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9158U - 天花机 - Google Patents

天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9158U
CN206919158U CN201720539917.8U CN201720539917U CN206919158U CN 206919158 U CN206919158 U CN 206919158U CN 201720539917 U CN201720539917 U CN 201720539917U CN 206919158 U CN206919158 U CN 206919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iling machine
water receiving
air inlet
fan blad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99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99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19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9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915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天花机,该天花机包括壳体、贯流风轮、换热器和接水盘。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一开口向下的进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多个容腔,每个所述容腔均具有一开口向下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周边的出风口;所述贯流风轮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容腔内;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所述换热器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引流部;所述接水盘,安装于所述进风口,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进风区域,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位于所述引流部下方的接水区域,所述进风区域与所述接水区域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了天花机内部元件布置的紧凑性。

Description

天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花机。
背景技术
换热设备内通常设置有接水盘和换热器,接水盘设置于换热器下方,以在实施制冷功能时,接水盘可以接收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对于换热设备而言,换热器一般是立式放置的,以在空气穿过换热器时,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向下流动而由接水盘接收。
现有换热设备中换热器的立式放置影响换热设备内部元件布置的紧凑性。经过发明人构思,如果将换热器水平放置,固然可以大大提高换热设备的紧凑性,但是接水盘就需要同时具有接水和通风透气的功能。然而现有接水盘尚且达不到上述要求,难以满足现有换热设备紧凑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天花机,旨在提高现有天花机内部元件布置的紧凑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天花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一开口向下的进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多个容腔,每个所述容腔均具有一开口向下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周边的出风口;
贯流风轮,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容腔内;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所述换热器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引流部;
接水盘,安装于所述进风口,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进风区域,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位于所述引流部下方的接水区域,所述进风区域与所述接水区域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风区域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子风区,所述接水区域包括多个开口向上的接水槽,多个所述子风区与多个所述接水槽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板具有相对的两侧和相对的两端,所述子风区与所述接水槽均由其中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所述子风区与所述接水槽在其中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组件和包覆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翅片,所述翅片形成换热器的下表面,所述换热器的下表面呈波浪形设置,且其波谷位于所述接水区域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管段,多个所述管段并行于所述波谷的延伸方向而对应位于所述波谷上方。
优选地,所述接水槽上设置有沿所述接水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两凹槽,两凹槽之间形成有分割台,所述分割台上凸设有水珠导引部。
优选地,所述水珠导引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水珠导引部在所述分割台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方的衡风格栅,所述衡风格栅包括支架和风叶;所述支架包括相交的两隔离架,每个所述隔离架被另一所述隔离架分割为两子支架,每个所述子支架上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叶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口,以在气流穿过所述进风口时,旋转而将所述进风口至少部分遮挡。
优选地,所述子支架包括远离两所述隔离架的交叉处延伸的两安装板,所述风叶转动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风叶的两端设置有转动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供所转动部安装的轴孔。
优选地,所述风叶的一端凸设有一连接台,所述风叶通过所述连接台与所述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轴孔内还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轴承。
优选地,所述天花机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应安装于所述容腔内的多个电机,所述多个电机分别对应连接所述贯流风轮;所述控制板将多个所述电机分为至少两组以分别连接而独立控制。
优选地,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机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多个电机。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天花机内设置四个贯流风轮,且将换热器呈水平放置,接水盘上同时设置进风区域和接水区域,并使二者交错设置,使接水盘同时具有接水和通风透气的功能,从而可以使换热器水平放置,进而提高换热设备装配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花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底壳与接水盘装配前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接水盘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接水盘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接水盘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接水盘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接水盘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接水盘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接水盘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接水盘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接水盘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接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放大图;
图14为图1中底壳、接水盘和换热器装配位置图;
图15为图14中接水盘与换热器装配后的侧视图;
图16为图15中B处放大图;
图17为图1中衡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衡风格栅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7中衡风格栅的侧视图;
图20为图19中C处放大图;
图21为图17中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D处放大图;
图23为图17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1电机与电控板连接方式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1电机与电控板连接方式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1电机与电控板连接方式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1电机与电控板连接方式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接水盘 11 底板
12 进风区域 13 接水区域
12’ 子风区 13’ 接水槽
12a 通孔 121 凹槽
122 分割台 123 水珠导引部
20 壳体 20a 底壳
20b 后盖 20c 天花机面壳
20 面壳 201 进风口
202 出风口 30 换热器
30a 引流部 40 贯流风轮
60 电机 80 衡风格栅
80a 支架 80b 风叶
80c 驱动装置 80d 转动部
81 隔离架 82 电机
83 连杆 81a 子支架
811 安装板 801 转轴
802 限位帽 803 连接台
804 轴杆 830 让位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天花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天花机包括接水盘10、壳体20、换热器30和贯流风轮40。其中,所述壳体20具有底壳20a、后盖20b和面壳20c,底壳20a具有一开口向下的进风口201,所述壳体20内形成有多个容腔,每个所述容腔均具有一开口向下且位于所述进风口201周边的出风口202。所述贯流风轮40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容腔内;所述换热器30设置于所述壳体20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201上方,所述换热器30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引流部30a(参照图14、图15和图16),所述接水盘10安装于所述进风口201。
参照图3至图12,所述接水盘10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进风区域12,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位于所述引流部30a下方的接水区域13,所述进风区域12与所述接水区域13交错设置。
具体而言,参照图1和图14,换热器30,沿水平向延伸且布置于所述接水盘10上方。底板11上同时设置进风区域12和接水区域13,并且二者呈交错设置的目的是使空气可以从进风区域12穿过底板11,接水区域13也可以接收由换热器滴落的冷凝水,二者不相互影响。
具体而言,底板11上同时设置进风区域12和接水区域13,并且二者呈交错设置的目的是使空气可以从进风区域12穿过底板11,接水区域13也可以接收由换热器滴落的冷凝水,二者不相互影响。
参照图13,以接水盘10安装于天花机的进风口201为例,接水盘10一方面可以供气流从进风口201进入天花机内部,另一方面还可以接收换热器30下滴的冷凝水。
所述进风区域12可以是由底板11开设多个通孔12a形成(参照图4、图5、图6、图8和图10),接水区域13包括多个接水槽13’,部分通孔12a设置在接水槽13’的周边。
所述进风区域12也可以是由开设于底板11上的多个条形孔形成(参照图3、图7和图11),接水区域13包括多个接水槽13’,部分接水槽13’设置在两条形孔之间。
所述进风区域12还可以是由开设于底板11上的一条形孔弯折形成(参照图9),接水区域13包括多个接水槽13’,部分接水槽13’沿条形孔的弯折方向布置在条形孔的周边或两侧。
关于该接水盘1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下述结合附图一一阐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5和图11,所述进风区域12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子风区12’,所述接水区域13包括多个开口向上的接水槽13’,多个所述子风区12’与多个所述接水槽13’交替设置。
定义所述子风区12’为“a”,定义所述接水槽13’为“b”,多个子风区12’与多个接水槽13’的交替设置是按照…abababab…的方式排布的。在此,子风区12’可以是条形开口,也可以包括多个通孔12a;接水槽13’可以是呈条状设置,也可以是圆形设置。
进一步而言,继续参照图3、图5和图11,所述底板11具有相对的两侧和相对的两端,所述子风区12’与所述接水槽13’均由其中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所述子风区12’与所述接水槽13’在其中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交替设置。在此,以接水盘10大致呈方形为例进行说明。接水盘10具有四个侧边,四个侧边依次命名为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相对设置,第二侧边与第四侧边相对设置。子风区12’与接水槽13’均在第一侧边朝向第三侧边的方向延伸,并且,子风区12’与接水槽13’在第二侧边朝向第四侧边的方向上按照abababab的方式交替排布。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子风区12’呈条形开口设置的基础上,多个所述子风区12’相连通或/及多个所述接水槽13’相连通。子风区12’呈条形开口设置便于气流穿行(阻力较小),多个子风区12’相连通可以进一步降低气流穿过底板11的阻力。另外,接水槽13’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相互连通。当然,考虑到排水的便利性,多个接水槽13’相连通较佳。
参照图15,换热器30一般包括换热管组件和包覆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翅片,引流部30a是由翅片形成的。在此,引流部30a的具体实施例有多种。例如,引流部30a是由翅片下表面局部向下凸出而成半球状设置的,还可以是由翅片下表面局部向下凸出而呈锥形设置的。为了使冷凝水在引流部上的聚集效果更佳,以避免冷凝水由除引流部30a的其它部分向下滴落。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的下表面呈波浪形设置,且其波谷形成所述引流部30a。由于换热器30的下表面呈波浪形设置,形成于换热器30下表面的所有冷凝水都会朝向引流部30a聚集,最终在引流部30a的导引作用下滴落至接水槽13’中。
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冷媒是从换热管组件的管体中流动的,所以,当空气穿过换热器30时,首先是在管体的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会沿翅片向下流动。鉴于此,引流部30a应当优选设置在管体正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管段,多个所述管段并行于所述波谷的延伸方向而对应位于所述波谷上方。如此,可以大大降低冷凝水从进风区域12滴落的概率。
参照图13,对于接水槽13’为单个凹槽121的实施例而言,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最终会滴落至接水槽13’的槽底,由于接水槽13’的槽底与换热器具有一定间距,冷凝水滴落至槽底时,水珠飞溅现象较严重。设置分割台122后,由于分割台122的上表面与换热器的间距小于接水槽13’的槽底与换热器的间距,所以,水珠滴落至分割台122的上表面时,飞溅现象可大大减缓。
继续参照图13,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冷凝水水珠滴落飞溅现象,所述分割台122上凸设有水珠导引部123。
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形成水珠后,水珠逐渐变大,最终滴落。设置水珠导引部123后,水珠导引部123在水珠尚未滴落时,便可以与水珠接触,从而可以将水珠引流至凹槽121中。
参照图12和图13,上述每个所述水珠导引部123可以是呈长条形设置的整体,也可以是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例如方形凸起,三角形凸起,球状凸起,柱状凸起等)。然而,对于呈长条形设置的整体而言,由于水珠导引部123受到的温差较大,容易开裂,甚至导致整个接水盘10产生裂缝或断裂。所以,鉴于此,在此优选所述水珠导引部12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水珠导引部123在所述分割台122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
如此,当冷凝水水珠滴落至水珠导引部123时,可迅速向到水珠导引部123周边扩散而流向凹槽121,另外,部分冷凝水水珠可以从水珠导引部123流动至分割台122,进而由分割台122流向凹槽121中。为了便于对水珠的导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珠导引部123呈半球状设置。如此,冷凝水水珠流动至半球形水珠导引部123时,可以沿其表面顺畅下流。
为了使天花机的的出风量更均匀,参照图1和图1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0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接水盘10上方的衡风格栅80,衡风格栅80包括支架80a、风叶80b和驱动装置80c,所述支架80a包括相交的两隔离架81,每个所述隔离架81被另一所述隔离架81分割为两子支架81a,每个所述子支架81a上均设置有进风开口;所述风叶80b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进风开口;所述驱动装置80c安装于所述支架80a并连接所述风叶80b,用以驱动所述风叶80b翻转。所述衡风格栅80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上方。
具体而言,两隔离架81相交后被分为四个子支架81a,每个子支架81a上均具有进风开口,相邻的两子支架81a之间形成一风区。在衡风格栅80安装在天花机后,每个风区对应一个贯流风轮40。
关于隔离架81的结构,例如,所述隔离架81呈板状设置,进风开口开设于板状隔离架81上。再例如,所述隔离架81呈框体状设置,框体状隔离架81自身围合形成进风开口。又例如,所述隔离架8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杆体,两隔离架81相交后,杆体与杆体连接固定,两平行的杆体之间形成所述进风开口。
风叶80b是转动安装在进风开口(不可见)的,当气流穿过进风开口时,风叶80b可自由翻转。
将天花机的四个贯流风轮40编为第一风轮、第二风轮、第三风轮和第四风轮,对应的,将衡风格栅10的四个风区编为第一风区、第二风区、第三风区和第四风区(按顺时针编排)。在设置衡风格栅10之前,在天花机运行时,四个贯流风轮40同时运转。在外部气流稳定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空气进入四个风区的流量相同。
例如,当四个贯流风轮40以同一转速转动时,每个贯流风轮40对应的出风量均为500m3/h,如果其中一个贯流风轮40(A风轮)的转速增加(用户调节档位,增加出风量),A风轮对应的出风量可能达到700m3/h,受到A风轮影响后,而原本应当为500m3/h的其它贯流风轮40对应的出风量可能就会分别降低至350m3/h、400m3/h、350m3/h。
在贯流风轮40的抽吸作用下,空气气流流向四个贯流风轮40。当第一风轮功率偏大,而第二风轮功率偏小时,会有更多的气流从第二风区和第四风区直接流向第一风区。进而会由第一风轮对应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量较大,而由第二风轮和第四风轮对应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量极小。
当设置衡风格栅80后,当系统检测到第一风轮转速较快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80c驱动第一风区对应的两子支架81a上的风叶80b翻转,从而将两子支架81a上的进风开口遮盖,如此,一方面,第二风区和第四风区中的气流不会流向第一风区,由第二风轮和第四风轮吹出的气流量不会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风轮转速较快,那么会有更多的气流从外部流入第一风区。
所以,最终,由贯流风轮40吹出的气流量受到其它风轮转速的影响较小,衡风格栅80对天花机的四个出风口的出风量具有平衡作用。
参照图17和图18,一方面为了使衡风格栅80的结构更简洁,另一方面为了降低衡风格栅80自身的风阻,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子支架81a包括远离两所述隔离架81的交叉处延伸的两安装板811,所述风叶80b转动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811。在此,两个安装板811之间形成进风开口,风叶80b至少与其中一安装板811转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一方面由于风叶80b转动频率较高,另一方面气流与风叶80b作用位置时常不同,为了使风叶80b转动更顺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叶80b的两端设置有转动部80d,所述安装板811上设置有供所述转动部80d安装的轴孔。如此,无论气流从哪个位置冲击风叶80b,风叶80b转动自如(在驱动电机82未驱动风叶10b旋转时,风叶80b可自由翻转)。
对于驱动装置80c的驱动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驱动风叶80b翻转均是可以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80c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架80a上的多个驱动电机82,每个所述驱动电机82与每个所述风叶80b连接,用以驱动所述风叶80b翻转。也就是每个风叶80b对于一个驱动电机82,每个子支架81a上的所有驱动电机82串联后与天花机的电控板电连接。例如其中一个风轮转速较快时,可以通过电控板调节该风轮对于的两子支架81a上的所有驱动电机82运行,从而将两子支架81a上的进风口遮盖。
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参照图19至图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80c包括安装于每个所述子支架81a上的电机82,以及将每个子支架81a上的风叶80b均活动连接连杆83,每个所述子支架81a上的电机82对应连接所述子支架81a的一风叶80b,所述连杆83用以在所述驱动电机82驱动所述风叶80b翻转时,带动该子支架81a上其他风叶80b翻转。
也就是每个子支架81a上的所有风叶80b均由同一连杆83连接,该连杆83与每个子支架81a均活动连接,当其中一风叶80b受到驱动电机82驱而翻转时,该风叶80b可以带动连杆83运动,通过连杆83带动其他风叶80b一同偏摆。
关于连杆83与风叶80b的联动方式可以是所述风叶80b的内侧边凸设有一轴杆804,所述连杆83上开设有容纳所述轴杆804的让位孔830,所述连杆83通过所让位孔830孔与所述轴杆804的配合而带动所述风叶80b翻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轴杆804固定于让位孔830中,而这种固定方式显然不利于连杆83与风叶80b的装配。为了使连杆83与风叶80b的装配更简易、快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让位孔830呈在上下向延伸的条形设置,所述轴杆804的朝向所述风叶80b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所述让位孔830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让位孔830下端。如此,连杆83与风叶80b在装配和拆卸步骤极为简洁、迅速。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9和图20,为了便于风叶80b的安装,所述风叶80b的一端凸设有一连接台803,所述转轴801与所述连接台803可拆卸连接。在此,转轴801与连接台803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连接台803上设置有一螺纹孔,转轴10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转动部80d通过转轴801穿过轴孔而与连接台803螺纹连接。还可以是转轴801上设置有一扣钩,连接台上设置有一扣槽,转轴801通过扣钩插入扣槽而与连接台803扣接。
考虑到上述实施例中,转轴801与轴孔的配合存在较大摩擦力,当相邻的两风区内气流量差异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风叶80b难以转动,如此,衡风格栅80对天花机出风口的出风量平衡性调节不佳。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风叶80b转动的摩擦阻力,以提高风叶80b转动的灵敏性,所述轴孔内还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套接所述转动部80d。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4至图27,所述天花机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应安装于所述容腔内的多个电机,所述多个电机分别对应连接所述贯流风轮;所述控制板将多个所述电机分为至少两组以分别连接而独立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0a具有一向下的进风口101,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四个容腔,每个所述容腔均具有一开口向下且位于所述进风口101周边的出风口102。所述贯流风轮40对应设置于所述四个容腔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四个电机60,所述四个电机60分别对应连接所述贯流风轮40。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且将所述四个电机60分为至少两组以分别连接而独立控制。
在此,参照图24至图27,四个电机60可以分为两组、三组或四组。将四个电机60按照顺时针编号为1号、2号、3号和4号电机60。对于分为两组而言,可以是1号和2号电机60串联(或并联)后与控制板电连接,3号和4号电机60也串联(或并联)后与控制板电连接。还可以是1号和3号电机60串联(或并联)后与控制板电连接,2号和4号电机60也串联(或并联)后与控制板电连接;还可以是1号电机60单独与控制板电连接,2号、3号和4号电机60串联(或并联)后与控制板电连接。
由于贯流风轮40在运行时,其所在方位的温度较低,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板控制天花机中4个电机60的运行方式,从而,被开启的电机60对于的贯流风轮所在方位可以满足对温度要求较低(例如25℃甚至以下)的用户。没有被开启的电机60对于的贯流风轮所在方位可以满足对温度要求较高(27℃或以上)的用户。
对于分为三组而言,可以将四个电机60中的任意两个串联(或并联)后与电控板电连接,另外两个电机60分别与电控板电连接。如此,用户可以有选择的开启其中一个电机60或两个电机60运行,除了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送风的不同需求,还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于分为四组而言,也就是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四个电机60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四个电机60。如此,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开启或关闭任意电机60,以满足不同方位的用户对送风的需求。
通过在天花机内设置四个贯流风轮40,并通过一控制板将四个贯流风轮40至少两组以分别连接而独立控制,从而用户可以有选择的开启或关闭各个方位的贯流风轮40,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温度的需求。
继续参照图2至图5,考虑到两个相对的贯流风轮40同时运转可能会使室内的温度快速均匀化,如此,一旦室内温度较均匀,就难以满足不用用户对不同温度的需求。鉴于此,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分别与驱动相对的两个所述贯流风轮40的两所述电机60电性连接,以单独控制两所述电机60。
在此,1号和3号电机60是受到电控板单独控制的,2号电机和4号电机60也是受到控制板单独控制的。1号电机可以与2号电机串联(或并联)后与电控板电连接,同样,2号电机60和四号电机60也可以是串联(或并联)后与电控板电连接。如此,用户在开启1号电机60时,连接1号电机60的贯流风轮40所在方位的温度相对偏低,而远离该方位的区域温度偏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一开口向下的进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多个容腔,每个所述容腔均具有一开口向下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周边的出风口;
贯流风轮,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容腔内;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所述换热器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引流部;
接水盘,安装于所述进风口,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进风区域,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位于所述引流部下方的接水区域,所述进风区域与所述接水区域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域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子风区,所述接水区域包括多个开口向上的接水槽,多个所述子风区与多个所述接水槽交替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相对的两侧和相对的两端,所述子风区与所述接水槽均由其中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所述子风区与所述接水槽在其中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交替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组件和包覆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翅片,所述翅片形成换热器的下表面,所述换热器的下表面呈波浪形设置,且其波谷位于所述接水区域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管段,多个所述管段并行于所述波谷的延伸方向而对应位于所述波谷上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上设置有沿所述接水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两凹槽,两凹槽之间形成有分割台,所述分割台 上凸设有水珠导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珠导引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水珠导引部在所述分割台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方的衡风格栅,所述衡风格栅包括支架和风叶;所述支架包括相交的两隔离架,每个所述隔离架被另一所述隔离架分割为两子支架,每个所述子支架上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叶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口,以在气流穿过所述进风口时,旋转而将所述进风口至少部分遮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支架包括远离两所述隔离架的交叉处延伸的两安装板,所述风叶转动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的两端设置有转动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供所转动部安装的轴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的一端凸设有一连接台,所述风叶通过所述连接台与所述转动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内还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轴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花机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应安装于所述容腔内的多个电机,所述多个电机分别对应连接所述贯流风轮;所述控制板将多个所述电机分为至少两组以分别连接而独立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机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多个电机。
CN201720539917.8U 2017-05-12 2017-05-12 天花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19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9917.8U CN206919158U (zh) 2017-05-12 2017-05-12 天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9917.8U CN206919158U (zh) 2017-05-12 2017-05-12 天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9158U true CN206919158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0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991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19158U (zh) 2017-05-12 2017-05-12 天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91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9443A (zh) * 2017-05-12 2017-07-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9443A (zh) * 2017-05-12 2017-07-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CN106989443B (zh) * 2017-05-12 2023-07-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7190B (zh) 用于对数据处理中心的内部进行空气调节的系统
CN206222463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018939U (zh) 出风框和空调柜机
CN103629745A (zh) 空调器吸顶式室内机
CN206919158U (zh) 天花机
CN204227555U (zh) 空调器
CN206410246U (zh) 除湿空调一体机
CN206771533U (zh) 天花机
CN207936312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6989443A (zh) 天花机
CN107013983A (zh) 制冷设备
CN106287975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7019173U (zh) 制冷设备
CN102538073A (zh) 一套薄壁风机盘管
CN105864993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19666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641204U (zh) 空调柜机
CN210141642U (zh) 一种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1003909Y (zh) 一种被冷却工质闭式循环塔
CN213983824U (zh) 防霾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205678846U (zh) 接水底盘及具有其的空调机
CN205641200U (zh) 空调柜机
CN205536170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989441A (zh) 天花机
CN206973709U (zh) 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