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9293U - 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919293U CN206919293U CN201720636167.6U CN201720636167U CN206919293U CN 206919293 U CN206919293 U CN 206919293U CN 201720636167 U CN201720636167 U CN 201720636167U CN 206919293 U CN206919293 U CN 2069192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 resistance
- electric capacity
- diode
- conn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包括小车,小车上安装有电机和中空的壳体,壳体内固接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互不相通的两个腔体,位于上面的腔体为水箱,水箱底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壳体外壁上安装有太阳能板,壳体上部有连通水箱的出雾口;水箱下面的腔体内有电机驱动模块、加湿电路模块、单片机、红外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分别与电机驱动模块、加湿电路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充电电池、温湿度传感器和太阳能板相连;小车上有红外循迹模块和光控电路;电机驱动模块通过电机驱动小车移动。该移动加湿器对需要加湿的整个区域进行智能移动加湿,增强加湿效果,利用太阳能供电,节约能源,而且还能为电池充电,以备夜间时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湿器,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日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
背景技术
湿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干燥的气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冬天到来时,天气寒冷干燥,大气污染严重,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容易生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最主要的是身体内的水分快速流失。使用加湿器,能够有效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洁净,能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夜间若是空气干燥,早上起来鼻腔易出血。
目前,家庭使用的加湿器大多是在固定位置进行加湿,不能对整个房间进行加湿,达不到所预期的加湿效果。同时,加湿器利用电能工作,耗费有限的电力资源,而且夜间不能自主加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日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能在室内自动移动,对整个室内进行加湿,而且夜间也可以自动加湿,增强加湿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日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包括小车,小车上安装有电机和中空的壳体,壳体为金字塔形,壳体内固接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互不相通的两个腔体,位于上面的腔体为水箱,水箱底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壳体外壁上安装有太阳能板,壳体上部设有与水箱相通的出雾口;位于水箱下面的腔体内安装有电机驱动模块、加湿电路模块、单片机、红外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分别与电机驱动模块、加湿电路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充电电池、温湿度传感器和太阳能板相连;小车前面安装有红外循迹模块,红外循迹模块通过杜邦线和单片机相连,小车后方安装有光控电路;电机驱动模块通过电机驱动小车移动。
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设置成金字塔形状,利用三角形所具有的稳定性,不易侧翻。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的实时湿度,当湿度小于设定的值时加湿电路进行加湿;利用水位传感器检测水箱内液面的高度,当液面降至一定高度后加湿电路断开停止加湿;利用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对电机的智能控制,同时使用红外循迹,使小车能够自主循迹,沿着顾客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加湿,通过光控电路照明,既能在黑暗的地方提醒照明,又能照亮小车前方的轨迹,好让小车在夜间也可以循迹工作。通过自主移动,对需要加湿的整个区域进行智能移动加湿,增强加湿效果,利用太阳能供电,节约能源,而且还能为电池充电,以备夜间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加湿电路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电源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光控电路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移动加湿器中电机驱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红外循迹模块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线图。
图1、图2和图4中:1.太阳能板,2.出雾口,3.水箱,4.电机驱动模块,5.加湿电路模块,6.单片机,7.电池供电模块,8.充电电池,9.光控电路,10.温湿度传感器,11.红外循迹模块,12.小车,13.水位传感器,14.壳体,1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包括小车12,小车12上安装有电机和中空的壳体14,壳体14为金字塔形,壳体14内固接有隔板15,隔板15将壳体14内部分为互不相通的两个腔体,位于上面的腔体为水箱3,水箱3底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13,壳体14外壁上安装有太阳能板1,壳体14上部设有与水箱3相通的出雾口2;位于水箱3下面的腔体内安装有电机驱动模块4、加湿电路模块5、单片机6、红外传感器11和温湿度传感器10,单片机6分别与电机驱动模块4、加湿电路模块5、电源供电模块7、充电电池8、温湿度传感器10和太阳能板1相连。小车12前面安装有红外循迹模块11,红外循迹模块11通过杜邦线和单片机6相连,小车12后方安装有光控电路9,以便夜间自动照明。电机驱动模块4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小车12移动。
太阳能板1给整个移动加湿器提供电能,并给充电电池8充电。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的加湿电路模块5,包括第一三极管T1,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分别与超声波换能器L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三电感L3的一端相连,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均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超声波换能器L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滑片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为滑线式变阻器,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接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悬空;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分别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是瞬变二极管,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水位传感器13,水位传感器13与单片机6信号相连;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正极;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源负极均接地。
第二三极管T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等共同构成了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决定该振荡电路的振荡幅度,调节第三电阻R3的阻值能够改变第二三极管T2的偏置电流从而进行雾量调节,第三电感L3的作用是交流偏置电流隔离,第三电容C3用于滤波。当第三三极管T3导通时,电源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三电感L3给第二三极管T2提供基极偏置电流,使得振荡电路接通,超声波换能器L开始振荡,将电能转化为超声波能量,超声波换能器L浸没在水中,当水接触到超声波换能器L的一面就会被超声波的高频振荡分解成水雾,通过电风扇吹出来,对空气进行加湿。第三三极管T3、水位传感器13以及外围相关的电阻共同构成了水位控制电路。第二二极管D2的作用是稳压,电路工作时,当水位传感器13浸没在水中时,第三三极管T3导通,此时振荡电路中的第二三极管T2由于电源给其提供了基极偏置电流,使得振荡雾化电路接通,超声波换能器L振荡。当液面下降,电源所提供电流的传输路径中断,导致第三三极管T3截止,到达第二三极管T2的通路被切断,因此第二三极管T2截止,振荡电路断开。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的电源供电模块7,包括第一芯片U1,第一芯片采用LM7805芯片;第一芯片U1的Vin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第六电容C6的一端和开关Sz的一端相连,开关Sz的另一端连充电电池8的正极。第一芯片U1的Vout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和单片机6的VCC端相连。第一芯片U1的GND端、第五电容C5的负极、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负极、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和充电电池8的负极均接地;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容C7为电解电容。
第一芯片U1起到稳压的作用,输出的电压是5V,第一芯片U1的Vout端连接单片机6以及电机驱动模块4的VCC,正常的电压连接驱动芯片的VS端。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的光控电路模块9,包括12V电池,12V电池的正极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光敏电阻GM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第九电容C9的正极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第九电容C9的负极、光敏电阻GM的另一端均接12V电池的负极,第九电容C9是电解电容。
第四三极管T4在光控电路中起到一个开关管的作用,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光敏电阻GM和第四三极管T4共同组成光控电路,当光照射到光敏电阻GM时,光敏电阻GM阻值无穷小,电流大,流过第九电阻R9的电流小,第四三极管T4不导通。当在黑暗环境中时,光敏电阻GM阻值无穷大,电流小,流过第九电阻R9的电流大,第四三极管T4导通,第九电容C9在电路中起到滤波的作用。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的电机驱动模块4,包括第二芯片U2,第二芯片U2采用电机驱动芯片L298N;第二芯片U2的IN1引脚、IN2引脚、IN3引脚和IN4引脚均与单片机6相连,即IN1引脚接单片机6中的P1.0接口,IN2引脚接单片机6中的P1.1接口,IN3引脚接单片机6中的P1.2接口,IN4引脚接单片机6中的P1.3接口;第二芯片U2的GND引脚接地;第二芯片U2的Vss引脚分别接+5V电源、第十二电容C12的正极和第十三电容C13的正极,第十二电容C12的负极和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接地,第二芯片U2的ENA引脚接单片机6的P1.5接口,第二芯片U2的ENB引脚接单片机6的P1.6接口,第二芯片U2的VS引脚分别与+12V电源、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第十电容C10的正极以及第十一电容C11的正极相连,第十电容C10的负极和第十一电容C11的负极接地;第二芯片U2的OUT1引脚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和第一电动机M1的正极,第二芯片U2的OUT2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和第一电动机M1的负极;第二芯片U2的OUT3引脚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和第二电动机M2的正极,第二芯片U2的OUT4引脚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第二电动机M2的负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和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相交于第一接点,该第一接点与第二芯片U2的SENSEA引脚和SENSEB引脚相连。
第二芯片U2的OUT1引脚和OUT2引脚连接第一电动机M1,第二芯片U2的OUT3引脚和OUT4引脚连接第二电动机M2。通过单片机6的P1.0~P1.3接口输入控制电平到第二芯片U2的IN1引脚、IN2引脚、IN3引脚和IN4引脚,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第二芯片U2的ENA引脚和ENB引脚接控制使能端,控制电动机的停转。
本实用新型智能移动加湿器的红外循迹电路11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红外电路组成。下面以其中的一个红外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红外循迹电路11中的红外电路,包括第三芯片U3、第四芯片U4和第五芯片U5,第三芯片U3采用电压比较器LM393,第四芯片U4和第五芯片U5均采用红外接收器TCRT5000,第三芯片U3的第1脚分别接第一接口XJZOU1、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三芯片U3的第2脚接第一滑动变阻器RT1的滑头端,第三芯片U3的第3脚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第四芯片U4的C端,第三芯片U3的第4脚、第一滑动变阻器RT1的一端、第四芯片U4的E端、第四芯片U4的K端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接地,第四芯片U4的A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和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一滑动变阻器RT1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均接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第三芯片U3的第8脚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二滑动变阻器RT2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和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的负极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7脚接第二接口XJZOU2、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三芯片U3的第6脚接第二滑动变阻器RT2的滑头端,第三芯片U3的第5脚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第五芯片U5的C端,第二滑动变阻器RT2的另一端、第五芯片U5的E端和第五芯片U5的K均接地GND,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与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的正极接电源VCC,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接第五芯片U5的A端。
红外电路中有两组红外接收器,这样方便可以更好的循迹,当遇到其他颜色时,单片机6接收到的是低电平;单片机6检测到低电平时,控制小车12车轮的转速,使其返回黑线轨迹,完成循迹。单片机6的P3.4端口接第二接口XJYOU2,单片机6的P3.5端口接第一接口XJYOU1,单片机6的P3.6端口接第一接口XJZOU1,单片机6的P3.7端口接第二接口XJZOU2。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加湿器中的温湿度传感器10,包括第六芯片U6,第六芯片U6采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第六芯片U6的第2脚接单片机6的P1.4接口,第六芯片U6的第1脚接VCC电源,第六芯片U6的第4脚接地。
为了确保加湿器能够在夜间正常工作,将太阳能板1与充电电池相连接。温湿度传感器10检测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当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小于设定的湿度时通过加湿电路模块5进行自动加湿。水位传感器13通过检测液面的高度来控制加湿电路模块5的通断,单片机6通过控制电动驱动模块4实现对电动机的智能控制,并通过红外循迹模块11循轨,使小车12能够顺利行进,对房间进行全方位加湿。
Claims (6)
1.一种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12),小车(12)上安装有电机和中空的壳体(14),壳体(14)为金字塔形,壳体(14)内固接有隔板(15),隔板(15)将壳体(14)内部分为互不相通的两个腔体,位于上面的腔体为水箱(3),水箱(3)底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13),壳体(14)外壁上安装有太阳能板(1),壳体(14)上部设有与水箱(3)相通的出雾口(2);位于水箱(3)下面的腔体内安装有电机驱动模块(4)、加湿电路模块(5)、单片机(6)、红外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10),单片机(6)分别与电机驱动模块(4)、加湿电路模块(5)、电源供电模块(7)、充电电池(8)、温湿度传感器(10)和太阳能板(1)相连;小车(12)前面安装有红外循迹模块(11),红外循迹模块(11)通过杜邦线和单片机(6)相连,小车(12)后方安装有光控电路(9);电机驱动模块(4)通过电机驱动小车(1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湿电路模块(5)包括第一三极管(T1),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分别与超声波换能器(L)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三电感(L3)的一端相连,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均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超声波换能器(L)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滑片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为滑线式变阻器,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接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悬空;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分别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是瞬变二极管,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水位传感器(13),水位传感器(13)与单片机(6)信号连接,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正极;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源负极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供电模块(7)包括第一芯片(U1),第一芯片(U1)采用LM7805芯片;第一芯片(U1)的Vin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第六电容(C6)的一端和开关(Sz)的一端相连,开关(Sz)的另一端连充电电池(8)的正极;第一芯片(U1)的Vout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和单片机(6)的VCC端相连;第一芯片(U1)的GND端、第五电容(C5)的负极、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负极、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和充电电池(8)的负极均接地;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容(C7)为电解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控电路(9)包括12V电池,12V电池的正极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光敏电阻(GM)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第九电容(C9)的正极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第九电容(C9)的负极、光敏电阻(GM)的另一端均接12V电池的负极,第九电容(C9)是电解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4)包括第二芯片(U2),第二芯片(U2)采用电机驱动芯片L298N;第二芯片(U2)的IN1引脚、IN2引脚、IN3引脚和IN4引脚均与单片机(6)相连;第二芯片(U2)的GND引脚接地;第二芯片(U2)的Vss引脚分别接+5V电源、第十二电容(C12)的正极和第十三电容(C13)的正极,第十二电容(C12)的负极和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接地,第二芯片(U2)的ENA引脚和ENB引脚接单片机(6),第二芯片(U2)的VS引脚分别与+12V电源、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第十电容(C10)的正极以及第十一电容(C11)的正极相连,第十电容(C10)的负极和第十一电容(C11)的负极接地;第二芯片(U2)的OUT1引脚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和第一电动机(M1)的正极,第二芯片(U2)的OUT2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和第一电动机(M1)的负极;第二芯片(U2)的OUT3引脚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和第二电动机(M2)的正极,第二芯片(U2)的OUT4引脚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第二电动机(M2)的负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和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相交于第一接点,该第一接点与第二芯片(U2)的SENSEA引脚和SENSEB引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循迹模块(11)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红外电路组成,该红外电路包括第三芯片(U3)、第四芯片(U4)和第五芯片(U5),第三芯片(U3)采用电压比较器LM393,第四芯片(U4)和第五芯片(U5)均采用红外接收器TCRT5000,第三芯片(U3)的第1脚分别接第一接口(XJZOU1)、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三芯片(U3)的第2脚接第一滑动变阻器(RT1)的滑头端,第三芯片(U3)的第3脚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第四芯片(U4)的C端,第三芯片(U3)的第4脚、第一滑动变阻器(RT1)的一端、第四芯片(U4)的E端、第四芯片(U4)的K端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接地,第四芯片(U4)的A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和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一滑动变阻器(RT1)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均接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第三芯片(U3)的第8脚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二滑动变阻器(RT2)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和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的负极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7脚接第二接口(XJZOU2)、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三芯片(U3)的第6脚接第二滑动变阻器(RT2)的滑头端,第三芯片(U3)的第5脚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第五芯片(U5)的C端,第二滑动变阻器(RT2)的另一端、第五芯片(U5)的E端和第五芯片(U5)的K均接地GND,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与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的正极接电源VCC,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接第五芯片(U5)的A端,第一接口(XJZOU1)和第二接口(XJZOU2)均接单片机(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36167.6U CN206919293U (zh) | 2017-06-03 | 2017-06-03 | 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36167.6U CN206919293U (zh) | 2017-06-03 | 2017-06-03 | 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919293U true CN206919293U (zh) | 2018-01-23 |
Family
ID=61314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3616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19293U (zh) | 2017-06-03 | 2017-06-03 | 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91929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9581A (zh) * | 2018-10-11 | 2019-01-11 | 西南大学 | 一种自动灭蚊的装置 |
-
2017
- 2017-06-03 CN CN201720636167.6U patent/CN20691929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9581A (zh) * | 2018-10-11 | 2019-01-11 | 西南大学 | 一种自动灭蚊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57953U (zh) | 智能加湿器 | |
CN206919293U (zh) | 太阳能昼夜两用智能移动加湿器 | |
CN205753592U (zh) | 太阳能led路灯的充放电电路 | |
CN208805745U (zh) | 智慧大棚环境巡检系统 | |
CN206057997U (zh) | 具有照明开关功能的无线远程温湿度采集器及温控系统 | |
CN207851560U (zh) | 一种净化室内空气实现节能减排智能太阳能生态墙 | |
CN201989527U (zh) | 便捷式吸尘黑板擦 | |
CN105010000B (zh) | 一种实时控制的新型大棚 | |
CN204348078U (zh) | 一种临时智能交通信号灯 | |
CN205403026U (zh) | 便携式迷你智能喷雾加湿器 | |
CN207574683U (zh) | 一种太阳能伞 | |
CN108525328A (zh)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玩具 | |
CN115733440A (zh) | 一种可自循环发电的新能源照明智慧控制系统 | |
CN205611959U (zh) |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伞 | |
CN205756153U (zh) | 一种风光电互补提水灌溉控制装置 | |
CN205979316U (zh) | 昼夜两用型光导照明系统 | |
CN207938177U (zh) | 一种基于家用路由器的红外控制家电系统 | |
CN205606807U (zh) | 太阳能智能移动加湿器 | |
CN208064282U (zh) | 一种蚕室节能加湿房 | |
CN209422844U (zh) | 一种户外漫步机 | |
CN207541851U (zh) | 一种电驱自冲刷式广告箱 | |
CN202807055U (zh) | 水上房屋 | |
CN208253827U (zh) | 一种多功能家用电器 | |
CN209136438U (zh) | 多功能一体化吸尘器驱动系统 | |
CN205279350U (zh) | 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加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