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6079U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6079U
CN206946079U CN201720658754.5U CN201720658754U CN206946079U CN 206946079 U CN206946079 U CN 206946079U CN 201720658754 U CN201720658754 U CN 201720658754U CN 206946079 U CN206946079 U CN 206946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ick
optical axis
image side
th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87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彬彬
戴付建
闻人建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587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6079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6155 priority patent/WO2018223651A1/zh
Priority to US16/073,570 priority patent/US1109278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6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6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5<f1/f5<3.5。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镜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七片镜片组成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角镜头能应用到的场合越来越广,以及由于其对比一般镜头的独特性能,越来越受到各种厂商客户的青睐。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长,能保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这对摄影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广角镜头还具有大视场角的特性,在同等条件下,它能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这在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等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特性。目前,一般的广角镜头,多采用全玻璃结构为主,总长较长,成像质量一般。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而变得越来越薄、体积越来越小,特别是目前市场越来越大的360环视应用,对摄像镜头的小型化、轻量化、广角化及成像质量等性能提出了进一步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小型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像镜头的镜片数量,但是由此造成的设计自由度的缺乏,会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成像性能的需求。为了保证高分辨率,同时获得大的视角以及满足小型化,采用少镜片,不利于达到高像素的需求,会限制高像素大视场像机镜头模块。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广角化、小型化、高成像品质的摄像镜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 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5<f1/f5<3.5,例如,2.10≤f1/f5≤3.44。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ImgH/f>0.85,例如,ImgH/f≥1.01。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22之间可满足:0.7<DT12/DT22<1,例如,0.86≤DT12/DT22≤0.8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可选地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TTL/ImgH<1.5,例如,TTL/ImgH≤1.4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0.8<R5/R6<1.3,例如,0.81≤R5/R6≤1.2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可满足:2.2<CT5/CT7<3,例如,2.78≤CT5/CT7≤2.9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0.5<(CT6+CT7)/CT5<1,例如,0.66≤(CT6+CT7)/CT5<1≤0.6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可满足:∑T/TTL<0.2,例如,∑T/TTL≤0.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0.7<SAG61/SAG62<1.5,例如,0.79≤SAG61/SAG62≤1.46,其中,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6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像侧面可为凹面。
通过上述配置的摄像镜头,还可进一步具有广角化、小型化、超薄化、高成像品质、低敏感度、平衡像差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所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 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而第七透镜是最靠近感光元件的透镜。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 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具有例如七个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通过合理的控制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可有效地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摄像镜头获得较优的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可满足:1.5<f1/f5<3.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2.10≤f1/f5≤3.44。通过对光焦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像差的平衡从而提高成像品质,扩大摄像镜头的视场角,并同时缩短镜头总长,保证镜头小型化的特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ImgH/f>0.8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ImgH/f≥1.01。通过合理选择ImgH和f的比值,在实现大的视场角成像的条件下可有效控制镜头的长度,有利于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22之间可满足:0.7<DT12/DT22<1,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86≤DT12/DT22≤0.89。通过这样的配置,实现摄像镜头横向尺寸的压缩,有利于保证镜头的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TTL/ImgH<1.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TTL/ImgH≤1.46。通过这样的配置,避免因该参数过大而使得镜头长度过长,有利于保证镜头超薄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0.8<R5/R6<1.3,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81≤R5/R6≤1.26。通过对第三透镜曲率半径的合理分配,可降低轴向像差,同时缓和镜头的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可满足:2.2<CT5/CT7<3,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2.78≤CT5/CT7≤2.97。以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0.5<(CT6+CT7)/CT5<1,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66≤(CT6+CT7)/CT5<1≤0.69。通过这样的配置,在扩大镜头视场角的同时可有效的减小畸变、彗差,有利于像差的平衡,保证摄像镜头的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可满足:∑T/TTL<0.2,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T/TTL≤0.16。通过对镜片尺寸结构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改善镜片的加工性以及镜头的组立工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满足0.7<SAG61/SAG62<1.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79≤SAG61/SAG62≤1.46,其中,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6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通过这样的配置,有利于轴向像差的平衡,同时减少打到像面的鬼像光路,并缓和光线角度,提升镜头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像侧面为凹面。通过对透镜曲率的合理分配,可降低轴向像差,同时缓和镜头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还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STO,调节进光量,提高成像品质。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七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扩大摄像镜头的孔径、降低系统敏感度、保证镜头的小型化并提高成像质量,从而使得摄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曲率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另外,非球面透镜的使用还可有效地减少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个数。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C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七个透镜L1-L7。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以及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包括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STO。根据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
表1
由表1可得,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0.96;第五透镜L5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七透镜L7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CT5/CT7=2.83;以及第六透镜L6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和第七透镜L7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第五透镜L5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6+CT7)/CT5=0.68。
本实施例采用了七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镜片的焦距与面型,有效扩大镜头的孔径,缩短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的大孔径与小型化;同时校正各类像差,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上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示出了实施例1中可用于各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以下所示出的表3给出实施例1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摄像镜头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
表3
ImgH(mm) 3.05 f4(mm) 29.61
HFOV(°) 46.14 f5(mm) 2.04
f(mm) 2.99 f6(mm) -9.03
f1(mm) 4.28 f7(mm) -2.58
f2(mm) -12.47 TTL(mm) 4.29
f3(mm) 63.11
根据表3,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1/f5=2.1;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ImgH/f=1.02;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4;以及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T/TTL=0.15。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22之间满足DT12/DT22=0.89;以及SAG61/SAG62=0.79,其中,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6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A至图2C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除了摄像镜头的各镜片的参数之外,例如除了各镜片的曲率半径、厚度、圆锥系数、有效焦距、轴上间距、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等之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各实施例中描述的摄像镜头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摄像镜头的布置结构相同。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七透镜L1-L7。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摄像镜头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4
表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7326E-02 2.1540E-01 -1.8775E+00 7.9968E+00 -1.9318E+01 2.4208E+01 -1.2350E+01 0.0000E+00 0.0000E+00
S2 -9.9108E-02 -1.4281E-01 1.8532E-01 -1.0134E+00 2.1713E+00 -2.4120E+00 1.1649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9.2718E-02 -2.8319E-02 -1.3710E-01 -3.7457E-02 -1.4515E-01 3.2261E-01 -7.3662E-02 0.0000E+00 0.0000E+00
S4 -5.8507E-03 -5.7444E-02 -4.2168E-02 2.1844E-01 -1.0453E+00 1.2746E+00 -4.6402E-01 0.0000E+00 0.0000E+00
S5 -1.0157E-01 4.7620E-01 -3.2138E+00 9.2605E+00 -1.5249E+01 1.2958E+01 -4.2871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5.5654E-02 3.4140E-01 -1.4706E+00 2.7654E+00 -3.0623E+00 1.9044E+00 -4.8259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1.4569E-01 -1.6041E+00 4.9344E+00 -9.2877E+00 1.0640E+01 -6.6443E+00 1.709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9.1686E-02 -7.8911E-01 1.8517E+00 -2.6904E+00 2.4320E+00 -1.2178E+00 2.5375E-01 0.0000E+00 0.0000E+00
S9 5.5382E-02 8.3493E-02 -4.2422E-01 7.2717E-01 -6.0371E-01 2.4857E-01 -4.1924E-02 0.0000E+00 0.0000E+00
S10 -2.2446E-02 -2.7559E-01 7.1916E-01 -9.7682E-01 7.6854E-01 -3.0553E-01 4.7168E-02 0.0000E+00 0.0000E+00
S11 2.4875E-01 -9.0372E-01 1.1181E+00 -6.6717E-01 -5.2515E-02 3.4829E-01 -2.2013E-01 6.0151E-02 -6.2835E-03
S12 4.9069E-01 -1.3698E+00 1.8235E+00 -1.5751E+00 8.9285E-01 -3.2409E-01 7.1985E-02 -8.8715E-03 4.6346E-04
S13 -2.5885E-01 1.3795E-01 -1.5528E-01 1.5480E-01 -8.5950E-02 2.7219E-02 -4.9685E-03 4.8921E-04 -2.0205E-05
S14 -2.2137E-01 1.9908E-01 -1.3620E-01 7.0771E-02 -2.5933E-02 6.2114E-03 -9.1055E-04 7.3662E-05 -2.5106E-06
表6
ImgH(mm) 3.05 f4(mm) 77.69
HFOV(°) 46.28 f5(mm) 2.12
f(mm) 3.01 f6(mm) -11.03
f1(mm) 4.60 f7(mm) -2.53
f2(mm) -15.95 TTL(mm) 4.29
f3(mm) 24.72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 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A至图4C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七透镜L1-L7。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9示出了实施例3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摄像镜头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表8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5700E-02 1.5025E-01 -1.0918E+00 3.8881E+00 -8.0402E+00 8.7061E+00 -3.8822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1.1696E-01 -8.4281E-02 2.7029E-01 -1.0215E+00 1.5464E+00 -1.3717E+00 6.0451E-01 0.0000E+00 0.0000E+00
S3 -1.3432E-01 -4.0310E-02 6.3340E-01 -2.3595E+00 3.6635E+00 -3.2249E+00 1.2902E+00 0.0000E+00 0.0000E+00
S4 -8.2452E-04 -2.2971E-01 6.3087E-01 -9.1763E-01 -3.0825E-02 7.8152E-01 -3.5833E-01 0.0000E+00 0.0000E+00
S5 -5.8523E-02 3.5996E-01 -3.0321E+00 9.1176E+00 -1.5209E+01 1.2933E+01 -4.2585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5.0598E-02 3.8505E-01 -1.6528E+00 3.2031E+00 -3.7240E+00 2.4415E+00 -6.5576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1.0055E-01 -1.3893E+00 4.1340E+00 -7.4468E+00 8.1680E+00 -4.8871E+00 1.1971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8.2260E-02 -7.1408E-01 1.5991E+00 -2.2240E+00 1.9570E+00 -9.6866E-01 2.0063E-01 0.0000E+00 0.0000E+00
S9 5.4850E-02 8.4064E-02 -4.5142E-01 8.2674E-01 -7.3254E-01 3.2145E-01 -5.7205E-02 0.0000E+00 0.0000E+00
S10 -9.2939E-03 -3.1807E-01 7.7505E-01 -1.0086E+00 7.6487E-01 -2.9487E-01 4.4340E-02 0.0000E+00 0.0000E+00
S11 2.6645E-01 -9.9065E-01 1.2848E+00 -8.3015E-01 2.4722E-02 3.4289E-01 -2.3120E-01 6.4710E-02 -6.8507E-03
S12 5.0169E-01 -1.4333E+00 1.9561E+00 -1.7173E+00 9.8180E-01 -3.5796E-01 7.9724E-02 -9.8477E-03 5.1573E-04
S13 -2.6736E-01 1.3906E-01 -1.5310E-01 1.5462E-01 -8.6893E-02 2.7760E-02 -5.0991E-03 5.0429E-04 -2.0889E-05
S14 -2.2461E-01 2.1048E-01 -1.5857E-01 8.9882E-02 -3.4669E-02 8.5315E-03 -1.2706E-03 1.0398E-04 -3.5821E-06
表9
ImgH(mm) 3.05 f4(mm) 142.05
HFOV(°) 46.28 f5(mm) 2.15
f(mm) 3.01 f6(mm) -11.53
f1(mm) 4.70 f7(mm) -2.56
f2(mm) -16.37 TTL(mm) 4.29
f3(mm) 21.3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A至图6C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七透镜L1-L7。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1示出了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2示出了实施例4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摄像镜头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0
表11
表12
ImgH(mm) 3.05 f4(mm) 27552.97
HFOV(°) 46.28 f5(mm) 2.16
f(mm) 3.02 f6(mm) -12.75
f1(mm) 5.54 f7(mm) -2.54
f2(mm) 1569.10 TTL(mm) 4.29
f3(mm) 40.03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A至图8C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七透镜L1-L7。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4示出了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5示出了实施例5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摄像镜头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表14
表15
ImgH(mm) 3.05 f4(mm) -53.55
HFOV(°) 46.20 f5(mm) 2.18
f(mm) 3.03 f6(mm) -15.14
f1(mm) 5.49 f7(mm) -2.53
f2(mm) 6124.95 TTL(mm) 4.29
f3(mm) 36.39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A至图10C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七透镜L1-L7。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7示出了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8示出了实施例6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摄像镜头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6
表17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8047E-02 2.4689E-01 -2.4118E+00 1.1730E+01 -3.2966E+01 4.8574E+01 -2.9293E+01 0.0000E+00 0.0000E+00
S2 -3.8343E-02 -4.5690E-01 6.8180E-01 -1.6295E+00 2.4159E+00 -2.0165E+00 9.5396E-01 0.0000E+00 0.0000E+00
S3 -2.0473E-02 -3.0932E-01 -2.3212E-01 1.5802E+00 -4.5064E+00 5.9995E+00 -2.7822E+00 0.0000E+00 0.0000E+00
S4 4.2792E-02 -2.7060E-01 3.0686E-01 -2.9303E-01 -2.1465E-01 5.4694E-01 -2.3529E-01 0.0000E+00 0.0000E+00
S5 -1.4369E-01 4.3012E-01 -3.1063E+00 9.3161E+00 -1.5265E+01 1.2848E+01 -4.2473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7.3632E-02 3.4672E-01 -1.6897E+00 3.5981E+00 -4.2243E+00 2.6018E+00 -6.2987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7.6659E-02 -8.0068E-01 2.0848E+00 -3.4478E+00 3.5481E+00 -2.0246E+00 4.8519E-01 0.0000E+00 0.0000E+00
S8 4.8795E-02 -4.6245E-01 9.6168E-01 -1.2920E+00 1.1109E+00 -5.3105E-01 1.0605E-01 0.0000E+00 0.0000E+00
S9 3.9449E-02 1.6285E-01 -5.5638E-01 7.9460E-01 -5.7056E-01 2.0279E-01 -2.9029E-02 0.0000E+00 0.0000E+00
S10 -2.2654E-02 -2.5703E-01 6.8752E-01 -9.4777E-01 7.4975E-01 -2.9997E-01 4.6837E-02 0.0000E+00 0.0000E+00
S11 2.1990E-01 -7.4353E-01 7.7467E-01 -2.6405E-01 -3.4139E-01 4.8180E-01 -2.6046E-01 6.7560E-02 -6.9091E-03
S12 4.7151E-01 -1.2342E+00 1.5530E+00 -1.2882E+00 7.1232E-01 -2.5448E-01 5.5812E-02 -6.7931E-03 3.5006E-04
S13 -2.4008E-01 1.3350E-01 -1.5724E-01 1.5359E-01 -8.3399E-02 2.5945E-02 -4.6701E-03 4.5485E-04 -1.8630E-05
S14 -2.1789E-01 1.8527E-01 -1.1557E-01 5.5327E-02 -1.9431E-02 4.5962E-03 -6.7495E-04 5.4992E-05 -1.8907E-06
表18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2A至图12C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七透镜L1-L7。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0示出了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1示出了实施例7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摄像镜头的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9
表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7785E-02 6.7372E-01 -8.3423E+00 4.4360E+01 -1.2234E+02 1.6967E+02 -9.4047E+01 0.0000E+00 0.0000E+00
S2 -1.2369E-01 7.0766E-01 -5.8219E+00 1.8180E+01 -3.1224E+01 2.7822E+01 -9.8383E+00 0.0000E+00 0.0000E+00
S3 -7.1397E-02 5.7666E-02 -1.5389E+00 4.5330E+00 -8.4918E+00 8.7874E+00 -3.5398E+00 0.0000E+00 0.0000E+00
S4 3.6925E-02 -1.4167E-01 -1.1943E-01 3.2391E-01 -7.0879E-01 7.7306E-01 -2.8310E-01 0.0000E+00 0.0000E+00
S5 -1.9623E-01 8.2107E-01 -4.0205E+00 1.0265E+01 -1.5598E+01 1.2697E+01 -4.1308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7.6867E-02 3.9099E-01 -1.6412E+00 3.1161E+00 -3.3134E+00 1.8743E+00 -4.1527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1.0329E-01 -1.1287E+00 3.3157E+00 -6.1607E+00 7.1031E+00 -4.4997E+00 1.1782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4.8885E-02 -4.7698E-01 9.9194E-01 -1.3722E+00 1.2454E+00 -6.3512E-01 1.3501E-01 0.0000E+00 0.0000E+00
S9 3.5902E-02 1.3595E-01 -4.5997E-01 6.3089E-01 -4.3176E-01 1.4837E-01 -2.1391E-02 0.0000E+00 0.0000E+00
S10 -2.8794E-02 -2.3891E-01 6.3925E-01 -8.6311E-01 6.7610E-01 -2.6796E-01 4.1145E-02 0.0000E+00 0.0000E+00
S11 2.3106E-01 -8.1060E-01 9.5742E-01 -5.6199E-01 -4.1272E-02 2.9329E-01 -1.8837E-01 5.2136E-02 -5.4856E-03
S12 4.5022E-01 -1.1619E+00 1.4424E+00 -1.1987E+00 6.7111E-01 -2.4383E-01 5.4443E-02 -6.7442E-03 3.5343E-04
S13 -2.4042E-01 1.3226E-01 -1.5431E-01 1.5044E-01 -8.1540E-02 2.5299E-02 -4.5379E-03 4.4005E-04 -1.7932E-05
S14 -2.1424E-01 1.6768E-01 -8.8350E-02 3.4855E-02 -1.0679E-02 2.3576E-03 -3.3534E-04 2.6765E-05 -8.9918E-07
表21
ImgH(mm) 2.93 f4(mm) -20.55
HFOV(°) 46.86 f5(mm) 2.01
f(mm) 2.90 f6(mm) -12.73
f1(mm) 6.91 f7(mm) -2.56
f2(mm) 24.42 TTL(mm) 4.27
f3(mm) 72.95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 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4A至图14C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7分别满足以下表22所示的关系。
表22
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5 6 7
f1/f5 2.10 2.17 2.19 2.57 2.51 2.51 3.44
ImgH/f 1.02 1.01 1.01 1.01 1.01 1.02 1.01
TTL/ImgH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6
CT5/CT7 2.83 2.81 2.78 2.79 2.81 2.87 2.97
R5/R6 0.96 0.86 0.81 0.90 0.84 1.26 0.96
(CT6+CT7)/CT5 0.68 0.69 0.69 0.68 0.69 0.67 0.66
∑T/TTL 0.15 0.15 0.15 0.16 0.16 0.15 0.15
SAG61/SAG62 0.79 1.35 1.34 1.33 1.34 1.46 1.38
DT12/DT22 0.89 0.86 0.86 0.86 0.86 0.86 0.86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48)

1.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5<f1/f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ImgH/f>0.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5。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22之间满足:0.7<DT12/DT22<1。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8<R5/R6<1.3。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2.2<CT5/CT7<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和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所述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5<(CT6+CT7)/CT5<1。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T/TTL<0.2。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0.7<SAG61/SAG62<1.5,
其中,SAG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为凹面。
17.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
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ImgH/f>0.85。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5。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5<f1/f5<3.5。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22之间满足:0.7<DT12/DT22<1。
23.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8<R5/R6<1.3。
24.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2.2<CT5/CT7<3。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和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所述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5<(CT6+CT7)/CT5<1。
26.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 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T/TTL<0.2。
27.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0.7<SAG61/SAG62<1.5,
其中,SAG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为凹面。
33.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中的至少之一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22之间满足:0.7<DT12/DT22<1。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ImgH/f>0.85。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5。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5<f1/f5<3.5。
39.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8<R5/R6<1.3。
40.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2.2<CT5/CT7<3。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和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所述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5<(CT6+CT7)/CT5<1。
42.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T/TTL<0.2。
43.根据权利要求33-3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0.7<SAG61/SAG62<1.5,
其中,SAG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4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45.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4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4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 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4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为凹面。
CN201720658754.5U 2017-06-08 2017-06-08 摄像镜头 Active CN206946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8754.5U CN206946079U (zh) 2017-06-08 2017-06-08 摄像镜头
PCT/CN2017/116155 WO2018223651A1 (zh) 2017-06-08 2017-12-14 摄像镜头
US16/073,570 US11092782B2 (en) 2017-06-08 2017-12-14 Camera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8754.5U CN206946079U (zh) 2017-06-08 2017-06-08 摄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6079U true CN206946079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8754.5U Active CN206946079U (zh) 2017-06-08 2017-06-08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607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5347A (zh) * 2017-06-08 2017-08-0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10058381A (zh) * 2018-12-26 2019-07-26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398815A (zh) * 2019-06-29 2019-11-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0024631A1 (zh) * 2018-08-03 2020-02-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US11092782B2 (en) 2017-06-08 2021-08-17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Camera lens assembly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5347A (zh) * 2017-06-08 2017-08-0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7015347B (zh) * 2017-06-08 2019-06-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US11092782B2 (en) 2017-06-08 2021-08-17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Camera lens assembly
WO2020024631A1 (zh) * 2018-08-03 2020-02-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058381A (zh) * 2018-12-26 2019-07-26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058381B (zh) * 2018-12-26 2021-06-18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398815A (zh) * 2019-06-29 2019-11-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398815B (zh) * 2019-06-29 2021-09-21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5347B (zh) 摄像镜头
CN206946079U (zh) 摄像镜头
CN108873253A (zh) 摄像镜头
CN207424360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41274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3150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742436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95761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870788A (zh) 摄像透镜组
CN10887327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681040A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8445610A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0082890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8506350U (zh) 摄像镜头
CN10975282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541785A (zh) 光学透镜组
CN11034691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181701A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935841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68328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08931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9044167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6710689U (zh) 摄像镜头
CN208488592U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9298511A (zh) 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