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0620U - 护踝 - Google Patents

护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0620U
CN206950620U CN201720630221.6U CN201720630221U CN206950620U CN 206950620 U CN206950620 U CN 206950620U CN 201720630221 U CN201720630221 U CN 201720630221U CN 206950620 U CN206950620 U CN 206950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kle
guard
screening glass
fixture
guar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302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6302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0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0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06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体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护踝。护踝,其包括:第一脚踝保护件和第二脚踝保护件;第一脚踝保护件处于第二脚踝保护件的下方,二者铰接;第一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袢和第一脚踝固定件;脚袢用于盘于脚上,脚踝固定件用于盘于脚踝上,脚袢和脚踝固定相连;第二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踝保护片和第二脚踝固定件;脚踝保护片为朝脚面方向开口的半包裹结构,设置软质的覆盖外侧脚踝的外侧脚踝保护件;第二脚踝固定件用于盘于脚踝上方的小腿上。本护踝穿戴方便,运动中舒适性强,运动穿戴率高。

Description

护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体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护踝。
背景技术
在体育运动中,尤其球类运动对脚踝的使用频率较大,脚踝受伤的几率也明显提到。现在市面售出的护踝通常为套筒结构,套在脚上,这种护踝(或称脚踝护件)为了紧紧的保护住脚踝,穿脱非常不便,且由于运动时间较长,脚踝处长时间处于紧固状态,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护踝,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踝,其包括:第一脚踝保护件和第二脚踝保护件;所述第一脚踝保护件处于所述第二脚踝保护件的下方,二者铰接;
所述第一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袢和第一脚踝固定件;所述脚袢用于盘于脚上,所述脚踝固定件用于盘于脚踝上,所述脚袢和所述脚踝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踝保护片和第二脚踝固定件;所述脚踝保护片为朝脚面方向开口的半包裹结构,设置软质的覆盖外侧脚踝的外侧脚踝保护件;所述第二脚踝固定件用于盘于脚踝上方的小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脚袢为弹性条带,所述弹性条带的里外两端与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包括:弹性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弹性带为一体结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条带的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弹性条带的外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弹性带包括: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分别设置固定端,以与所述弹性条带相连,还分别设置包含连接件的连接端,以相互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脚踝保护片在内侧脚踝放置位设置可覆盖所述内侧脚踝的保护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脚踝保护片的内包裹面设置防滑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脚踝保护片在脚跟放置处设置脚跟裸露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脚踝保护片上设置多个透气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脚踝保护片包括:内侧脚踝保护片和外侧脚踝保护片,所述内侧脚踝保护片和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的里端铰接,所述外侧脚踝保护片与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的外端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脚踝保护片的上端为脚踝上方保护区,所述脚踝上方保护区裂分为多个条带,相邻所述条带间设置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脚踝固定件与所述脚踝上方保护区相连接,以将所述脚踝上方保护区贴合于所述脚踝上方的小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脚踝固定件包括:两端设置连接件的可伸缩带、或设置长短调节件的固定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护踝中第一脚踝保护件固定在交底,对脚踝和脚底进行位置固定;第二脚踝保护件对脚踝进行保护;第一脚踝保护件和第二脚踝保护件铰接,在使用中更符合人体脚踝运动的曲弯,能牢固对脚踝进行保护,且提高使用的舒适性。第一脚踝保护件盘于脚底,固定在脚踝处,第二脚踝保护件为半包裹结构,方便套在脚上,所以本护踝穿戴方便,可在运动中对脚踝做有效保护,穿戴率增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护踝的未穿戴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以左脚穿戴为例,外侧观察的护踝穿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半穿戴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以左脚穿戴为例,内侧观察的护踝穿戴结构示意图;
图5为以左脚穿戴为例,后侧观察的护踝穿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
1脚袢;2第一脚踝固定件;3铰接件;4脚踝保护片;5第二脚踝固定件;6外侧脚踝保护件;7条带;8保护孔;9脚跟;41外侧脚踝保护片;42内侧脚踝保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减少现有护踝穿戴不方便,使用舒适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踝。
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护踝,如图1-5所示,其主要由第一脚踝保护件和第二脚踝保护件构成;第一脚踝保护件处于第二脚踝保护件的下方,二者铰接;第一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袢1和第一脚踝固定件2;脚袢1用于盘于脚上,脚踝固定件用于盘于脚踝上,脚袢1和脚踝固定相连;第二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踝保护片4和第二脚踝固定件5;脚踝保护片4为朝脚面方向开口的半包裹结构,设置软质的覆盖外侧脚踝的外侧脚踝保护件6;第二脚踝固定件5用于盘于脚踝上方的小腿上。
第一脚踝保护件对脚踝和脚底进行位置固定,减少脚踝扭伤。第二脚踝保护件对脚踝进行直接保护,并固定在脚踝上方的小腿处,并利用与第一脚踝保护件的铰接,其采用铰接件3进行铰接,方便二者之间的相互扭转,符合运动时脚踝和脚的运动规律。
盘于脚上,可以理解为勒在脚上,如同脚底蹬住一根绳子的样子。脚踝固定件盘在脚踝上,可以理解为盘绕住脚踝,这种盘绕可以将脚踝区域盘绕一圈,这种盘绕可以在出厂前直接形成“X”状交叉的盘绕结构,也可以构成两个带子,在后期使用时由使用者进行盘绕。后文会通过一体和分体两种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朝脚面方向开口的半包裹结构是以使用时状态进行描述的,为了方便穿脱,更方便透气,设计为半包裹结构,不对脚面和脚踝前方区域进行包裹,避免这些区域在使用中受到挤压,使用方便、舒适。
第二脚踝固定件5主要用于将脚踝保护片4进行固定,因为脚踝保护片4下端与第一脚踝保护件铰接,位置基本确定,所以,第二脚踝固定件5重点在于将脚踝保护片4上部区域进行位置固定,固定到脚踝上方的小腿上。为了更好的固定,建议盘绕。
具体到脚袢1,由于其勒在脚底,所以建议采用弹性条带,在受力情况下,弹性条带不会对脚底施加大的勒紧力,脚底比较舒适。弹性条带的宽度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只要其里外两端(里端是靠近脚的内脚踝的一端;外端是靠近脚的外脚踝的一端)与第一脚踝固定件2相连。由第一脚踝固定件2给脚袢1施加勒紧力。二者的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比如不同的使用群体对第一脚踝固定件2的长度、受力程度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相应尺寸的第一脚踝固定件2进行更换,同时也可以选择合适尺寸的脚袢1进行替换,或拆卸脚袢1进行清洗。这种拆卸式连接可以借助现有各种方式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可拆卸的构思更关键。
前文已经提到第一脚踝固定件2需要施加勒紧力,并起到固定脚踝处的作用,为了适用不同的个体,施加不同的勒紧力,第一脚踝固定件2优选弹性带。弹性带的围绕方式前文已经提到。
就弹性带的呈现方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有多种可供采纳,比如:
方式一,弹性带为一体结构,第一端与弹性条带的里端连接,第二端与弹性条带的外端连接。一体结构一种情况下适用出厂前盘绕成“X”交叉的结构。另外一种情况形成圈形结构,使用中通过多次扭转,形成多个小的套圈,脚穿过其中后固定在脚踝处。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带为带状结构,可以包括轴向上的两个端,此处称为第一端、第二端。
方式二,分体式,弹性带由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分别设置固定端,以与弹性条带相连;还分别设置包含连接件的连接端,以相互连接固定。即,两个弹性带一端与弹性条带相连,另一端二者相连,中间区域缠绕在脚踝处。
两种方式都是为了增加实现方式的多样性,无关优劣,以使用者舒适、方便为基准,供使用者选择。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弹性带呈现方式,只要满足盘绕在脚踝处,固定脚底和脚踝之间的位置,都可以理解为采用了本技术的设计思想。
由于脚踝保护片包裹脚踝,为了减少位置移动,护踝内包裹面设置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可以为贴符在脚踝保护片上的海绵,也可以为直接在保护片上加工的防滑筋,比如:人字形防滑筋。
考虑到外侧脚踝的受伤几率远高于内侧脚踝,因此,在外侧脚踝处设置了软质的外侧脚踝保护件6,软质能保护外侧脚踝,且缓冲脚踝扭动的冲击力,减少脚踝的受伤程度。该软质脚踝保护件覆盖住外侧脚踝,由于脚踝保护片4较薄,外侧脚踝保护件6可以采用垫片状结构,该垫片状结构还可以加工成外侧脚踝的形状。
相对来说,脚踝保护片4在内侧脚踝放置位设置可覆盖内侧脚踝的保护孔8。内侧脚踝在保护孔8中穿过并外漏,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另一方面,前面多次提到舒适性,因此,基于半包裹结构,该脚踝保护片4在脚跟9放置处设置脚跟裸露孔,即在保护脚跟9的地方挖个供脚跟9穿过外漏的脚跟裸露孔,该孔与脚跟9的形状、大小相适应。
到此,可以看到本技术基于基础的设计,在护踝的部件、连接关系等方面通过不同的实施例提出了多种改进、优化方案,这些方案可以相互结合,比如:将第一脚踝保护件的各种方案和第二脚踝保护件的各种方案,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两两结合,或多多结合,形成更多种方案。更具体的例子为:包含内脚踝外漏的保护孔8的技术方案,可以和,包含脚跟裸露孔的技术方案相结合。弹性条带的脚袢1和包含内脚踝外漏的保护孔8的技术方案,包含脚跟裸露孔的技术方案相结合。等等。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运动者的使用舒适性,尽可能将脚部气体及时排出,减少气体对脚部的干扰,脚踝保护片2上设置多个透气通孔。透气通孔的分布方式可有序,可无序,只要能够达到各处都能散发气体即可。
接下来,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尽量不将护踝做成一个整体结构,争取通过分体式,分体的各结构具备交叉方便、错位的优势,设计一种脚踝保护片4,其包括内侧脚踝保护片42和外侧脚踝保护片41,即按照内外分成两片,二者可以在脚跟9处发生部分叠加。内侧脚踝保护片42和第一脚踝固定件2的里端铰接,外侧脚踝保护片41与第一脚踝固定件2的外端铰接。
另外,由于脚踝保护片4需要用第二脚踝固定件5固定在脚踝上方的小腿上,考虑到在使用中脚踝保护片4上部与小腿之间存在位置移动,会产生缝隙,因此,脚踝保护片4的上端定义为脚踝上方保护区,脚踝上方保护区竖向裂分为多个条带,相邻条带间设置间隙。通过条带之间的间隙变大、变小可以改变脚踝保护片4与小腿的贴合程度,减少二者之间产生缝隙,贴合不牢的问题。条带之间间隙大小,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具体设定。
其中,第二脚踝固定件5与脚踝上方保护区相连接,以将脚踝上方保护区贴合于脚踝上方的小腿上。基于裂分成条带,第二脚踝固定件5缠绕、固定后,能更好的达到贴合的效果。
第二脚踝固定件5在固定中需要结合小腿的粗细调整长度,所以,其呈现方式也有很多:
方式1,两端设置连接件的可伸缩带,借助可伸缩性,调整拉伸长度。
方式2,设置长短调节件的固定带,该长短调节件可以为调节扣,也可以为缠绕固定带的调节旋钮,也可以是长长的子母粘接带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护踝,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脚踝保护件和第二脚踝保护件;所述第一脚踝保护件处于所述第二脚踝保护件的下方,二者铰接;
所述第一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袢和第一脚踝固定件;所述脚袢用于盘于脚上,所述脚踝固定件用于盘于脚踝上,所述脚袢和所述脚踝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脚踝保护件包括:脚踝保护片和第二脚踝固定件;所述脚踝保护片为朝脚面方向开口的半包裹结构,设置软质的覆盖外侧脚踝的外侧脚踝保护件;所述第二脚踝固定件用于盘于脚踝上方的小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袢为弹性条带,所述弹性条带的里外两端与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相连;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包括:弹性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为一体结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条带的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弹性条带的外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包括: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分别设置固定端,以与所述弹性条带相连,还分别设置包含连接件的连接端,以相互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保护片的内包裹面设置防滑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保护片在内侧脚踝放置位设置可覆盖所述内侧脚踝的保护孔;
和/或,所述脚踝保护片在脚跟放置处设置脚跟裸露孔;
和/或,所述脚踝保护片上设置多个透气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保护片包括:内侧脚踝保护片和外侧脚踝保护片,所述内侧脚踝保护片和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的里端铰接,所述外侧脚踝保护片与所述第一脚踝固定件的外端铰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保护片的上端为脚踝上方保护区,所述脚踝上方保护区裂分为多个条带,相邻所述条带间设置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脚踝固定件与所述脚踝上方保护区相连接,以将所述脚踝上方保护区贴合于所述脚踝上方的小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脚踝固定件包括:两端设置连接件的可伸缩带、或设置长短调节件的固定带。
CN201720630221.6U 2017-06-02 2017-06-02 护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50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0221.6U CN206950620U (zh) 2017-06-02 2017-06-02 护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0221.6U CN206950620U (zh) 2017-06-02 2017-06-02 护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0620U true CN206950620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3022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50620U (zh) 2017-06-02 2017-06-02 护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06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917A (zh) * 2018-05-16 2018-10-16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小儿麻痹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109289191A (zh) * 2018-10-09 2019-02-01 何伟华 护踝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917A (zh) * 2018-05-16 2018-10-16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小儿麻痹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109289191A (zh) * 2018-10-09 2019-02-01 何伟华 护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5034B2 (en) Protective glove
CA2622264C (en) Shoulder brace traction system
CA2328023C (en) Shoulder pads with integral arm protectors
US20130198920A1 (en) Hand Wrap and Compression Sleeve
CN206950620U (zh) 护踝
US7047566B2 (en) Leg pad with a strap
US20130310723A1 (en) Heel protection band
KR101531760B1 (ko) 이중 허리 보호대
CN105477834A (zh) 索式装具
US6272682B1 (en) Extensible leg pad
US20090113606A1 (en) Goalie helmet with novel strap configuration
US20210368894A1 (en) Cheer Glov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KR101811252B1 (ko) 허리 보호대
CN201349539Y (zh) 具有腿部裹衬安装带的护胫
CN206965079U (zh) 护袜及鞋
KR20120005025U (ko) 허리보호대
CN210534438U (zh) 一种绑带以及应用该绑带的头戴设备
KR101931211B1 (ko) 무릎 보호대 및 무릎 보호대를 갖는 하의
KR101927593B1 (ko) 와이어를 이용한 발목 지지대
CN105636559A (zh) 拇指矫形器
CN218999629U (zh) 一种新型旋钮调节松紧度的腰带
CN209915137U (zh) 一种童鞋
KR101447242B1 (ko) 허리 보호대
CN209643930U (zh) 一种支撑护膝
KR102287377B1 (ko) 발목 보호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