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1888U - 直线杆横担托箍 - Google Patents

直线杆横担托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1888U
CN206971888U CN201720744368.8U CN201720744368U CN206971888U CN 206971888 U CN206971888 U CN 206971888U CN 201720744368 U CN201720744368 U CN 201720744368U CN 206971888 U CN206971888 U CN 206971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ear
wall
energy
half anchor
install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43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志祥
罗静
孙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ang Li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ang Li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ang Li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ang Li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443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1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1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1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杆横担托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所述的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所述的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本实用新型在于:通过在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提高了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通过在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提高了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直线杆横担托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配电线路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线杆横担托箍。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直线杆横担托箍包括抱箍本体,抱箍本体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部,各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左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与右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设置,左半片抱箍另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与右半片抱箍另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设置,左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左钢板,右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右钢板。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左半片抱箍与右半片抱箍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时,各安装部受到挤压后,会导致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出现变形,甚至出现断裂现象,造成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强度较差,从而缩短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左半片抱箍上的左钢板和右半片抱箍上的右钢板均受到拉扯力时,该左钢板与左半片抱箍的连接处和该右钢板与右半片抱箍的连接处均容易出现变形现象发生,从而缩短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该直线横担抱箍是将横担固定在水泥杆上,由于该左、右两半片抱箍朝向水泥杆的端面均为光滑面,造成左、右两半片抱箍均与水泥杆之间的摩擦力较差,导致左、右两半片抱箍容易在水泥杆上出现滑动形象发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左、右两半片抱箍不容易在水泥杆上出现滑动形象发生及延长使用寿命的直线杆横担托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线杆横担托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所述的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部,各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左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与右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设置,所述的左半片抱箍另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与右半片抱箍另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所述的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所述的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均包括加劲板本体,所述的加劲板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劲壁、第二加劲壁、第三加劲壁、第四加劲壁和第五加劲壁,该第一弧形加劲壁均与左、右半片抱箍连接,该第五加劲壁与安装部连接,所述的第二加劲壁与第三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的第三加劲壁与第四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的第四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所成的角为直角,所述的第一弧形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状结构;所述的左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左钢板,所述的左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还延伸有左扁钢,该左扁钢位于左钢板的下方,且该左扁钢与左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所述的右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右钢板,所述的右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还延伸有右扁钢,该右扁钢位于右钢板的下方,且该右扁钢与右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所述的左、右两半片抱箍的内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条条形防滑槽,各条形防滑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提高了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通过在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提高了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左半片抱箍与右半片抱箍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时,各安装部受到挤压后,保证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不会出现变形现象发生,更不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保证了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均包括加劲板本体,加劲板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劲壁、第二加劲壁、第三加劲壁、第四加劲壁和第五加劲壁,第二加劲壁与第三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第三加劲壁与第四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第四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所成的角为直角,第一弧形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状结构,进一步的提高了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强度,进一步的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左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左扁钢,该左扁钢位于左钢板的下方,且该左扁钢与左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增强了左钢板与左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左半片抱箍上的左钢板到拉扯力时,该左钢板与左半片抱箍的连接处不容易出现变形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右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右扁钢,该右扁钢位于右钢板的下方,且该右扁钢与右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增强了右钢板与右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右半片抱箍上的右钢板到拉扯力时,该右钢板与右半片抱箍的连接处不容易出现变形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左、右两半片抱箍的内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条条形防滑槽,提高了左、右两半片抱箍均与水泥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左、右两半片抱箍不容易在水泥杆上出现滑动形象发生,排除安全隐患;由于各条形防滑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大设置,增加了弧形连接部与水泥杆的接触面,进一步的提高了左、右两半片抱箍均与水泥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保证了左、右两半片抱箍能稳定的固定于水泥杆上,同时也增强了弧形连接部的抗变形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弧形加劲壁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焊接连接,所述的第五加劲壁与安装部焊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第一弧形加劲壁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第五加劲壁与安装部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钢板中部的长度与左扁钢的长度相同,所述右钢板中部的长度与右扁钢的长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述左扁钢与左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该左钢板与左扁钢的长度相同,提高了左钢板与左扁钢连接面积,保证了左钢板与左扁钢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左钢板与左半片抱箍的连接处抗变形能力;同理,由于上述右扁钢与右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该右钢板与右扁钢的长度相同,提高了右钢板与右扁钢连接面积,保证了右钢板与右扁钢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右钢板与右半片抱箍的连接处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劲板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左半片抱箍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右半片抱箍结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线杆横担托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由左1、右2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所述的左1、右2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部3,各安装部3上均设置有连接孔30,所述的左半片抱箍1一端的安装部3上的连接孔30与右半片抱箍2一端的安装部3上的连接孔30相对应设置,所述的左半片抱箍1另一端的安装部3上的连接孔30与右半片抱箍2另一端的安装部3上的连接孔30相对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半片抱箍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4,所述的右半片抱箍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5,所述的第一加劲板4和第二加劲板5均包括加劲板本体6,所述的加劲板本体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劲壁61、第二加劲壁62、第三加劲壁63、第四加劲壁64和第五加劲壁65,该第一弧形加劲壁61均与左1、右2半片抱箍连接,该第五加劲壁65与安装部3连接,所述的第二加劲壁62与第三加劲壁63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的第三加劲壁63与第四加劲壁64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的第四加劲壁64与第五加劲壁65所成的角为直角,所述的第一弧形加劲壁61与第五加劲壁65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状结构66;所述的左半片抱箍1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左钢板100,所述的左半片抱箍1的中部外壁上向外还延伸有左扁钢101,该左扁钢101位于左钢板100的下方,且该左扁钢101与左钢板100的中部焊接连接;所述的右半片抱箍2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右钢板200,所述的右半片抱箍2的中部外壁上向外还延伸有右扁钢201,该右扁钢201位于右钢板200的下方,且该右扁钢201与右钢板200的中部焊接连接;所述的左、右两半片抱箍的内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条条形防滑槽,各条形防滑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半片抱箍1一端的安装部3与右半片抱箍2一端的安装部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半片抱箍1另一端的安装部3与右半片抱箍2另一端的安装部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提高了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通过在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提高了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左半片抱箍与右半片抱箍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时,各安装部受到挤压后,保证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不会出现变形现象发生,更不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保证了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均包括加劲板本体,加劲板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劲壁、第二加劲壁、第三加劲壁、第四加劲壁和第五加劲壁,第二加劲壁与第三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第三加劲壁与第四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第四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所成的角为直角,第一弧形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状结构,进一步的提高了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强度,进一步的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左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左扁钢,该左扁钢位于左钢板的下方,且该左扁钢与左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增强了左钢板与左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左半片抱箍上的左钢板到拉扯力时,该左钢板与左半片抱箍的连接处不容易出现变形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右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右扁钢,该右扁钢位于右钢板的下方,且该右扁钢与右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增强了右钢板与右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右半片抱箍上的右钢板到拉扯力时,该右钢板与右半片抱箍的连接处不容易出现变形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直线杆横担托箍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左、右两半片抱箍的内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条条形防滑槽,提高了左、右两半片抱箍均与水泥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左、右两半片抱箍不容易在水泥杆上出现滑动形象发生,排除安全隐患;由于各条形防滑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大设置,增加了弧形连接部与水泥杆的接触面,进一步的提高了左、右两半片抱箍均与水泥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保证了左、右两半片抱箍能稳定的固定于水泥杆上,同时也增强了弧形连接部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弧形加劲壁61均与左1、右2两半片抱箍焊接连接,所述的第五加劲壁65与安装部3焊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第一弧形加劲壁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第五加劲壁与安装部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安装部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的连接处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钢板100中部的长度H1与左扁钢101的长度H2相同,所述右钢板200中部的长度H3与右扁钢201的长度H4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述左扁钢与左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该左钢板与左扁钢的长度相同,提高了左钢板与左扁钢连接面积,保证了左钢板与左扁钢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左钢板与左半片抱箍的连接处抗变形能力;同理,由于上述右扁钢与右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该右钢板与右扁钢的长度相同,提高了右钢板与右扁钢连接面积,保证了右钢板与右扁钢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右钢板与右半片抱箍的连接处抗变形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直线杆横担托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所述的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部,各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左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与右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设置,所述的左半片抱箍另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与右半片抱箍另一端的安装部上的连接孔相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所述的右半片抱箍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所述的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均包括加劲板本体,所述的加劲板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加劲壁、第二加劲壁、第三加劲壁、第四加劲壁和第五加劲壁,该第一弧形加劲壁均与左、右半片抱箍连接,该第五加劲壁与安装部连接,所述的第二加劲壁与第三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的第三加劲壁与第四加劲壁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的第四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所成的角为直角,所述的第一弧形加劲壁与第五加劲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状结构;所述的左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左钢板,所述的左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还延伸有左扁钢,该左扁钢位于左钢板的下方,且该左扁钢与左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所述的右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延伸有右钢板,所述的右半片抱箍的中部外壁上向外还延伸有右扁钢,该右扁钢位于右钢板的下方,且该右扁钢与右钢板的中部焊接连接;所述的左、右两半片抱箍的内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条条形防滑槽,各条形防滑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杆横担托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弧形加劲壁均与左、右两半片抱箍焊接连接,所述的第五加劲壁与安装部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杆横担托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钢板中部的长度与左扁钢的长度相同,所述右钢板中部的长度与右扁钢的长度相同。
CN201720744368.8U 2017-06-24 2017-06-24 直线杆横担托箍 Active CN206971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368.8U CN206971888U (zh) 2017-06-24 2017-06-24 直线杆横担托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368.8U CN206971888U (zh) 2017-06-24 2017-06-24 直线杆横担托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1888U true CN206971888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4368.8U Active CN206971888U (zh) 2017-06-24 2017-06-24 直线杆横担托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18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863A (zh) * 2020-03-19 2021-10-12 捷普电子(新加坡)公司 光学模组的制造方法和光学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863A (zh) * 2020-03-19 2021-10-12 捷普电子(新加坡)公司 光学模组的制造方法和光学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8444U (zh) 钢管塔法兰套管相贯节点
CN206971888U (zh) 直线杆横担托箍
CN203103540U (zh) 铁塔接地线连接器
CN205429186U (zh) 一种挤压式防雷接地体连接件
CN206889406U (zh) 直线单顶抱箍
CN209703838U (zh) 钢筋连接器及预制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结构
CN206972675U (zh) 一种直线杆横担托箍
CN201334731Y (zh) 一种支承构件与铰接梁的连接结构
CN205171684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用连接件
CN203008391U (zh) 预制构件吊装用倒t型吊装连接件
CN206971887U (zh) 一种耐张杆横担托箍
CN205677342U (zh) 一种电杆上的横担
CN203096613U (zh) 拉索护套
CN206971889U (zh) 一种终端杆横担托箍
CN206889407U (zh) 一种直线单顶抱箍
CN201661107U (zh) 铁塔变截面组合接头
CN206894190U (zh) 一种直线双顶抱箍
CN207499185U (zh) 装配式建筑中防雷引下线联接构造
CN206820400U (zh) 一种便于固定型穿线管
CN206941647U (zh) 一种复合井盖
CN105206951A (zh) 一种电极连接板
CN206971891U (zh) 一种横担u型抱箍
CN205211968U (zh) 一种用于电塔防雷的接地电极
CN204571446U (zh) 一种变电站组合式钢管塔
CN205753259U (zh) 一种电缆保护管连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