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0019U -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 Google Patents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0019U
CN206970019U CN201720795023.5U CN201720795023U CN206970019U CN 206970019 U CN206970019 U CN 206970019U CN 201720795023 U CN201720795023 U CN 201720795023U CN 206970019 U CN206970019 U CN 206970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axle
clamping part
spherical component
susp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50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冰
邵剑波
董志强
高宇
毛见平
魏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950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0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0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00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该吊具包括: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施力部;第二夹持件,形成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施力部,第二施力部穿过第一夹持件且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围合形成夹持空间;以及连接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连接轴,将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相靠近并向上提升时,第一夹持部上远离第一施力部的端部和第二夹持部上远离第二施力部的端部相靠近从而夹紧放置于夹持空间内的球形构件。本实用新型的吊具形成了类似钳子的夹持原理,通过连接轴在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相靠近时令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紧球形构件,提高了球形构件吊装的安全性,避免了脱落的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背景技术
球形构件因其承载能力强、构造简单且连接方向不受限制而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钢结构施工中的球节点。目前在各种复杂的空间结构设计中,球节点的应用较为普遍。
但对于球形构件的吊装,施工现场通常直接采用钢丝绳或者吊带进行捆吊,该吊装方法技术要求低,不受使用工具的限制,可以根据球形构件的具体尺寸和重量确定捆绑方式。但其存在如下的缺陷:捆绑浪费人力和时间,使得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捆绑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较低,容易导致吊装过程中球形构件因捆绑不牢固而发生脱落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解决现有采用捆吊方法而存在的浪费人力和时间及规范性和安全性低容易导致安全风险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包括:
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一施力部设有第一施力轴;
第二夹持件,形成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第二施力部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的连接处穿过所述第一夹持件且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围合形成供容置球形构件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二施力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二施力部设有第二施力轴;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设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的连接处,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进而将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相靠近并向上提升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远离所述第一施力部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施力部的端部相靠近从而夹紧放置于所述夹持空间内的球形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形成了类似钳子的夹持原理,其在对第一施力轴和第二施力轴施加向上的提升力时,会通过连接轴而令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紧球形构件,使得在吊运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都能够紧紧地夹持住球形构件,提高了球形构件吊装的安全性,避免了脱落的安全风险。且该吊具操作方便,相对于捆吊方法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吊装效率,还提高了球形构件吊装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轴上方的吊装轴,所述吊装轴的两端通过铰接的连接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的端部铰接。
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拉结连接于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之间的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对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施加拉紧力以使得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相靠近。
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装轴上固设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龙骨和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一主龙骨之间的第一肋骨,所述第一主龙骨的一端形成第一平直段,另一端形成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一肋骨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处,两个第一主龙骨的第一平直段的端部处支撑连接所述第一施力轴;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主龙骨和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二主龙骨之间的第二肋骨,所述第二主龙骨的一端形成第二平直段,另一端形成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肋骨设于所述第二弧形段处,两个第二主龙骨的第二平直段的端部处支撑连接所述第二施力轴。
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第二主龙骨的第二平直段从两个第一主龙骨之间穿过,且两个第二主龙骨与两个第一主龙骨相贴合的部分穿设连接所述连接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内装有球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内装有球形构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中第一主龙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用于在吊运球形构件过程中夹住球形构件,确保球形构件吊装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本实用新型的吊具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夹持球形构件的夹持空间,且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对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施加向上的提升力而相互靠近进而夹紧球形构件,类似于钳子的夹持原理,使得球形构件的吊装作业变得简单快捷,避免了操作人员采用捆吊的方法,提高了球形构件吊装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并便于管理,解决了球形构在吊装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轻微撞击而发生跌落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吊装时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20用于吊装球形构件10,该吊具20包括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以及连接轴23,第一夹持件21形成有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一施力部212,第一施力部212设有第一施力轴213;第二夹持件22形成有第二夹持部221和第二施力部222,第二夹持件22的第二施力部222从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一施力部212的连接处穿过第一夹持件21且该第二夹持部221与第一夹持部211围合形成供容置球形构件10的夹持空间28,第二施力部222和第一施力部212相远离设置,第二施力部222设有第二施力轴223;连接轴23连接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使得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能够绕着连接轴23进行转动,连接轴23穿设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一施力部212的连接处和第二夹持部221和第二施力部222的连接处,使得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一施力部212可绕着连接轴23转动,第二夹持部221和第二施力部222可绕着连接轴23转动,进而将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相靠近并向上提升时,第一夹持部211上远离第一施力部212的端部2111和第二夹持部221上远离第二施力部222的端部2211相靠近从而夹紧放置在夹持空间28内的球形构件10,实现了在提升吊装作业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能够夹持住球形构件10,确保吊装作业的作业安全。
由于第二施力部222从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一施力部212的连接处穿过第一夹持件21,且连接轴23穿设在第一施力部212和第一夹持部211的连接处,第二施力部222和第二夹持部221的连接处,这样使得在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相互远离时,第一夹持部211的端部2111和第二夹持部221的端部2211也相互远离,使得第一夹持部211的端部2111和第二夹持部221的端部2211间的开口29变大,此时可以将球形构件10装入到夹持空间28内,也可以将球形构件10从夹持空间28内卸下;在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相互靠近时,第一夹持部211的端部2111和第二夹持部221的端部2211也相互靠近,使得第一夹持部211的端部2111和第二夹持部221的端部2211间的开口29变小,从而将球形构件10限位在夹持空间28内,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紧紧地夹持住球形构件10,保证了球形构件10的吊装安全。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20对球形构件10吊装时,吊装作业全过程中,吊带或吊绳11对吊具20的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施加竖直向上的提升力,而该竖直向上的提升力使得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绕连接轴23而相向移动,进而第一夹持部211的端部2111和第二夹持部221的端部2211也相向移动,从而在吊装过程中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都能紧紧地夹持球形构件10,避免了球形构件10吊装过程发生坠落的安全危险,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性。较佳地,在利用吊带或吊绳11吊运吊具20和球形构件10时,可将吊带或吊绳11缠绕固定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从而向上提升时能够让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在吊起悬空后,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一直会因竖直向上的提升力而相互靠近,从而很好地限位了球形构件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具20还包括位于连接轴23上方的吊装轴24,该吊装轴24的两端通过较佳的连接杆25与对应的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的端部连接,连接杆25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的端部铰接。连接杆25有四根,吊装轴24的一端铰接有两个连接杆25,且该两个连接杆25设于吊装轴24的两侧并与对应的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铰接。即在吊装轴24的两端和对应第一施力轴213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25,该连接杆25一端与吊装轴24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施力轴213的端部铰接,从而该连接杆25由于两端均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在吊装轴24被向上提起时,即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提升力后,该连接杆25趋于垂直状,形成二力杆,单纯受轴向拉力。在吊装轴24的两端和对应的第二施力轴223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25,该连接杆25一端与吊装轴24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施力轴223的端部铰接,从而该连接杆25近似于二力杆,单纯受轴向拉力。具体地,连接杆25的端部开设有贯穿孔,通过贯穿孔套设在对应的吊装轴24、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上,使得该连接杆25能够绕着与其连接的轴(吊装轴、第一施力轴或第二施力轴)进行转动。
这样在利用吊带或吊绳11吊运吊具20和球形构件10时,将吊带或吊绳11与吊装轴24固定连接,通过吊带或吊绳11对吊装轴24施加竖直向上的提升力,吊装轴24随着提升力而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吊装轴24两端连接的连接杆25趋于呈垂直状,位于吊装轴24两侧的连接杆25将与其端部连接的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拉近,进而将竖直向上的提升力传递给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进一步地,在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因提升力而相互靠近时,第一夹持部211的端部2111和第二夹持部221的端部2211相互靠近而将开口29缩小,从而紧紧地夹持限位住球形构件10。结合图2所示,在设置有吊装轴24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轴23、第一施力轴213、第二施力轴223和吊装轴24作为四边形的四个角部,与其连接杆件形成四边形,且由于连接杆件与轴采用铰接方式连接,使得该四边形为可变形结构,在上提吊装轴24时,能够使得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相互靠近,从而通过设置吊装轴24,方便了吊装位置的设定。较佳地,在吊装轴24上固设有吊耳27,用于连接吊带或吊绳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吊具20还包括拉结连接在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之间的拉紧弹簧26,拉紧弹簧26的一端与第一施力轴2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施力轴223连接,该拉紧弹簧26对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施加拉紧力使得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相靠近。该拉紧弹簧26起到了安全保护作用,其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始终将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拉紧,这样即使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吊具遭到碰撞,瞬间失去对球形构件10的夹紧力时也不会发生坠落的危险,因拉紧弹簧26仍对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施加拉紧作用力,该拉紧作用力能够保持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板221对球形构件10的夹紧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夹持件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龙骨214和支撑连接于第一主龙骨214之间的第一肋骨215,结合图4所示,第一主龙骨214的一端形成第一平直段2141,另一端形成第一弧形段2142,第一肋骨215设于第一弧形段2142处,两个第一主龙骨214的第一平直段2141的端部处支撑连接所述第一施力轴213。第一主龙骨214的第一弧形段2142和第一肋骨215一起构成第一夹持部211,该第一弧形段2142和第一肋骨215的弯曲弧度适配于弧形构件10的尺寸,也即与弧形构件10的弧度相适配,使得其所形成的夹持空间28能够容置球形构件10,还使得弧形构件10不会从第一弧形段2142处的开口掉落。两个第一主龙骨214的第一平直段2141和第一施力轴213一起构成了第一施力部212。第二夹持件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主龙骨224和支撑连接于第二主龙骨224之间的第二肋骨225,第二主龙骨224的一端形成第二平直段2241,另一端形成第二弧形段2242,第二肋骨225设于第二弧形段2242处,两个第二主龙骨224的第二平直段2242的端部处支撑连接第二施力轴223。第二主龙骨224的第二弧形段2242和第二肋骨225一起构成第二夹持部221,该第二弧形段2242和第二肋骨225的弯曲弧度适配于弧形构件10的尺寸,也即与弧形构件10的弧度相适配,使得其所形成的夹持空间28能够容置球形构件10,还使得弧形构件10不会从第二弧形段2242处的开口掉落。两个第二主龙骨224的第二平直段2241和第二施力轴223一起构成了第二施力部222。进一步地,两个第二主龙骨224的第二平直段2241从两个第一主龙骨214之间穿过,且两个第二主龙骨224与两个第一主龙骨214相贴合的部分穿设连接连接轴23。连接轴23设置在第二平直段2241和第二弧形段2242的连接处,第一平直段2141和第一弧形段2142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20在起吊时,利用吊装设备的吊带或吊绳11连接吊具20上的吊耳27,球形构件10以及吊具20的自重将通过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传递给与其连接的连接杆25,此时连接杆25近似于两个二力杆,单纯受轴向拉力,此拉力与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的设置方向形成一个接近90°夹角,完美的将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最终使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相向夹紧,球形构件10无法坠落。考虑到球形构件10在吊装过程中,有可能会与其他物体碰撞,致使装置对球形构件10的夹紧力瞬时改变,球形构件10发生坠落危险。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接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拉紧弹簧26,起吊后采用拉紧弹簧将第一施力轴213和第二施力轴223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拉紧,从而避免坠落隐患。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主龙骨、第二主龙骨、连接杆均可杆采用PL30×10mm的扁钢制作,第一施力轴、第二施力轴、吊装轴以及连接轴均可采用Φ25的圆钢制作,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均可采用Φ16的圆钢制作。以某钢结构网架项目的球形网架为例,项目大约有13000个球节点,全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吊具进行吊装,按照安装每个球节约时间5分钟计算,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一共减少机械设备台班使用数135个,减少人工675个,共节约工期27天。减少机械设备台班数计算:13000×5÷60÷8=135个工日(一个工日对应一个台班)。减少人工:135×5=675个人工(每减少一个台班,对应减少相应的一个配套班组的人工)工期计算:现场设有5台设备,因此,节约工期T=135÷5=27天。经粗略估算,约产生经济效益:V=27×30万/天+135×0.1万/台班+675×0.02万/个=837万元。(此处工期节约产生的经济效益按照合同约定,工期没延迟一天,罚款30万粗略计算)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本工程球形节点的吊装安全大大得到了保证,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大大提高,更便于检查和管理,同时施工进度大大加快,很好的确保了项目履约,最终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一施力部设有第一施力轴;
第二夹持件,形成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第二施力部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的连接处穿过所述第一夹持件且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围合形成供容置球形构件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二施力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二施力部设有第二施力轴;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设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的连接处,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施力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进而将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相靠近并向上提升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远离所述第一施力部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施力部的端部相靠近从而夹紧放置于所述夹持空间内的球形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轴上方的吊装轴,所述吊装轴的两端通过铰接的连接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的端部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结连接于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之间的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对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施加拉紧力以使得所述第一施力轴和所述第二施力轴相靠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轴上固设有吊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龙骨和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一主龙骨之间的第一肋骨,所述第一主龙骨的一端形成第一平直段,另一端形成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一肋骨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处,两个第一主龙骨的第一平直段的端部处支撑连接所述第一施力轴;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主龙骨和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二主龙骨之间的第二肋骨,所述第二主龙骨的一端形成第二平直段,另一端形成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肋骨设于所述第二弧形段处,两个第二主龙骨的第二平直段的端部处支撑连接所述第二施力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二主龙骨的第二平直段从两个第一主龙骨之间穿过,且两个第二主龙骨与两个第一主龙骨相贴合的部分穿设连接所述连接轴。
CN201720795023.5U 2017-07-03 2017-07-03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0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5023.5U CN206970019U (zh) 2017-07-03 2017-07-03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5023.5U CN206970019U (zh) 2017-07-03 2017-07-03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0019U true CN206970019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502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70019U (zh) 2017-07-03 2017-07-03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001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5186A (zh) * 2017-07-03 2017-10-2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及其吊装方法
CN108750923A (zh) * 2018-08-17 2018-11-06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六棱块专用夹具及其吊装使用方法
CN111153319A (zh) * 2020-02-11 2020-05-15 福建惠安新然石材有限公司 石球起吊工装
WO2023231231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条板吊装工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5186A (zh) * 2017-07-03 2017-10-2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及其吊装方法
CN108750923A (zh) * 2018-08-17 2018-11-06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六棱块专用夹具及其吊装使用方法
CN108750923B (zh) * 2018-08-17 2024-03-19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六棱块专用夹具及其吊装使用方法
CN111153319A (zh) * 2020-02-11 2020-05-15 福建惠安新然石材有限公司 石球起吊工装
WO2023231231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条板吊装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70019U (zh)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
CN105790159B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塔上的鸟窝清除装置
CN106229889A (zh) 一种输电线路架空线提线器
CN108656058A (zh) 用于配网不停电作业的收纳架
CN202190018U (zh) 一种架空地线棘轮扳手提线工具
CN204530585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采用该夹持装置的拾捡器
CN203901289U (zh) 带电清除异物机械臂手
CN209259618U (zh) 一种电力施工装置
CN206585272U (zh) 10kV带电作业绝缘支撑杆
CN204405707U (zh) 一种用于支撑高压试验输出线的支撑机构
CN107285186A (zh) 球形构件吊装用的吊具及其吊装方法
CN203660422U (zh) 500kV架空地线提升工具
CN203833540U (zh) 一种可移动重物起吊器
CN203596548U (zh) 输电线路防震锤更换作业工具
CN107082361A (zh) 一种机车减震器专用吊具
CN106115504A (zh) 一种吊具
CN209200516U (zh) 无人机挂\取软梯装置
CN205932999U (zh) 一种吊具
CN105591317A (zh) 一种悬挂电缆挂钩的装置
CN206643902U (zh) 一种捞料工具
CN209520888U (zh) 长臂工具钳
CN218552939U (zh) 一种免登杆防坠绳悬挂器
CN214359916U (zh) 一种fs一体化保温板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吊运装置
CN211521332U (zh) 一种用于人防门板材悬吊的稳固装置
CN216512488U (zh) 一种新型防爆桥式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