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0998U - 便携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0998U
CN206930998U CN201720804840.2U CN201720804840U CN206930998U CN 206930998 U CN206930998 U CN 206930998U CN 201720804840 U CN201720804840 U CN 201720804840U CN 206930998 U CN206930998 U CN 206930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mobile
mobile termianl
interface
termian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048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
邵华钢
何生利
秦峥
孙奇峰
邱劼
朱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GYE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GY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GYE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GY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048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30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0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09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依次耦接的触摸感应器件、控制器以及显示屏幕,其中:所述触摸感应器件,适于在检测到被触控时,生成感应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适于在便携式移动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且检测到所述感应信号时,生成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以及控制所述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上述方案能够简化进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的流程。

Description

便携式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携式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观看视频。
为降低能耗,便携式移动终端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当用户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时,用户按压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电源键,触控显示屏幕并输入解锁密码,进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
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从休眠状态进入操作界面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进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的流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依次耦接的触摸感应器件、控制器以及显示屏幕,其中:所述触摸感应器件,适于在检测到被触控时,生成感应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适于在便携式移动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且检测到所述感应信号时,生成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以及控制所述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
可选的,所述触摸感应器件为电容感应器件。
可选的,所述触摸感应器件设置在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正面边框区域或背面。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耦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运动加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加速度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适于在检测到所述感应信号以及所述加速度信号时,生成所述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以及控制所述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适于通过有线电缆与供电端耦接,通过所述供电端为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的电子组件供电。
可选的,所述有线电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网线、电源线。
可选的,所述有线电缆为网线,所述电源接口为网线接口,所述供电端为网络交换机。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还包括:POE受电单元,设置在所述网线接口与所述电子组件之间,适于将所述网线接口处接收到的电压转换成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工作电压。
可选的,所述POE受电单元为直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
可选的,所述直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为:48V转5V直流电压电压转换器。
可选的,所述有线电缆为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适于将所述供电端的输出电压转换成所述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
可选的,所述电源适配器,设置在所述电源线与所述供电端耦接的端子内部。
可选的,所述电源适配器为:220V交流电压转5V直流电压转换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当触摸感应器件被触控时,生成感应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检测到感应信号时生成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并控制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也就是说,用户只需触控触摸感应器件即可实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唤醒和解锁,而无需按压先点亮屏幕再进行解锁操作,从而可以简化进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的流程。
进一步,便携式移动终端中还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运动加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加速度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检测到感应信号以及加速度信号时,才生成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作界面,并控制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可以有效避免便携式移动终端无唤醒解锁的情况出现。
此外,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电子组件中不包括电池。供电端通过供电与电源接口耦接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电子组件供电,从而可以避免因电池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再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为降低能耗,当用户不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时,可以按压电源键使得便携式移动终端进入休眠状态,便携式移动终端也可以在长时间没有检测到用户的操作后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当便携式移动终端进入休眠状态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熄灭。当用户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时,用户先按压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电源键,显示屏幕点亮。用户再触控显示屏幕进入解锁界面,用户输入正确的解锁密码,进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移动终端从休眠状态进入操作界面需要经过唤醒以及解锁的步骤,操作流程较为复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户只需触控触摸感应器件即可实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唤醒和解锁,而无需按压先点亮屏幕再进行解锁操作,从而可以简化进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的流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器以及显示屏幕。在便携式移动终端上,设置有触摸感应器件,触摸感应器件与控制器耦接,控制器与显示屏幕耦接。
在具体实施中,触摸感应器件可以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表面。具体而言,触摸感应器件可以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正面边框区域,也可以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背面。参照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图1中,触摸感应器件11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10的背面外表面。
在具体实施中,触摸感应器件11可以是电容感应器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触摸感应器件。
在实际应用中,便携式移动终端10的背面外壳可以是金属材质,触摸感应器件可以设置在金属外壳的外表面。便携式移动终端10的背面外壳也可以为塑料材质,在塑料材质的背面外壳上可以设置部分金属区域,所设置的部分金属区域上设置有触摸感应器件11。
当用户触控到触摸感应器件11时,触摸感应器件11检测到被触控。此时,触摸感应器件11可以生成感应信号,并将生成的感应信号输出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检测到便携式移动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且检测到感应信号时,可以生成唤醒控制信号,以控制便携式移动终端10上运行的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控制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户只需触控触摸感应器件即可实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唤醒和解锁,而无需按压先点亮屏幕再进行解锁操作,从而可以简化进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的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当便携式移动终端处于休眠状态时,可能会存在用户不小心触碰到触摸感应器件的情况,而此时用户可能并不存在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需求。换而言之,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存在误触发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避免便携式移动终端被误触发的可能性,还可以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内部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耦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信息。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运动加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生成加速度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检测到触摸感应器件输出的感应信号并接收到加速度控制信号时,生成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以及控制所述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
也就是说,控制器在同时接收到感应信号以及加速度信号时,才生成唤醒控制信号,而不是在检测到感应信号时即生成唤醒控制信号。
通常情况下而言,当用户存在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需求时,会拿起便携式移动终端或者移动便携式移动终端,此时,便携式移动终端中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运动,当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运动加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加速度传感器生成加速度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也即:当检测到用户移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同时检测到用户触碰触摸感应器件,此时即可判定用户存在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需求,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误触发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情况出现。
在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移动终端通常使用内置的锂电池进行供电。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下,例如经常处于日光照射的环境下,锂电池的老化速度较快。锂电池的老化容易导致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线路短路等故障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避免因便携式移动终端内置的电池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参照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
图2中,电源接口21与便携式移动终端10中的电子组件耦接,电源接口21通过有线电缆22与供电端23耦接。供电端23通过有线电缆22为便携式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子组件以及其他用电器件供电。便携式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子组件可以包括紧急呼叫按键、紧急通话按键、无线通信单元等等。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移动终端10是通过外接电源供电,而不是通过内置的电池供电,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10中无需内置电池,故可以避免因电池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出现。
在具体实施中,电源接口21可以为电源线接口,也可以为网线接口。当电源接口21为网线接口时,耦接在电源接口21与供电端23之间的有线电缆22为网线。当电源接口21为电源线接口时,耦接在电源接口21与供电端23之间的有线电缆22为电源线。
下面分别对上述两种电源接口分别进行说明。
参照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图3中,电源接口为网线接口31,供电端为网络交换机33,耦接在网线接口31与网络交换机33之间的有线电缆为网线32。
通过网线供电的工作原理基于有源以太网(Power Over Ethernet,POE)供电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可知,POE技术指的是以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POE也被称为基于局域网的供电系统(power over LAN,POL)或有源以太网,有时也被简称为以太网供电。
一个完整的POE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SE)和受电端设备(Powered Device,PD)两部分。PSE设备是为以PD设备供电的设备,同时也是整个POE以太网供电过程的管理者。PD设备是接受供电的PSE负载,包括IP电话、网络摄像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话充电器等以太网设备。具体的POE供电的基本原理及过程此处不做具体描述。
在图3中,PSE为网络交换机33,PD为便携式移动终端10。
在实际应用中可知,POE供电的输出端电压为48V,而通常情况下便携式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为5V甚至更小。因此,当便携式移动终端10上的电源接口为网线接口31时,便携式移动终端10中还可以设置有POE受电单元。
在具体实施中,POE受电单元可以设置在网线接口31与电子组件之间,将接收到的电压转换成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
具体而言,POE受电单元可以为直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为5V,此时,直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为48V直流转5V直流电压转换器。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网线32中的部分双绞线作为数据传输线缆,将其余部分双绞线作为电力传输线缆。例如,将网线中的第1、2、3、6根双绞线作为数据传输线缆,将网线中的第4、5、7、8根双绞线作为电力传输线缆。
在具体实施中,也可以将网线32中的部分双绞线既作为数据传输线缆,又作为电力传输线缆,也即将网线中的部分线缆复用,在传输数据的同时也传输电能,例如,将网线中的第1、2、3、6根双绞线既作为数据传输线缆,又作为电力传输线缆。
以T568A线序为例,第1~8根线依次为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以T568B线序为例,第1~8根线依次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选择的线序不同,第1~8根线的颜色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部分网络交换机不支持POE供电的场景,此时,无法通过网线为便携式移动终端供电。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耦接在供电端与电源接口之间的有线电缆还可以为电源线。此时,便携式移动终端上的电源接口为电源线接口,供电端通过电源线为便携式移动终端供电。
参照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中,当电源接口为电源线接口41时,供电端可以为家用电源43。家用电源43可以为220V交流电电源,耦接在家用电源43与电源线接口41之间的有线电缆为电源线42。
由于家用电源43可能为220V交流电源,且便携式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通常为5V甚至更小,因此,家用电源43可能无法直接为便携式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子组件进行供电。
在具体实施中,在电源线42上可以设置有电源适配器44,通过电源适配器44将家用电源43的输出电压转换成便携式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在实际应用中,电源适配器44可以设置在电源线42上,也可以设置在电源线42与家用电源43耦接的端子内部。
当供电端为家用电源43时,电源适配器44为交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当家用电源43的输出电压为220V,且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的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为5V时,电源适配器44为220V交流电压转5V直流电压转换器。
可以理解的是,当供电端的输出电压为其他值时,或者供电端为直流电源时,可以选择相应的电源适配器,以将供电端的输出电压转换成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的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
便携式移动终端10上的电源线接口41可以为圆形接口,也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供电接口。
在具体实施中,便携式移动终端10上的电源接口的个数可以为1个,此时,便携式移动终端上的电源接口为网线接口,或者为电源线接口。便携式移动终端上的电源接口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其中一个为网线接口,另一个为电源线接口。
当便携式移动终端上的电源接口的个数为2个时,若网线接口与电源线接口均可以为便携式移动终端供电,则可以选择任一个电源接口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的电子组件供电。例如,选择网线接口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的电子组件供电。
在具体实施中,当电源接口的个数为1个时,电源接口可以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背面,也可以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侧面。当电源接口的个数为多个时,所有的电源接口可以均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背面,也可以均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侧面,还可以部分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背面,另一部分设置在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侧面。
在图2~4中,电源接口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背面。
参照图5,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供电示意图。
便携式移动终端10的背面设置有两个电源接口:电源线接口41以及网线接口31。在图5中,电源接口通过电源线42与家用电源43耦接,通过家用电源43为便携式移动终端10内部的电子组件供电。在电源线42上,设置有电源适配器44。网线接口31与网络交换机33通过网线32耦接,网络交换机33通过网线32为便携式移动终端10提供网络服务。在图5中,网络交换机33仅通过网线32向网线接口31传输数据,而没有通过网线32向网线接口31提供电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耦接的触摸感应器件、控制器以及显示屏幕,其中:
所述触摸感应器件,适于在检测到被触控时,生成感应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适于在便携式移动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且检测到所述感应信号时,生成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以及控制所述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感应器件为电容感应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感应器件设置在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正面边框区域或背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耦接,适于在检测到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运动加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输出加速度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适于在检测到所述感应信号以及所述加速度信号时,生成所述唤醒控制信号控制操作系统进入操控界面,以及控制所述显示屏幕点亮并显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适于通过有线电缆与供电端耦接,通过所述供电端为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内部的电子组件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电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网线、电源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电缆为网线,所述电源接口为网线接口,所述供电端为网络交换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还包括:POE受电单元,设置在所述网线接口与所述电子组件之间,适于将所述网线接口处接收到的电压转换成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工作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OE受电单元为直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为:48V转5V直流电压电压转换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电缆为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适于将所述供电端的输出电压转换成所述电子组件的工作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设置在所述电源线与所述供电端耦接的端子内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为:220V交流电压转5V直流电压转换器。
CN201720804840.2U 2017-07-05 2017-07-05 便携式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30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4840.2U CN206930998U (zh) 2017-07-05 2017-07-05 便携式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4840.2U CN206930998U (zh) 2017-07-05 2017-07-05 便携式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0998U true CN206930998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3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0484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30998U (zh) 2017-07-05 2017-07-05 便携式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30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0050B (zh) 触摸屏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CN102981766B (zh) 一种终端激活方法及终端
CN104853025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44582A (zh) 唤醒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8599530A (zh) 一种供电模式转换器以及供电模式转换方法
CN107231488A (zh) 医护便携式移动终端及医护通信系统
CN206930998U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7180176A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及其操作系统切换方法、介质
CN107231487A (zh) 医护便携式移动终端及医护通信系统
CN107027163A (zh) TypeC耳机唤醒手机电路
CN205141290U (zh) 插座的蓝牙控制电路、插座及插座控制系统
CN208506962U (zh) 一种节能无线遥控器
CN106453513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
CN206931086U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
CN206932291U (zh) 医护便携式移动终端及医护通信系统
CN206932290U (zh) 医护便携式移动终端及医护通信系统
CN10665761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低电量通话方法
CN206931047U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
CN207939393U (zh) 一种供电模式转换器
CN106948669A (zh) 一种可充电的智能门锁及其充电方法
CN207976763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终端装置
CN207098196U (zh) 插座
CN206452163U (zh) 充电装置
CN206041144U (zh) 一种能控制电源输出的安全插座
CN205786881U (zh) 一种电力仪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