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0778U -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0778U
CN206930778U CN201621324006.5U CN201621324006U CN206930778U CN 206930778 U CN206930778 U CN 206930778U CN 201621324006 U CN201621324006 U CN 201621324006U CN 206930778 U CN206930778 U CN 206930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ignal
signal receiver
adhesion layer
sens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240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意保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240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30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0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0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该传感器模组包括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第二信号接收器以及环境亮度传感器;该信号发射器发出的探测光线经过阻挡物反射后形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该第一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该第一信号,该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该第二信号;该环境亮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光强度。在阻挡物距离移动终端远时,第二信号接收器灵敏度较高;在阻挡物距离移动终端近时,第一信号接收器灵敏度较高。因此,无论阻挡物距离移动终端远还是近,传感器模组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提高传感器模组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人们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学习、娱乐等等。
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的接近传感模组通常是利用一个红外发射器以及一个红外接收器来实现。该红外发射器发出红外光线,经过阻挡物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该红外接收器接收到该反射光线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强度值来判断该智能终端是接近还是远离阻挡物。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该红外发射器与该红外接收器的距离太远,会导致在阻挡物较近时,反射光线无法进入到该红外接收器。当红外发射器与该红外接收器的距离太近,且该智能终端距离阻挡物太远时,由于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有一部分会直接通过智能终端内部的绕射进入到红外接收器中,使得该红外接收器检测到的基础值较大;而由于该阻挡物由于距离红外接收器较远,其反射光线在进入红外接收器后使得该红外接收器检测到的光强度变化很小。因此,该红外接收器的灵敏度很低,容易出现误判或漏判。
由上可知,现有的移动终端的近传感组件的检测灵敏度较低,容易出现判断错误或判断失灵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可以提高传感器模组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模组,包括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第二信号接收器以及环境亮度传感器;
该信号发射器与该第一信号接收器封装形成第一封装体;
该第二信号接收器与该环境亮度传感器封装形成第二封装体;
该信号发射器发出的探测光线经过阻挡物反射后形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该第一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该第一信号,该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该第二信号;
该环境亮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光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盖板以及设置于该盖板一侧的传感器模组,该盖板与该传感器模组间隔设置,该传感器模组为上述传感器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模组通过第一信号接收器和第二信号接收器分别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阻挡物距离移动终端较远时,第二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发射器距离较远,此时由移动终端内部绕射直接进入第二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较少,反射信号进入第二信号接收器较多,因此第二信号接收器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变化较大,灵敏度较高;在阻挡物距离移动终端较近时,第一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发射器距离较近,反射信号进入第一信号接收器较多,因此第一信号接收器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变化较大,灵敏度较高;因此,无论阻挡物距离移动终端近还是远,传感器模组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提高传感器模组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0例如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可以理解,移动终端1000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
该移动终端1000包括面板组件100以及壳体200。该面板组件100设置于该壳体200上并与之连接。可以理解,该移动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供受话器。对应地,该面板组件100的非显示区域100a开设有供受话器发出声音的开孔300,该移动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指纹识别模组400,该指纹识别模组400设置于该面板组件100的非显示区域100a。该面板组件100的显示区域100b可以用来显示画面或者供用户触摸操控等。
其中,面板组件100可以为触摸面板组件、面板组件或者具有其他功能的移动终端面板组件等等。
请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1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面板组件100包括传感器模组11、盖板组件12以及控制电路13。该传感器模组11设置于该盖板组件12的内表面一侧,该传感器模组11与该盖板组件12间隔设置。该控制电路13与传感器模组11以及盖板组件12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13为主板,该传感器模组11固定设置于该主板上。
其中,该传感器模组11包括第一信号发射器111、第一信号接收器112以及第二信号接收器113。
信号发射器111用于向外发射信号。信号接收器112和信号接收器113用于接收外部物体反射的信号。
上述信号可以为红外线、激光等光信号,也可以为超声波等声波信号。以下仅以该信号为光信号、信号发射器为光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为光接收器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光发射器111用于发射波长大于850nm的探测光线,例如红外光,其为红外发射器。例如,该第一光发射器111可以为发射红外线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对应地,该第一光接收器112可以为红外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探测光线经过阻挡物70反射之后形成的近光信号。该阻挡物70一般情况下为人脸,应用于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移动终端接近或远离脸部时的场景。
对应地,该第二光接收器113可以为红外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线经过阻挡物70反射之后形成的远光信号。
其中,该近光信号表示经过阻挡物反射后射入的光接收器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111距离较近,而该远光信号表示经过该阻挡物反射后射入的光接收器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111距离较远。
该第一光接收器112与第一光发射器11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光接收器113与第一光发射器111之间的距离。因此,当该盖板组件12距离阻挡物较远时,该第二光接收器113的光强度变化检测更灵敏。当该盖板组件12距离阻挡物较近时,该第一光接收器112的光强度变化检测更灵敏。因此,在具体应用时,移动终端可以同时根据该第一光接收器112以及第二光接收器113接收到的反射光线的光强度值来判断该移动终端是远离还是靠近,可以极大地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光发射器111以及第一光接收器112可以集成设置在一个第一集成芯片中,形成一个二合一芯片。当然,也可以分离设置成两个独立的芯片。
其中,该盖板组件12包括盖板121、设置于盖板121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附着层122、以及设置于第一附着层122的远离该盖板121的一面的第二附着层123。该第一附着层122完全覆盖该第二附着层123。其中,该第一附着层122以及第二附着层123构成附着层。
该第一附着层122以及第二附着层123的设置以达到隐藏移动终端1000的内部结构件以及第二附着层123的效果。即使得用户在盖板121的外侧观察时,仅能看到第一附着层122,而不能看到第二附着层123。
其中,盖板121可以是透明玻璃盖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21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
其中,该附着层可以为油墨层,也可以为其他材料所形成的涂层。以下仅以附着层为油墨层、第一附着层为透光油墨层、第二附着层为遮光油墨层进行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透光油墨层122为可以透光的油墨层,用于透过大部分光线。油墨层的透光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一般透光油墨层122的可见光(如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透过率在2%-10%之间、接近传感器的光信号(如波长为850nm的红外线)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
透光油墨层122可以包括若干层透光油墨子层122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该透光油墨层122具有3层透光油墨子层1221,每一透光油墨子层1221均为白色油墨喷涂或印刷形成。当然,白色油墨仅为举例,该透光油墨层122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美观需求设计成其他颜色。
遮光油墨层123为可以遮光的油墨层,用于遮挡大部分光线。该遮光油墨层123可以为采用黑色油墨喷涂或印刷形成。遮光油墨层123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对光线的透射率大于该第二区域对光线的透射率。该第一区域可以理解为透光区域,用于透过大部分光线。该第二区域可以理解为遮光区域,用于遮挡大部分光线。
其中,透光油墨层122覆盖该遮光油墨层123上的该第一区域。
其中,透光油墨层122对光线的透射率大于遮光油墨层123对光线的透射率。
上述透射率可以包括对红外线的透射率、对激光的透射率以及对可见光的透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油墨层123上开设有第一通光孔124以及第二通光孔125。该第一通光孔124和第二通光孔125用于透过光线。该第一通光孔124和第二通光孔125形成第一区域,遮光油墨层123上第一通光孔124和第二通光孔125之外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可以理解,该第一通光孔124以及第二通光孔125中还可以填充透光材料,该透光材料的颜色可以与透光油墨层122的颜色相同。其中,该第一通光孔124可以包括分离的第一光发射孔1241以及第一光接收孔1242。该第一光发射器111与该第一光发射孔1241相对,并通过该第一光发射孔1241向外发射探测光线。该第一光接收器112与该第一光接收孔1242相对,并通过该第一光接收孔1242接收该探测光线的反射光线。
该第二通光孔125与第二光接收器113相对,该第二光接收器113通过该第二通光孔125接收探测光线的反射光线。
其中,第一光发射孔1241、第一光接收孔1242以及第二通光孔125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可以为圆形、矩形、圆角矩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为了提高第一光接收器112以及第二光接收器113接收光信号的能力,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使得第一光接收孔1242以及第二通光孔125的开孔面积大于第一光发射孔1241的开孔面积。
可以理解地,如图3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光孔124还可以为一个较大的孔,其同时供该第一光发射器111以及第一光接收器112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13与第一光发射器111、第一光接收器112以及第二光接收器113通信连接,且该第一光发射器111、第一光接收器112以及第二光接收器113均固定设置于该主板上。
例如,当该面板组件100应用于手机上时,由于该第一光接收器112与该第二光接收器113距离第一光发射器111的距离不同,该第一光接收器112更接近该第一光发射器111,在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较近时,该第二光接收器113由于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111距离较远,其接收到的光线很少,光强度变化值随着距离变的变化不大。当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较远时,由于反射光线较弱,而第一光发射器111发射的光线由内部反射直接进入了第一光接收器112,该第一光接收器112接收到的光强度值的基础值较大,而该盖板距离阻挡物较远,反射光线的光强度值较小,因此该第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光线对于检测到的光强度变化不明显。该第二光接收器113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111的距离相对于第一光接收器112较远,因此,第一光发射器111发出的光线经内部反射进入该第二光接收器113的部分较少,其基础光强度值较小,而经过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进入该第二光接收器113后光强度变化相对较大。
在移动终端的通话过程中,该控制电路13控制该第一光发射器111发出探测光线,并根据第一光接收器112以及第二光接收器113接收到的反射光线的光强度值判断安装有该面板组件100的移动终端是靠近还是远离人脸。当判断远离人脸时控制盖板组件12亮屏,当判断靠近人脸时控制盖板组件12熄屏。
其中,当该第一光接收器1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一接近阈值或第二光接收器1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二接近阈值时,判断该移动终端靠近人脸。当该第一光接收器1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一远离阈值且第二光接收器1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二远离阈值时,判断该移动终端远离人脸。
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1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该面板组件100包括传感器模组21、盖板组件22以及控制电路23。该传感器模组21设置于该盖板组件22的内表面的一侧,该传感器模组21与该盖板组件22间隔设置。该控制电路23与传感器模组21以及盖板组件22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23为主板,该传感器模组21固定设置于该主板上。
其中,该传感器模组21包括第一光发射器211、第一光接收器212、第二光接收器213、第二光发射器214、第一环境亮度传感器215以及第二环境亮度传感器216。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模组21还可以包括电路板。该第一光发射器211、第一光接收器212、第二光接收器213、第二光发射器214、第一环境亮度传感器215以及第二环境亮度传感器216可以设置在该电路板上。
其中,该第一光发射器211以及第二光发射器214均用于发射波长大于850nm的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
第一光发射器211以及第二光发射器214均为红外光发射器。该第一光接收器212以及第二光接收器213均可以为红外光接收器。第一光接收器212用于接收探测光线经过阻挡物反射之后形成的近光信号。第二光接收器214用于接收探测光线经过阻挡物反射之后形成的远光信号。该第一光接收器212与第一光发射器21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光接收器213与第一光发射器211之间的距离。其中,该近光信号表示经过阻挡物反射后射入的光接收器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211距离较近,而该远光信号表示经过该阻挡物反射后射入的光接收器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211距离较远。
该第一光接收器212与第一光发射器21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光接收器213与第一光发射器211之间的距离。因此,当以该第一光发射器211作为探测光线发出者时,且当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较远时,该第二光接收器的光强度变化检测更灵敏;当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较近时,该第一光接收器的光强度变化检测更灵敏。当以该第二光发射器214作为探测光线发出者时,且当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较远时,该第二光接收器214的光强度变化检测更灵敏;当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较近时,该第一光接收器212的光强度变化检测更灵敏。
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23可以选择该第一光发射器211以及第二光发射器214中的一个作为探测光线发出者,通常情况下,以该第一光发射器211作为探测光线的发出者,当控制电路23检测到该第一光发射器211出现异常或损坏时,则以第二光发射器214作为探测光线发出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光发射器211、第一光接收器212以及第一环境亮度传感器215可以集成设置在一个集成芯片上,形成一个三合一芯片。该第二光发射器214、第二光接收器213以及第二环境亮度传感器216可以集成设置在另一个集成芯片上,形成另一个三合一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传感器模组21可以只包括光发射器211、第一光接收器212、第二光接收器213以及环境亮度传感器216。该光发射器211、第一光接收器212、第二光接收器213以及环境亮度传感器216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
光发射器211和第一光接收器212可以集成设置在一个集成芯片上,形成一个二合一芯片。第二光接收器213和环境亮度传感器216可以集成设置在另一个集成芯片上,形成另一个二合一芯片。上述两个二合一芯片可以间隔设置在电路板上。
该两个二合一芯片之间的距离在2毫米至12毫米之间。该距离为该两个二合一芯片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
该盖板组件22包括盖板221、设置于盖板221的内表面上的透光油墨层222、以及设置于透光油墨层222的远离该盖板221的一面的遮光油墨层223。其中,该透光油墨层122以及遮光油墨层123构成油墨层。
其中,该透光油墨层222可以包括多层透光油墨子层222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该透光油墨层222具有三层透光油墨子层2221,每一透光油墨子层2221均为白色油墨喷涂或印刷形成。当然,白色油墨仅为举例,该透光油墨层222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美观需求设计成其他颜色。
该遮光油墨层223可以为采用黑色油墨喷涂或印刷形成。遮光油墨层223上开设有第一通光孔224以及第二通光孔225。
本实施例中可以中位于遮光油墨层223上的透光油墨层222为可以透光的油墨层。油墨层的透光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一般透光油墨层222的可见光(如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透过率在2%-10%之间、接近传感器的光信号(如波长为850nm的红外线)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
其中,该第一通光孔224可以包括分离的第一光发射孔2241以及第一光接收孔2242。该第一光发射器211与该第一光发射孔2241相对,并通过该第一光发射孔2241向外发射探测光线。该第一光接收器212以及该第一环境亮度传感器215与该第一光接收孔2242相对,第一光接收器212通过该第一光接收孔2242接收该探测光线的反射光线,第一环境亮度传感器215通过该第一光接收孔2242检测环境光强度。
该第二通光孔225可以包括分离的第二光发射孔2251以及第二光接收孔2252。该第二光发射器214与该第二光发射孔2251相对,并通过该第二光发射孔2251向外发出探测光线。该第二光接收孔2252与该第二光接收器213以及第二环境亮度传感器216相对,该第二光接收器213通过该第二光接收孔2252接收探测光线的反射光线,该第二环境亮度传感器216通过该第二光接收孔2252检测环境光强度。
可以理解地,如图6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光孔224还可以为一个较大的孔,其同时供该第一光发射器211、第一光接收器212以及第一环境亮度传感器215使用。
该第二通光孔225还可以为一个较大的孔,其同时供该第二光发射器214、第二光接收器213以及第二环境亮度传感器216使用。
以该面板组件100应用于手机上为例进行说明,正常情况下,该控制电路23选择该第一光发射器211作为探测光线的发出者,而该第二光发射器214不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盖板组件22可以只包括盖板221和设置于盖板221的内表面上的透光油墨层222。
其中,该透光油墨层222可以由特种油墨喷涂或印刷形成。例如,该特种油墨可以是红外线油墨(IR油墨)。IR油墨对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因此可以透过大部分红外线。IR油墨的外观表现为黑色油墨。
其中,可以在该透光油墨层222上与环境亮度传感器216对应的位置设置一功能区域,在该功能区域喷涂或印刷可供环境光透过的油墨。该功能区域用于使环境光通过,以使得环境亮度传感器216检测环境亮度。
再参考图6,由于该第一光接收器212与该第二光接收器213距离第一光发射器211的距离不同,该第一光接收器212更接近该第一光发射器211。在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70较近时,该第二光接收器213由于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211距离较远,其接收到的反射光线很少甚至没有,光强度变化值随着距离变的变化不大。当该面板组件100距离阻挡物70较远时,而第一光发射器211发射的光线由内部反射直接进入了第一光接收器212,该第一光接收器212接收到的光强度值的基础值较大,而该盖板组件23距离阻挡物70较远,反射光线的光强度值较小,因此该第一光接收器接212收到的反射光线对于其检测到的光强度值变化较小,不太明显;而此时,该第二光接收器113距离该第一光发射器111的距离相对于第一光接收器112较远,因此,第一光发射器211发出的光线经内部反射进入该第二光接收器213的部分较少,其基础光强度值较小,而经过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进入该第二光接收器213后光强度变化相对较大。
在通话过程中,该控制电路23控制该第一光发射器211发出探测光线,并根据第一光接收器212以及第二光接收器213接收到的反射光线的光强度值判断安装有该面板组件100的移动终端是靠近还是远离人脸,当判断远离人脸时控制盖板组件22亮屏,当判断靠近人脸时控制盖板组件22熄屏。其中,当该第一光接收器2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一接近阈值或第二光接收器2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二接近阈值时,判断该移动终端靠近人脸。当该第一光接收器2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一远离阈值且第二光接收器213接收到的光强度值达到第二远离阈值时,判断该移动终端远离人脸。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第二信号接收器以及环境亮度传感器;
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封装形成第一封装体;
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环境亮度传感器封装形成第二封装体;
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出的探测光线经过阻挡物反射后形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所述环境亮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信号发射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信号发射器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体与所述第二封装体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体与所述第二封装体之间的距离在2毫米至12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为所述第一封装体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封装体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第二信号接收器以及环境亮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盖板一侧的传感器模组,所述盖板与所述传感器模组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模组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传感器模组一侧的附着层,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透过所述附着层的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透过所述附着层的所述第二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层包括第一附着层和第二附着层,所述第一附着层的透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附着层的透射率;
所述第一附着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上靠近所述传感器模组的一侧;
所述第二附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附着层上;
所述第二附着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射率,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第一信号接收器以及第二信号接收器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接收透过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接收透过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层覆盖所述第二附着层的所述第一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为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层为油墨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层为白色油墨层,所述第二附着层为黑色油墨层。
CN201621324006.5U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6930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4006.5U CN206930778U (zh)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4006.5U CN206930778U (zh)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0778U true CN206930778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49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24006.5U Active CN206930778U (zh) 2016-12-06 2016-12-06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307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4948A (zh) * 2016-12-06 2017-08-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4948A (zh) * 2016-12-06 2017-08-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064948B (zh) * 2016-12-06 2023-09-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0982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50101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50990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940633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64948A (zh)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6385511A (zh) 传感器模组、面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850989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53726A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7135290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显示器组件以及终端
CN106385475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终端
CN106453725A (zh) 一种终端
CN106933415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和终端
CN106506746A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6490700U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6584996A (zh) 盖板以及移动终端
CN206341253U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及终端
CN106444998A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453723A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6775076A (zh) 一种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06136063U (zh) 传感器模组、面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774656A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移动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6775137B (zh) 接近检测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550072A (zh) 盖板组件及终端
CN206930778U (zh)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665081A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