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2071U -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2071U
CN206932071U CN201720497812.0U CN201720497812U CN206932071U CN 206932071 U CN206932071 U CN 206932071U CN 201720497812 U CN201720497812 U CN 201720497812U CN 206932071 U CN206932071 U CN 206932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electrical current
free space
helical structur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978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振
许弘毅
张柏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g Bo Near Fie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g Bo Near Fie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g Bo Near Fie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g Bo Near Fie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978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32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2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2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无线能量发射装置由多个通过金属柱相连的结构相同、且均为支持磁偶极子模式的金属螺旋结构;无线能量发射装置两个磁谐振腔的固有频率相同,因而发生了共振。上下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中通过金属柱产生强烈的电流交换,从而在上下两个磁谐振腔中间的空间中产生一种非辐射的螺旋磁场,从而把电能转换成交变磁场并充满整个空间。随着每一次共振,放置在两个谐振腔中间任意位置的接收线圈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产生多次共振,接收线圈表面就会集聚足够的能量,这样接收端在此非辐射磁场中接收能量,从而完成了磁能到电能的转换,实现了广域自由空间电能的无线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功率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功率传输,是指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电负载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传统的用有线来完成,而是通过无线传输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关键技术在于高效的发射和接收天线装置,以使得无限能量传输的距离最大化,同时无线能量传输的位置自由化。馈入发射天线中的能量能够被高效的发射出去,经过一定距离的无线传输被接收天线装置在自由空间中高效的接收。
现有无线能量传输的发射和接收天线装置主要是谐振线圈,通过线圈电磁互感的原理或磁共振原理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电能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线圈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原理的无线输电方式市场上已经存在。该无线充电装置要求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距离很小,极大地限制了电子产品的活动半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主要基于另一种无线能量传输机制,即开放式谐振腔原理来提供一种新型的广域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以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自由化。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包括多个结构相同、且均为支持磁偶极子模式的金属螺旋结构,相邻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螺旋中心通过金属柱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多个金属螺旋结构会相互谐振同时通过金属柱产生强烈的交换电流,在金属螺旋结构之间的自由空间中产生交变的螺旋磁场,从而实现电能到充满整个空间交变磁场的转换。调整激发源,使该无线能量发射装置以某一频率振动;其产生的非辐射螺旋磁场即把电能转换成磁场,在多个金属螺旋结构间形成无所不在的能量通道;当作为无线能量接收端的金属线圈放置在该自由空间任意位置并和螺旋磁场有一定的夹角时,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线圈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从而实现广域自由空间能量的无线传输。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螺旋结构为金属平面螺旋结构,相邻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相互设置方式为任意相对位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相邻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相互设置方式为对称设置或反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螺旋结构包含一个螺旋中心和若干根金属螺旋臂;当螺旋中心连接多根金属螺旋臂时,所述的多根金属螺旋臂旋向和结构相同,并均匀连接在螺旋中心上。
优选的,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均为支持磁偶极子模式的金属螺旋结构,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螺旋中心通过金属柱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螺旋结构为金属平面螺旋结构,所述的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相互设置方式为对称设置或反对称设置。
更加优选的,所述的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上下设置且螺旋中心线重合。
所述广域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如下:
设置激发源在下端的金属螺旋结构附近,由于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结构相同并支持磁耦极子模式,因此两者的磁耦合模式的谐振频率一样,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之间发生谐振并通过金属柱产生强烈的电流交换;
调整激发源频率,使该广域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以某一频率振动;其金属柱中的交换电流产生的非辐射螺旋磁场即把电能转换成交变磁场并充满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之间的整个空间;当接收线圈放置在该自由空间的任意位置并和螺旋磁场有夹角时,作为无线能量接收端的接收线圈会随着每一次共振产生更多的电压,从而实现广域自由空间能量的无线传输。
优选的,所述的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和该谐振金属螺旋结构的其中一个产生涡旋磁场的谐振模式的频率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开放式谐振腔原理的新型广域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及其能量传输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要求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距离很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无线能量传输装置自由移动化的问题,这与传统的线圈耦合式(第一代无线能量传输原理)以及磁谐振式(第二代无线能量传输原理)有重大区别。
本实用新型的磁耦合谐振的频率由金属螺旋结构的几何参数决定,这样就为无限能量传输接受发射天线装置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通过金属柱垂直互连的金属螺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个垂直电耦合的金属螺旋结构的近场耦合频谱;
图3为两个垂直耦合金属螺旋结构的谐振模式的电流,磁场分布。(a)为呈对称位型垂直耦合金属螺旋结构的一个分裂模式的电流分布;(b)为呈对称位型垂直耦合金属螺旋结构的一个分裂模式磁场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需要两个或更多个互连的共振系统,分别由一种新型的金属螺旋磁共振结构制成,而不是传统的谐振线圈。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该无线能量发射装置以某一频率振动,其产生的不是弥漫于各处的普通电磁波,而是一种非辐射的充满上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之间整个空间的螺旋磁场,即把电能转换成交变磁场,在两个或多个金属螺旋磁共振结构之间的自由空间内形成一种能量通道。当接收端的金属线圈放置在该自由空间的任意位置并和螺旋磁场成一定夹角,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端线圈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产生多次共振,接收端线圈表面就会集聚足够的能量,这样接收端在此非辐射螺旋磁场中接收能量,从而完成了磁能到电能的转换,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
实施例1
上下的磁谐振腔都是由四条金属螺旋臂构成的支持磁偶极子模式的金属螺旋结构。该金属螺旋结构的磁偶极子模式的谐振频率由金属螺旋结构的几何参数决定。在该文中金属螺旋结构的几何参数为:金属螺旋臂宽w=0.5m,绕着中心旋转1.5圈,外径R=12.5m,金属螺旋臂之间的距离为d=1.5m。如图1所示,上下两个金属螺旋结构通过高h=6m的金属柱相连。
由于该金属结构是一种螺旋结构,所以垂直放置的上下磁谐振腔有各种不同的位型,分别为对称结构和反对称结构或者任意相对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我们取上下对称结构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图1为基于金属螺旋结构呈对称位型的广域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黑色箭头表示激发源和探针。上下两层金属螺旋结构通过金属柱相连。上下金属螺旋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6m。整个上下互连的金属螺旋结构作为无线能量发射装置,激发源放置在下端金属螺旋臂旁边。探针放在上下金属螺旋结构之间的空间中。由于上下磁谐振腔是同一种金属螺旋结构并支持磁耦极子模式,所以他们的磁耦合模式的谐振频率是一样的。这样上下金属螺旋结构通过金属柱相互耦合并产生强烈的电流交换,从而把电能转换成充满整个空间的交变螺旋磁场。当作为接受端的线圈被放置在上下金属螺旋结构之间的空间中任意位置并和螺旋磁场成一定的夹角,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端线圈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产生多次共振,接收端线圈表面就会集聚足够的能量,这样接收端在此非辐射螺旋磁场中接收能量,从而完成了磁能到电能的转换,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
实施例2
通过激发下面的金属螺旋结构并探测上下金属螺旋结构之间自由空间中的磁场来说明能量的无线传输。首先测试了单个金属螺旋结构的近场磁谐振频谱,如图二中灰实线所示,该金属螺旋结构在Ωm=1.53MHz的谐振频率支持一个磁偶极子谐振模式。然后测试对称结构的近场磁谐振频谱,如图2中黑实线所示,由于上下金属螺旋结构通过金属柱相互耦合,单个金属螺旋结构的磁偶极子谐振模式分裂成为两个模式。两个分裂模式的谐振频率分别为
为了进一步理解该广域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装置怎么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画出了对称结构低频分裂模式的电流,磁场分布图,分别如图 3(a)和图3(b)所示。可以看到,在该谐振模式上,上下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上都支持一个闭合的反向电流环,这样就形成了磁偶极子谐振模式,而且在金属柱中有强烈的电流交换,从而电能在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之间转换成无所不在的螺旋磁场,如图3(b)所示。当接收端金属线圈放置在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之间空间的任意位置并和螺旋磁场成一定的夹角时,该接受金属线圈就会随着谐振而接受能量,从而实现基于开放式磁谐振腔电流交换机制的自由空间任意位置的无线能量传输。

Claims (6)

1.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结构相同、且均为支持磁偶极子模式的金属螺旋结构,相邻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螺旋中心通过金属柱相互连接;金属螺旋结构包含一个螺旋中心和若干根金属螺旋臂;当螺旋中心连接多根金属螺旋臂时,所述的多根金属螺旋臂旋向和结构相同,并均匀连接在螺旋中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螺旋结构为金属平面螺旋结构,相邻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相互设置方式为任意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相互设置方式为对称设置或反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天线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均为支持磁偶极子模式的金属螺旋结构,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螺旋中心通过金属柱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螺旋结构为金属平面螺旋结构,所述的两个金属螺旋结构的相互设置方式为对称设置或反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金属螺旋结构上下设置且螺旋中心线重合。
CN201720497812.0U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Active CN206932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7812.0U CN206932071U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7812.0U CN206932071U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2071U true CN206932071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2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97812.0U Active CN206932071U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320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6843A (zh) * 2018-08-03 2019-01-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螺旋形金属臂的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的传输线
CN111292932A (zh) * 2018-12-06 2020-06-16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接触信号耦合的可旋转传输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6843A (zh) * 2018-08-03 2019-01-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螺旋形金属臂的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的传输线
CN111292932A (zh) * 2018-12-06 2020-06-16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接触信号耦合的可旋转传输机构
CN111292932B (zh) * 2018-12-06 2021-09-17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接触信号耦合的可旋转传输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32071U (zh) 一种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CN102647029B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1828339A (zh) 使用耦合天线的无线能量转移
CZ289371B6 (cs) Elektromagnetická anténa
CN106300447A (zh) 一种基于利用电容耦合的两极板虚地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7124044A (zh) 基于电流交换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及其能量传输方法
CN107302128A (zh) 一种基于方向图可调的毫米波阵列天线的通信终端
CN108599397A (zh) 一种适用于远程无线充电的射频接收端模组
CN103296767A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6887718A (zh) 一种基于超表面相控阵天线产生轨道角动量波束的装置
CN207199825U (zh) 一种基于方向图可调的毫米波阵列天线的通信终端
CN207069071U (zh) 一种八端口双频双极化电调天线
CN206932073U (zh) 一种广域自由空间任意位置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
JP2003533702A (ja) 電磁適合性試験装置
CN104953254A (zh) 基于介质谐振器产生射频轨道角动量波束的天线
CN102769341B (zh) 一种用非共振磁耦合线圈阵列构建无线供电装置的方法
CN103366916A (zh) 一种无线能量接收线圈及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3296766A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12383154A (zh) 一种曲面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1383531A (zh) 无线电源远距离输电装置
CN106998103A (zh) 广域自由空间任意位置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装置及其能量传输方法
CN103618149A (zh)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203260717U (zh) 基于金属环状结构的天线
CN205960202U (zh) 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单元的高增益天线
CN201215900Y (zh) 无线电源远距离输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