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2869U - 移动终端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2869U
CN206922869U CN201720816741.6U CN201720816741U CN206922869U CN 206922869 U CN206922869 U CN 206922869U CN 201720816741 U CN201720816741 U CN 201720816741U CN 206922869 U CN206922869 U CN 206922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containment vessel
sensor
data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167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
朱昕彤
王勇
王曦光
杨昊
王真峥
鞠婧
杨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UA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HUA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UA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HUA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167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2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2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2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其中,该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上壳体上,用于采集皮肤电阻数据;传输设备,设置在壳体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和移动终端连接,用于将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配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由于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存在易摔碎、易变形、易磨损并且价值较高等特点,并且为了增加移动终端的美观性,科技美容这一行业作为新型产业新生而出,移动终端的保护壳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在手机壳的材质、样式、颜色等更加多样化,手机壳除了作为装饰品之外,更能保护手机,具备防摔、防刮、防水和防震的功能,但是除此之外,移动终端的保护壳还是具备功能较为单一的缺陷。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上壳体上,用于采集皮肤电阻数据;传输设备,设置在壳体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和移动终端连接,用于将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处理器,设置在壳体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和传输设备连接,用于对皮肤电阻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并通过传输设备将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传输设备为同步数据线,用于插接至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同步数据线为充电同步数据线。
进一步地,传输设备为无线传输设备,用于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进行。
进一步地,无线连接方式包括:wifi和/或蓝牙。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电池,设置在壳体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连接,用于向至少一个传感器供电。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传感器均内嵌在壳体中,每一个传感器包括一个裸露于壳体表面的电极,电极的表面设置有可开合的保护层。
进一步地,传感器的个数为2个或3个。
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USB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采集移动终端用户的皮肤电阻数据,并传输给移动终端,达到了扩展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的目的,通过传感器采集的皮肤电阻数据,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显示或分析用户的身体数据,方便用户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掌握,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产品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至少一个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其中,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上壳体上,用于采集皮肤电阻数据;传输设备,设置在壳体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和移动终端连接,用于将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仅给出的是传感器为两个时的实施例的示图,并不限定传感器的个数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对壳体的形状、颜色、材质以及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型号等不做限定,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形状、颜色、材质以及适用于任何移动终端型号的保护壳,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IPAD等,传感器可以是只能采集皮肤电阻数据(皮肤电导数据)的传感器,也可以是除了采集皮肤电阻数据之外还能够采集其他人体生理数据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中对传感器的形状、个数和型号等不做限定,传感器的大小优选为能够内嵌入壳体中,通过传感器获取到皮肤电阻数据之后,可以通过与移动终端连接的传输设备将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的皮肤电阻数据之后,可以对皮肤电阻数据进行显示或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通过皮肤电阻数据来获取用户的身体数据,这里的身体数据可以包括健康数据、情绪数据等,便于用户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掌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采集移动终端用户的皮肤电阻数据,并传输给移动终端,达到了扩展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的目的,通过传感器采集的皮肤电阻数据,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显示或分析用户的身体数据,方便用户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掌握,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处理器,设置在壳体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和传输设备连接,用于对皮肤电阻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并通过传输设备将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具体的,为了使移动终端保护壳更加美观,处理器优选为内嵌入壳体中,处理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皮肤电阻数据进行滤波、去噪、放大等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并由传输设备将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其中,处理器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来存储一定量的处理前的皮肤电阻数据和/或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保护壳可以单独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与处理器连接和/或与所有的传感器连接,存储单元与传感器直接连接时,可以用来存储一定量的皮肤电阻数据,存储单元同时与处理器连接时,可以将存储的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处理器,存储单元与处理器有连接时,还可以存储经过处理器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传输设备为同步数据线,用于插接至移动终端。
具体的,当移动终端壳体与移动终端之间为有线连接时,传输设备可以是同步数据线,该同步数据线的一端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插接于移动终端,通过该同步数据线,可以将未经过处理器处理的皮肤电阻数据或经过处理器处理的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同步传输给移动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同步数据线为充电同步数据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的传感器、处理器等需要供电才能够工作,其中一种供电方式可以为由移动终端向传感器和处理器供电,因此可以从移动终端保护壳中单独伸出一根充电线连接到移动终端,为了减少连线、节省空间以及提高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美观度,可以使用同时具备充电线功能和同步数据线功能的充电同步数据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传输设备为无线传输设备,用于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进行。
具体的,当移动终端壳体与移动终端之间为无线连接时,传输设备可以是无线传输设备,并且为了使移动终端保护壳更加美观,优选的,该无线传输设备可以内嵌入壳体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无线连接方式包括:wifi和/或蓝牙。
具体的,当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wifi的方式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时,传输设备可以包括wifi模块和天线,当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蓝牙的方式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时,传输设备可以包括蓝牙模块,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移动终端保护壳可以支持多种无线连接方式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壳体可以既支持与移动终端之间建立有线连接,也支持与移动终端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传输设备可以同时包括同步数据线和无线传输模块,这里的无线传输模块至少包括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电池,设置在壳体上,与至少一个传感器连接,用于向至少一个传感器供电。
具体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的传感器、处理器等需要供电才能够工作,其中一种供电方式可以为移动终端保护自带电池,通过电池为传感器和/或处理器供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保护壳中自带电池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电池没电的时候传感器等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出现,移动终端保护壳可以同时由移动终端为其供电,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传感器均内嵌在壳体中,每一个传感器包括一个裸露于壳体表面的电极,电极的表面设置有可开合的保护层。
具体的,传感器一般是内嵌在壳体中的,每一个传感器对应一个电极,电极裸露在壳体的表面,可以稍稍低于壳体表面,也可以稍稍凸出于壳体表面,也可以与壳体表面保持平齐,其中,电极可以具备一定的面积,以充分与皮肤接触,从而采集皮肤电阻数据;本实用新型中对电极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为了防止电极磨损,增长电极的使用寿命,可以在电极表面设置可开合的保护壳、保护膜等保护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的个数为2个或3个。
具体的,传感器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设置,例如,当通过脑电或者心电来获取皮肤电阻数据时,传感器的个数可以设置为3个,当通过皮电来获取皮肤电阻数据时,传感器的个数可以设置为2个。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脑电或者心电获取皮肤电阻数据时,可以有多个采集线,每根采集线的一端与电极连接,另一端与人体上脑电或心电的获取部位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极的个数与传感器的个数相同,也就是电极的个数与传感器一样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设置,例如,当通过脑电或者心电来获取皮肤电阻数据时,电极的个数可以设置为3个,当通过皮电来获取皮肤电阻数据时,电极的个数可以设置为2个。如图2所示,电极2可以在壳体1的表面显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两个电极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仅给出的是电极为两个时的实施例的示图,并不限定电极的个数。电极在壳体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设置,可以根据人手握移动终端的习惯来设置至少一个电极的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有USB接口。
具体的,通过充电同步数据线由移动终端给移动终端保护壳充电时,由于会占用移动终端的接口从而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因此可以在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USB接口,该USB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充电数据线,与外界电源连接,给传感器、处理器等供电,或者给电池充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上所述壳体上,用于采集皮肤电阻数据;
传输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和移动终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和所述传输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皮肤电阻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并通过所述传输设备将所述处理后的皮肤电阻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为同步数据线,用于插接至所述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数据线为充电同步数据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为无线传输设备,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包括:wifi和/或蓝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
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连接,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均内嵌在所述壳体中,每一个所述传感器包括一个裸露于所述壳体表面的电极,所述电极的表面设置有可开合的保护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个数为2个或3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USB接口。
CN201720816741.6U 2017-07-06 2017-07-06 移动终端保护壳 Active CN206922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6741.6U CN206922869U (zh) 2017-07-06 2017-07-06 移动终端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6741.6U CN206922869U (zh) 2017-07-06 2017-07-06 移动终端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2869U true CN206922869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35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16741.6U Active CN206922869U (zh) 2017-07-06 2017-07-06 移动终端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28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3567A (zh) * 2020-11-16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壳、通讯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3567A (zh) * 2020-11-16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壳、通讯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513567B (zh) * 2020-11-16 2023-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壳、通讯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104388A (ko) 휴대용 전자 장치용 다목적 인터페이스
CN207506085U (zh) 一种智能设备放置收纳盒
CN206922869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CN205757810U (zh) 眼镜盒
CN203632278U (zh) 腕带式设备的供电装置
CN202872400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保护外壳
CN205265291U (zh) 穿戴设备及其充电电路
CN207571692U (zh) 可无线充电的移动电子设备
CN207504588U (zh) 一种带挂绳的移动电源
CN207265367U (zh) 一种手环式数据线结构
CN207150201U (zh) 便捷式手环充电宝
CN205406865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插座
CN104506676B (zh) 一种电池盖及终端
CN203339749U (zh) 一种磁吸自定位无线移动充电电源
CN205071248U (zh) 一种组合型多媒体系统
CN210985691U (zh) 一种分离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05489669U (zh) 一种智能充电适配器及包括该适配器的笔记本电脑
CN204909432U (zh) 便携式心电图监测装置
CN204835122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04349522U (zh) 一种多功能电池充电器
CN203617747U (zh) 一种双接头的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7339944U (zh) 兼容充电接口的智能手机
CN203674761U (zh) 具有传输讯号功能的移动电源装置
CN216146120U (zh) 一种便携充电设备
CN202221915U (zh) 多功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Chen

Inventor after: Zhu Cuantong

Inventor after: Wang 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Xiguang

Inventor after: Yang Hao

Inventor after: Wang Zhenzheng

Inventor after: Ju Jing

Inventor after: Yang Yus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Chen

Inventor before: Zhu Cuant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gu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Hao

Inventor before: Wang Zhenzheng

Inventor before: Ju J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Yus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