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0447U -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0447U
CN206960447U CN201720888221.6U CN201720888221U CN206960447U CN 206960447 U CN206960447 U CN 206960447U CN 201720888221 U CN201720888221 U CN 201720888221U CN 206960447 U CN206960447 U CN 206960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m
sample
connect
accura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882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水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rovince Ji Long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Province Ji Long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Province Ji Long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Province Ji Long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882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0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0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0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包括多个样品阀门、第一联动阀门Q3/1、进样/排液阀门Q3/2、第二联动阀门QC/1、稀释阀门QC/2、蠕动泵、转换/外排阀门QD、混合管、比色池和清洗/上排阀门QF,还包括一排空阀门QE,所述各阀门皆为三通阀,设有NC端、COM端和NO端,QE的NC端连接空气,QE的NO端连接纯水,在阀门不动作时,NO和COM相通,动作时,NC和COM相通,通过控制各阀门是否动作来控制该阀门从哪头进入。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样品测试时,通过排空阀对测试管路进行预先排空,可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度,还可节约清洗用水和节省测量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仪器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某些测量仪器的测量管路在测量完后会残留有上一次测量时的样品或清洗用的纯水,较难清洗完全或将其排空,进而将影响下一次测量时的稳定性和准确度。另外上述测量如果想确保测量管路中样品的单一性,需要不断进样和进纯水替换,将比较浪费纯水和测量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采用该结构进行测量时,还具有节约时间、节省用水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包括多个样品阀门、第一联动阀门Q3/1、进样/排液阀门Q3/2、第二联动阀门QC/1、稀释阀门QC/2、蠕动泵、转换/外排阀门QD、混合管、比色池和清洗/上排阀门QF,此外还包括一排空阀门QE,所述阀门皆为三通阀,其皆设有NC端、COM端和NO端,所述多个样品阀门包括Q0、Q1、Q4、Q5和Q6;所述排空阀门QE的NC端与空气连通,其NO端与纯水连接,其COM端与Q0的NO端连接;Q0的COM端与Q1的NO端连接,Q1的COM端与Q3/1的NC端连接;Q3/1的COM端与Q4的NO端连接,其NO端与Q3/2的NO端连接,Q3/2的NC端与废液桶连接;Q4的COM端与Q5的NO端连接,Q5的COM端与Q6的NO端连接,Q6的COM端与蠕动泵的进口相连接,其出口与QC/2的COM端连接;QC/1与QC/2的NC端和NO端彼此分别相连接,QC/1的COM端与QD的COM端连接,QD的NC端与废液桶连接;所述混合管设有上部入口、顶部出口和底部出口,其上部入口与QD的NO端连接,顶部出口与QF的NC端连接,底部出口与比色池的入口连接,比色池的出口与QF的NO端连接,QF的COM端与Q3/2的COM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样品阀门Q4与Q6之间可设有多于2个或以上数目的样品阀门,所增加的样品阀门之间的连接方式和Q5与Q4、Q6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比如增加一个样品阀门Q7,当其设在Q4与Q5之间时,Q7的NO端与Q4的COM端连接,Q7的COM端与Q5的NO端连接;当设在Q5与Q6之间时,Q7的NO端与Q5的COM端连接,Q7的COM端与Q6的NO端连接。当增加的样品阀门的数目为2个或以上时,其与Q4、Q5、Q6或彼此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的连接方式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水样检测器,其与蠕动泵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原测试水路的最前端增加一个排空阀QE,其NC端与空气相连接,在每次测量前可以将整个测试回路进行排空,进而可以准确控制进样品量,还可以在确保样品充满管路的前提下节省样品的消耗量;另外在每次测试前还会先对相应进样管进行短时进样,确保样品充满取样管后停止取样并将测试回路进行全部排空后再重新进样,可确保测试管路内部样品的单一性,增加了仪器分析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2)在仪器分析结束后会首先对仪器测试管路进行完全排空后再精准加入足量并用最小量的纯水对管路进行清洗,既确保清洗干净,也可节省纯水的使用量;
(3)在测量前因混合管和样品管均已被排空,相比以前需要不断进样和进纯水替换以确保测试管路中水质的单一性,可减少时间消耗,节省测量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H代表纯水,S代表样品,
C代表标液,NW和TW代表废液;
图2为三通阀NC端(常闭端)、COM端(公共端)、NO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包括多个样品阀门(以5个样品阀门为例,即Q0、Q1、Q4、Q5和Q6)、第一联动阀门Q3/1、进样/排液阀门Q3/2、第二联动阀门QC/1、稀释阀门QC/2、蠕动泵、转换/外排阀门QD、混合管、比色池和清洗/上排阀门QF,其还包括一排空阀门QE,上面所述阀门皆为三通阀,其皆设有NC端(常闭端)、COM端(公共端)和NO端(常开端);排空阀门QE的NC端与空气连通,其NO端与纯水连接,其COM端与Q0的NO端连接;Q0的COM端与Q1的NO端连接,Q1的COM端与Q3/1的NC端连接;Q3/1的COM端与Q4的NO端连接,其NO端与Q3/2的NO端连接,Q3/2的NC端与废液桶连接;Q4的COM端与Q5的NO端连接,Q5的COM端与Q6的NO端连接,Q6的COM端与蠕动泵的进口相连接,其出口与QC/2的COM端连接;QC/1与QC/2的NC端和NO端彼此分别相连接,QC/1的COM端与QD的COM端连接,QD的NC端与废液桶连接;混合管设有上部入口、顶部出口和底部出口,其上部入口与QD的NO端连接,顶部出口与QF的NC端连接,底部出口与比色池的入口连接,比色池的出口与QF的NO端连接,QF的COM端与Q3/2的COM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各阀门,亦即三通阀,在不通电时(即不动作时),NO端和COM端是相通的,而NC端和COM端则是不相通的;而当通电后(即有动作时),NC端和COM端是相通的,而NO端和COM端则是不相通的。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各阀门(除Q3/2、QD阀门的NC端与废液桶连接外),其进口可以是NC端或NO端,但出口都是从COM端出来的,就是通过控制各阀门是否动作来控制其是从哪一头进入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测试开始前样品管短时进样
打开Q3/1、Q3/2(联动阀门、进样/排液)阀门,打开Q0(样品)阀门,打开QC/1、QC/2(联动阀门、稀释)阀门,打开QD(转换/外排)阀门,启动蠕动泵正转,快转抽取样品填充样品管,从Q0进入到Q3经过Q4、Q5、Q6、蠕动泵、QC/2、QC/1、QD,从QD的NC端外排至废液,一定时间后关闭Q0、QC。
(2)抽取空气排空测试回路
打开QE(排空阀)阀门,打开Q3/1、Q3/2(联动阀门、进样/排液)阀门,打开QC/1、QC/2(联动阀门、稀释)阀门,从QE的NC端抽取空气从混合管底部出口到比色池后,再到QF、Q3/2阀门,从Q3/2阀门的NC端排至废液桶,完成混合管到比色池的排空。
(3)抽取样品存在稀释管道
打开Q3/1、Q3/2(联动阀门、进样/排液)阀门,打开Q0(样品)阀门,打开QC/1、QC/2(联动阀门、稀释)阀门,打开QD(转换,外排)阀门,启动蠕动泵正转,快转抽取样品从Q0进入到Q3/1经过Q4、Q5、Q6、蠕动泵、QC/2、QC/1、QD,从QD的NC端外排至废液桶,一定时间后关闭Q0、QC。此处所述的稀释管道是指QC/1和QC/2之前的其中一段管道,该管道用于存储样品或标液,然后通过QC/1和QC/2的动作,让其它部分管道存满纯水,再通过QC/1和QC/2的动作开放该稀释管道,使样品或标液与纯水混合,达到稀释样品或标液的目的。
(4)抽取纯水至混合管道
①、关闭QD,Q3/1、Q3/2阀门保持打开,打开QF(清洗/上排)阀门,蠕动泵正转,快转抽取纯水从QE的NO端进入到Q0,再经过Q1、Q3/1、Q4、Q5、Q6、蠕动泵、QC/2、QC/1,到达混合管,从混合管顶部出口进入到QF阀门的NC端,再从Q3/2阀门的NC端排至废液桶。
②、润洗30s后关闭Q3/1、Q3/2、QF,启动蠕动泵,反转使用纯水冲洗Q3/1与Q3/2阀门NO端管路。
③、冲洗10s后打开Q3/1、Q3/2阀门,启动蠕动泵,快速正转,抽取纯水到混合管,然后从混合管底部出口进入到比色池,再到QF的NO端,Q3/2阀门的NC端,最后排至废液桶,60s后完成抽取纯水过程。
(5)样品混合
冲洗结束后,关闭Q3/1、Q3/2阀门,开启QC/1、QC/2阀门、蠕动泵,快速正转,使样品S从QC经QD到混合管,再从混合管底部出口进到比色池,然后经过QF、Q3、Q4、Q5、Q6阀门,再到蠕动泵,形成回路进行混合。
(6)读取ABSS
样品混合结束后,停止分析仪所有动作,读取ABSS值。
(7)加试剂R1
读完ABSS后,开启Q3/1、Q3/2、Q4阀门,开启蠕动泵,超慢正转,抽取试剂R1从Q4的NC端至回路中,多余液体从Q3/2阀门的NC端排出至废液桶。加完试剂R1后,关闭所有阀门,开启蠕动泵,快速正转混合。
(8)加试剂R2
加完试剂R1后,开启Q3/1、Q3/2、Q5阀门,开启蠕动泵,超慢正转,抽取试剂R2从Q5的NC端至回路中,多余液体从Q3/2阀门的NC端排出至废液桶。加完试剂R2后,关闭所有阀门,开启蠕动泵,快速正转混合。
(9)读取ABSE、计算结果
样品和试剂混合结束后,停止所有动作,读取ABSE值,并根据相关参数计算得出此次测量氨氮浓度值。
(10)加R3清洗液
待测量结束后,开启Q3/1、Q3/2、Q6阀门,开启蠕动泵,超慢正转,抽取试剂R3至回路中,多余液体从Q3阀门排出。加完试剂R3后,关闭所以阀门,开启蠕动泵,快速正转混合。
(11)测量完后排空整个测试回路
打开QE(排空阀)阀门,打开Q3/1、Q3/2(联动阀门、进样/排液)阀门,打开QC/1、QC/2(联动阀门、稀释)阀门,从QE抽取空气从混合管底部出口到比色池后,再到QF、Q3/2阀门排至废液桶,完成从混合管到比色池的排空。
(12)抽取纯水清洗整个测试回路
开启Q3/1、Q3/2、QC/1、QC/2、QF阀门,蠕动泵正转,抽取纯水从混合管顶部出口到QF、Q3/2阀门排至废液桶;30s后,关闭QF、QC阀门,蠕动泵反转3s冲洗Q3/1、Q3/2阀门的NC端管路;蠕动泵再次正转60s,纯水从混合管底部出口到比色池后,再到QF、Q3/2阀门排至废液桶。清洗完成后分析仪停止所有动作,恢复到待机状态,等待下次测量。
如下以测量试剂样品中的总氰含量为例,具体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标准样品的测试结果
表2为试剂样品中总氰含量测定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如表1所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01mg/L;如表2所示,2mg/L样品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88%,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测得的测试结果的精密度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原测试水路的前端增加一个排空阀QE,QE的NC端通向大气,QE的NO端连接纯水,在每次测量前,通过打开QE的NC端,抽取空气排空测试管路,可以准确控制进样量;通过确保样品充满QC/2、QC/1的NC端,从而确保测试管路中样品的单一性,增加了分析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2)通过将混合管排空后,抽取纯水至混合管,再打开Q3、QF阀门,泵正转,空气将会把混合管上进样水路排空,可以节省清洗用水,达到高效清洗。
(3)因混合管和样品管皆已被排空,故相比以前要不断进样和进纯水替换以确保测试管路中水质的单一性,可减少时间消耗,节省测量时间。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包括多个样品阀门、第一联动阀门Q3/1、进样/排液阀门Q3/2、第二联动阀门QC/1、稀释阀门QC/2、蠕动泵、转换/外排阀门QD、混合管、比色池和清洗/上排阀门QF,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排空阀门QE,所述阀门皆为三通阀,其皆设有NC端、COM端和NO端,所述多个样品阀门包括Q0、Q1、Q4、Q5和Q6;所述排空阀门QE的NC端与空气连通,其NO端与纯水连接,其COM端与Q0的NO端连接;Q0的COM端与Q1的NO端连接,Q1的COM端与Q3/1的NC端连接;Q3/1的COM端与Q4的NO端连接,其NO端与Q3/2的NO端连接,Q3/2的NC端与废液桶连接;Q4的COM端与Q5的NO端连接,Q5的COM端与Q6的NO端连接,Q6的COM端与蠕动泵的进口相连接,其出口与QC/2的COM端连接;QC/1与QC/2的NC端和NO端彼此分别相连接,QC/1的COM端与QD的COM端连接,QD的NC端与废液桶连接;所述混合管设有上部入口、顶部出口和底部出口,其上部入口与QD的NO端连接,顶部出口与QF的NC端连接,底部出口与比色池的入口连接,比色池的出口与QF的NO端连接,QF的COM端与Q3/2的COM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阀门Q4与Q6之间可设有多于2个或以上数目的样品阀门,所增加的样品阀门之间的连接方式和Q5与Q4、Q6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样检测器,其与蠕动泵相连接。
CN201720888221.6U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Active CN206960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8221.6U CN206960447U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8221.6U CN206960447U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0447U true CN206960447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8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88221.6U Active CN206960447U (zh) 2017-07-21 2017-07-21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0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4606A (zh) * 2018-10-11 2019-02-22 福建省吉龙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总镉分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4606A (zh) * 2018-10-11 2019-02-22 福建省吉龙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总镉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1834B (zh) 一种高温高浓稠料液多通道在线取样进样方法
CN109633117B (zh) 一种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动态质量控制系统
CN101302693B (zh) 一种筒子纱染色助剂自动配送方法及其装置
CN107367475A (zh) 水样总氰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CN107290553B (zh) 一种水样中可溶性硫化物分析方法
CN107271707A (zh) 一种取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进样装置、检测系统
CN105040702A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灌浆系统
CN204715360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灌浆装置
CN206847994U (zh) 一种适用于分析仪表中的取样装置
CN106872452A (zh) 一种游离氯在线分析仪和其使用方法
CN206960447U (zh) 一种可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分析仪结构
CN209485838U (zh) 一种自动进样的稀释装置
CN114705636A (zh) 一种可远程维护的水质在线监测仪及监测方法
CN102175506B (zh) 一种用于在线水质分析的稀释装置
CN109294890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多组分在线分析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575635B (zh) 一种流式仪器及其液路系统、方法
CN205941079U (zh) 一种容积恒定的废浆浓度检测装置
CN110007102A (zh) 一种移液精确定量进样装置
CN213843015U (zh) 硅水质分析仪
CN201497738U (zh) 生物脱氮系统中的新型pH在线监测装置
CN211118782U (zh) 水质分析仪流路系统
CN209416780U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酸的溶液酸碱度和盐度测量装置
CN209667766U (zh) 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试剂盒
CN107024570A (zh) 一种总氮、磷在线自动监测仪及其清洗方法
CN204154704U (zh) 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在线ph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