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8695U -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8695U
CN206928695U CN201720937141.5U CN201720937141U CN206928695U CN 206928695 U CN206928695 U CN 206928695U CN 201720937141 U CN201720937141 U CN 201720937141U CN 206928695 U CN206928695 U CN 206928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port unit
suppor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371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9371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8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8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8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所述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所述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所述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所述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根据建筑结构的外形在支撑平台上搭建多个空间支撑体,并将相邻的空间支撑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整体结构,以保证建筑施工时的承重要求。本实用新型可以调整重力线、可调整受力点、可以移动,可以重复使用,还具有减少装拆时间,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建筑支撑结构的种类较多,大部分都是采用普通钢管立柱搭架来支撑,虽可以实现建筑施工过程中起到支撑功能,但主要有以下不足:1.安装拆卸过程繁琐、灵活性差、生产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运输和存放不便,使用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直致使工程成本增大;2.有的支撑杆上均开设螺纹,螺纹纹路较长,长期裸露在螺母以外很容易生锈或受到伤损而不能继续使用,且调节螺母的调节量大,操作不方便,加工难度也大;3.工人作业危险性高。
市场上还有一种可调节的钢管支柱,即在下支管或支撑杆之间设置调节螺母,或在下支管或支撑杆对称地开设销口和与销口相通的销槽,并通过插销来连接。通过插销来调节支柱,虽调节速度较快,但由于销口和销槽过多,从而降低了支柱的钢性强度,在使用中容易变形而不能继续使用,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就会受力不均,难以承受上面的重物而出现工程事故。而且用插销定位的支柱无法实现微调,故加工准确度要求高、难度大。
也有部分建筑工地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设有架体增加支撑架加载区外跨度一一对应的临界荷载要求,没有增加支撑架加载区外跨度提高架体结构承载力方法,现场凭经验搭设,一方面,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造成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所述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所述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所述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所述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多个侧板构成的直棱柱或圆柱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或者多侧开口,支撑单元还包括用于支撑侧板且近于所述开口的支撑组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面板组件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面板组件为一块连接板或二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或三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直棱柱或圆柱体空间骨架,及设于空间骨架外侧的固定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根立柱,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还设有通风孔、透光孔、减重孔或用于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通行通道包括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撑单元内且连通于竖直通道的爬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相邻支撑单元之间还设有密封防水层;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空间支撑体外侧的挡雨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支撑平台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位于支撑平台的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底座,以及锁紧件;所述支撑平台设有与调节螺杆相配合的调节螺纹孔;所述锁紧件锁紧调节螺杆于支撑平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检测调节组件受力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处理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屏和报警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平台包括若干横梁,以及与横梁固定连接的若干纵梁;所述调节组件与横梁或纵梁可调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根据建筑结构的外形在支撑平台上搭建多个空间支撑体,并将相邻的空间支撑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整体结构,以保证建筑施工时的承重要求。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改进现在的点面支撑为面体支撑,使支撑部分为一个整体,支撑的重量均匀分散到各个受力面上,这样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还可以调整重力线、可调整受力点、可以移动,可以重复使用,并具有减少装拆时间,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
进一步,支撑单元包括由多个侧板构成的直棱柱或圆柱体,采用侧板拼装成可受力的稳定箱体结构。可实现快速拼装,在支撑平台上的搭建速度也非常快,并且,受力对象为支撑单元的面板。支撑结构的受力均衡,能承载的载荷大,稳定性高,施工人员在支撑单元内通行作业时的安全性也高。
进一步,支撑单元的一侧或多侧开口,并在开口设置有支撑组件以保证支撑单元的受力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减轻整体的重量,减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支撑单元为由面板组件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面板拆卸后,可以相互叠加运输,以减少运输空间。
进一步,支撑单元包括直棱柱或圆柱体、立柱构成的空间骨架并结合固定面板,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既能够承重又能减轻重量。
进一步,支撑单元内设有通行通道,可以作为操作人员的走道,也可以作为运输作业通道。
进一步,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支撑平台的位置或高度,以达到平衡整个支撑结构重心的目的,避免了因局部受力不均而出现安全事故。
进一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调节组件的受力情况,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处理器会控制报警器进行预警,使得安全隐患能及时预警,并在发生事故之前就得到解决。
进一步,支撑平台下端还设有万向轮组,在修高架桥等建筑物时,只需要拆分部分结构然后平移至下一地点就能重新使用,节约了大量的装拆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用于提示压力数据大小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紧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间支撑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单元的侧视面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单元第二实施例箱体状空间结构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单元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柱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柱嵌套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组件第一实施例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组件第二实施例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组件第三实施例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支撑结构 1 支撑平台
11 横梁 111 螺纹孔
12 纵梁 2 支撑单元
21 通行缺口 22 立柱
221 连接柱 23 上盖板
24 下盖板 25 侧板
26 面板组件 261 连接板
27 支柱 28 斜柱
29 支撑柱 3 连接件
4 爬梯 5 调节组件
51 调节螺杆 511 插装孔
52 底座 53 锁紧件
531 延伸部 532 锁紧孔
6 万向轮组 7 挡雨件
81 压力传感器 82 处理器
83 显示(屏)器 84 报警器
85 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建筑工程中作为支撑结构使用,需要承载一定的载荷。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与支撑单元的内部空间共同形成通行通道,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实际使用时,空间支撑体的搭建是根据建筑体的外形和施工而定。因此,支撑单元的叠加方式可以是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具体实施时,支撑单元为一种空间固定结构,承受一定的外力不会发生物理变形,即宏观体积不会改变。因此,支撑单元可以是集装箱体、圆柱体、立柱组合体、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且易加工成型的组合体结构。支撑单元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木材、塑料、玻璃钢、橡胶等。支撑单元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进行制作。在同一施工条件下,制作尺寸不一样大小的支撑单元,也可以制作不同的空间组合体结构,采用多种空间组合体联合拼装成符合施工要求的空间支撑体。连接件可以是用于连接二个距离较近支撑单元的块状件,也可以是连接二个距离较远支撑单元的杆状件。
如图1所示,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包括:支撑平台1,设于支撑平台1上的空间支撑体。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2,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2的多个连接件,支撑单元2设有通行缺口21。相邻支撑单元2的通行缺口21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1可拆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2包括由多个侧板25构成的长方体,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在支撑单元2的一侧或者多侧开口。侧板25的外侧做防锈防腐蚀处理,以提高支撑单元2的使用寿命。支撑单元2还包括用于支撑侧板25且近于开口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作用主要是便于保证开口处能承受外力,从而保证整个支撑单元2的受力稳定性。具体实施时,若侧板25所构成的长方体自身能够承受符合施工要求的外力,支撑单元2也可以不设置支撑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单元2可以是由多个侧板25构成的集装箱体、圆柱体、立柱组合体、正方体等稳定的空间结构。优选的,支撑单元2采用直棱柱或圆柱体结构。
通行通道包括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还包括设于支撑单元2内且连通于竖直通道的爬梯4。施工人员可以在通行通道内走动以及物品的运输。并且,由于有侧板25的防护,还可以避免建筑体上落下石块等危险物体。由于通行通道的底板平稳,操作人员行进的安全性也很高,因此支撑单元的拼装结构有效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
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还包括用于调节支撑平台1高度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位于支撑平台1的下方。调节组件5包括调节螺杆51,底座52,以及锁紧件53。支撑平台1设有与调节螺杆51相配合的调节螺纹孔。锁紧件可锁紧调节螺杆51于支撑平台1,以防在非正常操作状态下,调整了调节螺杆51而引起受力平衡被打破。其中,调节螺杆51垂直于地面,使用前,预先调节好各个调节螺杆51与支撑平台1的位置,以使得支撑平台1处于水平,从而避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受力不均衡。
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还包括设于支撑平台1下端的万向轮组6,若支撑平台1还需要移动至别处继续使用。如修建高架桥时,可以将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进行局部拆分,如图中的A-A处,然后通过支撑平台1移动至另一个位置进行拼装,可以节约大量的拼装时间。
优选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还包括设于空间支撑体外侧的挡雨件7。
如图2所示,支撑平台1包括多根横梁11,以及与横梁11固定连接的多根纵梁12,支撑平台1的整体形状是根据施工时具体的要求进行搭建。调节组件5与横梁11可调式连接,横梁11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并且设有与调节螺杆51相配合的螺纹孔。具体实施时,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支撑平台1也可以由多根纵、横、斜交错的梁组装而成。具体实施时,调节组件5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纵梁12可调式连接。
支撑平台1搭建好之后,把一个支撑单元2吊起来放在指定位置,然后一层一层地放,放满一层后,用沉头螺栓进行全部连接固定,从而使每一层都比较平整。接下来再用吊车放更上面一层,最后拼接成一个空间支撑体。
如图3所示,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还包括用于检测调节组件5受力的压力传感器81,与压力传感器81连接的处理器82,分别与处理器82连接的显示屏83和报警器84,以及用于操作或设置参数的按键85。当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10的某处受到的载荷比较集中时,支撑平台1的压力传感器81所检测的压力数据会明显增大,处理器82也会将所检测的数据显示到显示屏83上,当处理器82检测到压力传感器81传回的数据大于设定值时,就会控制报警器84进行预警,以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从而预先处理,避免事故发生,起到有效的防预提示作用。
如图4所示,锁紧件53为一套设于调节螺杆51上端的管状件,锁紧件53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二个延伸部531,其上端设有若干锁紧孔532,调节螺杆51的上端也设有插装孔511(结合图1)。当支撑平台1与调节螺杆51的位置调节好后,将锁紧件53套设在调节螺杆51的上端,并将防滑插销或锁杆插入到锁紧孔532和插装孔511中,由于横梁11位于二个延伸部531之间,因此,锁紧件53不能相对横梁11转动,锁紧件53与调节螺杆51之间由于防滑插销或锁杆的作用也不会发生转动,支撑平台1与调节螺杆51不会产生位置变化,从而保证支撑平台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5所示,相邻的支撑单元2之间采用连接件3连接,从而使得空间支撑体为一个可整体均匀受力的结构。支撑单元2上也设置有与连接件3相对应的连接孔,以便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具体实施时,连接件3可以是螺栓,插销,锁扣等。
优选的,相邻支撑单元2之间还设有密封防水层,支撑单元2的外侧也作防锈防腐蚀处理,以提高支撑单元2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如图6所示,支撑单元2还设有通风孔、透光孔、减重孔或用于安装连接件3的连接孔。通风孔、透光孔、减重孔都是在不影响支撑单元2承受载荷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设置的。
如图7所示,支撑单元2包括四根相互平行的立柱22,上盖板23和下盖板24,立柱22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23和下盖板24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立柱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固定的连接柱组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单元包括由一根立柱,以及上盖板和下盖板,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单元包括由多根相互平行的立柱,以及上盖板和下盖板,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并且,为了保证支撑单元的承载性能,可以在立柱之间设置斜向的加强杆或加强柱。
如图8所示,支撑单元2包括五根或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柱27,多根斜柱28,以及固定于支柱上下两端的支撑柱29。
如图9所示,连接柱2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法兰盘,法兰盘上设有用于螺栓锁紧的固定孔。优选的,连接柱在能够保证不影响支撑单元2承受载荷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设置的。运输时,连接柱可以相互紧靠的运输,以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如图10所示,连接柱221的一端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上设有用于螺栓锁紧的固定孔。优选的,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各个承载单元所受到的载荷不一样,因此,各个层次、区域的承载单元的连接柱也可以在保证不影响支撑单元2承受载荷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直径大小的连接柱。运输时,不同直径大小的连接柱可以嵌套在一起运输,以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如图11所示,支撑单元2包括由多个侧板25构成的长方体,其中,支撑单元2的一侧开口。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各个承载单元所受到的载荷不一样,因此,各个层次、区域的承载单元也可以在保证不影响支撑单元2承受载荷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长、宽、高。运输时,不同大小的支撑单元2可以嵌套在一起运输,五个面叠加,以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如图12所示,支撑单元2包括由面板组件26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面板组件26为二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261。运输时,支撑单元2可以二个面叠加,以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如图13所示,支撑单元2包括由面板组件26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面板组件26为三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261。运输时,支撑单元2可以三个面叠加,以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具体实施时,支撑单元2也可以由一块一块的面板或支撑组件,根据具体要求组成。运输时,可以直接叠放运输,以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一个支撑单元2也可以由二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261和三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261拼装而成。
面板组件26的表面也可根据需求设置通风孔、透光孔、减重孔或用于安装连接件3的连接孔,表面作防锈防腐蚀处理,以提高支撑单元2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单元包括直棱柱或圆柱体空间骨架,支撑单元还包括设于空间骨架外侧的固定板。固定板也可设置通风孔、透光孔、减重孔或用于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表面作防锈防腐蚀处理,以提高支撑单元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所述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所述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所述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所述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多个侧板构成的直棱柱或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或者多侧开口,支撑单元还包括用于支撑侧板且近于所述开口的支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面板组件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面板组件为一块连接板或二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或三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直棱柱或圆柱体空间骨架,及设于空间骨架外侧的固定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根立柱,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设有通风孔、透光孔、减重孔或用于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行通道包括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撑单元内且连通于竖直通道的爬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支撑单元之间还设有密封防水层;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空间支撑体外侧的挡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支撑平台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位于支撑平台的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底座,以及锁紧件;所述支撑平台设有与调节螺杆相配合的调节螺纹孔;所述锁紧件锁紧调节螺杆于支撑平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检测调节组件受力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处理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器和报警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若干横梁,以及与横梁固定连接的若干纵梁;所述调节组件与横梁或纵梁可调式连接。
CN201720937141.5U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Active CN206928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7141.5U CN206928695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7141.5U CN206928695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8695U true CN206928695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5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37141.5U Active CN206928695U (zh) 2017-07-27 2017-07-27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86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9028A (zh) * 2017-07-27 2017-10-20 范雄杰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9028A (zh) * 2017-07-27 2017-10-20 范雄杰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5276A (zh) 筒仓结构构筑物仓顶钢梁液压提升就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03090B (zh) 装配式钢结构安装用临时支撑架
CN204781881U (zh) 一种电梯井结构施工操作架
CN104372961A (zh) 一种抗震集成轻钢结构房
CN105040986A (zh) 钢结构门式框架屋面系统模块化安装工艺
CN102337782B (zh)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
CN108868096A (zh) 固定于预制外墙的拼装式安全外防护三脚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8049666B (zh) 一种超大平面多层钢桁架电子厂房钢结构的梯次安装方法
CN206928695U (zh)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CN206562827U (zh) 一种用于塔器设备的模块化钢框架结构
CN107269028A (zh)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CN103523665B (zh) 一种门座式起重机的运输迁移装置及方法
CN204876631U (zh) 装配式钢结构安装用临时支撑架
CN204662501U (zh) 一种进出沉管的竖向临时通道
CN103628692A (zh) 一种楼面梁安装支架及使用施工方法
CN204311776U (zh) 一种抗震集成轻钢结构房
CN205777531U (zh) 楼板施工用张弦梁模板支撑设备
CN215254700U (zh) 一种垃圾库屋面螺栓球网架滑移施工系统
CN205369948U (zh) 用于安装采光顶的升降装置
CN104594631B (zh) 滑模装置拖带施工平台施工造粒塔喷淋层的施工工艺
CN204754150U (zh) 盘型节点式脚手架
CN212336673U (zh) 一种适用于具有翻边结构墙体的脚手架及脚手架组件
CN201649618U (zh) 用于搭设安全操作平台的附墙装置
CN103343620B (zh) 一种带有可调宽度开字提升架的滑模系统
CN110965757A (zh) 一种适用于具有翻边结构墙体的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