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1565U - 振冲器 - Google Patents
振冲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941565U CN206941565U CN201720861716.XU CN201720861716U CN206941565U CN 206941565 U CN206941565 U CN 206941565U CN 201720861716 U CN201720861716 U CN 201720861716U CN 206941565 U CN206941565 U CN 2069415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water pipe
- vibrating impacter
- cylinder
- transverse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冲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冲头、固定于冲头两侧的水道护板、固定连接于冲头上方的电机、固定于电机上方的吊筒、一端从吊筒中伸出的电缆以及一端从吊筒中伸出的水管,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吊筒上的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连接于吊筒上的横臂以及固定连接于横臂上背离吊筒一端的引线座,电缆和水管伸出吊筒的一端沿横臂布置并由引线座固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振冲器上电缆和水管在自重作用下沿振冲器分布,振冲器工作时会将振动力传递到电缆和水管中,而且电缆、水管盘踞在振冲器下方附近,振冲器下钻时容易挤压冲击该处的电缆和水管,造成了振冲器在使用过程中电缆和水管容易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抗震加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振冲器。
背景技术
振冲器是振冲法施工中的特制机具,分为液压和电动振冲器。它能够产生水平向振动力振挤填料以及周围土体,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增加地基稳定性以及提高抗地震液化能力。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振冲器是电动振冲器,它是通过安装在振冲器内的电机带动偏振转子旋转,产生水平向振动力,完成造孔、夯实加入的石料以及成桩等工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振冲器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振冲器由行走式起吊装置重复吊起和放下来完成工作,同时还需要泵送输水系统和输电控制系统为振冲器提供水和电能,这使得振冲器上要连接长度较长的电缆和水管,电缆和水管在自重作用下沿振冲器分布,这样振冲器工作时会将振动力传递到电缆和水管中,而且电缆、水管盘踞在振冲器下方附近,振冲器下钻时容易挤压冲击该处的电缆和水管,这样造成了振冲器在使用过程中电缆和水管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冲器,它通过对电缆、水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隔离,延长了电缆、水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振冲器,包括冲头、固定于冲头两侧的水道护板、固定连接于冲头上方的电机、固定于电机上方的吊筒、一端从吊筒中伸出的电缆以及一端从吊筒中伸出的水管,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吊筒上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连接于吊筒上的横臂以及固定连接于横臂上背离吊筒一端的引线座,所述电缆和水管伸出吊筒的一端沿横臂布置并由引线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水管沿横臂分布,引线座配合横臂对电缆、水管进行固定,使电缆、水管伸出吊筒的部分远离振冲器,这样电缆和水管不会依靠到振冲器上,不容易受到振冲器的径向振动力;同时当振冲器向下运动时,电缆、水管盘踞地点也在横臂和引线座的引导作用下远离振冲器的冲头,电缆和水管不容易受到冲击力,因此电缆和水管不容易受到损坏。
实际使用中,当振冲器晃动剧烈或者外界温度低电缆和水管硬度较大时,电缆和水管不能正常变形,容易盘踞在冲头附近,这时应该通过人为干预去减小电缆和水管损坏的可能性。具体方法是,在电缆、水管的中部绑扎拉绳拖拽或者直接抓持电缆、水管背离吊筒的一端进行拖拽,使得电缆和水管远离振冲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线座倾斜向下设置且背离吊筒的一端较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冲器由起吊装置往复吊起和放下来完成工作,因此电缆和水管接近吊筒的一端一直会高于人手拉拽的一端,而且人的站立地点距离振冲器较远,因此倾斜向下设置的引线座使得工作人员施力更方便,同时电缆和水管从引线座处有个平缓转折,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线座包括上引线板、下引线板以及引线孔,上引线板和下引线板通过螺栓连接,上引线板和下引线板之间形成供电缆和水管穿过的引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引线座固定电缆和水管时,先将上引线板和下引线板拆开,放入电缆、水管,然后将上引线板和下引线板盖合连接,对电缆和水管进行固定。由于电缆和水管长度较长,相比以穿入的方式固定电缆和水管,本方案固定电缆和水管时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引线板和下引线板之间形成两个并排设置的引线孔,两个引线孔的孔径分别与电缆和水管的外径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和水管的材质不同,因此在自重或拉拽力下的变形量不一致,将其两者分别采用单独的引线孔固定可以使得它们的变形更均匀,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横臂上接近吊筒一端用于固定电缆和水管的压线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线座配合引线座对电缆和水管进行固定,相当于在电缆和水管上多出一个固定点,因此使得电缆和水管与引导装置的连接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线座包括上压线板、下压线板以及压线孔,下压线板与横臂固定连接,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之间形成两个并排设置且用于供水管和电缆伸出的压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线座和引线座以相同的方式对电缆和水管进行固定,使得电缆和水管的固定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横臂上且位于压线座和引线座之间导线座,所述导线座包括导线槽和槽盖,导线槽沿横臂长度方向布置且以开口向上的形式固定在横臂上表面,导线槽的内部空间大于电缆和水管的直径之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和水管在压线座和引线座处固定,在导线座中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因此电缆和水管不会出现在压线座和引线座之间过于张紧的情况,电缆和水管的变形能得到适当的缓解,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盖和导线槽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线座、导线座以及引线座以相同的方式固定电缆和水管,在固定电缆时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缆、水管沿横臂分布,引线座配合横臂对电缆、水管进行固定,使电缆、水管伸出吊筒的部分远离振冲器,这样电缆和水管不会依靠到振冲器上,不容易受到振冲器的径向振动力;同时当振冲器向下运动时,电缆、水管盘踞地点也在横臂和引线座的引导作用下远离振冲器的冲头,电缆和水管不容易受到冲击力,因此电缆和水管不容易受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振冲器的轴测图;
图2是为了表示引导装置、固定装置以及角度调节装置的连接结构所做的视图;
图3是角度调节装置的轴测图;
图4是角度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中,1、振冲器;10、冲头;11、水道护板;12、电机;13、联轴器;14、吊筒;15、电缆;16、水管;2、引导装置;20、横臂;21、压线座;210、上压线板;211、下压线板;212、压线孔;22、导线座;220、导线槽;221、槽盖;23、引线座;230、上引线板;231、下引线板;232、引线孔;233、喇叭筒;3、固定装置;30、第一扣环;31、第二扣环;32、第一U形座;33、第二U形座;34、挡环;35、螺杆;36、旋钮;37、顶紧组件;370、螺柱;371、手轮;4、角度调节装置; 40、固定底座;41、齿盘;42、转轴;43、限位组件;430、楔块;431、滑块;432、滑槽;433、弹簧;434、第一让位孔;435、第二让位孔;436、手柄;437、推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振冲器,参照图1,振冲器整体呈柱状,其下端为冲头10,冲头10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水道护板11,冲头1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上方通过联轴器13固定连接有吊筒14。振冲器还包括一根电缆15和一根水管16。电缆15从吊筒14内伸入并连接于电机12上,水管16从吊筒14内伸出并连通于冲头10上的出水口。
结合图2,在吊筒14上固定有引导装置2用于向远离振冲器的方向引导电缆15和水管16。引导装置2由固定装置3固定到吊筒14上。固定装置3尽量设置在吊筒14上端,避免对振冲器振冲地面造成影响。
引导装置2包括水平设置的横臂20、固定在横臂20上接近固定装置3一端的压线座21、固定在横臂20上背离固定装置3一端的引线座23以及固定于横臂上20且位于压线座21和引线座23之间的导线座22。横臂20的长度在150cm-200cm之间。
压线座21包括上压线板210、下压线板211以及压线孔212。下压线板210和横臂20固定连接,上压线板211通过设置在四角的螺栓与下压线板210连接,在上压线板210和下压线板211上均对称开设两个弧形槽,四个弧形槽共同形成供电缆15和水管16穿过的压线孔212。压线孔212和电缆15、水管16紧配合,能够阻止电缆15和水管16滑移,保证了外力对电缆15和水管16的拖拽不会影响电缆15和水管16在振冲器内部的连接。
导线座22包括导线槽220和槽盖221。导线槽220沿横臂20长度方向布置并且以开口向上的形式固定在横臂20上表面。槽盖221通过螺栓盖合并连接在导线槽220上。电缆15和水管16从导线槽220中穿过,导线槽220的内部空间大于电缆15和水管16的直径之和。
引线座23包括上引线板230、下引线板231以及引线孔232。下引线板231倾斜向下设置并且与横臂20固定连接。上引线板230通过四角的螺栓与下引线板231连接。在上引线板230和下引线板231上均开设有对称的两个弧形槽,四个弧形槽形成供电缆15和水管16穿过的引线孔232。引线孔232和电缆15以及水管16紧配合。在引线座23背离固定装置3的一端还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喇叭筒233,喇叭筒233的小端连通引线孔232。引线孔232配合喇叭筒233引导电缆15、水管16以倾斜向下的形式原理振冲器。
电缆15、水管16沿引导装置2分布,引导装置2中,横臂20、压线座21、导线座22以及引线座23配合引导电缆15、水管16伸出吊筒14的部分远离振冲器,使得电缆15、水管16不会依靠在振冲器上;同时当振冲器向下运动时,电缆15、水管16盘踞地点也和振冲器的冲头10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电缆15和水管16不容易受到损坏。实际使用中,当振冲器晃动剧烈或者外界温度低电缆15和水管16硬度较大时,电缆15和水管16容易盘踞在冲头10附近,这时应该通过人为干预去减小电缆15和水管16损坏的可能性。具体方法是,在电缆15、水管16的中部绑扎拉绳拖拽或者直接抓持电缆15、水管16背离吊筒14的一端进行拖拽,使得电缆15和水管16远离振冲器。引线座23倾斜向下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施力更方便,同时不容易对电缆15和水管16造成折弯。
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扣环30、第二扣环31、第一U形座32、第二U形座33、挡环34、螺杆35以及旋钮36。 第一扣环30和第二扣环31呈C形,两者一端铰接环抱形成一个等于或者小于吊筒14外径的内圆。第一U形座32固定连接在第一扣环30背离铰接点的一端。第二U形座33固定连接在第二扣环31背离铰接点的一端。第一U形座32上的U形开口和第二U形座33上的U形开口方向一致且相互对齐。螺杆35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U形座32中,螺杆35能摆动进入或退出第一U形座32和第二U形座33形成的U形开口中。挡环34内圈设置有内螺纹且与螺杆35螺纹连接,挡环34的外径大于第二U形座33的U形开口大小。旋钮36固定连接于挡环34。当挡环34搭放于第二U形座33上时,通过拧动旋钮36可以使得挡环34紧紧挤压在第二U形座33上,这样第一扣环30和第二扣环31能有效扣合在一起,固定装置3能将引导装置2有效的固定在吊筒14上。反之可以打开第一扣环30和第二扣环31,将引导装置2拆离振冲器。
振冲器存在较大的径向振动,电缆15、水管16以及引导装置2存在较大的重力,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固定装置3容易向下滑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一扣环30或第二扣环31上设置顶紧组件37。顶紧组件37包括螺柱370以及固定在螺柱370一端的手轮371。第二扣环31上配合有与螺柱370配合的螺纹孔,螺柱370背离手轮371的一端与螺纹孔连接。这样在拧紧手轮371时,可以使得螺柱370抵触于吊筒14上,进而可以有效阻止固定装置3向下滑动。
在振冲器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振冲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喷射大量的水,因此短时间内经过振冲的土地较为泥泞,而工作人员有时要辅助拉拽电缆15和水管16,通常会以引导装置2的引导方向拉拽电缆15和水管16,如果当前所处的区域较为泥泞,对工作人员来说行动较为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引线座23下方固定连接角度调节装置4,角度调节装置4与横臂20转动连接。这样根据地形情况可以使用角度调节装置4调节引线座23在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使得工作人员能在干燥地面上拉拽电缆15和水管16。角度调节装置4包括固定底座40,固定底座40与下引线板231固定连接。
结合图3、图4,角度调节装置4还包括齿盘41、转轴42以及限位组件43。
齿盘41上表面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40。齿盘41中部开设有轴孔且与转轴42紧配合,转轴42转动连接于横臂20上。这样齿盘41能够相对横臂20在平面内转动。限位组件43用于对齿盘4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限位组件43包括楔块430、滑块431、滑槽432、弹簧433、第一让位孔434、第二让位孔435、手柄436以及推送孔437。
横臂10为中空矩形管。楔块430位于横臂10上方,其接近齿盘41一端呈楔形能够嵌入齿盘41上任意两齿之间。滑槽432沿横臂20长度方向布置且固定连接于横臂20内。滑块431滑移连接于滑槽432内,且能向接近或背离齿盘41的方向滑移。推送孔437开设于横臂20位于滑块431上方的位置处,滑块431与楔块430通过推送孔437固定连接。弹簧433设置于滑槽432中,弹簧433向接近齿盘41的方向挤压滑块431,滑块431带动楔块430嵌入齿盘41上相邻两齿之间。第一让位孔434开设于滑槽432侧面,手柄436通过第一让位孔434并固定连接于滑块431,通过扳动手柄436可以使滑块431压缩或释放弹簧433,进而使楔块430嵌入齿盘41或退出齿盘41。在横臂10侧壁上开设有供手柄436穿出的第二让位孔435。
角度调节装置4使用时,起吊装置将振冲器下放,使振冲器上端逐渐接近地面,然后由工作人员向背离齿盘41的方向拉动手柄436。使得手柄436带动滑块431向背离齿盘41的方向滑移,滑块431带动楔块430远离齿盘41。齿盘41失去限制可以在水平面内任意转动,这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地形情况转动引线座23,使得电缆15、水管16通向适于工作人员拖拽的方向。当引线座23转动到合适角度时,松开把手436,弹簧433复位并推动滑块431接近齿盘41,楔块430在滑块431的带动下重新嵌入齿盘41上相邻两齿之间,使得引线座23保持在当前角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振冲器,包括冲头(10)、固定于冲头(10)两侧的水道护板(11)、固定连接于冲头(10)上方的电机(12)、固定于电机(12)上方的吊筒(14)、一端从吊筒(14)中伸出的电缆(15)以及一端从吊筒(14)中伸出的水管(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吊筒(14)上的引导装置(2),所述引导装置(2)包括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连接于吊筒(14)上的横臂(20)以及固定连接于横臂(20)上背离吊筒(14)一端的引线座(23),所述电缆(15)和水管(16)伸出吊筒(14)的一端沿横臂(20)布置并由引线座(2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座(23)倾斜向下设置且背离吊筒(14)的一端较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座(23)包括上引线板(230)、下引线板(231)以及引线孔(232),上引线板(230)和下引线板(231)通过螺栓连接,上引线板(230)和下引线板(231)之间形成供电缆(15)和水管(16)穿过的引线孔(2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线板(230)和下引线板(231)之间形成两个并排设置的引线孔(232),两个引线孔(232)的孔径分别与电缆(15)和水管(16)的外径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2)还包括设置于横臂(20)上接近吊筒(14)一端用于固定电缆(15)和水管(16)的压线座(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座(21)包括上压线板(210)、下压线板(211)以及压线孔(212),下压线板(211)与横臂(20)固定连接,上压线板(210)和下压线板(2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压线板(210)和下压线板(211)之间形成两个并排设置且用于供水管(16)和电缆(15)伸出的压线孔(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2)还包括设置于横臂(20)上且位于压线座(21)和引线座(23)之间导线座(22),所述导线座(22)包括导线槽(220)和槽盖(221),导线槽(220)沿横臂(20)长度方向布置且以开口向上的形式固定在横臂(20)上表面,导线槽(220)的内部空间大于电缆(15)和水管(16)的直径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221)和导线槽(220)通过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61716.XU CN206941565U (zh) | 2017-07-14 | 2017-07-14 | 振冲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61716.XU CN206941565U (zh) | 2017-07-14 | 2017-07-14 | 振冲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941565U true CN206941565U (zh) | 2018-01-30 |
Family
ID=6136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61716.XU Active CN206941565U (zh) | 2017-07-14 | 2017-07-14 | 振冲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9415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78627A (zh) * | 2018-08-01 | 2018-12-11 | 四川启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注浆振冲器 |
-
2017
- 2017-07-14 CN CN201720861716.XU patent/CN2069415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78627A (zh) * | 2018-08-01 | 2018-12-11 | 四川启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注浆振冲器 |
CN108978627B (zh) * | 2018-08-01 | 2020-04-28 | 四川启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注浆振冲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77975C (zh) | 旋转伸缩锚固式帐篷拉线接地钉 | |
KR20120088500A (ko) | 배전선로 활선작업용 자주식 가완목 시설장비 | |
CN206941565U (zh) | 振冲器 | |
CN206941564U (zh) | 带有角度调节装置的振冲器 | |
CN206893817U (zh) | 一种加强型接地棒 | |
CN206941566U (zh) | 带有固定装置的振冲器 | |
CN101994343B (zh) | 一种便捷式管材夹持收放器 | |
CN206916744U (zh) | 一种简易高效的拔桩夹具 | |
CN210002400U (zh) | 拉线地锚 | |
CN104485618A (zh) | 一种电力计量箱进线电缆辅助安装装置 | |
CN208835584U (zh) | 一种提升架空地线的安装工具 | |
CN201202303Y (zh) | 旋转伸缩锚固式帐篷拉线接地钉 | |
CN108464076A (zh) | 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 | |
CN206608108U (zh) | 一种用于水利施工的组合式打孔装置 | |
CN211113589U (zh) | 一种可调节夯土面积的夯土机 | |
CN204216530U (zh) | 电力计量箱进线电缆辅助安装装置 | |
CN207082777U (zh) | 一种导地线自走器 | |
CN201212277Y (zh) | 椭圆杆状地锚 | |
RU2002132954A (ru) | Способ закладки выработанн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 |
CN208251099U (zh) | 不规则废弃桩起拔装置 | |
CN209675498U (zh) | 一种高压电力线路接地线装置 | |
CN108978627A (zh) | 一种注浆振冲器 | |
CN207518196U (zh) | 一种低压电缆穿管保护装置 | |
CN218482617U (zh) | 一种临时用电电缆的悬挂结构 | |
CN205605164U (zh) | 一种深孔帷幕灌浆防钻杆脱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