方为防水结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上方设有一透气盖。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小于5mm。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小于3mm。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的宽度大于1mm,小于3mm。
32.根据权利要求29-3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口是条状,或者是孔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口为条状的透气口。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上设有至少3个透气口。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且低的一侧,位于所述透气盖的边缘。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盖为中部高边缘低的结构。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还包括一声波发声系统,所述声波发声 系统包括一发声电路和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腔体内。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还包括一声波发声系统,所述声波发声系统包括一发声电路和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腔体下开口下方。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上方还设有开口,称为上开口。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的开口面积为大于4平方厘米。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的面积大于25平方厘米。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的面积小于400平方厘米。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和一诱饵固定装置。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和一声波发声系统。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诱饵固定装置和一声波发声系统。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包括一发光系统、一诱饵固定装置和一声波发声系统。
48.根据权利要求44、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发光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光敏传感器。
49.根据权利要求45-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声波发声系统。
5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升压模块。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升压模块;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模块,所述升压模块为一直流输入的升压模块,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电压为3~15V。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采用输入电压为4~13V,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模块。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模块;或者,所述升压模块,采用输入电压为4~7V,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模块。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采用线状的电极;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10mm。
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采用线状的电极;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8mm。
57.根据权利要求52、55、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模块;正、负电极交错排布,至少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
58.根据权利要求52、55、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模块;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
59.根据权利要求52、55、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4000V~7500V的升压模块;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9mm。
6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金属线;所述电极为粘结在透光罩上的金属线或金属条。
61.根据权利要求60的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电镀在透光罩上的金属层;所述电极的厚度为0.05mm~1mm。
CN201720131392.4U 2016-03-03 2017-02-14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85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30690 2016-03-03
CN201620163069 2016-03-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8508U true CN206978508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22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3139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8508U (zh) 2016-03-03 2017-02-14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8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96795U (zh) 一种农业灭虫器
CN202085618U (zh) 一种led捕蚊器
CN205695151U (zh) 畜牧业用杀虫系统
CN104304214A (zh) 一种诱捕虫装置
CN202197694U (zh) 一种杀虫装置
CN205902685U (zh) 一种新型广谱诱捕式太阳能杀虫灯
CN110495433A (zh) 仿生学烙杀蝇蚊器
CN102308779A (zh) 一种声波灭蚊灯
CN206978508U (zh) 防止误触电的自清洁杀虫系统
CN201700288U (zh) 一种自动捕蚊器
JP2005117970A (ja) 害虫捕獲器
CN205830861U (zh) 采用静电吸附杀虫装置的杀虫路灯
CN203942970U (zh) 一种食引诱剂和性引诱剂相结合的诱虫太阳能灯
CN203262080U (zh) 绿色环保多功能智控杀虫分类垃圾果皮箱
CN205611580U (zh) 一种杀虫顶灯
CN206043185U (zh) 筒状杀虫系统
CN210538351U (zh) 一种天牛诱捕设备
CN209420714U (zh) 一种复合型昆虫电网诱捕器
CN107347839A (zh) 静电吸附杀虫装置
CN205695150U (zh) 一种杀虫装置
CN107836425B (zh) 一种蚊虫两用的捕杀装置
CN207100258U (zh) 温控杀虫系统
CN211672063U (zh) 一种城镇用多功能捕虫器
CN205409245U (zh) Led杀虫装置
CN204560717U (zh) 带诱导照明装置的便捷式电蚊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