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7681U -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7681U
CN206927681U CN201720848211.XU CN201720848211U CN206927681U CN 206927681 U CN206927681 U CN 206927681U CN 201720848211 U CN201720848211 U CN 201720848211U CN 206927681 U CN206927681 U CN 206927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turn plate
cobble
rainwater
unpow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82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风
车丽彬
贺翠萍
柴同志
王正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82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7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7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7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设置于水体岸坡的市政管道排口下游,其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引流管道、曝气转盘、卵石截污池及生物净化池,曝气转盘通过支架转动固定于卵石截污池的上方,引流管道将市政管道排口排出的携污雨水引出并冲刷曝气转盘,曝气转盘在雨水的冲击力及重力作用下转动并将雨水抛洒在空气中以增加雨水中溶解氧,抛洒而下的雨水落入卵石截污池且最后流向生物净化池。优点为,利用市政管道排口出水冲刷曝气转盘并使其转动,转动的曝气转盘可将雨水抛洒向空中以增加溶解氧,进而有利于去除更多的污染物且防止水体污染变黑;无需额外提供动力机构和能量,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涉及面源污染消减和黑臭水体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背景技术
城市面源污染是黑臭水体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在控制面源污染技术方面开展了众多的研究。我国针对此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强度源头削减面源污染,在小区、道路、公园等广泛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屋顶绿化、生态湿地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源头海绵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也较明显。然而,海绵在新建城区中采用具有较好的效益,而在城市建成区内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却面临着巨大挑战,老城区进行海绵改造时,因现状绿化率较低,海绵设施建设规模有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新城区进行海绵改造时,对现有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带来资源浪费,增大了工程投资。为此,对于城市建成区的海绵改造,可以考虑在面源污染排放末端进行污染控制,即在市政雨水管道排口增加控污措施,作为排入水体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生态排口技术并不成熟,传统的排口污染控制措施多采用沉砂池、截污池、截留池等灰色设施。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则强调采用绿色生态的控制措施,部分研究摸索采用湿塘、湿地等技术控制排口污染,但因其占地面积较大,无法广泛采用。
另外,微生物的作用下耗氧污染物在河道内分解,同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速率大于其富氧速率时,污染物的好氧反应速率会降低,并逐渐由好氧反应转化为厌氧反应,在厌氧反应过程中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最后排到水休,这也是许多河道变黑、发臭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市政管道出水进行充氧,有助于污染物的控制。
曝气充氧技术广泛运用于水污染治理中,但多需要增加动力系统,这对城市大量分散的排口来说实施困难。而市政排口排入水体前,多数有一定的富余水头,可以依靠跌水提供的动力将水体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提高水体富氧速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曝气充氧技术需要增加动力系统的不足,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排口占地大、无充氧设施、处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设置于水体岸坡的市政管道排口下游,其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引流管道、曝气转盘、卵石截污池及生物净化池,所述曝气转盘通过支架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卵石截污池的上方,所述引流管道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曝气转盘的上方一侧,所述生物净化池位于所述曝气转盘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卵石截污池连通,所述引流管道将所述市政管道排口排出的雨水引出并冲刷所述曝气转盘,所述曝气转盘在雨水的冲击力及重力作用下转动并将雨水抛洒在空气中以增加雨水中溶解氧,抛洒而下的雨水落入所述卵石截污池且最后流向所述生物净化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曝气转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沿径向伸展的辐板,所述辐板的一端与所述转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辐板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水曝气槽,所述集水曝气槽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开口以供雨水流入,所述集水曝气槽另一端设有多个供雨水流出的曝气孔。该结构的曝气转盘在受水流冲刷时更易转动且水流被打散抛洒的更充分,有助于溶解氧的增加。
进一步,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架可为两根直杆且呈八字形分布,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直杆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集水曝气槽呈楔形且所述开口设置于粗端、所述曝气孔设置于细端。多个曝气孔在细端均匀间隔分布,每个曝气孔均呈凹齿状,有利于分散水流,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溶解速率。楔形的集水曝气槽,开口设置在粗端,故冲刷向辐板的雨水及冲出引流管的雨水中的部分均可经开口流入集水曝气槽内,则进一步水的动能及重力抛能转变为曝气转盘的转动的动能。
进一步,所述卵石截污池内水平设有卵石面层,所述卵石面层的厚度为300-500mm。设置卵石面层,一方面经气转盘抛洒而下的雨水落下时冲撞卵石可激溅出水花,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溶解氧量,另一面面在卵石截污池内可发生沉降作用,悬浮颗粒物得到一定程度消减,水中细小有机物与卵石面层的微生物膜接触,提高有机物降解速率。
进一步,所述生物净化池内填充有碎石或中粗砂且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
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引流管道、曝气转盘、卵石截污池及生物净化池,利用市政管道排口出水的水头压力使雨水冲刷曝气转盘并使其转动,转动的曝气转盘可将雨水抛洒向空中,则可使空气中氧气更多的溶解在雨水中,从而使雨水中耗氧污染物的降解加快,去除更多的污染物且防止水体污染变黑;曝气转盘依靠雨水的水头能量(流动的动能和重力抛能)推动转动,无需额外提供动力机构和能量,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的集水曝气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引流管道;2.曝气转盘;3.卵石截污池;4.生物净化池;5.支架;20.转轴;21.辐板;22.集水曝气槽;220.开口;221.曝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设置于水体岸坡的市政管道排口下游,其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引流管道1、曝气转盘2、卵石截污池3及生物净化池4,所述曝气转盘2通过支架5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卵石截污池3的上方,所述引流管道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曝气转盘2的上方一侧,另一侧设有生物净化池4,生物净化池4与卵石截污池3连通,所述引流管道1将所述市政管道排口排出的雨水引出并冲刷所述曝气转盘2,所述曝气转盘2在雨水的冲击力及重力作用下转动并将雨水抛洒在空气中以增加雨水中溶解氧,抛洒而下的雨水落入所述卵石截污池3且最后流向所述生物净化池4。
进一步,所述曝气转盘2包括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外壁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沿径向伸展的辐板21,所述辐板21的一端与所述转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辐板21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水曝气槽22,所述集水曝气槽22靠近所述转轴20的一端开口220以供雨水流入,所述集水曝气槽22另一端设有多个供雨水流出的曝气孔221。
进一步,所述转轴20与所述支架5的上端转动连接。其中转动连接可具体通过轴承及轴承座配合的结构来实现。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集水曝气槽22呈楔形且所述开口220设置于粗端、所述曝气孔221设置于细端。也即集水曝气槽呈楔形块状,中空,粗端设开口,细端设曝气孔。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集水曝气槽还可以选择其它结构,如扁平的锥状、长方体状等。
进一步,所述卵石截污池3内水平设有卵石面层,所述卵石面层的厚度为300-500mm。
进一步,所述生物净化池4内填充有碎石或中粗砂且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
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设置于水体岸坡的市政管道排口下游,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引流管道(1)、曝气转盘(2)、卵石截污池(3)及生物净化池(4),所述曝气转盘(2)通过支架(5)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卵石截污池(3)的上方,所述引流管道(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曝气转盘(2)的上方一侧,所述生物净化池(4)位于所述曝气转盘(2)的另一侧且连通所述卵石截污池(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转盘(2)包括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外壁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沿径向伸展的辐板(21),所述辐板(21)的一端与所述转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辐板(21)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水曝气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曝气槽(22)靠近所述转轴(20)的一端开口(220)以供雨水流入,所述集水曝气槽(22)另一端设有多个供雨水流出的曝气孔(2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0)与所述支架(5)的上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曝气槽(22)呈楔形且所述开口(220)设置于粗端、所述曝气孔(221)设置于细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截污池(3)内水平设有卵石面层,所述卵石面层的厚度为300-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池(4)内填充有碎石或中粗砂且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
CN201720848211.XU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Active CN206927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211.XU CN206927681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211.XU CN206927681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7681U true CN206927681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8211.XU Active CN206927681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7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706A (zh) * 2021-04-07 2021-07-13 无锡市鸣腾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706A (zh) * 2021-04-07 2021-07-13 无锡市鸣腾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13279A1 (zh) 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的人工湿地
CN106006965A (zh)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与修复系统
CN202046969U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与人工湿地组合污水处理系统
CN208980433U (zh) 一种深层黑臭水体净化装置及水体净化系统
CN101857336A (zh) 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
CN101948151B (zh) 一种城市休闲娱乐区污染水体高效净化方法
WO2020133930A1 (zh) 一种高效生物降解过滤反应器及用其处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CN206927681U (zh)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口
CN205023952U (zh) 一种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
CN101445300A (zh) 富营养化水体低能耗泳动床-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方法
CN108609720A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00564280C (zh) 可反冲洗的高负荷生物滤池
CN107473505A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型校园雨污水回收再利用方法
CN111962630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能量波处理的装置
CN204079607U (zh) 一种自然能分层曝气充氧人工湿地
CN100591403C (zh) 弹性纤维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
CN206642468U (zh) 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水车式强化处理装置
CN107352655B (zh) 一种处理有机污水的生物床系统
CN205954746U (zh) 向心沉淀式雨水储存桶
CN202046970U (zh) 一种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净化系统
CN209815785U (zh) 一种生物膜-人工湿地组合生态浮岛
CN211847583U (zh) 基于土壤浸润技术处理公厕粪尿污水并回用的公厕
CN209468200U (zh) 一种新型水车联合生物滞留池一体式海绵系统
CN103304023B (zh) 一种无动力曝气生态滤床
CN105621816A (zh) 一种多级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