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0271U - 3d扫描仪 - Google Patents

3d扫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0271U
CN206930271U CN201621437295.XU CN201621437295U CN206930271U CN 206930271 U CN206930271 U CN 206930271U CN 201621437295 U CN201621437295 U CN 201621437295U CN 206930271 U CN206930271 U CN 206930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uge head
scanners
travel
ing res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72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泉
周翔
杨涛
马力
郭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i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i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i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i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0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0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扫描仪,由测头(1)、支架(2)和转台(3)组成,测头(1)安装在支架(2)上端,面对转台(3),测头(1)包括多个相机。本实用新型转台的特殊结构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体,可以放置较大物体;测头的激光投影组件加多相机测头的组合提高了测头的量程,反射镜加激光投影组件的布置,提高了测头布置的灵活性,减小测头尺寸;测头和支架的灵活安装方式,给测头提供最佳的测量位置。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进,使得扫描范围增加5倍以上,并且产品尺寸更小。

Description

3D扫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颖的3D扫描仪。
背景技术
现有比较成熟的便携式桌面类3D扫描仪技术是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通过结构光编码,实现对物体外表面的一次性测量,具有速度快和精度高的明显优势,基于投影的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已成为目前的主流技术手段。但是,现有的基于投影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其单次扫描只能获取物体一个角度的三维形貌,要实现完整的物体扫描,需要移动扫描装置,拍摄多个角度的物体三维信息,为实现多角度获取的三维数据的配准,现有技术多采用在一个旋转平台上放置被测物,物体受控旋转一周,从而实现对物体整个外表面的完整扫描。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方案通常由测头1,支架2,旋转台3组成。通过支架2抬高测头1的位置,测量旋转台3上放置的被测物的3D 形貌。
如图2所示,测头1通常由结构光投影系统11和相机12组成。结构光投影系统11将编码条纹投影到被测物体上,相机12接受到物体上的条纹信息,通过某种算法可求出被测物的表面形貌。
如图3所示,支架2只能在箭头所示的方向调节,即,支架2上的旋转轴垂直于纸面。
综合以上,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旋转台尺寸较大,使用不方便,更不适用于随身携带;
(2)测量物体的尺寸范围受到限制,转台无法放置体积较大物;
(3)测量范围小,测头无法识别较大物体;
(4)受到测头中投影组件的尺寸限制,测头结构布局不灵活;
(5)测头调节范围小,也导致无法识别大物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颖的3D扫描仪,该扫描仪能显著增大扫描范围,减小扫描仪设备尺寸,并大幅提高扫描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3D扫描仪,由测头1、支架2和转台3组成,测头1安装在支架2上端,面对转台3,测头1包括多个相机,其特征在于
支架2包括连接件21、活动支架杆22和固定支架杆23;固定支架杆23包括底盘2301和两个形状相同的大致长方体杆2302,两个长方体杆2302沿Y方向并列地竖直立在底盘2301上,两者固定连接;长方体杆2302面向活动支架杆22一侧沿着杆的长度方向开有梯形槽,该梯形槽大致位于该侧中央位置;长方体杆2302上部具有朝向活动支架杆22的贯穿的顶丝孔,用于将固定支架杆23固定到活动支架杆22上;活动支架杆22包括Y方向的竖直片2201和位于竖直片 2201顶部的固定部2202,竖直片2201包括支柱及其顶部的连接部,固定部2202位于竖直片2201顶部,沿X轴方向开有通孔,用于通过固定装置与连接件21相连;竖直片2201两侧,面对固定支架杆23 所开梯形槽的位置,具有与该梯形槽形状对应的突出部,该突出部沿 Y方向延伸,便于固定支架杆23的梯形槽与其配合,形成燕尾槽结构,使活动支架杆22可以沿着固定支架杆23在Y方向上滑动,以便调节测头1的高度,高度调节到位后,通过固定装置经由顶丝孔使活动支架杆22与固定支架杆23保持相对位置固定;连接件21包括通孔部2101和定位台2102,通孔部2101沿X方向开有通孔,便于与竖直片2201的连接部通孔经由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但通孔部2101,继而连接件21可以绕X轴转动;定位台2102位于通孔部2101上方,将测头1固定于其上;通孔部2101和定位台2102固定连接;在定位台2102上沿Y方向具有一个通孔,测头1底部在相应位置也具有一个孔,通过固定装置经由这两个孔将测头1与活动支架杆22固定连接,但测头1可以绕Y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支架杆22包括Y方向的竖直片2201和位于竖直片2201顶部一侧的固定部2202,竖直片2201 包括左右两个支柱及其顶部的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高度调节到位后,通过螺钉穿过顶丝孔顶到活动支架杆22上而将活动支架杆22与固定支架杆23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定位台2102的上表面是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定位台2102的上表面含有凹部,内置防滑装置,测头1安装于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测头1包括外壳101、相机组102、投影器103和反射镜104;外壳101形状根据其内所包含的测头1的其他部件确定;相机组102包括多个相机102-1、102-2…102-N,将相机分为并排放置的左右两组,两组相机数量相同,相机镜头均面朝放在转台3上的被测物;相机组分别固定在外壳101上;投影器103 也固定在外壳101中,投影器103对准被测物发射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测头1包括外壳101、相机组102、投影器103和反射镜104;外壳101形状根据其内所包含的测头1的其他部件确定;相机组102包括多个相机102-1、102-2…102-N,将相机分为并排放置的左右两组,相机镜头均面朝放在转台3上的被测物;相机组分别固定在外壳101上;投影器103也固定在外壳101中,位于相机组102下部,投影器103出光口附近45度夹角放置反射镜 104,反射镜104完全卡在外壳101中;从投影器103出光口发射的光线光轴与反射镜104成45度夹角,经过反射镜104的反射,光线平行发射向被测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N为偶数,两组相机数量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转台3包括大转盘和小转盘。
本实用新型转台的特殊结构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体,可以放置较大物体;测头的激光投影组件加多相机测头的组合提高了测头的量程,反射镜加激光投影组件的布置,提高了测头布置的灵活性,减小测头尺寸;测头和支架的灵活安装方式,给测头提供最佳的测量位置。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进,使得扫描范围增加 5倍以上,并且产品尺寸更小。其突出的技术特点表述如下:
1、精密转台+可替换转盘设计
转台的特殊结构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体。
2、激光投影组件+多相机测头在3D扫描中的应用
测头的激光投影组件加多相机测头组合提高了测头的量程;反射镜加激光投影组件的布置,提高了测头布置的灵活性,减小测头尺寸。
3、测头和支架连接件的特殊结构。
测头和支架的灵活安装方式,给测头提供最佳的测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3D扫描仪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示出现有技术3D扫描仪的测头结构;
图3示出现有技术3D扫描仪的支架调节;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3D扫描仪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3D扫描仪的支架图,其中图5(a)示出支架总体图,图5(b)示出固定支架杆23的局部放大图,图5(c)示出固定支架杆23与活动支架杆22相配合的燕尾槽结构;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3D扫描仪的测头布置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3D扫描仪的立式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3D扫描仪主要由测头1、支架2和转台3组成,测头1安装在支架2上端,面对转台3。为突出实用新型主题,转台3的支撑部未示出,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实现。
图5具体示出测头1与支架2的连接方式。支架2包括连接件 21、活动支架杆22和固定支架杆23。固定支架杆23包括底盘2301 和两个形状相同的大致长方体杆2302,两个长方体杆2302沿Y方向并列地竖直立在底盘2301上,两个长方体杆2302底部具有连接部,两个长方体杆2302通过其连接部与底盘2301固定连接;长方体杆 2302面向活动支架杆22一侧沿着杆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开有梯形槽,如图5右侧局部放大图所示,该梯形槽大致位于该侧中央位置;长方体杆2302上部具有朝向活动支架杆22的贯穿(即沿Z方向)的顶丝孔,用于将固定支架杆23固定到活动支架杆22上。活动支架杆 22包括Y方向的竖直片2201和位于竖直片2201顶部一侧的固定部 2202,为美观起见,竖直片2201包括左右两个支柱及其顶部的连接部,固定部2202位于竖直片2201顶部一侧,沿X轴方向开有通孔,用于通过例如螺钉的固定装置与连接件21相连;竖直片2201两侧,面对固定支架杆23所开梯形槽的位置,具有与该梯形槽形状对应的突出部,如图5(c)所示,该突出部沿Y方向延伸,便于固定支架杆23梯形槽与其配合,形成燕尾槽结构,使活动支架杆22可以沿着固定支架杆23在Y方向上滑动,以便调节测头1的高度,高度调节到位后,通过螺钉穿过顶丝孔顶到活动支架杆22上而将活动支架杆 22与固定支架杆23固定连接。连接件21包括通孔部2101和定位台 2102,通孔部2101沿X方向开有通孔,便于与竖直片2201的连接部通孔经由例如螺钉的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但通孔部2101(继而连接件21)可以绕X轴转动;定位台2102位于通孔部2101上方,其上表面可以是平面,便于将测头1固定于其上,其上表面也可以含有凹部(如图5所示),将例如橡胶垫的防滑装置置于凹部中,再将测头 1安装于其上,增大摩擦,利于稳固地固定;通孔部2101和定位台 2102固定连接,通常可以一体化制造;在定位台2102上沿Y方向具有一个通孔,测头1底部在相应位置也具有一个孔,通过固定装置经由这两个孔将测头1与活动支架杆22固定连接,但测头1可以绕Y 轴转动。
如上所述,测头可以有两个旋转自由度,即在连接件21的通孔部2101处绕X轴转动,和在连接件21的定位台2102的通孔处绕Y 轴转动。
如图6所示,测头1包括外壳101、相机组102、投影器103和反射镜104。外壳101形状根据其内所包含的测头1的其他部件确定。根据实际需要,相机组102包括多个相机102-1、102-2…102-N,N 通常为偶数,将相机分为并排放置的左右两组,两组相机数量相同,相机镜头均面朝放在转台3上的被测物。相机组分别固定在外壳101 上,例如,可以采用四个M2的自攻螺钉进行紧固;投影器103也固定在外壳101中,位于相机组102下部,投影器103出光口附近45 度夹角放置反射镜104,反射镜104完全卡在外壳101中。从投影器 103出光口发射的光线光轴与反射镜104成45度夹角,经过反射镜 104的反射,光线平行发射向被测物。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基于使测头 1整体体积减小的目的设置了反光镜104,因为出于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所用投影器103只能横向放置,因此必须设置反光镜;如果不考虑体积,也可以不采用反射镜104,只需要将投影器103对准被测物发射光线即可。本实用新型经过如此安排,测头的结构更加紧凑,尺寸更小。
采用相机组102与投影器103(例如采用激光投影组件)可显著提高扫描范围,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例如,增加相机数量可以增大视场。
如图4和7所示,根据被测物体积大小,可以选择大转盘或小转盘,根据被测物高低,可以将测头1安装成如图4(被测物低)或如图7(被测物高)所示。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可选用大小不同的转台3来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体,测头1的激光投影加多测头组合更是提高了测头1的量程,测头1和支架2的灵活安装方式,给测头1提供最佳的测量位置,反射镜加激光投影组件的布置,提高了测头1布置的灵活性,减小测头尺寸。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改进,相比传统技术,扫描范围增加5倍以上,同时产品尺寸更小。

Claims (10)

1.一种3D扫描仪,由测头(1)、支架(2)和转台(3)组成,测头(1)安装在支架(2)上端,面对转台(3),测头(1)包括多个相机,其特征在于
支架(2)包括连接件(21)、活动支架杆(22)和固定支架杆(23);固定支架杆(23)包括底盘(2301)和两个形状相同的长方体杆(2302),两个长方体杆(2302)沿Y方向并列地竖直立在底盘(2301)上,两者固定连接;长方体杆(2302)面向活动支架杆(22)一侧沿着杆的长度方向开有梯形槽,该梯形槽位于该侧中央位置;长方体杆(2302)上部具有朝向活动支架杆(22)的贯穿的顶丝孔,用于将固定支架杆(23)固定到活动支架杆(22)上;活动支架杆(22)包括Y方向的竖直片(2201)和位于竖直片(2201)顶部的固定部(2202),竖直片(2201)包括支柱及其顶部的连接部,固定部(2202)位于竖直片(2201)顶部,沿X轴方向开有通孔,用于通过固定装置与连接件(21)相连;竖直片(2201)两侧,面对固定支架杆(23)所开梯形槽的位置,具有与该梯形槽形状对应的突出部,该突出部沿Y方向延伸,便于固定支架杆(23)的梯形槽与其配合,形成燕尾槽结构,使活动支架杆(22)可以沿着固定支架杆(23)在Y方向上滑动,以便调节测头(1)的高度,高度调节到位后,通过固定装置经由顶丝孔使活动支架杆(22)与固定支架杆(23)保持相对位置固定;连接件(21)包括通孔部(2101)和定位台(2102),通孔部(2101)沿X方向开有通孔,便于与竖直片(2201)的连接部通孔经由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但通孔部(2101)、继而连接件(21)可以绕X轴转动;定位台(2102)位于通孔部(2101)上方,将测头(1)固定于其上;通孔部(2101)和定位台(2102)固定连接;在定位台(2102)上沿Y方向具有一个通孔,测头(1)底部在相应位置也具有一个孔,通过固定装置经由这两个孔将测头(1)与活动支架杆(22)固定连接,但测头(1)可以绕Y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活动支架杆(22)包括Y方向的竖直片(2201)和位于竖直片(2201)顶部一侧的固定部(2202),竖直片(2201)包括左右两个支柱及其顶部的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高度调节到位后,通过螺钉穿过顶丝孔顶到活动支架杆(22)上而将活动支架杆(22)与固定支架杆(23)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定位台(2102)的上表面是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定位台(2102)的上表面含有凹部,内置防滑装置,测头(1)安装于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测头(1)包括外壳(101)、相机组(102)、投影器(103)和反射镜(104);相机组(102)包括多个相机(102-1、102-2…102-N),将相机分为并排放置的左右两组,相机镜头均面朝放在转台(3)上的被测物;相机组分别固定在外壳(101)上;投影器(103)也固定在外壳(101)中,投影器(103)对准被测物发射光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N为偶数,两组相机数量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测头(1)包括外壳(101)、相机组(102)、投影器(103)和反射镜(104);相机组(102)包括多个相机(102-1、102-2…102-N),将相机分为并排放置的左右两组,相机镜头均面朝放在转台(3)上的被测物;相机组分别固定在外壳(101)上;投影器(103)也固定在外壳(101)中,位于相机组(102)下部,投影器(103)出光口附近45度夹角放置反射镜(104),反射镜(104)完全卡在外壳(101)中;从投影器(103)出光口发射的光线光轴与反射镜(104)成45度夹角,经过反射镜(104)的反射,光线平行发射向被测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N为偶数,两组相机数量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扫描仪,其中转台(3)包括大转盘和小转盘。
CN201621437295.XU 2016-12-07 2016-12-26 3d扫描仪 Active CN2069302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174754 2016-12-07
CN201611117475 2016-12-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0271U true CN206930271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0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7295.XU Active CN206930271U (zh) 2016-12-07 2016-12-26 3d扫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302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951A (zh) * 2019-08-22 2019-12-1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口扫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951A (zh) * 2019-08-22 2019-12-1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口扫机及其控制方法
US11992290B2 (en) 2019-08-22 2024-05-28 Qisda Corporation Intraoral scan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7790B (zh) 一种基于标定场的激光雷达两步标定方法
CN105953747B (zh) 结构光投影全视角三维成像系统及方法
CN207936929U (zh) 一种航空叶片前后缘十字线激光扫描装置
CN106871805B (zh) 车载钢轨轨距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7016667B (zh) 一种利用双目视觉获取大型零部件三维点云的装置
US719673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lete 3D object and area digitizing
CN208206040U (zh) 一种电路板电子元器件高度检测设备
CN109029293A (zh) 一种叶片面型检测中的线扫描测头位姿误差标定方法
CN108802043A (zh) 隧道检测装置、检测系统及隧道病害信息提取方法
CN110091891B (zh) 高速列车动态限界测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123255A (zh) 三维测量装置
CN105403156B (zh) 三维测量设备及用于该三维测量设备的数据融合标定方法
CN110456331A (zh) 一种tof相机的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
CN104315979A (zh) 一种三维扫描仪及三维扫描方法
CN109814126A (zh) 一种移动式平面激光雷达植物形态测量装置
CN1793780A (zh) 基于拼接靶的大型三维形体形貌测量拼接方法和装置
CN109839065A (zh) 一种视觉测量试验平台
CN106017312A (zh) 结构光三角测量自动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CN107990841A (zh) 一种用于三维扫描测量的辅助装置
CN105841618A (zh) 二维三维复合式测量仪及其数据融合标定方法
CN206930271U (zh) 3d扫描仪
CN206073939U (zh) 一种基于三维测量技术的物体表面积快速测量系统装置
CN206380794U (zh) 一种足部三维信息采集装置
CN109959445A (zh) 智能声强扫描系统
CN102175148A (zh) 基于小孔成像原理的三维物体空间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Quan

Inventor after: Yang Tao

Inventor after: Ma Li

Inventor after: Guo Di

Inventor before: Li Quan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Tao

Inventor before: Ma Li

Inventor before: Guo D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