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7917U -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7917U
CN206947917U CN201720612029.4U CN201720612029U CN206947917U CN 206947917 U CN206947917 U CN 206947917U CN 201720612029 U CN201720612029 U CN 201720612029U CN 206947917 U CN206947917 U CN 206947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protection device
lightning protection
isolation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20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琳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al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6120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7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7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7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包括隔离接闪器;安装于要保护的桅杆/物件的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其顶部设置有隔离帽;安装于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中空结构内且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其上端部通过隔离帽而固定,且该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的顶部电连接于隔离接闪器,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的下端部通过屏蔽隔离引下线而连接于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至接地系统;安装于屏蔽隔离引下线附近而用于记录雷电信息的智能雷电计数器。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而解决电力线路断线雷害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一、前言
随着农网不断升级改造和建设,电力配网10kV线路里程和数量迅速增加,区域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雷电危害现象逐年增加。
在南方电网系统,配电网雷击断线跳闸率占72-96%,已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配网管理部门对配电线路的防雷非常重视,投入也不断增多,目前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主要是在线路上加装避雷器,以及传统的避雷针。但是,如此大面积的安装避雷器后雷击断线危害仍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甚至已加装的避雷器遭受雷电损坏。如何从根本上解决10kV线路雷电危害,成为了当前配网管理部门的首要问题。
二、分析
线路雷害主要来自直击雷和感应过电压以及反击。至于雷电的形成和它所造成的高电压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电磁感应对设备设施的破坏和人身安全的危害,大量的专家和各种文献著作均已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论述,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目前,配电网中常见防雷措施是加装线路避雷器。避雷器有保护间隙避雷器、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但是,不管哪种避雷器,都是电力系统中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
之前,我们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放在过电压保护上,殊不知过电压的产生也是由于直击雷发生而带来的,如果能将直击雷进行拦截和雷电感应削弱或者消除,就不会产生过电压,无须大量加装过电压保护装置。加装避雷器是一种被动式保护。
另外,避雷器需要与供电线路接触式安装,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大,销售价格不断降低,避雷器的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差,劣质的避雷器自身给线路带来故障。并且任何一种避雷器的使用寿命有限,一般在3年,雷电高发地区避雷器使用1年后即便失效,需要更换反复投资。
加装传统避雷针(环形避雷针,限流避雷针),也发现了问题所在,目的是拦截直击雷和降低雷击中产生的过电压,防止断线事故,但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线路避雷针由于其制造的材料简单工艺粗糙,雷电流传导路径和器材以及保护方式没有突破,效果不理想,且易锈蚀,使用寿命短,甚至给线路造成二次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可有效避免10~35kV线路雷电危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包括:安装于预设高度的隔离接闪器;通过固定件而安装于要保护的桅杆/物件的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其为中空结构,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顶部设置有隔离帽;安装于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中空结构内且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其上端部通过隔离帽而固定,且该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的顶部电连接于隔离接闪器,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的下端部通过屏蔽隔离引下线而连接于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至接地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安装简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合配网10~kV架空线路应用,符合IEC标准和GB标准,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而解决电力线路断线雷害问题。
进一步,隔离接闪器为316L含钼不锈钢或钛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屏蔽隔离引下线为中空绝缘屏蔽铜导线或铝合金引下线,该该屏蔽隔离引下线设置有屏蔽层和高性能绝缘材料。
进一步,固定件为不锈钢安装套件,且固定件设置的数量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
进一步,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的顶部距离桅杆/物件顶端的竖向高度大于2米,隔离接闪器的顶部至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的顶部距离为0.5-1.5米。
进一步,智能雷电计数器设置有防水箱壳体;
智能雷电计数器通过电池或者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
智能雷电计数器设置有USB接口或者无线发射模块。
进一步,屏蔽隔离引下线的材质为中空绝缘铜导线或实心绝缘轻型铝合金,中空绝缘铜导线或轻型合金外部包裹金属屏蔽层,高电压绝缘材料外部包裹半导电材料。
进一步,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铜或者铝质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不锈钢适配器。
进一步,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还包括:安装于屏蔽隔离引下线附近而用于记录雷电信息的智能雷电计数器,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选择性安装。
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可应用于电力配网台区公变、电力变电站主控室,以及炼油厂、化工厂、油库油罐、加油(气)场站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电、防电磁脉冲感应及防侧闪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力10kV线路新型屏蔽隔离绝缘防雷装置系统分解图;
图2为一种电力10kV线路新型屏蔽隔离绝缘防雷装置系统示意图;
图3为安装该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后的受保护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以下简称“该系统”),参见图1-2,其包括:安装于预设高度的隔离接闪器1,这里的预设高度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通过例如不锈钢安装套件等构成的固定件7而安装于要保护的桅杆/物件T(本文如无特别说说明,“/”的含义为“或”)的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3,该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3为中空结构,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3顶部设置有隔离帽2。安装于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3中空结构内且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4,其上端部通过隔离帽而固定,且该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4的顶部电连接于隔离接闪器1,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4的下端部通过屏蔽隔离引下线5而连接于连接件8,该连接件连接至接地系统;安装于屏蔽隔离引下线5附近而用于记录雷电信息的智能雷电计数器6。
从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新型屏蔽绝缘隔离防雷系统与电力线路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没有任何电气导通部位,也不会增加线路的负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工作系统。通过一个智能雷电计数器,可以记录全部的工作过程和状态,对之后的防雷保护工作和投入提供科学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屏蔽隔离引下线5的材质为轻型合金,中空绝缘铜导线或轻型合金外部包裹金属屏蔽层,高电压绝缘材料外部包裹半导电材料,具体地讲,屏蔽隔离引下线为中空绝缘屏蔽铜导线或铝合金引下线(轻型50mm2导体),该该屏蔽隔离引下线设置有屏蔽层和高性能绝缘材料。
而隔离接闪器为316L含钼不锈钢或钛铝合金材质。
固定件7设置的数量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抱箍,以保证安装的稳定性为宜,适当考虑安装成本的经济性,而抱箍可设置伸缩调节装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固定物的安装需要。
参见图3,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3的顶部距离桅杆/物件T顶端的竖向高度大于2米,隔离接闪器1的顶部至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3的顶部距离为1米。
另外,智能雷电计数器6设置有防水箱壳体,以适应野外环境,智能雷电计数器6通过电池或者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且智能雷电计数器6设置有USB接口或者无线发射模块,以方便用户对于数据的获取。
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4设置有用于连接铜或者铝质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不锈钢适配器。
本系统不再是被动式防护,而是主动式拦截。从根本上削弱和消除外过电压。设置该系统的现场受保护角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
自我公司提供绝缘引下线以来,成千上百幢建筑证实了这一理念。率先使用半导电外护套联接到建筑物上以及控制电缆击穿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最初使用的是专为低阻抗而设计的屏蔽电缆—可以使用很长的电缆。最新的绝缘引下线使这种发展变得用户化:根据电力行业的安装要求(电缆更短,与电路及其他电气设备无任何直接导通接触),提供较低成本的电缆。这种电缆在设计、试验和应用方面均符合IEC 62305防雷标准的要求。
屏蔽绝缘隔离系统可提供适合绝缘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桅杆的传统接闪器。绝缘引下线从内部接至FRP内侧的接闪器。FRP桅杆具有以下特点:中性绝缘、耐风和重量轻,可最小化桅杆负载。
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屏蔽绝缘引下线系统的使用基于IEC 62305-3标准的两个部分(雷电保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伤和生命危险)。为了确保正确安装,必须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和安装系统。
第1)步:确定接闪器所需高度,从而根据IEC 62305保护角法(PAM)提供保护。
为了实现最佳保护,可通过IEC 62035-2风险评估来确定所需的防雷水平或者仅使用LPL I。
设计者应当利用这一信息来确定接闪器端部距要保护的桅杆/物件顶部上方的所需最低高度。(注:屏蔽绝缘引下线与桅杆之间至少需要2m的间隙距离)。
第2)步:确定引下线的长度和所选择的防雷水平,从而确保分离距离(IEC62305-3第6.3条)不超过1000mm(请参阅第5页)。
第3)步:根据安装要求,互连到符合标准的接地系统或防雷装置。
该系统的技术参数
1、使用环境条件
(1)周围空气温度:最高温度:+85℃;最低温度:-25℃;
(2)海拔高度海:≤1000m
(3)最大风速:35m/s(离地面高10m处持续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
(4)环境湿度:
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
根据EN 50164-1和EN 50164-2进行试验。
地震波为正弦波持续时间三个周波,安全系数1.67。
(5)雷暴日:≤130日/年(除特别注明外)
(6)日照强度:0.1W/cm2(风速0.5m/s)
(7)覆冰厚度:5mm
(8)大气条件:大气中无严重侵蚀性和爆炸性介质。
(9)下行导线:专用屏蔽隔离下行导线接地。
(10)污秽条件:Ⅳ级及以下污秽等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安装于预设高度的隔离接闪器;
通过固定件而安装于要保护的桅杆/物件的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其为中空结构,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顶部设置有隔离帽;
安装于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中空结构内且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其上端部通过隔离帽而固定,且该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的顶部电连接于所述隔离接闪器,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的下端部通过屏蔽隔离引下线而连接于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至接地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接闪器为316L含钼不锈钢或钛铝合金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隔离引下线的材质为中空绝缘铜导线或实心绝缘轻型铝合金,中空绝缘铜导线或轻型合金外部包裹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外部包裹电压绝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不锈钢安装套件,且固定件设置的数量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的顶部距离桅杆/物件顶端的竖向高度大于2米,所述隔离接闪器的顶部至高强度绝缘纤维支撑杆的顶部距离为0.5-1.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安装于屏蔽隔离引下线附近而用于记录雷电信息的智能雷电计数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雷电计数器设置有防水箱壳体;
所述智能雷电计数器通过电池或者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
所述智能雷电计数器设置有USB接口或者无线发射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隔离引下线为中空绝缘屏蔽铜导线或铝合金引下线,该屏蔽隔离引下线设置有屏蔽层和高性能绝缘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压应力控制的上终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铜或者铝质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不锈钢适配器。
CN201720612029.4U 2017-05-29 2017-05-29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Active CN206947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2029.4U CN206947917U (zh) 2017-05-29 2017-05-29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2029.4U CN206947917U (zh) 2017-05-29 2017-05-29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7917U true CN206947917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2029.4U Active CN206947917U (zh) 2017-05-29 2017-05-29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79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584A (zh) * 2018-09-12 2018-11-16 安徽仁信安防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岸基雷达的防雷击装置
CN114243620A (zh) * 2021-12-31 2022-03-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一种高压架空绝缘线路防雷击主动拦截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584A (zh) * 2018-09-12 2018-11-16 安徽仁信安防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岸基雷达的防雷击装置
CN114243620A (zh) * 2021-12-31 2022-03-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一种高压架空绝缘线路防雷击主动拦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9753B (zh) 重覆冰地区的无避雷线输电线路设计方法
CN101950956A (zh) 光伏发电系统防雷电控制装置
CN206947917U (zh) 一种电力10~35kV线路新型隔离绝缘屏蔽防雷装置系统
CN111431129B (zh) 无避雷线输电线路
CN102227077A (zh) 电缆终端杆塔布置结构
CN105321027A (zh) 输电线路的防雷方法和装置
CN103682989A (zh) 避雷防雷装置及避雷防雷方法
CN207992369U (zh)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故障检测装置
Grebovic et al. Lightning outage performance of power distribution line located in Mountain Lovćen area
CN201066670Y (zh) 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装置
CN203367747U (zh) 高效安全防雷系统
CN105375126A (zh) 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系统
CN209785663U (zh) 双阀片组结构的一体化防雷绝缘子
Punekar et al. Indirect effects of lightning discharges
CN208207124U (zh) 一种双电流互感器的架空故障指示器
CN202004400U (zh) 电缆终端杆塔布置结构
CN112018746A (zh) 一种减少电力架空线路遭雷击跳闸的方法
Yokoyama et al. Practical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for overhead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CN106451307B (zh) 10kv配电架空线路避雷的方法
CN212624822U (zh) 一种新型架空输电线路避雷线
Rasel et al.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cheme of a Grid Substation Using Rolling Sphere Method
Tserensambuu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f Lightning Transient Overvoltage on Wind Turbine in Mongolia under Different Grounding Cases
Moradi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ient overvoltages caused by lightning in the low-voltage network and the role of the SPD installed in the substation in protecting the network
Sugirianta et al.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n 1 MWp Bangli Solar Power Plant
CN109672137B (zh) 一种用于居住区和少雷区环境的耐候钢材质角钢塔内引式避雷线接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7

Address after: Room 10-f, block B, ASEAN International, Ronghe Shanshui Meidi, 155 Minzu Avenue, Qingxiu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Universal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2399 Chongzuo City, Chongzuo City, Xinxian County Peach Town new town community livelihood Street No. 532399

Patentee before: Ruan Liny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